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old5

[分享]台山姓氏源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5 20:53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3]偶尔看看II

    706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Rank: 8Rank: 8

    积分
    145746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07-8-21 11: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五哥:姓氏源流果真是详尽,罗贵公当年南徙落脚点就是萝卜家乡,如今每到清明祭祖,全省各地罗氏宗亲都会汇集我们家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2: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萝卜:台山当时还隶属新会(古冈州),我们的祖先还是同一父母官行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2: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伍氏
    伍阳
    一、伍氏起源及其远祖
    台山伍氏远祖,据岭南伍氏谱籍记载,追溯远古有谓,神农之子曰雍侯,封河陇之地,第八世孙曰雍克,始都安定,至唐虞时雍绍迁椒地(属浙江徐州,春秋为吴楚之郊,战国属楚,汉曰武陵之地)曰椒侯,历夏商周,及周平王东迁,诸侯背叛,芊楚强大,并椒,椒侯为庶人,而氏曰椒,椒望日安定,此安定望之由始,望之后人即椒参,及至椒参之子椒举,仕於楚,封以伍地,故又以伍为姓,易椒为伍,此伍姓之所由始也。
    举之孙曰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之太傅,奢之子长曰尚为棠邑大夫,次日员号子胥为申邑大夫。伍奢遭谗被诬与太子建谋反,平王并诱杀其二子。伍尚就缚,与父俱死,而伍员有智勇,亡奔吴国,平王赤伍奢之族。伍员在吴初为行人,生子曰度日辛曰封,即伍庆伍广伍封。子胥员公之三子伍封,生於吴,寄托於齐国鲍氏之家,改为王孙封,子胥后为吴相国,为欲助太子建复国,以继父佐太子建之志,曾率吴兵入楚,是时楚平王已殁,只诛谗臣费无忌,无功而退。史记称伍员鞭尸,世上相传,然宋顾炎武与明吴伟业均曾著文,列举公羊、谷梁、左传诸传均无此载,力辟鞭尸之说,伍员扶正复国乃忠孝双全,大智大勇大义之行。
    伍度避祸与叔通公,弟辛公隐武陵,子孙因此世代家武陵,自兹以后,或仕或隐,代不乏人,自度、辛、封三公之后,其间脱漏三十代失传。直至五代之时,南唐吏部尚书伍乔字国栋,子胥公之后,其先世不可考,迨至南朝有公讳安贫,嗜学博古,梁王屡徵不就,世居武陵,乔公为其子,亦嗜学,苦节自励,登南朝进土第一,乔公自武陵徙豫章(今江西南昌),生二子,长讳萝授,次梦授,梦授生子曰太节讳操,唐太宗封为经略使,托病而隐。操生子曰任,唐高宗时官至福州长史,由宁化徙汴梁,汴梁之有伍姓自任公始,任公生二子,曰宪、曰晕。宪公唐进士,官至吏部给事兼侍郎,生子曰徽;翠公唐进士,官至河南归州学正,入籍杞县,又自开封迁汴梁关王巷安居。生二子,曰埔、曰瓒。瓒公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进士,官至楚长史。生二子,曰简、曰荚。简公唐宣宗大中五年辛未进士,官至夹山县令。生二子、曰I佩、曰器。器公无子。佩公唐昭宗乾宁三年丙寅进土,官至校尉书郎,生子曰钦,钦生六子,曰仕、曰商、曰旅、曰氓、曰工、曰贾(柱国房谱载歆公生五子:仕、商、旅、氓、贾)。旅公出继叔祖器公。
    伍氏远祖以周朝椒参为太始祖一世,椒举后称伍举为二世,伍襄三世,伍奢四世,伍员五世,伍度六世。所以南唐乔公为参公三十六世孙,以后传下历代相承,至宋徽宗时钦公为四十四世,钦公六子,仕商旅氓工贾为四十五世。
    四十四世祖钦公字世美号复来,佩公之子也,生於宋昭宗天复元年’,辛酉登贞宗进士,授太常少卿,升工部侍郎。公生平不苟言笑,莅政清谨,关节不通,虽亲知故旧,亦以公法自持,不肯少贬狗人,加太子少师,卒于官。
    四十五世祖仕公,钦公长子也,登宋徽宗大观三年己丑进士,官授左拾遗,谪任福建兴化府判,人籍蒲田县,生二子,长曰胜,次日腾,四十五世祖商公,钦公次子也,宋由上舍恩授国子监学录。生一子,曰阿义,世居河南汴梁关王巷。四十五世祖旅公,钦公三子也,登宋进土,官至给事,越世补立叔祖器公,世居河南汴梁关王巷,生九子,八子失传,惟九独存,曰正号佳山。
    四十六世祖佳山公,登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甲戌进士,授翰林典章,始自汴梁徙岭南之凌江,即南雄珠玑巷,历再世,又迁之新会文章里,即斗洞大巷,为大巷之始迁祖。佳山公祠正门额扁曰“翰苑流芳”,故又称始祖翰苑公,其子孙称翰苑房,钦公三子旅公之子正公之后人也。
    四十五世祖氓公字毓圣,钦公之四子也。居汴梁,登宋徽宗宣和五年进土,选殿前校尉,勅上柱国,后扈跸郊祭,因进阴阳巡祥得失忤旨,谪岭南十三将,镇守南恩州,卒於官,年五十有六岁。时二子尚幼,妣麦氏诰封一品夫人偕二子扶棺葬公于阳江县象山,后携二子朝佐、朝凯四十六世祖,择居于文章里,斗洞绿围村,为绿围房始迁祖。因麦氏太婆插柳围村,柳绿垂荫,故曰绿围村,其子孙亦称柱国房。固佳山公与朝佐、朝凯公,同是参公四十六世孙,而上柱国氓公与翰苑佳山公为叔侄之分,氓公为叔,佳公为侄也。
    自末以来,伍氏世居台山即旧文章里之宗族,只有钦公三子旅公,与四子氓公,两大房之后裔子孙,并且各朝各代,均有从文章里迁出外地蕃衍者。
    二、台山伍氏宗支世系与分布;
    台山伍氏宗族,皆由古新会文章里,即斗洞大巷开枝散布,或远迁邻县地,亦属柱因房、翰苑房两房子孙之向外发展又开新族者也,谱谍有载曰柱国房子孙散居南山、幕村、麦园、伦滘、广州、横江、阳春、阳江、那马等处。翰苑房子孙分居大巷、山前、良含、马岗、上坪、官窦、沙头冲、那扶、高要、新兴上关村、香山大榄等地。两房世系有字派可考。
    柱国房字派:自氓公后十四世“启”字起,即“启元应瑞重,道德允维荣,文学于时尚,世思绍圣明”二十字派。
    翰苑房字派:自旅公后十三世“绍”字起,即“绍宜伟茂奕,运会际昌明,鸿勋耀列祖,嘉猷献大廷。”二十字派。
    虽然字派数相等,但辈分有异,因绿围房立字派在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考氓公生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则可知由氓出生起,至明万历时,相距将五百年,与历十四世亦复相近,而翰苑房立字派在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比柱国房迟三十七年,柱国房传代比翰苑房恰快两世,故绍宇派与元字派年代相当,而世代则为旅公十三世孙,与氓公十五世孙同时矣,旅与氓为兄弟,而绍与元则为叔公与侄孙矣。若倒计回连同参公世数,即参公至旅、氓为四十五世,加旅起十三世,即旅后十二世,加氓起十四世即氓后十三世,则参公至绍字为五十七世孙,参公至元字为五十九世孙。两房子孙,绿围房已蕃衍自氓公起至三十、三十一世,思宇、绍字,翰苑房亦已传接自旅公起至二十八、二十九世,嘉字、猷字,虱斯衍庆,瓜瓞绵长。世代纷繁,难以缕述,伍氏另有字派二十字待接用,即“光宗开令嗣,衍绪普慈仁,保大勤承业,端和永协伦。”
