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fficeffice" /> ――刘荒田散文读后 阿 笑 (转载自《美华文学》网上论坛) 1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昨晚,小雪飘飘。我与老公在雪里漫步。忽然发现路灯比平时明亮得多,雪沿着光柱发散开来,像是灯轮吐出了一团团热气,远远望去,十分神奇。走到路灯底下,仰起脸,发现雪像是灯撒下来的一般,靠近光源处,雪在光影里翩翩下凡,越向下越晶莹剔透,细碎的晶体纷纷洒在肩上脸上,清凉雅致,像天簌飘落的美妙乐曲。我忽然感动了,停住脚步眯着眼睛看了许久。听到老公在旁边一声接一声地叫:好看,真好看!真真好看! 忽然觉得这美妙的感觉似曾相识,是看春节晚会时听到《吉祥三宝》时的感觉?是看到刘荒田散文《听雨密西西比》时的感觉?想找什么好词来形容,搜肠刮肚却又说不出,只好呆呆望着,任美妙和欣喜弥漫开来,有了想哭的感觉。 想起自己看完《听雨密西西比》时的承诺----写篇读后感。但因为怀疑自己见识少,怕对作者缺乏全面的认识,一直不怎么自信,没有动笔。却突然改变了主意,想先写了再说。 曾宣称要模仿刘荒田的文风,尽管东施效颦,但我乐此不疲。想起刘的填空式书写方式,就也拟了个框架,并分好了六个小空格,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二、闲时犹如花照水,三、行动好比风扶柳,四、心底却似旧时友,五、漂亮妹妹正远走。六、给妹妹脚下滴点油。 最初被刘荒田的文章感动时,并不知道他是个比我年长许多的人,只是当初看到他的文章时突然想起了这段越剧,在连看了多篇他的文章后,我去百度搜索了《天上掉下林妹妹》这首歌,然后跟唱了很多遍。至于刘荒田是男是女,身材如何,相貌怎样,年龄大小,这些想都没想。至到今天(2006-2-28)看到圆子姐姐把聚会照片发出来,图片上有一位年过五旬的先生千钧一指,像在作重要讲话,按逻辑推理这位重要人物就是我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了。 看过之后我并没有改成“天上掉下个宝哥哥”的打算,而且这“宝哥哥”也没让人失望,他看起来是位极有风度的绅士,这就够了。而我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创作的文字。
2. 闲时犹如花照水 我只读过刘荒田的十多篇散文,一开始就被他优美的语言所吸引。各种修辞此起彼伏,各种神奇的比喻、漂亮的借代让人防不胜防,色彩斑斓的华词丽句更是美不胜收。[“爱情难有柏拉图式的精神恋,友情到了沸点,也不再满足于电话和鱼雁,要‘共剪西窗烛’”] (《听雨密西西比》),[“一条铁路从山边伸过来,从棉田中笔直切过,那般蛮不讲理,教我想起奴隶制时代南方统治者的威仪。”](《听雨密西西比》)。这样优美奇特的语句比比皆是,相映成趣,显得文字极有灵性,散发着醉人的香气。仿佛一个美人袅袅过来,看眼睛眼睛明亮,看鼻子鼻子优雅,看头发头发秀美,看身材身材匀称,浑身上下有说不出的性感和妩媚。 想必有人说了,容易被这样的“妹妹”打动的往往是些初入情场的毛头小子,真正有内涵的人更看重“妹妹”的品质。有人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似乎少用修饰少用修辞更时尚,或是更有功力的表现,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芙蓉不用再修饰是因为有清水,丁香要迷人必有不同于别人的芬芳。王勃的《滕王阁序》用词华丽,修辞铺张,成为千古名篇,如果他只是蜻蜓点水,未必有那样的感染力。 中国是个倡导“文以载道”的国度,文因载道而精华,道因文学而传世,有段时间,文学直接成为为政治服务的教科书和阶级斗争的工具。人们更看重他的使用价值,不在意它的艺术价值。“道”成了文学包袱,好像这个包袱份量足了,其它就不必在意了。因此看一篇文章人们更强调主题思想,文字的艺术性到在其次了。因此一些如我一样喜欢模仿的人在处理语句时简单直白,不生动、不感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仿佛得了哪位高人真传一般。其实古人造这么多方块字本意就是为了让我们表达起来得更生动更丰富的,文学首先是艺术,艺术总要带给人美的享受,否则就成了红头的文件,或是墨头的哲学。
3. 行动好比风扶柳 刘荒田的散文行云流水,起承转合精彩顺畅。一会儿在中国,一会儿在美国,顺风顺水,出行自由;有时说古代、有时说现代,穿越时空,往来自如(如《纳凉》)。有的步步为营,环环紧扣,段段别有洞天,层层豁然开朗(如《死亡假面》)。有的层层深入,逻辑推导滴水不漏(如《叩问篝火》),让人读罢酣畅淋漓。《又见芸娘》是我最近读过的作品,现以这篇为例:先是说在一个地方见到了“里程碑”式的陈氏夫妇,然后从老板的眼里隆重推出居“世界第一”的陈先生,却不料这“第一”背后却还有个更强的主心骨贝蒂,然而在这样一个精明强干的主心骨眼皮底下,陈先生却暗渡陈仓,奇怪的是智勇双全的贝蒂却明知不咎,最后的收尾让人出乎意料,又感慨万千。虽然是篇散文,却写得跌荡起伏,妙趣横生。这样可爱的“林妹妹”一路走来真乃风情万种,每走一步都楚楚动人,让人不忍不看。 文章视野开阔,想象力丰富,特别是字里行间涌动着藏不住的诗情。《听雨密西西比》、《等你在雨中》等多篇散文里引用了他人的诗文,却互换自由,浑然一体。有的还多处引用,都很好的深化了主题,升华了情感,还带给人美好的享受。