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寄语:你对历史有多少温情和敬意
先讲两件事。 因为“重走正面抗日战场”,我们在沈阳寻找“九一八”的重要见证物——北大营遗址。但是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最后还是一位老人出来告诉我们,北大营的主体其实早就被拆毁了,变成了居民小区。几年前,作为北大营的最后一块完整遗迹,马厩也被铲车铲平,成了通用汽车的二期项目。 当地政府说,拆就拆了吧,不就是要纪念吗,我们在旁边立一块碑代替好了。 这是一件。 另一件,是在抚顺的平顶山惨案纪念馆,看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八百多具白森森的骨骸呈现在面前,做着各种挣扎的姿式。 馆长亲自陪同,他用凝重的表情和语调告诉我们,这是九一八后日军针对平民发动的一次大屠杀,牺牲者中,老弱妇孺占有大多数。 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让我想起了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 在记忆中,九一八是耻辱的开始,无论是北大营的溃退,还是平顶山的屠杀,都不是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既然不愉快,就往往会被人们选择性遗忘,比如中国的戏曲中,结局基本是一个套路,那就是欢天喜地的大团圆。 一切似乎都那么合情合理。 但是,我仍然会对那位馆长表示敬意,而对拆毁北大营的做法表示愤慨和痛心。 我想起了一面墙壁,一面残存的石墙,它叫哭墙。 很多年前,犹太人建立了他们的王国,很多年后,他们被迫流亡,昔日的王宫只剩下了断壁残坦,也就是哭墙。 此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来到这里,面对着哭墙,默默祈祷,长跪悲戚。 他们不会咒骂先人的无能,也从不会选择故意遗忘,他们只是在历史面前伏首痛哭,为民族遭遇不幸而痛哭,为背井离乡而痛哭,为无数被异族杀害的同胞而痛哭。 然后,他们把祈求和祝愿写在纸上,塞进墙壁的缝隙。 我知道,这里面有宗教的因素。但是这样一个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怕痛,你就永远进步不了。 我在书中曾经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即在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自己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是当我经人引导,又奇迹般地找到一座至今尚存的北大营营房时,我真的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营房还在,昔日的主人却已经不在了。 有谁知道,中国空军“四大天王”中,有三位都是东北人。“空军战神”高志航、“红武士”刘粹刚、“金刚”李桂丹都是九一八前后进入空军服役,并在抗战中成为超级英雄的。其中,高志航等人直接就来自于东北军。 还有无数的东北军官兵,在后来一次比一次更为惨烈的大战中血洒战场,倒在抗日战场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未能留下。 终其一生,他们再也没有能够重回故土,回到这些让他们魂牵梦萦的营房。 很多时候,民族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而这种悲剧情结往往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难道它们还不足以打动我们吗? 我真心希望,北大营,平顶山,包括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些遗迹都能一直保留下来,毕竟,纪念不是敷衍,不是心不在焉地树块碑就能打发的。 每个民族都会有伤口,请直面伤口,给历史一点温情,给先辈一点起码的敬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