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5|回复: 8

[讨论] 纪念上山下乡运动37周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8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75622
发表于 2005-12-24 16: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将证明上山下乡是一个伟大的运动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任何观点都不能歪曲和割裂历史。而在谈到新中国历史的灾难和失误的时就不能回避当时的国际环境,好象整个灾难是在周围的国家一片友好,歌舞升平下面无端地发生的,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实都要承认,而不是只承认一部分而回避另一部分。中国当时确实是处在核战争的危险之中。为了对付核战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及当时的迁厂迁校运动,发展三线建设,是最佳的应对策略。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积极作用: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新中国成立时的家底。那是一个缺医少药的年代,人民生活在极度的前所未有的贫困之中。经过1840年以来大约100多年的战乱,经过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掠夺,历史上保持几千年第一的中国,财富几乎被洗劫一空,文盲率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高小毕业便被称为知识分子,可见当时中国面临的残酷的局面。

改变中国不可能是一天的事。经过1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国城市和工业得到飞跃的发展。但是,在中国农村远远看不到任何伟大的前景,农业品产量的提高依然是个急迫的现实,化肥和农业科技的推广依然还任重道远。这是因为农村的教育还限于扫盲教育,这是因为我国农村幅员辽阔、信息闭塞而又人口众多的缘故。

在1960年代初中央便开始逐步推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了文革期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可以说给农村带去了科学知识,带去了很多新思想新信息,他们为中国农业的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几百万上千万的城市中学生,来到农村,同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一段时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历史将证明这是一个伟大的运动。

由于对成千上万知青对国家作出的贡献的彻底否定,是导致中国社会近年来道德沦丧的重要原因,这种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沦丧,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严重障碍,一个知青对国家已经作出的实际贡献,同当年的一个解放军战士为新中国诞生而做出的贡献,只高不低。在这一点上要有一个名誉上的承认,经济上的补偿其实倒不算什么。

而知青下乡的制度只是一点上不合理,就是鼓吹知青在农村扎根一辈子的宣传,这种宣传是让人害怕的。

下乡、回乡知青给农村带来民主空气 ,诚然许多知识青年并没有在农村待很久。但他们对农村的影响却远比他们实际待得时间长。这些城市知识青年,大都经过文革初期的战斗洗礼,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他们掌握许多农民没有的书本知识,见过一些农民没有见过的大世面。这些都是农村需要的品质。农村干部过去对村民指手划脚,发现这些城市来的知识青年非常不好对付。知识青年敢于同村干部争吵,甚至动手打架,他们说话办事的方式,让许多村干部感到头痛,是不奇怪的。但他们与村干部打交道的作风,对其他农民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农村政治的民主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比之下,本地的回乡知青对农村政治民主化和农村发展所起的作用则更大,因为他们的数量远远超过城市知青的数量。

 下乡回乡知识青年,有农村人口原先没有的知识、技能和勇气。他们不安于现状,敢于改造现状。他们认真地开始改造农村的面貌。许多回乡和下乡知识青年自己动手给村子里拉上了电,装上电灯,接上了有线广播。有了电后,许多地方开始了电力灌溉和村办企业,使农村的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知识青年受文革的锻炼,不愿盲从。他们敢于提问题,提建议,这些都是农村现代化所急需的品质。

给农村送去知识,稳定边疆

在农村,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变成了赤脚医生,变成了民办教师,变成了农业技术人员,变成了乡镇企业的奠基人;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改造农村艰苦的工作。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里,知识青年便名声远播,很多很多的大队书记跑到几百里外的县城找县委要知识青年,或要求把自己的村子变成上山下乡的点。如果县委不答应,他们就不走。

知识青年的很多事迹也在感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特别是热血青年。他们纷纷报名上山下乡,争做有为的一代青年。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还解决了边疆稳定的问题。1969年前后,苏联准备在中国的新疆和内蒙古一带对我突袭,忽然接到报告说,在东北、内蒙古和新疆一夜之间发现几百万中国部队,引起苏联的不安和惊恐。他们以为中国已经有所准备,便没有发动战争的勇气了。

实际上,这些中国"部队"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那时候,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一律发军服,并敲锣打鼓地欢送和迎接。到边疆的知识青年分别被补充到新疆建设兵团,在内蒙的,组建了内蒙古建设兵团。因为建设兵团也的确需要补充人才和人力了,特别是新疆建设兵团,已经严重面临严重的人员老化的问题。

在西藏,知识青年模范遵守民族政策,为西藏人民带来了知识文化,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带来了无穷的财富和发展机遇。由于他们和党政机关、部队等的共同努力,在1980年代前,西藏始终平静,达赖势力臭不可闻,藏毒更是没有什么市场。

可以说,正是知识青年,解决了中国农村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稳定和繁荣我国的边疆,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

