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邻家小妹

寻台山一中“六四秋初(4)”班老同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32

帖子

8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3 14: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珍贵的照片,老同学,你们对恩师的深情怀念也感动了在场的我们,让我们一起感恩我们的母校,感恩我们的老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3 23: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老师(2008.1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4 17: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中师生新年欢聚

龙卷风:

回顾我的人生道路,作为过来人,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在文革前得到台山一中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台山一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品行端正、人生观积极、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乐于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台山一中精神将使我们受益一辈子。fficeffice\" />

元旦我回乡参加都斛中学65周年校庆时,意外接到抗美托服务员递来的一张纸条,约我相见。原来,她是来为都中校庆表演太极拳助兴的,从嘉宾名单中知我在现场,特意告诉我: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陈悦棠ersonName>老师从加拿大回国参加百年校庆还没回去,校庆日本拟参加我级同学聚会,无奈作为台山一中前任副校长,当晚要应酬太多,分身乏术,等抽空来到我届聚会点,聚会已结束,他没见到我很遗憾,很想见我。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老师是抗美班的班主任,虽没给我班上过数学课,但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中给我们讲过课。算起来,我和他没正式会面已有42年了。我知道,他是为学生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以至几次都跟抗美说想见见我。老师的真情使我非常感动,我马上决定调整行程,先拜会老师后再回广州。我请抗美约请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老师伉俪,学长朱伟申伉俪、学长李德珍、刘活波伉俪,以及我班许婉贞、雷兆勤同学,次日中午在天富文华酒店会晤并共进午餐。

12中午第一个到达的老师是陈老师。看着陈老师花白的头发,我几乎认不出来了。可是,他当年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给我们讲速算法的情景却历历在目。我在《台山一中初中往事追忆》中提到这一点。40多年没谋面的师生见面,使得大家非常高兴,一肚子话不知从何谈起。客人到齐后,我发现我在不经意间居然把台山一中整个前“领导班子”几乎全请来了:除副校长陈悦棠老师外,还有常见面的校长朱伟申学长(台山一中65秋高班学长)、副校长李德珍学长(台山一中64秋高班和华南师大72级学长),教育局副局长刘活波学长(华南师大72级学长),此外,还有初次见面的陈太、朱太(台山一中65秋高班学长)。

一中师生新年聚会(2010.1.2 台城)

后排左起:雷兆勤、许婉贞、伍抗美、李德珍、刘活波、李德珍

前排左起:朱伟申 李江帆 陈悦棠、陈太、朱太

席间谈话的主题当然是师生叙旧。我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向陈\">向陈ersonName>老师讲述了初中“毕业”后到都斛当了五年知青,下乡期间读高中,后来读大学、读研究生、大学任教,从事第三产业研究的往事。陈老师饶有兴趣地询问了我在农村当知青时读高中,参加文化考试和被推荐读政治系的细节。我感慨地说,我们这一代人在文革前得到台山一中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一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品行端正、人生观积极、适应性强、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乐于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一中精神将使我们受益一辈子。在成绩面前,我非常感谢母校,感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谢母校\">谢母校ersonName>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陈悦棠老师与64秋初级学生合影(2010.1.2 台城)

左起:许婉贞 雷兆勤 陈悦棠老师 李江帆 伍抗美

老师对我的体会非常认同。他说,他教了几十年书,作为台山一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他认为60年代前期(1960-1965年)学生是发展最全面的、适应性最强的学生。教材编写得最好(试用过五年一贯制教材很好),教育方针全面,教学质量很高,做人与做学问(道德文章)的关系处理得最好。他还谈到,60年代初,有大学教师下放到台山一中充实师资队伍(如教64级代数的刘伟业老师是中南矿冶大学下放的),学生是全县最优秀的。到文革后期,一中骨干教师下放去支援四乡中学,一中师资不足要从小学抽调,加之按街道招生使学生质量参差不齐,一度出现台城中学不如四乡中学的情况。这使我不禁想起我真是有福:在台山一中读初中时有幸得优秀教师任教,如谭槐俊、林海、李霭荣、刘伟业、胡栋培老师等;在都斛中学读高中时,仍得到全县的优秀教师教诲,如原台山一中高中数学教研组组长翁德超老师、化学科组陈树权老师等。