    台山伍族两房,原聚居于斗洞(今大江镇渡头一带)。经明清两代,渐次迁移,分布於大江、四九、冲蒌、端芬、三合、斗山、汶村,那扶、深井、海宴、广海、都斛,上川等十六个镇乡桐·,人口约六万多人,约占全台山人口百分之六。人口集中,在一万以上的有大江、四九、冲蒌三个镇,其中大江镇聚居于沙冲、大巷、五星、山前、梅边、联和、洲江、来安等八个乡,以及石桥乡的斗山村,人口约一万五千四百多人,四九镇聚居在下坪、上坪、松头、锦朗等四个乡,以及高岭、塘虾、营村、玄坛、五四、车朗、大塘等乡的部分村庄,人口约一万二千三百多人,冲蒌镇聚居在官窦、朝阳、竹洛、新围、西海、八家等乡,以及稔坪、福安、伞朗的部分村庄,人口约一万多人,海宴中镇聚居在联和、和北两个乡(即新寨、那马、沙湾)以及石美乡白石村、鼠山乡大芰荷村、鹅场地村,丹堂乡草尾朗村等村庄,人口约五千多人。端芬镇分布于西泽乡,美湾乡、七联乡、那潮乡、那仁乡、塘底乡等乡村,人口五千三百人斗山镇聚居于福场乡,以及西栅乡、安南乡、六福乡的部分村庄,人口约二千八百多人。海宴西镇分布于茭勒的茭一、西联、冲口等乡,以及上头乡东兴里,人口有一千多人。那扶镇公布于那中、蓝田、那北、以及横墩等乡村,人口约一千四百多人。深井镇主要聚居于小江的新围村与永安村,人口约二千人c三合镇主要聚居于联安的三冈乡,以及双迳的部分村庄,人口约一千多人。附城镇主要聚居于大亨乡的安步,人口约二千人。此外,台城上坑村,上川镇的桔子湾,以及散居于都斛、广海、北徒等镇的伍族宗亲,还有人口共约三千多人。
    三、伍氏名人略述
    伍氏之始祖椒参,亦称伍参,在楚文公十二年伐郑之役中,晋国倾全国之兵救郑,朝臣主张退让议和的多,当时身为楚国大夫的伍参却力排众议而主战,认为晋国劳师远征,且将帅专横,晋兵未必肯为用命,应与晋军决战,必胜无疑。楚王采纳其议,出兵与晋军作殊死战,果获大胜,晋军大败於邹地,自此伍参名满天下,在楚国位高权重,一门显贵,其子伍举、其孙伍奢,都世袭为楚大夫。
    伍氏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物,据《辞海》所载,有伍奢,伍子胥、伍廷芳、伍遵契、伍连德、伍先华等。伍奢、春秋时楚国大夫,楚平王时任太师,辅太子建。少师费无极馋太子建于平王,伍奢因直言被杀。伍子胥,名员,楚国大夫,因父伍奢被杀而逃亡于吴国,因助吴王伐楚有功,封于申,又称中胥。后因直言被吴王夫差赐剑命他自杀。伍廷芳为近代外交官,参加辛亥革命,追随孙中山,曾任广东省长。伍遵契是明清之际的伊斯兰教学者,有译作《归真要道)流传至今。伍连德是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海港检疫的创始人,著作有(论肺型鼠疫)、《鼠疫概论》等。伍先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战斗中为打开部队前进通道,抱起炸药包冲进坑道,炸死敌人40多名。他本人亦英勇牺牲,被迫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称号,追认为“模范共产党员”,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台山伍氏在历代县志有记载的名人有伍隆起、伍骥、伍省轩、伍千恺、伍兆鳖、伍世标、伍绳武、伍炳伦、伍云灿、伍家苑、伍道沛,伍允瑞,伍质文、伍廷珍、伍真光、伍腾津等人,其中伍隆起为宋末义士,大江斗洞人,宋祥兴元年(1278)元兵南侵,宋帝逃到崖山,伍隆起率乡民勤王,倾家纤难,被子下谢文子暗杀。其墓在台城东南七公里之黄牛拉车山上,人称香头坟,是台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名人大辞典》载伍氏名人35人,其中台山伍氏六人,包括上面提到的伍连德,还有担任台湾“立法院”教育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程序委员会召集委员的伍根华、担任联台国技术协助局第一副局长及公共行政处处长的伍启元、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院立法委员的伍智梅、担任过第—·届国会众议院议员被袁世凯逮捕杀害的伍汉持,和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航空处及空军司令部工程师,后任北京航空学院气动力教研室教授的伍荣林等。
    江门《五邑海外名人传》和《台山文史》中记载的台山伍氏,有曾任三藩市领事馆副领事的伍盘照(四九)、企业家伍时畅(大江)、伍求登(大江)、伍舜德(四九)、新西兰医协会执事伍德明(上泽)等等。
    本文作者简介
    伍阳,名万洵字汉勋号瘦凤,生于1922年8月,大江浔阳里人。1934年负箧羊城,先后就读于广雅中学,九龙广州大学、香港达德学校。1948年参加滨海总队游击队,l949年任台山二区人民政府秘书,后调入台城镇人民政府工作,1953年转任教师,先后在台山师范、居正中学、台山卫生学校、海宴中学、台城中学任教,1981年9月退休。曾任《胥山月刊》责任副总编辑七年。自幼喜爱诗词格律,先后加入广州岭南诗社、江门五邑中华诗词学会、台山宁城诗社、友声诗词研究会,著有《瘦凤诗钞》一卷。有作品收入《岭南诗风》、《五邑诗卷》《台山百年诗选》和《台山诗词》。
    编者注:宋朝并无昭宗皇帝及天复年号,此处仅供参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2: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氏
    朱达明
    朱姓来源
    ——以国为姓,邾去邑为朱。
    相传古帝颛顼高阳氏后裔曹挟,周封于邾(今山东省邹县东南),其国民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邾国为楚所灭,其遗族去邑为朱姓。时至今日,朱姓发展在全国诸姓氏中排列第十四位,是大姓氏。
    台山朱氏源流於南宋时起分三期徙入
    据家谱记载:“朱氏发源于徐州沛县。后流来州踢山。及后又流于句容。由句容流楚,一移于风阳府;一移于福建建宁。”这段扼要的记载.既清楚地指明,“邾”去阝为朱,朱姓发源宝地是沛县;同时也指明,先祖从中原向南迁徙的路线图示。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代名臣或良将,都有一部璀灿的谱牒。据查台山朱氏各地族谱记载,朱氏徙入台山,始于宋代,其源流主要分三期徙入。
    第一期宋时臣民
    宋时元兵入侵,宋皇朝被逼迫从中原迁都江南临安(杭州),后又从临安败走广东省的新会市崖门。故有大批宋时臣民随之涌进江南,有的流人台山。
    时下聚居于台山市西北部的附城镇朱洞、平岗、泡步、淡村暨三八镇邹村及三合的朱氏据他们的族谱记载,其先祖是这个时期徙入台山的。人粤始祖系文焕公。
    文焕公系南宋理宗嘉熙二年进士,大理寺评事。有关文焕公人粤的记载或传说如下:
    勤王护驾说
    据广东省清远市上下岳朱氏族谱载:“(宋)德佑二年,元伯颜陷临安,人寇上北狩:益王即位福州,檄诏诸路勤王。公投袂奋兴,招募义兵,亲率人口、旋护驾南来,驻跸于广州。祥兴改元,移驻崖山。公奉召督师。拒元于北江。贼众我寡,失利殉国。子继贤从证,乘夜负尸潜奔葬於清远横石里……”。其家眷随宋室入粤,流人台山。
    龙虎凤三兄弟逃兵乱说
    洞、乎、泡朱氏族谱记载一个这样的传说:“文焕公於朝廷弹劾权臣失败,被贬岭南。迨至兰玉(人龙)、兰茂(人虎)、兰瑞(人风),兄弟三人,兰玉居长,职司贡举,居南雄沙水村。因遭胡妃酿祸,诰行摈斥,分散连枝,徉狂就道。天启其迁,越岭而南,望古岗城而至。慎龟不协,再至长沙,犹未满怀,终至朱洞。”这段传说,因“胡妃案”在年代上与文焕公有关连,而与其裔孙则在年代上有出入。但随宋室南下臣民,因逃兵乱而流徙至台山朱洞,择地定居,符合当年汉民南下的历史事实。
    综上所述,聚居於台山西北部的朱氏,其先祖是宋时臣民,因兵乱而流徙至台山。.
    第二期明朝冠带千户指挥使蕃衍的后裔
    朱氏在明朝时是国姓,明皇朝分封其子孙为王为官,由帝都四溢全国,据广海东荣里(老朱村)村史的传说和族谱记载,他们是明朝由·一位冠带千户指挥使的官员朱少弟遗下的子孙蕃衍起来的,
    “少弟公,系南京宁国府人。元末随明太祖朱元璋削平元乱后,刮·指挥使,凋任广州府前卫。明洪武二十四年,又调任文海冠带千户指挥使,奉令兴建广海卫城防倭。后少弟公回南京,留下淑配夫人管氏带一子鹤侣:鹤侣公承父职为世袭冠带千尸指挥使。世世代代在此居住”。现在广海城的朱家巷暨乐家村,东荣里等村落的朱氏,是鹤侣公蔷衍的后裔。
