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2-10-16 06:33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副司令
- 积分
- 598727158

|
《海棠花的睡眠问题》的问题
刘荒田
2018年三月初,我的微博户口出现了三封陌生人的私信。内容大体相同,有三点:第一是提问:你是《海棠花未眠》的作者吗?第二是诉苦,你这篇文章害苦了我们。第三是问我此文“是什么意思”。我猜他们是学生,但不知哪个年级,哪里上学。我不想无的放矢。
我问了,两个不回答,一个回答了,尽管简略。好在他们把试卷发来,我下载,细看,我的这篇随笔被列入“新疆维吾尔租族自治区2018年普通高考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试卷长10页,拙文占一页多,属“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者(即在微博发私信的)自然是高中三年级的学生。
接下来是试题: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这篇散文叙事自然,抒情率真,谈古论今,托物言志,写出了自己的生活里虽没有诗意,却努力追求诗意的过程。
B,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比拟,衬托的手法,既凸显了凌晨6点钟郊野的静,又描摹出寂静之下万物的生趣,笔致细致,富有诗意。
C,文中反复出现的垃圾桶和未眠的海棠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花的“睡醒之辩”只是艰辛生活的调剂。
D,文章第五自然段例举了波斯菊、满天星、虞美人等一连串从未“睡”过的花,从科学的角度否定了花睡眠这个命题。
5,文章的结尾写道:“如此说来,过份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这句话有怎样的意蕴?(5分)
6,文章以“海棠花未眠”为题,为什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作者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虽然发私信的学生宣称“鄙人不才真的没有读懂这篇文章”。我也没有代他们回答试题。一来,替自己的作品当解人,从来没干过,感觉别扭,一似老裁缝穿上自己缝制的衣服,再向别人现身说法:“看到吗?这个式样,我是如此这般设计的,诀窍是……别看纫边不起眼,有讲究呢!”画蛇添足,莫此为甚。恰当的作风是相反,好坏由人说去,自己择善而从。二来,我想先看看高中毕业生们是怎样理解和表述的(50年前,我和他们的身份完全相同)。三,耍点小心眼,因为我问他们最起码的个人信息,没有一个愿意具体回答。
我一年写随笔数十篇乃至上百篇,自认每一篇都不敷衍,但常常失手,那是才气与学养欠缺的缘故。《海棠花》是其中的一篇,并非得意之作,但似乎算不过不失,证据是:被收入大陆的《散文选刊》、《2015年中国最美散文》等好几家选本。
《海棠花未眠》写于三年前的2015年,那时我在旧金山湾区东部小城核桃溪小住,所写的是某天的经历,大略是:早起,读川端康成的书,对其中一句:“凌晨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产生疑问。于是去后院的花木间,研究花的睡眠问题,并上网浏览相关知识。得出结论:花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睡”与“醒”。这就是骨架。至于血肉,有风景描写,日常生活的琐碎,心理活动,为了好玩而加的闲笔。文中几次提到垃圾桶,缘由是那一天是清理垃圾日,我把垃圾桶推到人行道附近,好让垃圾车前来清空。
一天以后,另外一位新疆学生发来已填写的试卷,问我“答得对不对”。
我照抄于下:
4,B(A项“托物言志”错。“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虽没有诗意”错;C项“花的‘睡醒之辩’是艰辛生活的调剂”错,文中并未体现生活艰辛;D项“从科学的角度”错,这只是作者自己理解的角度。
5,作者认为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是多事之举。(1分)
(1),花的“睡”与“醒”有自己的作息规律,川端康成笔下的“花未眠”是一种文学花的表达,与海棠花是否真的未眠无关。(2分)
(2)生活中能否发现“花未眠”之类的现象取决于人是否有诗意,而不在花本身的“睡”与“醒”。(2分)
所以,不必过分计较花的“睡眠”。
6,(1)从结构看,“海棠花未眠”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整篇文章围绕作者读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所思所感展开。
