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光之谷

台城大门楼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主题

1507

帖子

7221

积分

营长

洛雨

积分
722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9-30 22: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光之谷的照片,尤其系朱文公祠,非常值得珍藏.拆了真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师长

开心人生、自由民主

积分
6914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08-9-30 22: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去朱喜祠堂可惜、太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1

主题

9183

帖子

9万

积分

师长

如果我爱你,我就帮你照相。

积分
90644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23: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木雕和石雕现在在台山是很难见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93

帖子

378

积分

排长

积分
378
发表于 2008-10-1 00: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可惜!再可惜已冇用了。其实整个台城的旧城区也就是一个很好的历史遗产,台城旧城区的整体格局就是一个国宝;玲珑的街道按当时自然环境的规划井然有条,尽管楼房大小高低款色不一,然都有划一的骑楼和街线,这到底是归功于我们的华侨还是当时政府的功劳?到如今就不好解释了。希望以后的发展不要再次损伤这凤凰栖息之地-宁城就让她恒久括静地荫护着这里的子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主题

1135

帖子

6392

积分

营长

积分
639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10-1 09: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1130年1200年),行五十二,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谥,又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理学的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

他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在中国,很多人认为他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一生清白,贫困时多,虽餐食常有不继,然非分一文不取。

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世称“考亭学派”,亦称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颐二程学说,创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儒家的思想经其整理注释才普遍为人所了解。

朱熹1130年1200年),行五十二,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谥,又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理学的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

他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在中国,很多人认为他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一生清白,贫困时多,虽餐食常有不继,然非分一文不取。

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世称“考亭学派”,亦称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颐二程学说,创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儒家的思想经其整理注释才普遍为人所了解。

朱熹1130年1200年),行五十二,小名沈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谥,又称朱文公南宋理学家,理学的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子

他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在中国,很多人认为他确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中绍兴十八年进士,历高孝光宁四朝,一生清白,贫困时多,虽餐食常有不继,然非分一文不取。

建阳云谷结草堂名“晦庵”,在此讲学,世称“考亭学派”,亦称考亭先生。承北宋周敦颐二程学说,创立代研究哲理的学风,称为理学。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儒家的思想经其整理注释才普遍为人所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2

主题

1135

帖子

6392

积分

营长

积分
639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10-1 10: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的解读

朱熹原诗:

<div align=center>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div>

昨夜无眠,读一本有关诗词鉴赏的书籍时见此诗,试着从不同角度解读,有所感而记之。 解读一:字面解读 不算大的“半亩方塘”深邃清澈如镜,天光云影闪耀浮动其中,妙不可言。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渠)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进来。 解读二:以接受美学的方法解读 接受美学认为,完整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者的作品在经过了读者的接受过程(也即再创作过程)后,才成其为文学。作品实际上处于一个永久性的动态变化中,它因读者不同而不同,也因同一读者不同时间的阅读而不同。所以,这首诗可以这样解读:“半亩方塘”即是书(作品),其中情趣蕴含无穷(“天光云影”和它们的“共徘徊”);“清如许”,书中不断出现的更多的情趣;“源头”,诗作者本人;“活水”,诗作者对书中情趣的新的领悟。简言之,诗意是说诗作者朱熹对书不断有新的参捂,也即作品的再创作过程持续不断。此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每读辄新。当然,此处的书可以是指特定的一本书、一首诗词(一个作品),也可以是泛指意义上的书,解读时略有不同。 解读三:以禅理解读 “半亩方塘”指诗人的心境、智慧,它象镜子一样对美妙的大千世界进行反映,对万物至理进行品味体会,它之所以能够“清如许”,是不断读书(“源头”有“活水”不断补充进来)的缘故。 如上,解读一虽然也饶有情致,富于理趣,诗意上也讲的通,但是譬如欣赏美人而未把顾盼传神的眼睛作为有机的整体放到一起来对待一样,毕竟是未全得佳妙处,与诗人的本意相去甚远。解读二、解读三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这首诗的深层哲理,哪一个更符合诗作者本人的原意都已经无从知道,也已经不重要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再读出新的东西来,若能记之与此而启示于大家,岂非乐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var reload=1;</scrip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10-2 04: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书有感fficeffice\" />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读)

这首诗大致意思是: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的寓意很深,本人解读为: 小小的书本就象明镜一样, 映照着一个又一个前来翻阅的读者. 为什么书本有如此的吸引力? 因为科学日新月异, 文章内容也是象活水一样更新.人们不断地从不同的书本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千万不要一部通书读到老啊.

[此帖子已被 USA168 在 2008-10-2 7:31:40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0 09:3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448

    主题

    8686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5937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社区劳模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08-10-2 05: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光之谷和老伍哥的报道和各位的参与讨论。好动听的典故和台城故事。小时候也曾经在大门楼走过。草朗街那块空地后来好象做了台城风扇厂厂址。

    尽管好些旧祠堂被拆掉,希望剩下的能保存下来。也许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如果能把老城区维修好供后人、游人参观,应该具有很好的人文价值。当然,资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2

    主题

    7万

    帖子

    677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740242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08-10-2 06: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相片才认出了大门楼,以前爱从这里走过去文化公园,非常熟悉,右边的高楼是新建的?以前左边的一间算高了。谢谢光大师带我重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主题

    1863

    帖子

    2万

    积分

    旅长

    积分
    2186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08-10-3 0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靓j:你的眼力真好,右边新楼是今年才改建落成的。

    冇上来同学网十多天,今见台城大门楼一帖觉得很亲切,多谢光之谷和老伍哥的图片上传及楼上各网友的跟贴,正如老伍哥话斋:

    <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大门楼新巷,那里有我的家,还有大炮友、笑逐颜开。。。的老家。进入新巷要经过芳草网友家的后门(照片1右边本来是空地,芳草家的厨房就在那里,现在被黄色的建筑占用了)。新巷由一排过的四间三层楼房组成(照片2),我的家后门就在新巷的尽头(照片3)。

    新巷由于年代已久,已经成为危楼,无人居住

    <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还有,黄植源的家,门口过着几个地拖,笑逐颜开家楼梯口堆着烂沙袋。。。。

    </div>

    看着以上的画面心情确实不太愉快,毕竟这是我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地方,讲句真话希望它能尽早拆建,新巷这一排过三层4间的楼房已有百年历史了,六七十年代我们住时已是危楼,每逢台风都要去友好避风呢,大门楼以前的地巷{空地}很多,儿时真是很好玩的,不知其他街坊的感觉如何?.....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7-24 06:27 , Processed in 0.4227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