    第三期清乾隆年间徙入的客家朱氏
    据赤溪县志暨该地朱氏族谱记载,该支客家朱氏,其入粤始祖是章甫公。章甫公是朱熹的第七世孙,江西芦陵参佐铨公的后裔。约於南宋末年或元朝时从江西入粤,在嘉应州以儒学立业。后其子孙经多处流徙,於清朝乾隆年间流人台山,分居於四九和三合两个地带:迨至咸丰六年,五邑地区爆发土客相斗,这两个地区的客家朱氏再流徙至本市东南临南海的赤溪半岛居住。
    台山朱氏的发展
    於宋、明、清时徙人台山的朱氏,随着时间的伸延,其子孙在就近连片聚居的同时,向西南沿海海宴地区及外省市(县)暨全球拓展。
    就近连片聚居
    於南宋末或元代徙人台山附城朱洞卜吉相地定居的兰玉公,时下其子孙蕃衍,不仅住满整个朱洞管区属下所有的自然村庄;而且还分支拓展至毗邻的平岗、泡步和三合的洋栏、新一及开平市加羊路,形成就地连片聚居。据说随同兰玉公一起徙人的兰瑞公(人凤)祖裔,到景文公时,拓展了淡村和邹村的两大支脉,还分流徙人三合那金暨新会市丹灶及中山市的曹步等地,与朱洞兰玉公(人龙)子孙聚居地连结成一片,遂形成人数众多的朱氏聚居地带。
    向西南海宴地区迁徙海宴地区在台山实施县制时是第九区,现分为沙栏镇、海宴镇和汶村镇三个政制镇。该地区靠山临海,有大片良田和滩涂,海水又可晒盐,是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由于大量的自然资源可开发,人们易於揾食,特别在清初,清皇朝为了防范台湾“反清复明”势力扩张,对沿海地区曾实施封锁政策;。后来取消封锁,因此吸引四方流民向该地区迁徙,朱氏也随之陆续徙人。据不完全统计,海宴地区共有三百七十多条自然村,而朱氏聚居的村落占有三十九条,人口达一万之众,是仅次於陈姓、李姓,居第三位的大姓。
    据村史传说和该地区朱氏族谱记载,时下聚居於朱屋、朱沙湾、禾义路等地的朱氏,是人凤祖裔源达公的子孙。源达公是从开平市四九徙人的;聚后於沙栏山咀的朱氏,先祖是从台城北部徙人的;聚居於仑定村的朱氏,朱前坡祖是从广海徙人的,朱凤素祖则从淡村徙人;而聚居於春场的朱氏,先祖是来此晒盐的朱氏工人聚居形成的村落;而五村朱氏,该村原住五姓人家,叫五村,后来该村朱氏广招宗人人住,遂形成全部由朱氏聚居的大村庄。在历史上,该村有不少村民仍远路到附城朱洞拜祭兰玉公。可见,海宴地区的朱氏,基本上是由四方朱氏陆续徙人定居的。
    向美加暨全球徙移
    台山是全国著名侨乡,现居海外人数比市内人口还要多,故县称海内外有“两个台山”。据查台山人出国的历史资料,在清末,清廷腐败,列强入侵掠夺,民不聊生,而台山人因水利失修,在自然灾害面前,又有“苛政猛於虎”的压迫,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台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又是沿海地带,对海外信息比较灵通,故当列强来华掠夺劳动力时,为穷困逼迫的台山人就铤而卖身,通过与“猪仔头”(老板的经纪人)签订卖身约,出国当苫力(台山人叫“卖猪仔”)这条渠道,一批又一批地到海外修铁路、开矿山。当捱尽人间的千辛万苦,於合约届满,尚留残命之际,对比揾食的苦楚,仍比在国内揾食要好时,他们就将积蓄下来的16L汗钱,—-方面寄回来养家糊口,支持子女上学读书求知识;另方面,替国内亲人办理出国移民,故台山华侨人数多,遍布全世界。
    在海外的台山朱氏,据台山朱族侨刊<紫阳月刊》与海外宗人联络的资料,旅居美国、加拿大的人数最多,尤其在美国的加州,人数既多又相对集中,位於该州的三藩市,华侨叫旧金山或称大埠,在该市不仅台山移民人数多,而朱氏移民该地区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身居异邦,因离乡别井,亟需守望相助,故海外华人华侨,以国为界限,组织成立会馆;以省、市(县)为界限,成立同乡会和以学校为界限,成立校友会。而最令他们感到亲切的,则是同乡会和以姓氏或宗系为界限的堂、会、所和房。这些侨社宗团,既能互相联络,又能为侨民办实事,故很受欢迎,至今仍青春长盛c
    在美国三藩市,以台山朱氏为主体,组织成立“美国三藩市朱沛国总堂”,并在南加州的洛杉矶市成立“罗省朱沛国分堂”还以朱洞兰玉公系成立新广和房和平溪房;以景文公系成立淡溪房和邹溪房,同时两房联合购置楼业成立“思德堂”,共同奉祀景文公,这些宗亲团体与美加各地宗亲广泛联系,与故居地一脉相承,十分清楚地表明,他们是从台山徙来的,祖籍在台山,根在台山,是中国龙种。
    一九九五年,以美、加和港澳宗亲为主,合力在台城城西筹建的“朱沛国楼”落成,成为台山朱氏慎终追远,寻根问祖的中心和为海内外朱氏宗亲联络宗谊的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朱氏人才辈出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名字,在中华民族史册上闪着光彩。
    远在古代大舜时就有良臣朱虎,战国时有义士朱亥。汉时的朱买臣,他是一个“负薪苦读成才’的成功典型,被搬上戏曲舞台,在日本还用石块雕塑他的形象让人们瞻仰学习。他助汉武帝平定东越,扩大汉朝疆域立了大功,同时还把朱氏带到南方,成为南方望族。
    到宋时,在中国的福建省出了一位名声盖世的理学大家,
    中国古文化骨干之一的朱熹。他的理学思想,是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史学家素有“北孔南朱”的评说。朱熹的学术思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影响极大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是一位世界文化巨人。与朱熹同时代的还有一位饮誉文坛的女诗词大家朱淑真,她写的一首《元夜曲),幽怨感人,脍炙人口。
    距今约六百多年前,风阳府的朱元璋,由一个贫无立锥之地的穷和尚,从投身反元义军到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这位平民皇帝,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的超级巨人”。
    在近代还有资产阶级革命家朱执信,在现代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当代有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他们在推翻帝制,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勋彪炳,
    值得提及的还有抗日名将,台山市平岗老村人准将师长朱岳。为了抗击日寇侵略,他率部参加长沙四次会战,战斗至烈,副师长阵亡,他电数处负伤。该师官兵的英勇事迹,被国家军委命名“忠勇师”。抗日良将令人景仰。
    台山人杰地灵,现居美国有祖籍台山的世界一流科学家朱经武,有旅居非洲聿巴布韦国教授、国务活动家朱惠琼,和居香港的爱国爱乡金融实业家朱正贤等,精英辈出,不胜枚举。
    本文作者简介
    朱达明,一九三一年春夏间生於本市田头镇,系教育工作者,在中学读书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滨海总队东海大队武工队,战士。斯中国成立后,在赤溪县(后改区)当干部。后转入教育线工作,曾任小学、中学教师、校长。在职期间,曾离职和业余进修政治、历史科,并先后多次荣获台山县先进、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离休后,曾出任本市朱氏侨刊《紫阳月刊》主编,因与诲内外宗亲有较广泛接触,特别是对各地朱氏族谱和村史有较深入了解,故撰此丈,谨供研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0-15 20:53
  • 签到天数: 7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3]偶尔看看II