一些人对现在杯水车薪的志愿者下乡倒是吹捧有加,而对于千万级别的青年下乡倒是吹毛求疵,简直是脑子混乱。

历史将证明上山下乡是一个伟大的运动,任何否定行为将被历史证明是愚蠢的。



[此帖子已被 Andyke 在 2005-12-24 23:54:06 编辑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0 09:3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445

    主题

    8618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4726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社区劳模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05-12-25 05: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ANDY,此文章是在哪里找到的?很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5 20:53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3]偶尔看看II

    706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Rank: 8Rank: 8

    积分
    145774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05-12-25 10: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Andy:这篇文章很客观地陈述了当年下乡青年的伟大贡献,附图中右一好像还是68年下乡知青的典范候隽和伙伴们的经典留影呢,远游兄看看萝卜说的是否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66536583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519

    主题

    1万

    帖子

    12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12741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5-12-25 16: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谁能知道最高领导层的真正思想意图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0 09:3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445

    主题

    8618

    帖子

    1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4726

    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社区劳模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05-12-25 23: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花心萝卜 发表:
    Andy:这篇文章很客观地陈述了当年下乡青年的伟大贡献,附图中右一好像还是68年下乡知青的典范候隽和伙伴们的经典留影呢,远游兄看看萝卜说的是否对?

    对不起,萝卜.我倒是认不出来.68年下乡运动应该是轰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主题

    1306

    帖子

    10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383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5-12-26 01: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8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75622
    发表于 2005-12-26 08: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知青的题材成了75one热门话题,为了提升人气,我再找了二篇来发。

    知青血泪三十年    

      一九六八年底,一千多万在校的青年学生被一道"最高指示"发配到穷乡僻壤,开始了他们的知青生涯。其后连年照此执行,长达十年之间,散布在天南地北的知青已多达一千六百万。
      如今这些广大老知青当中大部分正在社会底层挣扎、为稻粱谋的还占绝大多数,由于文革失学,这辈人基础欠扎实,从当初下乡吃苦到回城待业再到晚婚、晚育、找房子,几乎各种人生烦恼都遇上了,如今又轮到了下岗潮,按年龄层的划分,下岗者最多的应该正是当年的老知青。
      对知青运动的评价,其中某些有血有肉的复杂层面,当然可以各人有各人的异样感受,但这是一场荒谬的、应予以否定的运动,这点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我们不妨来追述一下这场长达十年、波及千百万个家庭的知青运动是怎样落幕的。
      知青上山下乡如果有很多可取之处,它就不可能受到一千六百万知识青年和广大老百姓的顽强抵制。十年风雨,知青的抗争从来就未曾停止过。
      1975年重阳节,广州爆发了一起大规模的"白云山事件"。重阳登高,本来是中国古老的习俗。而在当时,正值文革第九个年头,在恐怖的政治高压之下,老百姓已经淡忘了这种被指为"四旧"的传统节日和民间习俗了。但在那一年的重阳节,忽然有十几万人涌上了白云山,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知青。当时的广州白云山,交通设施远远未到今日这么便利的程度,莫说是空中缆车,连进出白云山的路径也没几条。措手不及的公仆机关,就算紧急出动公仆干警,也无法制止和疏散这十几万人。他们只查出有这样一个所谓的"政治谣言",就是当时盛传重阳这一天,哪个抢先登上白云山的,就会"转运",偷渡香港将会马到成功,于是在白云山的登高人潮中,到处都有人兜售所谓的"棋盘",亦即是偷渡香港的路线图。
      1976年,文革结束,但由于"两个凡是"的紧箍咒,很多毛时代的决策还在继续执行,其中包括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然而,就在这时候,又一场酝酿已久的狂风暴雨在中国的大西南发生了。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的知青集中点之一。那里的知青主要来自上海、北京、成都、重庆和昆明。不幸的是,云南兵团生活之艰苦和政治之黑暗,要超过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和海南岛几大生产建设兵团。当年文革中迫害知青的恶性案件,大部分都发生在云南。1973年,周恩来亲自过问和查处的"河口事件",就是奸污和捆绑吊打知青的大案件,最后枪毙了云南兵团河口农场的一个团长,处分了几百名干部。1974年,几千名知青沿着滇西南的昆畹公路向昆明行进,徒步请愿,昆明与北京都为之震动,最后出动军队,实行逐个强行遣返。1978年,云南兵团又发生了"橄榄坝事件",上千名知青抬着一个上海女知青的尸体聚餐示威,一百多部拖拉机包围了草菅人命的场部医院。示威的人群向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涌去,沿途农场地知青都加入抗议队伍。
      1978年底,云南兵团好几个农场地知青在橡胶林里秘密串联,再次发动请愿行动,大批知青向昆明进发,这次军队没有出动堵截,知青涌入昆明,沿街声泪俱下地演讲,最后升级成集体卧轨行动。连滞留于昆明火车站的旅客也一边倒地支持悲愤的卧轨知青。万分震惊的我D中央马上派出调查组,发现云南各农场长期缺油缺肉缺菜,女知青买不到卫生纸,妇科病十分普遍;农场领导的恶劣作风积重难返,知青自杀率为全国最高。在中央调查组到达的同时,景洪农场发起了大罢工,与老挝接壤的孟腊农场砍倒了几百棵橡胶树,当中央调查组抵达知青最多的孟定农场,他们下车伊始,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大约一千名知青黑压压地跪在场部公路上,齐声呼喊:"我们要回家!"此情此景,连调查组的几位女成员也流下了眼泪。
      中央仓促改变了决策,仅仅三个月之内,云南十几万知青就人去楼空。黑龙江、内蒙古、海南岛和全国众多知青点也随即跟进,长达十年的上山下乡运动突然结束了。原来国家计委制定的1979年度的八十万知青下放计划,也被放弃了。回首当年,全国知青命运的改变,的确与云南知青的不屈不挠的抗争是分不开的。
      提起当年的血泪往事,不由得想起那首充满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然而来自远方的知青,为什么不能留下来?为何他们最终还是要离开那一块埋葬了他们的青春的冷土?
      知青运动终结了。今日再来给它高唱挽歌也无济于事。诚然,它确实在特殊的年代以特殊的方式造就了一代人。而这一代人又将对中国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才是我们今日纪念知青运动的聚焦点。