[忽然之间,在正儿八经的“责任”之旁,幽幽地冒出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我结婚多年,早已在柴米夫妻的格局中安居乐业,路上的姑娘丁香不丁香,与我无关。] (《等你在雨中》) 。[那是饥饿的年代,被禁锢的青春,自然不晓得,在遥远的海峡对岸,余光中作了一首诗《等你,在雨中》:“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是的,“等”,是永恒的诱惑。只是,我能等来什么呢?]。(《等你在雨中》)[哦,如果,如果,“步雨後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 象一首小令 /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走来”……那该是什么景象?“你”是谁?初恋的那位?妻子?梦中的那位?] (《等你在雨中》)。咀嚼着这样优美清新的文字,满嘴含香;感受着这样灵巧洒脱的抒情,心旷神怡。
4. 心底却似旧时友 刘荒田不是高官,不是巨商,不是专业作家,是个工作之外热爱着文学的人。大言不惭地说一句,是和我一样的小人物。我们同样用最基层的眼光去看生活,看社会、看世界,看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我们便有了一见如故的感觉。当然刘在美国,其劳动力价值远远高于我,仅我们两个比,他比我拥有更多的财富,而且他看的是美国社会和中国社会,我只看我眼前的小天地。但可贵的是他没有身居国外的优越感,也没有俯视众生的“教主”心态,完全以一个平民的视角来观察描述社会上的一切,这符合我的行文方式和阅读习惯。现在,有的文学作品高高在上,写弱势群体时居高临下,给人的感觉是在咀嚼别人的窘态,假惺惺的同情心和自己春风得意的优越感,让人感觉别扭,而写一些大人物时又充满了景仰和溢美之词,让人感到翻胃。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不管是面对权贵还是面对弱者都应该是平等的态度,那种平视写作对象的态度应该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还有就是刘荒田神出鬼没的幽默感,这是我一直想努力保持的风格和追求的方向。我认为文学作品的趣味比品格更重要一些。没有趣味性作吸引读者深入作品内部的源动力,想让读者理解作品的内涵只能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幽默是增加作品趣味性最好的手段和方法。我认同康德的艺术游戏说,归根结蒂文学也是一种游戏,有愉悦人生的使命,所以要写得好玩好看,让人看起来不感觉累才是好东西。
5. 漂亮妹妹正远走 最初是被“林妹妹”美丽的容貌所吸引,读了多篇之后,才读出了其中内在的张力。特别是那一篇篇气势恢宏的大散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其壮阔,其长度、密度、难度,当之无愧地显示出了大家风范。《 梦回荒田》阐释了自己与故乡丝丝入扣的情感,还有对人生价值、命运等的种种思考。《四嫂子的脸》等通过一些小人物,表现了中国农民的坚韧和对世俗的依恋,折射了中国的文化习俗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一篇篇精致的文章为我们展现了那些与我们同样血脉的子孙,在另一个也许被认为是天堂或者地狱的世界里,他们同样的焦虑、困扰和失落,还有他们的顽强,乐观和坚韧。这些饱经患难、不屈不挠、痛并快乐着的生活,在作者深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透视和叙述中,自然、真实,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透视者思想的成熟,处世的精明,看人看事入木三分的犀利,对人情世故领悟剖析的深刻,让人不能不充满敬意和赞叹。面对这双火眼金睛,任何阴暗的心理活动也休想逃避。因此最初的那个漂亮的“林妹妹”渐渐远去了,渐次明了的是一位极其睿智的长者,一样循循善诱的老师,其思,其观,其作,其行,稳妥明智,从容祥和。再加上里面不时闪出的古色古香的文字,更增添了其古典气息。想讨好林妹妹的一席话不免改口为:“敢问刘老,贵庚几何?五十又几?”
6. 给妹妹脚下滴点油 想来文人都自信,林妹妹当然也是。我这人有点坏,生活中也爱装扮成“狼外婆”吓唬胆小的同事,何况在网上?看着 “林妹妹”昂头走得春风得意,便有了使点坏的欲望,当然我不想让她摔倒,那样太对不起她的美,只想在她脚下滴点油,让她打个趔趄,好时时注意脚下的路,免得飘来飘去真跌了跟斗。 第一由于过份注重语言渲染,有时导致情节发展缓漫。在人们恨不能踩着风火轮过日子的今天,有的人难有耐心读下去。 第二有的开头并不精道,铺垫冗长,进入状态较慢,往往是越往后越好。现在打乒乓球都十一分制了,刘还在坚守二十一分制。 第三个别分段不合理,标点符号用的不恰当,习惯性错别字也有几个。 第四有的语言太欧式了,长的很。我是做电视节目的,什么文章也想读读看,但刘荒田的文章有的让我望而却步,因为憋得慌。 我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也是个本事不大却爱说三道四的人,曾嫌过鲁迅的生涩,也挑剔过巴金的罗嗦,但从没因此就对他们失了恭敬。就像宝哥哥,也知道林妹妹天生就是小性子,但依然爱她,并且生死不渝。我对“林妹妹”也如此。 2006-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