    706

    主题

    1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Rank: 8Rank: 8

    积分
    145746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论坛元老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07-8-21 15: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文由 old5 发表于 2007-8-21 12:19:19 :

    萝卜:台山当时还隶属新会(古冈州),我们的祖先还是同一父母官行署的。


    老五大哥:难怪有“五邑一家亲”之说,这样萝卜就不算“外乡人”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5

    主题

    1万

    帖子

    23万

    积分

    版主

    喜欢于蓝天白云下穿行,享受在夏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280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8-21 17: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作林系以前宏达装璜公司个老板,又叻仔又靓仔,区唱歌跳舞写诗都好叻,死唔去丐风趣,去美国十几年咯.老伍哥,几时先讲到我梅氏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8: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氏
    刘重民
    台山刘氏源流
    刘氏,源出祁姓,乃陶唐氏帝尧之后,是尧鲍几子源明,受封于刘,即以邑为姓。至十八世刘累,为夏养龙,赐姓为御龙氏。因四条龙养死一条而惧罪潜逃。隐讳名氏。至南遂为豕韦氏;在周则为唐杜氏。刘累第三十三世孙唐杜伯,其子隰叔在晋国任土师,隰叔之子士毂以官名为氏,遂为土氏,士为之孙士会出走秦国,数年后复回晋国任职,先得封邑于随,后得封邑于范。因而其在晋国的后代分为土氏、随氏、范氏三支;留在秦国的子孙复姓刘、其后代几经曲折到了魏国,徙居沛县丰乡(古属彭城,今属江苏省)。;
    士会第十九世孙刘丰,其曾孙乃是破秦灭楚建立西汉的汉高祖刘邦。传至十二代(214年)孝平帝被王莽药杀篡位26年,后经景帝裔孙刘秀起义师诛灭王莽复兴汉室,号称光武帝,是为东汉。复传至十二代献帝(196年)被曹丕篡位,废为山阳公。后在光武帝第十三代孙刘备复回三分帝业,建都于四川,是为后汉,称为汉昭烈帝。传位给刘禅,封其次子刘永为鲁王。刘永之子刘晨迁至洛阳。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兵荒马乱。刘晨第廿五世孙刘祥兄弟三人在江南各自逃散,二人不知所踪。只有刘祥携眷逃至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洞葛荇凹村居住。
    刘祥第十六世孙广传公,巧开七公之子,任江西省瑞金县正堂,因与文天祥一事而尽忠任上。原配马氏生九子,名巨源、巨腺、巨洲、巨渊、巨海、巨浪、巨波、巨涟、巨江;妾杨氏生五子,曰巨淮、巨河、巨汉、巨浩、巨深。(称十四巨)散居各省州县,或文武科甲,或土农工商,各司其业,巨淙公偕眷南行,落户于广东南雄宝昌县。生六子散居各地。
    清廉公是巨燥公的四公子,迁往始兴县牛田村,十四图珠矶里。生三子,长曰俊号杰甫,次曰兆熊(少雄)号参甫,三日沙亭号毅甫。因胡妃之祸,深怕牵连,乃随罗贵祖等九十七人于宋开禧元年三月十六日南迁。刘俊兄弟三人同到广州西门外达观桥分袂,各择居地。俊翁与子政公二孙富翁贵翁乘筏逐流至新会县文章都亨头官桥村定居;沙亭入赘中乐都,兆熊人居新宁(台山)里坳,是为台山刘姓源流之始。其班派是:“大明泰会遇中天,重道崇儒显尊贤。有日克其汉业振,富贵荣华世相传。”
    台山刘氏分布情况
    台山刘姓的分布,主要的村庄在大江的里坳,水步的横水、坑口;附城的横湖、白虎头,冲蒌的葫伞塘、大岭,广海的东山、月明等地。其他有不少是同宗分支杂居。
    广海东山村、冲旁村、南圹村,他们是远祖分支。据东山族谱说是广传公五公子巨海的子孙(一说是刘俊裔孙富翁子孙,极待研考)。巨海翁玄孙刘文耸,原居南雄始兴牛田珠矶里,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下,为避兵乱,文耸年少跟随难民南逃至新会,流离失散,无所依靠,幸好邹姓人收养而至成人。故后来有“刘小61失,邹不可忘”之说,以示不忘恩德。文耸翁第九代孙性善迁移广海东山定居,后又分支冲旁村、南圹村,具班派是:“孝友成先德,敬勤佑子孙。文章居上阅,纲纪正常沦。”
    刘俊携带一子政翁。二孙刘富刘贵定居于新会文窜都亨头官桥村。父祖逝故之后,兄又出赘。贵公娶伍氏女独守家园,生四子,曰世祖、世兴.世荣、世华。
    一次,世华往新宁文章都横水堡,见此地山水幽美,登山举目四望,山川如龙飞峡,串田渡涧,逆水倒流人户,凝聚一堂;后枕横岭与虎山作镇,前有牛山与狮峰为案,案外层峦秀·耸;铜鼓山又为之挂榜。可说是山明水秀,确是一块风水宝地,遂以定居。后来分支各地有冲萎的朗山圹和大岭;水步的坑口;附城的横湖;都斛的坭冲、两墩以及广海各地,奕叶蕃茂,源远流长。他的班派是:“宗本汉朝裔,万祀仰先公,学维希孔盂,道德永嘉崇。”此派))陈白沙所编,称为“白沙卷”、后来万勺公奉旨特授琼山县教谕,任满回来再续:“景运中兴启,贞元际会逢,叫良相定国,建业兆吕隆。”凡是亨头、横水,沙涌子孙均按此派次序排列,
    后来,世兴公的子孙义从亨头迁入台山冲蒌朗伞圹、水步坑口,散居横湖、广海、沙栏、深井:等地与同宗者共居。而世祖的子孙,从四世孙文显公才山岭背迁端芬,九世孙明远公迁都斛,十叫世孙传学、传茂于康熙年闷,才在岭背迁广海月明村,以后分支尔南里、瑞狮里、海宴广海厂;
    刘兆熊的子孙除里坳之外?又分支白虎头、白石、五十、冲蒌、广海、引.斗山和坑口与同宗别支兄弟合居,共同发展。此外尚有刈支刘姓,其班派是:“孔怀彦德,弘道良家,世传忠厚,克昌荣;华。”这便是台山刘姓的分布概况。
    台山刘氏名人及其影响和贡献
    民国十三年<1924),台山县第一任民选县长刘栽甫,莅位后即思整顿社会治安,解民危困,向五邑当局司令朱雅怀申请派兵协助清剿匪邦陈祝三以安黎民。是台山建县以来较为廉洁的县官。又如刘耀寰是国民党将领,在协助剿灭陈祝三股匪和后朗抗日战争中都起劲积极作用。
    在盗匪横行乡曲的年代,台山犹以广海地区为甚。香港殷商刘子清、刘笏廷不避艰辛,数度奔波为民请命,利用西南监察使刘侯武的关系,吁请北伐军第四军长李济深,派兵剿匪。费神、费时、费财,充份体现他们的爱乡情怀。
    抗日战争期间,台山陷于粮荒,奸商屯积居奇,饥民遍野,出现人吃人局面。海外华侨致电重庆政府,敦请中央委员刘维炽亲自回台主持赈款赈粮,严惩贪宫。这是华侨对他的信任和爱戴,为家乡做了一件好事。
