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浓浓的 “闲”味。此书确是一本可以随意撂搁在茶几上、携之于旅途中,慢吞吞、悠悠然翻阅于入睡枕前、等车隙间以至如厕之暇,可以随兴自任何一页进入,泛读、细读、“有一搭无一搭”地“卧读”的书(所以,我对此书版式开本的设想,是千万不可印制成那种似乎当下书市流行的高堂讲章式的“大书”)。然而,看官却千万别看走了眼,此书所独具的“俗味”、“闲味”,却绝非那种闲得无聊用以打发时光的“地摊味”。此书的大多篇什——从“鸡零狗碎”、“谈情说爱”到“东扯西扯”,更勿论后面压轴的“胡乱翻书”,多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居安思危、醍醐灌顶之思,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是始而一目数行,莞尔大乐,继而屏思静息,“当起真来”,渐渐便品出其中洞世察人的深味,本是“卧读”的姿式,也不期然地“正襟危坐”起来。fficeffice\" /> 我这里且举一例: 粤语“前世”,常常是老辈人日常的感叹词。惊讶、欢喜、震怒等等,都可以感叹:“前世啊……”刘文以坊间邻里谈天说地的笔调,在细描老人家们各种感叹“前世”的眉眼声口之后,笔锋一转,发了这样一段议论: “前世”如何如何,是朴素的天命论。我以为,如果拿它作为对结果的解释,而不是行动前的向导,积极意义多于消极意义。在缺乏宗教情怀的人群中,以“前世”给没有顾忌和敬畏的心灵一点警戒,未始不是好事;何况,它能治疗心理创伤。一位去年初往南亚齐亚岛采访的记者告诉我,他亲眼看到,在海啸中死去大半成员的家庭,安葬了亲人后,惨重无比的悲伤很快过去,因为他们坚信死者是上帝招到天国去享福的,亡魂安顿得好,他们都安心了。 (《小小品三十则·前世》) 小小一句坊间俚语,其间所包涵的世俗伦常、宗教伦理和现实功用,被作者三言两语“点化”出来,世俗画面一时化为哲理思辨,你不由得要在这样的段落面前略为愣神、掩卷而思;而这种微言大义的段落却在满书里俯拾皆是,丰盈摇曳,令你感受到一种“俗中见雅”、“闲里有思”的逸趣。 书中更多的,是娓娓道出的各种令人喷饭的俗世故事之后,作者忽然显露出的那种洞世知人的机敏睿智。 “谈情说爱”一辑里,说了一个让我捧腹大乐的“公司执行长”的“荤段子”,故事终了,作者写道: 我且来个推测,胜任柳下惠的现代男人,如果当上这位执行长,结尾处“乱”和“不乱”的比率,又为若干?不错,执行长的荒谬,在于判断。然而,在那个特定的日子,特定的情境下,这样的失误,不是颇合于“女追男,隔层纸”的逻辑吗?它所以变成闹剧而没衍成婚外浪漫史,仅仅因为戏码的末尾改了,使得“生日派对”的“惊奇”变为性的洋相。 (《从柳下惠说到性诱惑》) (待续) [此帖子已被 远游客 在 2009-5-31 2:13:5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远游客 在 2009-5-31 2:19:4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