    知青一代是当今中国最可宝贵的社会财富


    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历史中,曾发生过许多史无前例的、可歌可泣的划时代的伟大创新实践探索。其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就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并正在日渐释放并发挥着越来越引人注目的社会作用。

    对于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以往的研究视角多在于该事件的历史起因。有的人说是为了解决中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种说法源于当时中国正处于伟大的工业化革命的进程中,城市暂时无法消化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所以将大量的青年人力资源主要投入到这些地区的开发中去了。有的人说是为了预防战争危机,当时苏联陈兵中苏边境,大有随时进犯之可能,而将大量知识青年分散到广大的农村去,此举将保存大量的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的革命种子。有的人说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中国的农民问题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要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切切实实地了解农村、农民、农业等根本状况是一个基本的要求。等等。这些说法就某一方面来说都各有道理。

    但仅仅只有这样的研究是不够的。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已经在历史中发生过了,而历史不会停留它的脚步,而是在不断地前行。那么,除了研究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外,还应该着重关注一下事件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历史过程是一个相互衔接、依次递进的不断发展的序列构成的,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点上展望开创未来应该是更为紧要的工作。

    明天的太阳终究是为年轻的一代绽放的,自然的规律,年轻人终究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探索,如果不能培养出接班人对于中国国情的了解,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那么,这个事业就可能半途夭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那么,就必需先接受一定的社会的磨炼。而将年轻人放到农村直接接受社会的锤炼,他们对中国的社会现实的认识才能有更深的切身体会,也将更加刻骨铭心。很难想象,那些个坐在书斋里只知道照搬西方教条的人能够制定出为广大人民切身利益服务的好政策来。

    知识青年下乡在文革前已经有一些人开始实施了,但大规模的下乡则是在文革两年后展开的,这个运动实际上延续了有十年之久。到八十年代后期,知青开始碌碌续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回城,运动才告一段落。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给农村带来了很多很大的变化,知青们自身也受到了许多苦难和磨炼,这在许多回忆录中可见一斑。而当他们回城后,正赶上改革开放浪潮扑面而来,就这样又经历了市场大潮的洗礼和锻炼。

    至此,知青们完成了人格上的重塑。他们既经历过这个国家最基层的农村社会生活的打磨,又经历过市场波涛汹涌的城市社会生活的摔打,俯视中国大地芸芸众生,已经没有人比知青这一代人更深刻地熟知中国的国情了。而更为人们对他们充满希望的就是,他们的年龄正处于五十岁左右上下的档期,正处在既年富力强又智慧充盈的阶段,真可谓黄金年代。今天,他们分布在中国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正在不断地生机勃勃地发挥着他们的智慧和活力,他们当之无愧是现今中国社会实际的筋骨和脊梁。

    可以料想的是,再过若干年,当中国自信地重新崛起于世界之时,人们必将重新审视知青在中华伟大复兴事业中的核心作用,也必将进一步慨叹伟大导师毛泽東洞穿时光的神奇的战略决策。


    [此帖子已被 andyke 在 2006-1-5 2:12:45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主题

    746

    帖子

    244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4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5-12-27 00: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下乡只有两年半,1978年3月,在那春回大地的日子里,我走进了大学,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从此,远离了生产力低下的山村,远离了昔日的农友和同学,对知青运动是如何终结的可说是完全不知晓。近年,看了一些有关的评论,有种沉重的、悲凉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7

    主题

    3422

    帖子

    1万

    积分

    团长

    积分
    13739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6-2-26 04: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还记得1968年, 在天津市由一帮中年家庭妇女写的 《我们也有一双手, 不在城里吃闲饭 》。 这篇文章的影响力可能比 ----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很有必要 。---- 有过之而无不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1-10 14:39 , Processed in 0.4368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