    台山是侨乡,刘姓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为数不少,他们为社会作出贡献。为祖国争得荣誉:全世界140多个刘、关、张、赵的龙冈组织,都有刘姓的人。如为美国的矸头业、航运业作过贡献的刘兴;投资广州电灯局发起人之一,以及和刘兴合资开创广西煤矿公司的刘显隆;为筹建大埠青年会、东华医院加省大学宿舍以及历年祖国水灾地区、红十字会、岭南大学、培正中学等竭力奔走效劳,被誉为慈善家的刘崇溪(均为里坳人);在美国获得园艺家称号的刘金钻,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纽约世界博览会都安放其半身塑像。1911年美国果树栽培学会给他授予“他尔怀德”银质奖章。
    近期被誉为“中澳友谊开拓者”的刘光福,1982年荣获澳大利亚英帝国勋章,当地报纸称之“澳洲华侨社会之父”。旅美纽约刘振翼开设东方文化公司和画廊,被称为“东方文化传播者”,他的名字收编在《海外华人名人录》。
    当代还有温哥华的刘日轮以慈善家、企业家的身份收编在《海外华人名人录》;载人《美国风云人物志》的刘郁南又以实业家身份被编入《海外华人名人录》;美国有位著名法学界的权威人士刘成威,便是我邑横水人。
    台山刘氏人才辈出,这里不能尽述。总之,他们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对国家民族或对居留国以及对家乡建设,都作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为人们所称颂。
    本文作者简介
    刘重民,笔名寒梅。1924年出生于台山广海瑞狮里一户侨工家庭。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小学毕业便中止学业,自小爱好文学。解放前三年为小学教师。解放后当过干部、务过农。改革开放后,从事侨务活动。受台山市侨务办公室聘请,担任编写《华侨志》专职人员。先后有《广海史话琐记》、《台山县华侨志》、《伍公时畅传》、《台山近代航空人物录》、《台山华侨沧桑录》问世。1997年出版长篇小说《溽城五虎》:是中国航空史研究会会员、广东省华侨与华人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江门五邑华侨历史学会副理事长、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门作家协会会员、台山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1996年被江门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1986—1996杜科事业先进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8: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阮氏
    阮逸之
    阮氏源远流长,有的典籍说:“历祀虞、夏、商、周、迄于春秋战围”,但略而不详。查郑樵《通志》及林宝《元和姓纂》二书均谓阮氏及商代诸侯,建于岐渭之间,遂以国名为氏。《姓谱》亦谓殷有阮国,其裔以国为氏。
    过去诸侯建国,其裔多以国为氏。《通志》载:“今之氏族,以国名为氏者,凡二百三十三姓,阮氏是其中之一。据笔者所知,阮氏之得姓,始于甘肃之阮国。据罗泌所撰的《路史》,谓皋陶之后有阮氏,而《潜夫论》则谓阮为偃姓国。《通志氏族略》列阮国于夏商以前之国目内。
    阮国之名最早见之诗经大雅《皇矣》章,诗曰:“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笃于周枯,以对于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徙彼高岗,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疏说:“阮共国名,文王之属也,传说国有密须氏,侵略阮国,遂往侵共国。”辞海说:“阮系殷时国名,为周文王所灭”,当系根据此诗而言。究竟谁是始封者,国祚如何,以年代久远,文献散佚,较稽无从,盖距今已三千余年了。
    至于阮氏的蕃衍播迁状况,以源远流长,亦难追溯。阮国在甘肃,后迁移各省,西自甘肃、陕西、四川、云南;东至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北起辽宁、河北;南至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越南;:中部则河南、安徽、山东均有阮氏。
    至于阮族的族谱列阮氏为陈留郡,因此,阮族由甘肃迁到河南蕃衍,以所在地为郡望。秦时尚无陈留郡,读史《方舆纪要》载:“留地春秋时郑邑,为陈所灭,故曰陈留。”秦时祗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初始置陈留郡,距今约二千年,属兖州,领十七县,由河南省开封东至归德西,皆是其境,今仍有陈留县
    我国历史有一时代称为民族大迁移时期,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乱,元帝乃渡长江,建都南京,称为东晋(公元三一七年至四二O年)。此时黄河南岸及以北全部地区,均为胡人窃据,历时一百余年,于是中原之世家大族,纷纷逃难南迁。其时阮氏名贤除阮籍、阮咸、阮熙等已谢世外,其余如阮孚出任东晋吏部尚书、南安县侯、广州刺史;阮修出任东晋太子洗马;阮放出任太子舍人、扬威将军;阮曦之任南顿太守;阮裕仟临安太守;阮宁任鄱阳太守;阮晋任骡骑将军。东晋亡后,宋、齐、梁、陈继起,是为南朝(公元四二O年至五八九年),历时一百六十九年。其时北方又为北魏等异族占据,仍分成南北两个世界,在此异族占据北方及中原一带,前后二百七十年间,长江以北之汉族世家,多数渡江南迁,包括阮氏在内。南朝时阮氏名贤如阮万龄、阮长之、阮静、阮研、阮孝绪、阮卓等均官居高位,显名于世,亦均是由陈留南迁者。由此可以知东南各省之阮氏,谓出自陈留,当以此故。
    查广东之阮氏何时由何处迁来,始迁祖是谁,尚无明确记载,查粤中各县有许多氏族之族谱,均说其先人于宋度宗咸淳初年因朝廷失妃,惧祸株连,乃联同邻居,携男带女,由南雄珠玑巷迁来,阮氏亦说同时由该地迁来广东冈州(即今江门新会市)。惟查当日南雄知府钟文远所发给该批南迁人等的批引及冈州县尹李丛芳准予落籍的批词,以罗贵为首,凡三十五姓,九十七户中,阮姓者为阮可益,但粤中各县之阮氏,都不以阮可益为始迁祖,也不知其人是谁,大都奉石麟公为太始祖,据族谱所载均谓石麟公于末度宗咸淳九年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冈州。笔者深人厂解,当时随同南迁确是阮可益公:他到冈州詖分配来矬峒都现名汀萍村居住,现在该村还住有阮族数—卜八,均是他的后人,但同——时期家住南雄州始兴县斗:田坊珠玑巷的宋银青光禄大夫阮石麟公,讳逵字善富,囚忤权贵,左迁南恩州教授,遂家于新宁平康里黄桥头(在今斗(“镇上阁地区)。他先后娶了两个夫人——屈氏和柏氏。屈氏是番禺莘汀村人,柏氏出生地并无记载。
    据新会冲茶贤村的族谱汜载,说屈氏生三子:乎康、平安、平泰,柏氏生二子越江、广源:而台山上阁之族谱只说生平康、平安、平泰,而无越江、广源,又不注何人所出,因此越江、广源二二公是柏氏所出无疑。