一中校友合影(2010.1.2台城)

左起:许婉贞、雷兆勤、朱伟申、李江帆、朱太、伍抗美

朱伟申学长深情地回忆了林海老师对他的关怀、教育和培养的难忘往事。林老师是在越华中学教过他后调到一中任我班班主任的。我和他有很相似的成长经历,都由林老师任班主任,自己都任班长,家庭出身都有阴影,都在文革期间受过冲击, 都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很大发展,以至于成为林海老师“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学生”。

林海老师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学生——朱伟申与李江帆合影(2010.1.2台城)

陈悦棠老师伉俪与李江帆同学合影(陈师母不肯坐下,留下了这张“违规”照片。2010.1.2 台城)

陈悦棠老师与李江帆同学合影(2010.1.2台城)

陈老师还告诉我们不少已移居海外的往日老师的信息。值此新年之际,谨借台山同学网,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们,祝母校兴旺发达,祝在海内外的校友和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万事胜意。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6 22:52:55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32

帖子

8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5 15: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李江帆同学的宴请,席间深为你们的真挚情怀感动,快门拍下了师生42年后重逢的感人一刻!

[此帖子已被 511001 在 2010-1-6 15:38:2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4 09: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伟申学长说明,在他与林老师一家的合照中,朱老师后边的是他大儿子林焯,林老师后边的是他小儿子林立。他们都在台山一中毕业。2008年林立曾陪朱老师回国探亲旅游。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4 9:40:4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32

帖子

81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5 16: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到激动处,这个刘活波局长干脆站了起来讲,有相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4

帖子

132

积分

工兵

积分
132
发表于 2010-1-5 08: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一个美好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主题

310

帖子

1122

积分

排长

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http://w

积分
112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6 19: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陶然:
从头到尾读龙卷风之杰作,受益良多,老同学如果把它拍成电视剧或短片,每个同学/朋友送个DVD该多好。不过下面文章有句话睇来睇就吾系好舒服,原来还是有分别个
<div style=\"FLOAT: right\"> </div>

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老三届毕业离校后的1970年。那时谭老师已从台山一中调到越华中学任教(台山一中很多骨干教师被指派到乡下中学任教)。在三八公社任民办教师和校革委成员的朱伟申领队与4位老师和初高中毕业班80多人到公益学农。恰逢台风,师生们临时转到越华中学教学楼过夜。

多谢陶然老同学指正。我的本意是,文革清理阶级队伍后,台山一中不少骨干教师被上级派到台城以外的中学任教,如台北、台南、沿海和上下川等公社中学任教,不是因为教师水平下降,而是当时形势所致。据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陈悦棠ersonName>老师回忆,当时提出“砸烂小宝塔”(指台山一中)的口号。每公社调两个一中老师去任教。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谭\">谭ersonName>老师就是因此被调到越华中学任教的。

fficeffice\" />

但是,我想不出用什么准确概念来概括这些台城以外的中学为好。

——称为“公社中学”?那时台城也算“台城镇公社”,加上对年青人来说,他们并不明白什么叫“公社”。此外,各公社虽然都有一间比较正规的“公社”中学(一直办到现在,现算镇办的),但除此以外还有民办学校,不算公社中学,如各公社一度兴办过的侨中(后来统统倒台)。

——称为“非重点中学”?但重点中学是变化的,台山一中曾是省重点中学,后成了县重点中学,文革后期曾取消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的区分,台山一中被改名为“台城中学”,按台城的街道而不是按中考成绩招生的。再说,台城以外也有重点中学,如越华中学在五六十年代曾是省重点中学,称为“广东越华中学”。

