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2-10-16 06:33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副司令
- 积分
- 598727158
|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6 14: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古传医道 P.2
2.1. 古传医道性能 秦汉朝代(公元零年前后) 所晶凝的奠基医学为[黄帝内經] [神农本草经] 和[华佗外经] 是为古传医道. 在[内經]阴阳大论 的精要为: “阴成形, 阳化气. 阴为精根本, 无阴不生阳; 阳为气功能, 无阳不化阴. 阴阳相合为形互对变动. 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阴过盛则阳消, 阳过盛则阴失. 阴阳相生相杀, 相济相克, 互为转化, 阴阳胜复, 变易不已. 所以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这二十二句话指导医家未病先防, 已病早治防变, 整体诊察机体,及与环境关系, 细緻分析机体違和的过程与关系, 症候缓解与病变愈复的扶正袪邪总体治疗思维. 阴阳大论应为中医与西医共同的真理. 它对比唯物辩证或唯心辩证有更高度更完整的哲理. 阴阳对动性能的运用, 显出于臨床上的八纲纵横辨治“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寒者温之, 热者凉之.”, 是为中外医家準确无误的万世诊疗法则[size=font-size:
,
].
2.2. 复兴古传医道3,4, 鉴定 精樸的古传医道具備中医现代医学发展的良好条件. 鉴定“阴阳五行大论”为完整的唯物辨证与唯心辩证互动共存的总体, 它涵湧着, 指导着中医和西医的诊疗原则. [八纲纵横学] 是 [黄帝內經] 在二十一世纪的原则体现. “阴阳五行大论-科学辩证法”5 为 [八纲纵横学] 的核心理论, 引导形质论与功能论并重, 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并用, 開设病变阶段论, 同时诊断病源变异与病象反应, 同时治疗病源禍根与症候困扰, 发挥真正的诊疗整体观, 破解中医与西医不能相通約的障碍, 開创与西医学和谐协作相互促進新关系. 自然而然的吸納与运用国际全部医学知识与科技智能. [八纲纵横学] 献出一套中医特色基本完整的理论, 献出一套中医特色基本完整的运作程序. 經过38年的臨床考验. 它提高医者的识辨能力, 以有验证的科学根据考虑问题. 显明的提高臨床疗效, 发挥有別于西医的中医特长. 带动中医学走上科学发展新的历程. 掃除对中医学多种严峻的誹议, 使前卫生部长崔月犁不再谈 “中医在消亡中”, 使著名科学家杨振寧驚喜中医学跃进新的天地. 使90后之辈乐意回归古传八纲的大本营, 使中西医臨床会诊不再背靠背, 使中西医共同主持学术会议, 从国内走向国际. 古传中医学的复兴, 顺然迈进世界医学主流, 鹿逐展现世界医学的新景象!6
3. 现传医道与复兴医道性能对比
3.1. 哲理体系, 诊疗原则, 文化内涵的对比 从1976年 “中医诊疗程序八法”, 其后的 “科学辩证法与中医学的发展”, “论两种辨证论治”, “經典,现代,西方的共存对动”, 教科书的 “论肾炎”, 和“八纲 纵横辨证论治法-阐述”, 及至2012年的“八纲纵横学” 第三版, 都曾剖析两种医道的学术理论与学术运作:
现行医道: (张仲景之法) 复兴医道: (黄陪生之法)
指导哲理: 形而上学的辩证法. 阴阳大论的科学辩证法.
诊断原则: 明暸症候与症候生克关系. 明瞭病源变化与症候出现关系.
明瞭功能与功能乘侮关系 . 明瞭机体变异与功能盛衰关系.
治疗原则: 观点在症候与功能, 以症为治. 重点在病源与功能, 病源与症候共治.
方症对照法. 药证对应法.
宏观调控. 宏观与微观调控.
学术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中偏向横向思维. 阴阳五行纵横学说. 整体诊疗思维.
宗书: 伤寒杂病论. 原创书: 八纲纵横学.
实踐: 方症对照, 辨症论治法. 实踐: 药证对应, 八纲纵横辨证论治法.
文化基础: 二十世纪前 国内人文医学与技艺. 二十世纪后 国內国际人文与科技的医学.
坚守經典原则. 經典原则的质与量无限乘时发展.
P.3
3.2.以阴阳大论检验实踐.5 阴阳大论的“阴成形,阳化气”, [size=font-size:
,
]提示形质论与功能论并重. 研究“阴”, 就是明暸机体生理病源变异, 而需善用纵向思维; 研究 “阳”, 就是明暸器官功能症候反应,而需善用横向思维. 故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并用. “无阴则阳无以生”, 提示器官有病才产生症状反应, 症状由病变而生, 及时祛除病源禍根, 则症状隨而消退. 故病源变异是诊断的首位, 也是治疗的重点. 复兴医道解脱了二千年來只看“阳化气”,以症为诊以症为治, 或高一度的,以症型为诊以症型为治的,形而上学的, 只看表象不看本质的方法. 而強化了以“病源连合病候为诊, 以病源连合病候为治”, 以取得更佳疗效. “ 阴过盛则阳消, 阳过盛则阴失” 提示对病变惡化或癒复过程, 须準确明辨其先后变化与趨势而设病变阶段论,有利于对病情的具体分析具体治疗. “阴阳互为转化,阴阳胜复,变易不已.” 提示經典原则的质与量无限乘时发展, 当以科学发展衡量医学文化的作用. 现行医道与复兴医道本是同宗同源, 自从仲景后人強化方症对照辨症论治之后, 偏离阴阳大论要旨,差之毫糎,谬之千里. 今天, 古传医道的复兴 ,八纲纵横学的性能,可以统摄现代中医和现代西医全部科学知识与科学技能.
[参考文献]
1. 任应秋等, 中医各家学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 方药中等, 实用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3. 黄陪生, 新中医诊疗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4. 黄陪生等, 八纲纵横学, 中医学体系研究院出版. 2012.
5. 黄陪生, 阴阳学说-科学辩证法纲要, 八纲纵横学. 2012. 211-213.
6. 黄陪生, 祝贺信, 第一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大会宣读, 北京. 1997.
本文有关联想:
1. 二千年來只见張仲景辨症论治的 “现传医道”. 1976年開始出现二千年前的 “古传医道”.
“复兴” 是古的基因, 现的血气的激活. 历史的揚棄过程, 母先子后, 情亲缘長.
2. 直接扼要一言指出金元四大家等八大流派‘立论制方’的主题.
3. 王清任的 “血瘀论治”, 渐显出其病理的广泛存在和治疗的重要, 今后将有重大发展. 故列入
八大络脉.
4. 2006年作者返中医母校参加国际学术大会, 会上发言后下阶台时, 主持人仍呆定在椅上.
一周后, 应邀向若干教师及研究生二百多人交流, 发言中受热情鼓掌二十多次, 高潮时曾不禁
热淚湧流. 讲的是: “八纲纵横辨证论治法”. 会后博士生的代表总结发言, 评价甚高.
2004年作者曾向高年级同学讲: “建立新的中医诊疗体系”. 会场提问淡薄. 主持人原来是位
常言“仲景的话一字不可改!”的教授.
5. 本文定位于大方向, 不作细节的语言上理论上或技术上的喋喋而谈.
6. 作者原为手术外科老手, 全西医学习. 年青毕业当年, 便自发与中医学结上不解之缘, 把中医
精华帶入西医校/院的医疗, 教学, 和科研中.[sub][/sub][sup][/sup][strike][/strik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