    始祖石麟公生于南宋理宗淳佑二年(公元一二四一年),终于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三㈠五年),享寿六十四岁。屈氏是番禺莘汀村人,生于理宗嘉熙二年(公元—二三九年),终于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一二九六年),寿五十七岁,葬于台[1j卜阁坑尾村后山,喝飞鹰打兔形;柏氏葬于番禺莘汀村(新造)深水庙右边,与公合葬。
    新会的族谱载:平安翁居新会潭江、乎康翁居台山上阁,自上阁分支新会长涧、冲茶、贤村;越江翁居顺德谭义,文海、古朗;干泰翁居台山塘头,广源翁居中山象角。
    台山上阁族谱载:乎康翁居长,后人分别居住山背,南海、大范、新会贤村、冲茶、新安、大冲等处;平安翁后人至隆山祖而居潭江,分派则有阳江、阮屋朗、云南临安、马龙等处;平泰翁迁层矬峒塘头,分派则有惠州、博罗,三水、新兴、东莞、阳春、阳江等处……
    台山塘头族谱载:平康翁居上阁亨美;平安翁迁新会潭江,平泰翁居台山塘头,中山象角所载虽大致相同,但却说平泰翁后人居住台山海宴,另一房居住省城,中山左步头和顺谭义房的族谱与新会、台山的族谱大致上同。由此可知前人修谱,彼此不相谋,现在去古已远,无从考证,只好各是其是了。
    综上所述,善富公的后人分支如下:
    平安翁后人居新会潭江,分支云南临安、马龙、榆城(六世时迁去),安南(八世时迁去);浙江诸暨(十世时迁去);肇庆、阳江、阳春、恩平(十世时迁去);高州、信宜、电白、梅菜、(十二世时迁去);雷州、琼州、遂溪、东莞(九世时迁去);从化、增城、宝安、河源、揭阳、新会长涧、冲茶、贤村、分支新安大涌、南海大范、新会崖门;平康翁居台山上阁亨美村,分支顺德文海、黄连、谭义古两、云浮(十三世时迁去)、番禺上滘;平泰后人居台山塘头,分支台山塘底(九世时迁去)、惠州(五世时迁去)、顺德,东莞高塘基、雷州、三水、阳江、阳春、新兴;广源翁居中山象角、左步头、茅湾外涌(四世时迁去)。
    阮氏后人居住台山市除少数住在三合镇横塘塘盛村、广海镇奇石村、海宴佑村坦外,主要留市人口分布情况(截至一九九七年八月止)如下:
    斗山镇上阁:那洲625人、美南村1000人、南昌村185人、龙平村25人、亨美村180人、石头村138人、泗美村53人,合共2206人;端芬镇塘头管区829人、塘底管区1044人、香步管区的塘南村214人、河南村164人、那泰管区的北册村112人,以及西廓管区的那群洋村275人,合共2638人。
    以上数字还未包括住在台城和其他镇的人口,估计留市人口超过五千人;此外,斗山、端芬是侨乡,阮族也不例外,旅外(包括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及港、澳、台等地)侨胞总数超过留市人数。
    其中从新会八世迁住越南(即安南)最为突出,越南王抛绣球招婿,适套中姓阮的头上,招为婿,越南王无子晚年逊位给驸马,成为越南王。当时不少仕宦都赐姓阮,因此,成为越南最大姓氏。阮氏统治越南四百余年,直至一九五O年越南王保大时才被吴庭艳推翻,结束阮姓王朝。但出自阮姓的上层人士仍然不少,最突出是阮爱国,领导革命被法国殖民者逮捕,囚禁多年才释放,为障入耳目,更名为胡志明,为越南革命导师,世人敬仰,其余则不详。
    至于阮氏历代名贤有阮踽、阮籍、阮咸、阮瞻、阮孚、阮元……,传略传世,其中阮元任两广总督时所著的《通志》,脍炙人口,名留千古。
    至于台山阮氏并未有较大名气的人,仅阮君慈曾任台山县长,但清代科举考试上榜的不乏其人,其中二十一世毓仁翁,讳秀森,号东生,由附生钦赐副榜举人,赐进土出身,翰林院检讨,最为突出。.
    此外,二十二世祖根翁的元配陈彩莲夫人生五子(子富、振富、国富、德富、添富),三女(秀珠、月珠、秋珠)。祖根翁旅居美国。逝世后。夫人凭手足之力教养遗孤,五子分别获化学、医学、物理等学位,三女亦在大学毕业,均卓有成就。美国人民以夫人贤淑,母仪足式,于一九五二年公选她为美国模范母亲。总统杜鲁门欢宴之白宫参众两院议员公宴之议会,旅美华侨与阮氏宗亲更热烈举行舞龙舞狮祝贺大会,台湾当局曾电邀夫人回台一行,俾人得瞻风采,香港电台及工商、华侨、星岛各大报章均著文赞美,誉她为国增光。可说她是我族最杰出之贤母,查她所得的奖状中,有一句饶有意义价值的名句:“陈彩莲夫人之贤淑母德已组人我美国之国旗内。”堪说是永远令人景仰。夫人生于一八九二年。
    至于留县的知识分子,不少人擅于诗词,解放前在台山大同日报经常发表阮君慈、阮沛之、阮鲁人等的诗,特别阮沛之在原籍端芬大同市开设诗词学习班,培养了不少新人。一九八三年笔者倡议成立宁城诗社,至今十四年,与南海诗社、美国纽约四海诗社缔盟,团结了海外外同胞,为弘扬中国文化而鞠躬尽瘁影响深远。
    此外,原籍塘头旅加拿大的阮五湖,十年前联同旅美的阮雄伟、阮铭锐、阮洪文等组成东湖诗社,促进海外诗词爱好者与国内同仁通过唱酬,联系情谊,发挥了很大作用。
    现在谈谈教育,塘头一向办有两间小学——达英小学和东平小学。另外,塘底村也有一小学。八十年代旅美乡亲阮金铭翁带头捐资,侣建塘头中学,他本人亲自回来主持建校,越年落成,美仑美奂,学子藏修有所,厥功殊伟。
    最后阮氏除在原籍建有不少祠堂,多数用来办学。另外,在台城也建有两座,一座在东云路,奉祀九世祖曰严公;另一座在正市街大闩楼,奉祀十世御赐国子监祭酒的石涧公,规模较小称书室,均建于清光绪年间,解放后,列入公产,接管后改建成高层住宅楼,原有祠宇已不复存在,惜“曰严阮公祠,,的正面横匾是我邑著名国学大师前清进士黄荣熙夫子所题,现在湮没,不胜扼腕。
    限于:篇幅,以上仅是概述,有待识者补充及指正。
    本文作者简介
    阮逸之,台山市端芬镇那秦管区北册村人。一九二一年出生于台城,广州文化学院毕业,历充中学教师,1981年退休:倡议成立宁城诗社,被推担任社长至今。先后受聘兼任美国纽约四海诗社名誉社长、全球当代诗词编委、县志责任编辑、法律服务所顾问、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咨询组组长等职,现在是中国致公党党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岭南诗社理事兼台山分社社长、五邑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白沙诗社顾问及端芬、海宴等侨刊社顾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8: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氏
    关笃信
    台山市关姓人数不算很多,比较集中居住在上川东坑,都斛丰江,其余广海、那扶等镇亦见散居。其来源于新会市谈雅里(今新会司前),始祖景器太公讳肇冶号器庵配湛氏,原籍福建建宁府甄宁县高梁乡人,生于后五代晋出帝开运甲辰年(944)十一月十七日辰时,十九岁登宋太祖乾德二年甲子科会试,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承务郎,开宝七年擢左春坊大学士,奉直大夫。因奏对失序,谪古冈州州同五年,辞官卜居石碑都谈雅里。公生五子,长克评次克勤三克俭四克忠五克恕。公终于宋真宗—l·九年二月初二:日,享寿七十三岁。湛氏安人赠封崇德宜人,享寿六十—五;岁,合葬于台山斗峒冈马鞍形镫穴。
    肇冶公排行第三,长兄肇箕公随宦来,后迁南海九江乡,次兄肇裘公随宦来,后迁居顺德黄莲乡。