(2)从内容看,探究“海棠花未眠”是行文的重点,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表达的是自己对“海棠花未眠”的理解。
(3)从主旨看,“海棠花未眠”暗含主旨,代表的是对诗意生活的追寻,作者用大量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的过程恰是追寻诗意的过程。(每点2分)
对这位同学的答卷,我的意见是:叙述有点乱,可见自信不足,但我的用心基本上被他(她)揣摩到了。不过,(她)认为选择题的正确答案是B,评分老师也许不同意,出题者的标准答案该是A。要问我自己何谓“标准”?我要说,都沾边,但均不尽到位。
最后要提提试题6,试卷原文是:文章以“海棠花未眠”为题,为什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作者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这里需要解释:篇名原来是《海棠花的睡眠问题》,不知哪家报刊转载时改成《海棠花未眠》,尽管无伤大雅,但前者重点是“讨论”,后者是铁口直断。难为出题老师了。
最后提及,该文有一句:“垃圾桶隆隆滚过,我制造了类于大型载重汽车碾过的音效!”原稿是“我制造了类于坦克车碾过的音效”,我试图贴在博客,却失败多次。新浪的网管提示:“内容有违规处”。我百思莫解,国内一位在大学教中文系的朋友提醒我,违规内容是“坦克车”,我把它换成“大型卡车”,果然放行。
附:
海棠花的睡眠问题
刘荒田
晨六时,静,连鸟声也不好意思霸占整个郊野,只在栅栏上抛下几声啾啾,那是小山雀。也许是因为两只虎皮鹦鹉没来得缘故,浑身碧绿的夫妻不必嚷嚷,单是在桉树丛中起起落落,就搅出一个小规模的雨声簌簌的世界。松鼠照例连表演空中走电线时也不制造声响。被松鼠一路咯吱的电线反而忍不住,要变作风里的琴弦。门前的小小风铃闷声不响,风太弱了。
今天是垃圾日,我把垃圾桶推到马路旁边去,过了中午,垃圾车会开来,伸出机械臂,把一个个塑料桶清空。我的天!垃圾桶隆隆滚过,我制造了类于大型载重汽车碾过的音效!
其实寂静并非从此刻开始。我也早就“自然醒“了,那时才4点。随后,静由尚笼罩鱼肚白的远山蜿蜒而来的。为主灯下读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开头一段:“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人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于是研究起花的睡眠来。
按川康端成在此文的界定,花开曰“醒”,海棠之外,“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那么,何谓“睡眠”?众所周知的例子是睡莲,睡眠时花瓣向上竖起,闭合。白天盛开,是绝美的娇媚。查网上资料,川端康成指为“昼夜绽放”的合欢花,作息时间和人类类似,白天“醒”时叶子上的小叶都舒展平坦,夜里就寝,小叶片成双结对地折合,酷似含羞草。蒲公英也这般。我愿意加入文学的因素,在川端康成的海棠花瓣洒上凌晨的露珠,露珠在星光或者晨曦里闪烁,这就是睁得溜圆的璀璨眸子。如此这般,“未眠”的花就神采奕奕了。当然,上述“睡”态是我们的肉眼可以见到的,如果拿上仪器作精密的检测,花朵睡与醒,表征肯定更多。据说有的花入睡后叶子的温度不一样。有的花爱午睡。
问题来了,对大多数花而言,开放就是“未眠”,那么,“睡眠”就成为伪命题。我今天在推垃圾桶之前,特地到后院去查看了。雪白的波斯菊从来没“睡”过,金黄的满天星,嫣红的虞美人和紫色的芍药也是。扶桑的花信已过,乌黑的枯瓣不是委地就是粘在枝桠,它们长睡不醒。那么,多情苏东坡为海棠花而写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是多此一举了。而所谓“海棠春睡”,干脆是形容杨贵妃的惺忪之态的,和花的作息毫无干系。我从网上找出几幅“海棠春睡图”,连巨匠张大千之作在内,左看右看,找不出睡和醒的区别来。我既缺艺术的悟性,又没经植物学的专业训练,平庸之眼只及平面和表层。只是,如我这般归类为“凡俗”的人,也许占了世间多数。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一句,换为凌晨一点,下午五点,任何钟点,都不成问题,直到花瓣委地。
我毫无诗意地和垃圾桶打交道时,一脑子依然是花的“睡醒之辩”。从马路旁边往回走,瞥见左边人家的前院,木樨树下,一朵白色花飘落,如此巨大,吓我一跳,定睛看,是一只白腹鸟从枝下飞下,姿势过分舒徐,引起我的误会。美丽的误会!鸟当了一回山寨版木樨花。同理,凭借好风,花也能够冒充飞鸟。如此说来,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
2018年3月7日于旧金山[sub][/sub][sup][/sup][strike][/strike]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