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1631 ~1700),清代诗人。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广东顺德人。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其父陈邦彦举兵抗清,兵败殉国,全家被害,陈恭尹只身逃脱。后南明永历帝授以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职。南明亡后,定居广州。因“三藩之乱”,曾被牵连入狱,从此心怀畏惧,壮志渐消,避迹隐居,自称“罗浮布衣”。 晚年寄情诗酒,曾与官府贵人往来,时人曾讽讥他:“可怜一代夷齐志,错认侯门是首阳。”因此他的诗前后内容有所不同,然而眷怀故国之思,未尝消释。七言律诗对仗工整,又多巧思,绵丽中仍多哀感苍凉之慨。如“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申?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拟古》之三)。“西湖歌舞春无价,南宋楼台暮有云。休恨议和口相国,大江犹得百年分”(《西湖》)。此外如《西湖杂兴》、《虎丘题壁》、《崖门谒三忠祠》、《九日登镇海楼》等篇,也都寄托遥深。五古《感怀》及七古《耕田歌》等篇,则反映了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的诗抒写性情而自成风格,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晚年,在广州育贤坊建小禺山舍,以遗民身份终老。 著作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data/attachment/forum/pw/bbsxp/2009-12/2009121420043.jpg)
![](/data/attachment/forum/pw/bbsxp/2009-12/200912142015.jpg)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09-12-14 20:02:4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