    掂淡稚族谱考查,肇冶公长子克评公生只满公,满公生三亍,长子万颥公生五子,五公良知生三:尹,长昌公即找祖穆斋公字兴{-:,娶斗,峒伍氏理淡雅里,生四子,长子庭坚公次凯三盘四宁:为谈稚里四人房,守址奉祀,历宋而元,山元迄消,至今日已一千O四七年。随世盛衰,强弱相争,兵燹侵夺。仍获世泽蕃昌,宗远流长,繁星列布于城镇乡村或流寓他方;难以合众。
    二世祖克勤公开支九江房,与伯父肇箕公同居。
    四世祖万金公生二子开支顺德黄莲乡。
    五世祖宥富公生三子派居田心,宥政公生一子派居企阳,宥铭公生二子派居联镳,宥振公生四子派居赤化,熹涌,九江。
    六世祖穆斋公之弟荣公开支开平驼伏乡,彬公开支南海吉利乡。
    从六世祖至三十二世祖,迁居国内外繁星密布,枝繁叶茂,数不胜数,据说海外南洋也有老关村。
    台山市都斛镇丰江坑美村和白石村之关氏据查证是来源于新会谈雅里,是第六世祖穆齐公长子庭坚公第二支裔,我村始祖祖荫公讳元辅号仲德,原是谈雅里关氏第十三世祖,在乾隆年间,流寓于台山都斛白石村,寄食农家业囿,郭公以女相配,后娶杨氏,生三子,长子镇寿次佛寿三仙寿。镇寿和佛寿安居白石村。仙寿公始迁丰江乡坑美村(原称怀德里),配陈、梁氏二安人,公凋任南京泗洲卫运粮司时娶副室周氏,坑美与泗洲两地,皆子孙昌盛,丰江白石人口内外统计约一千六百多人。第二十二世祖世盛公配白氏由丰江迁居广海龙船岗,由于宗远流长,迁居众多已尤法联系。
    据查证,上川东坑的关氏也起源于新会谈雅里,而从淡雅里谜子开平赤坎的支派,后又有一些迁向台山各地散居。
    自祖荫公开族以来,枝繁叶茂,日益强盛,故另立始明祖,开始新的纪元,以忠义仁勇传世敦亲睦邻享有较高的名望,历代都遵循成化年间钝斋公和万历年间肖泉公所撰写以三十二年字派,正名分,分尊卑,使亲疏之谊了如指掌,激励后代敬恭桑梓,报效国家,振兴家声。
    支派三十二字下列:
    修德象贤,君必汝显,宏仁定国,崇勋则天,
    开基泽懋,继业光先,祚胤恒锡,创守永传。
    关氏之先代有伟人,若龙逢之忠谏,云翔之义烈,朗之经学,播之相业,咸芳史册,望族载德。开族至今,单述长房祖就有登仕郎,儒林郎,文林郎,修职郎,奉政大夫,武略骑尉,国学生,廪生,庠生约156人,其中八品至五品顶戴78人,旌表节孝5人,为国家输送不少有用人材。现略举一二于后:
    关天培轶事
    关天培,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二十年(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两广水师提督关天培同林则徐一起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对中华民族无限挚爱,对国家无比忠诚,在虎门销烟的斗争中,为捍卫国土血染珠江,为祖国为人民英勇捐躯,谱写了英雄篇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深受后人敬仰。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炮火连天,弹痕遍地,他没有忘记慎宗追远的决心。水有源,树有根,人也不能没有祖根。据故老口碑,关天培为了追寻台山丰江坑美村关氏宗枝奕叶,刊登了寻人广告,还派遣子侄来广州设联络点,等待关氏来人联系。当年,村中父老认为战争年代,生活不安宁,经济上难以承担。也有个别人质疑,关天培回来拜祖,他是仙寿公任南京卫时娶周氏所生的后代吗?经再三考虑决定以后有机会再相认,因而延误了联络时间。关天培见派来的人驻广州一·个月之久,未见关氏来人接头,就吩咐他们先回去,待他任职期满后,亲自来我村寻宗。此时,我村旅港宗亲关定安从报纸见到这则广告,立即动身往广州联系,可惜迟了——步,最终还是联系不上。不料在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关天培壮烈牺牲·了,他是我中华民族和我村关氏宗亲莫大损失,但他追宗念祖的美德,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清朝武举人——关凤翔轶事
    道光八年(一九二九年),坑美村出了一个武举人关风翔,国学赠封武略骑尉。
    关风翔自小练武,他父亲关耀绩也是当年国学例封的武略骑尉,在他父亲教导和鼓励下成长为广“东武举人,使用138斤九环大关刀,威武英俊,力大过人。道光八年到京城参加武科大试,以大展旗起式,独劈华山,横扫千军,越舞越劲,舞到雪花盖顶时,头上刀飞银光闪耀,观者眼花缭乱,有撒沙不入,泼水不进之架势,主考官拍掌叫绝,凤翔亦大悦分散;了精神,大关刀脱手飞出,他急中生智,伸腿把关刀踢起,双手接刀续舞了二十招式。主考官问此刀法是时有还是常有的,凤翔心表歉意,率直地回答是失手所致。主考官深感关氏其人诚实可信,虽未考上状元也值得重用。
    武科大试后,广东众举子感到上京应试难,因为山东人在必经路上放二千多斤大石,上刻山东马路字样,守路者收买过路钱。文武举人受到极大侮辱?如能把大石翻过来刻上广东马路宇样,就会有效地清除这只拦路虎。凤翔见义勇为,一人就把大石翻转,迅速刻上广东马路四个大字,放回原处,再到圣上面前告御状,说山东人霸占了广东马路,大石背面刻有广东马路是证据。圣上说:如果关凤翔一人能把大石翻转,确有广东马路四个字,就算广东赢了官司,果见凤翔—人就轻易翻转大石。风翔也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大力土。
    关风翔为人正直,智勇双全,被派守澳门为保卫国土有过不少贡献。亦触怒了坏人,伺机毒杀了关风翔,他死时才36岁,人生虽短暂,却给后人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是关氏后代人的楷模。
    关大食的传说
    据族谱记载,石侣公冠带乡宾有硕德殊能,每饭食米一斗,酒肉四十余斤,乡人感其德称为关大食。
    第五世祖石侣公为何食量惊人,有一段神话的传说,石侣公孩儿时,妹女背他到村外大淮山下龙颈迳的神仙石附近游玩,见两位红颜鹤发的长者奕棋,长者见小石侣长得奇特可爱,从怀中取出鲜红果子给小石侣食,食后不食饭菜只饮清水,身轻如燕欲仙。其父亲澄江公和陈氏安人急慌了,要妹女迅速去求这两位长者解难,长者在小石侣背后轻轻一拍,红色果子吐了出来,长者说今后你想食多少就有多少了。此后,石侣公成了当地闻名的关大食。
    再说十九世祖华望公,配余氏安人和胡氏安人,公举动超常,日食多于石侣公,他创建捐赀赈济,邑侯慕其敦亲睦邻诣相见,详旌尚义士,赠扁曰五福全人。
    此资料摘自谈雅族谱,是故老代代相传的趣淡。
    本文作者简介
    关笃信,1938年9月出生,都斛镇丰江管理区坑关村人,中共党员。1957年服兵役,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连文书、营部书记、团司令部见习参谋,1962年冬解甲归王农。服役期间连续五年被评为五好战士,立三等功四次、获嘉奖九次。退役后两次出席军分区复退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一次出席广东军区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是都斛镇第八届、第九届党代会代表。现任坑美村村长、党小组长、管理区村民委员会组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主题

