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中越之战中,最大伤亡原因; 开战的两个多星期(从2月17日到3月5日),中方损失了2-3万士兵,平均一天就死两三千人。 这样的代价,在现代战争里,是一个天文数字的,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打,竟然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应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打赢了,代价却是那么大。中国比越南大很多啊,军队庞大很多啊,但这一仗,我们赢得很丢脸,用牛刀,还费了好大力气,才杀了一只鸡。 从军队方面看,文革时期军队是政治挂帅,不注重科技练兵,战斗力很差,军队过分突出政治学习,军事荒疏、战斗力严重下降。动乱波及到了军队,一大批有能力的人才被打倒,军队一片混乱,只剩下表面的稳定,加上中国已20多年没打过大仗了,军队缺乏磨练。有一次,广州军区某军标兵团尖兵营遭遇越方9人游击队 (属于民兵)骚扰性伏击,300多人居然以密集队形暴露在越方火力之下,造成严重伤亡损失,可见军队的军事素质,精神装备毕竟硬不过实在的硬装备。 在对越作战中,解放军使用的是50-60年代的技术和已被实践证明不适用的苏式装备。以前为了帮助越南,中国自己制造的新式常规武器大部分给了越南,自己都不用或很少用,可以说,越南军队是中国军队一手训练、装备起来的,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游击战术,越南人得到了真传,这场战争是徒弟打老师。中国军队后勤供应不足,机动性能差,可能与缺少卡车运送军需品和人员有关,还有中越边境恶劣的地理条件大大限制了后勤补给。假如装备有反击必需的现代化自行火炮或远程大炮,越军火炮的威胁无疑会大大减小。据战后统计,中国军队伤亡的80%多是敌人炮火造成的。解放军士兵平时训练的重点是拼刺刀、投弹等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同其它各项活动一样,都是为适应步兵战术、游击战开展的。中国军队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战士而不是指挥员,当时对指挥官的训练侧重于政治而非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