考虑到相对于台城这个“城镇”区域而言,其他公社算是“乡村”区域,我就用了“乡下中学”概念,所指的是学校所在的区域而已,并无贬低越华中学或其他非台城中学的意思,当然也不是认为公益属“乡下”(其实,我也在“乡下中学”都斛中学读了两年高中)。那时在乡下的中学读书不见得比台城的中学差,正如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悦棠\">陈悦棠ersonName>老师所说,那时出现台城的中学教学质量不如四乡的中学的情况。不过,现在看来,“乡下中学”概念是有不妥,有点类似上海人把上海以外(除北京)的地方统统称为“乡下”一样,有点“大国(大城)沙文主义”味道。应称为什么才好,请老同学赐教。

我专门请教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老师,他说台山教育系统确实没有用什么专有名词概括这些台城以外的中学。我考虑再三,觉得不如暂且称为“四乡中学”,因为“四乡”可泛指台城以外的地区,“农”的意味并不强,也没有“乡下”的“下”味,还可以把公社中学以外的侨中也包括进去。我征询过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老师的意见,他认为是可以的。不知老同学认为如何?

至于文中提到伟申所在的三八公社的学校,虽设有初中和高中,但我记得似乎不是三八中学,而是三八小学,那时很多小学都设有附中(包括附属高中),如都斛的莘村、白石、丰江小学都有高中(所以这些学校干脆去掉“小学”称为“学校”)。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7 8:35:4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主题

976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958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0-1-8 00: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卷风:
Laotao:
事件属实。本人时任台山磷肥厂生产技术股,作案者为农药車间职工,因退伍軍人身份抽调为工宣队驻越华中学。

多谢Laotao二哥的旁证。此事以前去台师拜访谭老师时听他讲过,觉得很有戏剧性,引人入胜,主要情节现在还记得,但记不得伟申是当事人之一(差点成了受害人)了。前几天他来电邮从林老师谈到谭老师时,说到在越华的“大事件”,我才猜到就是此事,经询问被证实,并了解了一些细节。未知这个工宣队长被撤职后是否还有其他处理?看来这个“警卫员”的侦查能力还不行呀,栽倒在一个老百姓手上,这真是邪不胜正啊。此外,我们这个“地球村”真是很小,这个40年前的小故事竟然能串起一批人:我--林海--谭槐俊--朱伟申--工宣队长---LAOTAO......似乎还不止这些。LZQ4909那时不也在越华读书吗?是否有“作案现场\"的照片?如有,不就可以当作电视剧的外景啦?还可以聘陶然同学来当导演呢。

[此帖子已被 龙卷风 在 2010-1-7 23:37:06 编辑过]



引用

Laotao:2006年我一家回乡,刘活波局长和李德珍校长带领2嫂与我妹回一中参观,时任一中校長雷松活及其他领导陪同参观校园,我作为“陪参”人员一同前往。期间雷校长(70年代任教越华中学)知道我任职台山磷肥厂,就对我说及“工宣队事件”,可见事件的影响之深,对磷肥厂形象影响之坏。




[此帖子已被 2嫂 在 2010-1-8 2:31:59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3 14:18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281

    主题

    2142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740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0-1-8 04: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70年至71年我在台师师资班受训,是理工班学生,因而有机会到磷肥厂学习,住越华中学,刚到埠就听说此事.

    深为谭老师以学生安全为己任的责任心而感动,作为师范生,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是非难于辨别的年代,谭老师及其他老师作了力所能及的本份,也留下一段为人称道的智擒飞崽佳话.

    据说那不是头一次作案,多行不义必自败(毙),此事件既捉到坏人,又为老师们申张正义,闻者大快人心.

    说不定当时LAOTAO二哥曾给我们上过课,正如龙卷风讲到,这个地球村真是小,几十年后这么多人聚在一起道往事,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7-20 08:12 , Processed in 0.3885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