    295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260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8: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氏
    李荣熙
    李氏起源,根据历史显示,黄帝之子留意生子颛顼,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皋陶生元旦,元旦生畋成,畋成的子孙在虞、夏、商各朝代,俱任“大理”职,由于该项官职的称号,这家族的人也就叫做“理氏”。及至商纣时代,家族中有“理徵”的为官正直敢言。由于商纣是历史上的暴君,那能容许这个刚正敢言的忠臣,于是随便找个籍口,把他赐死了。理徵的妻子带了儿子利贞,逃难到“伊侯”地方,饥渴交困靠吃李子得以活命,因此就改“理氏”为“李氏”,就是李族的起源。利贞的儿子昌祖居陈(今河南省)。昌祖生彤德,彤德的子孙无从稽考,只知道他的曾孙叫做“硕宗”。硕宗的儿子又无可考据。从历史记载只能知道他的五代孙子叫做乾(宇无果),乾生子耳,字伯阳,号聃,周朝大哲学家,道教始祖,著有《老子》…书,凡五千言,又名道德经。老子,即李耳,是李氏的始祖,也是李氏的老祖宗。他有-,位儿子李宗,由陕西省迁居陇两地方,困人口众多,臣属大族,故称:争陇西,如今台山李氏家中堂上贴有“陇西堂上历代祖先”:字牌,实出于此。
    宋朝末年,蒙古族入侵,李氏祖先大部分向南迁徙,形成岭南李姓家族体系,当末徽宗崇宁初(公元1102年),元崖内扰,杜国公以卫命镇抚粤边。李联以御史监其军,自闽入广,别率舟师鼍阳东下。而岭南瘴泾海风不时至,将士多病死,师遂大溃,
    联与第三子桓江,泛楼船,乘风南驶,师次海陵山。时飓大作,舟人恐惧,乃白海陵进驻溽阳,卒以年老,又兵间积苦,间关万里,病益剧,遂卒子1103年(时年67岁)在溽阳城。桓江伐木作棺,蒿葬联公于溽阳娥曹峰下荷木迳,故李联公是为李氏人粤始祖。始迁祖联公,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公元1036年),卒于宋徽宗崇宁二年癸未(公元1103年)。祖妣柴氏,宋氏。生三子:长曰凌江(禧)、次日梧江(源)、三日桓江。
    联公既卒,三子桓江旋奔越南。长子凌江次子梧江,仍居江西吉安。凌江有子四人,曰楹础,为兵部尚书,曰柱硕,宋赐进士,谏议大夫,曰师道,曰友闻。其后以次自赣入粤,是为尚书、瓦岗、荷塘、鹿洞各派之祖。梧江有二子,长曰栋,次曰棕。栋公号任堂,宋任天台县尹,世居吉水,以勤劳王室,身在行间未遑兼顾。而赣南盗氛孔亟,所过为墟,遂命子侃、佝、怡奉始妣褐斓氏太夫人迁属南雄,旋下广州以避乱。因侨寓省城高弟街素波巷,继迁番禺溪里。后栋公以年老解兵柄,亦南下至广,卜居新会城礼仪坊中步巷。其后子孙分别徙居新会、中山、鹤山、顺德、台山等地。棕公子孙,亦分居广、肇、钦、廉各地。
    台山李氏始迁祖(一世)任堂公,名栋,始祖父梧江,宋任桂连路司史,生卒未详。祖妣姚氏。任堂公,生卒未详,估计生长在公元1100元至1170年间。祖妣榻氏,生三子:长曰侃,次日佝,三日怡。当年台山(新宁)属新会郡(公元420年间)新会县(公元590年间),宋、明、清时期,新会县县境几经变迁,先后划出部分县地置中山、顺德、恩平、台山、开平、鹤山等县。明弘治十一年(1499),从新会县析出得行、文章、泷水、潮居、矬峒、海宴6都之地立新宁县,1914年改称台山县,1992年撤县设市。台山李氏就从立县前后,由始祖栋公、蹋氏及其子孙后代,分别从南雄珠玑巷、广州和新会等地陆续迁人台山定居,繁衍后代。栋公一世之山葬在新会石狗岭朝天风形。妣蹋氏孺人,又称米氏,因出子孙众多故云,山葬台山筋坑蝴蝶山唱名双飞蝴蝶。
    侃公,栋公长子,二世,宋勅赠国监助教,妣何氏,生有一子子然(三世),其后入主要分布在台山海宴、横冈、吉浦、山咀、广海、都斛、西坑、香头坟、廛禾田等地。侃租子孙之班派:修道立德,家贤希圣,学宗孑L孟,儒绍周程,扬名上阁,见觉太平,和风济美,世代铮荣。按:长房侃祖自始祖以下十六代未有班派,迨至十七世始立上联作为班派。
    佝公,栋公次子,字奕修,号孔行,二世,宋丰城县知县,太常寺少卿。淑配曹氏,敕封孺人,晋赠恭人。生三子(三世),长子子懋,宋任高州教谕;二子子达,宋进士行人,三子子杰宋任雷州教谕。
    子懋(茂)公,佝公长子,三世。生有三子(四世)。其后人分布台山玄(园)田、喜村、台城内青云路金紫里,后裔子孙之班派:本毓裔联英,金枝向日荣。奕世逢春茂,参天曜日明。是房由十九世起始有班派。
    子达公,佝公次子,三世,生有三子,其后人分布台山密冲、铁炉坑、独树、南村、汤湖、牛尾山、三合、玉槐、广海、坦塘、东洋冲蒌、海宴、沙栏、牛山头等地。后裔子孙之班派:修文宏道,宗圣希贤,乃祖南来,长发其祥,济美多士,奕世永昌。本房自始祖以下十二代未有班次派别,至十三世时,由康熙庚子进士星如公请当时广东学政翰林院检讨陈筠先生题上联赠为世派。
    子杰公,佝公三子,三世。有—、子三孙,其后人分布台山东坑、筋坑、东边龙、龙舟地、南村等地。后裔子孙之班派:华维继孟须世良,广业文明圣道昌,德焕天章日启耀,学宗唐周粤东长。
    怡公,二世,栋公三子,宋任天台县尹。生有三子九孙(三世、四世)。其后人分布台山海宴、沙栏、横塘、塔脚、温边、横江、冲蒌、车望冈、独冈、扫杆朗等地。怡祖子孙之班派为:高第开基,广衍云扔,伟烈始兴(或丰),树绩文章(或允章),家国宏猷。或作:骏有声扬,光大业成,伟略(或烈)珠玑联谱,祥庆永海游图。
    跟随始祖栋公迁居台山的还有联公长子凌江公之长子乔木公,字楹础,号振堂。生于宋徽宗建中元年辛已,卒于高宗绍兴十七年丁卯(公元1101-1147年)。高宗建炎四年庚戌进土,官至礼部尚书及兵部尚书。诰封三代,著有神碑集。祖妣伍氏,伍相国之女,独生子名玖,字纸轩,宋孝宗乾道七年辛卯领省解。祖墓在阳江冠山,墓前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之石碑。其后人除分布阳江、阳春、广州、顺德、江门、新会、开平、茂名、新兴以至广西柳州,河北、天津等地外,在台山主要分布东头旧里、上冲、滘口、水接、新田、海宴、小担、硕仁、迎禄村、东冈村、头洞、万安、横水三多里、清湖、冲蒌、都斛、墩寨、南闸、广田、古逻、牛尾山、那扶、陡门、大王坑、沙头冲、马坪咀、沙头潮坑村、西墩、上宅、向步、长塘、台城、广海、上川、下川等地,后裔子孙字派为:庆承天佑,奕世永昌.,:济美多士,冠冕兆芳。优游列国,仁泽孔长。或曰:庆(或本)承天佑,奕世永昌。显扬伟业,休有烈光。家传忠厚,仁泽孔长(j
    从始祖栋公迁居台山至今已经过二十多世,凡四五百年以上,现在生的后代分别届二十五世至三十二世之间。人数众多。成为台山市一大姓氏之一。
    目前,李氏后代子孙繁衍分布台山市各镇,估计在台山李氏人口超过10万人,同样台山李氏后代出国,往港澳台谋生者甚众,遍布五大洲各国及地区,有“丽路李”之称,即李氏后代分布各处都有?李氏族大,人才辈出。据黄刽云编著的i台山亡今概览》(上)记载:台山县历仟县长名录(1911年—1949年)共28届县长,其中李氏台山人任县长者5届。即李辉光。1924年:李仲仁,1929年至1930年:李海云1930年至1935年;李英,1948年,李国伦,1949年。另赤溪县历任县长名录(1912年至1949年共40届。有4届是李氏人任县长,即李鸿奇,1915年;李耦耕,1916年;李光文,1935年;李法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李伟璋1957年至1961年任台山县县长。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门五邑海外名人传》筇1至5卷,有台山李氏名人5名的传略被收编人内,他们是:李勉辰(1868-1940),华侨实业家和爱国侨领,台中建校功臣之一。李树芬(1887—1966),医学家,著名外科医生,又是一位慈善的社会福利者。李是男(1886—1937),爱国华侨。跟随孙中山革命的忠实革命者。李灼文(1926-1992),旅港实业家,慈善家。捐资办公益投资办实业,荣获“振兴台山特别贡献奖”和“振兴台山贡献奖。李伯荣(1933—),是一位旅港实业家,著名慈善家,江门市和台山市荣誉市民。
    “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1997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江门五邑百科全书》,在介绍江门五邑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栏目中,台山李氏人物有18人名列在内,予以简介。包括党政界:李伟璋(1927-1994),1983年任江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直至离休。李嘉人(1914~1979),曾任广东省副省长,中山大学党委第一书记、校长,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委第一书记、第一副校长。工业企业、经济界:李国添(1949—),企业家,1993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被评为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现任台山市工业局副局长、台山市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教育界:李云扬(1914—),教育家,离休前任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李耀林(1937—),特级教师,现任台山一中教师。科技界:李文尧(1911-),航空学家,著有《航空概论》,原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文艺界:李凌(1913-),音乐家,主要乐曲作品有《南国组曲》、《春花秋实》等,艺术理论著作有《音乐杂谈》、《音乐美术漫笔》、《音乐流花》等,他长期仟中央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李鹰航(1916年—)音乐家,代表作品有歌(舞)剧音乐<小小锄奸队》、《妯娌争光)等;歌曲《中国共产党大合唱)、《前进!红领巾)等;器乐曲<秋收》;现为<岭南音乐)主编,广州市文艺界联合会顾问。医药卫生界:李迎汉(1915—1969),胸外科专家,曾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兼外科主任。模范人物:李球柏(1911-1972),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历史人物:李是男,号公侠(1881-1937),美籍华侨社会活动家。华侨、华人,港澳台人物,李勉辰(1868—1940),加拿大华侨实业家;李树芬(1887-1966),旅港外科医生;李磐石(1912-),美籍华人;李灼文(1926—1992),香港实业家;李陈维湘(1947—)李灼文先生夫人,香港实业家;李伯荣(1933-),旅港实业家;李子唐(1939—),美籍华人。
    祖国改革开放,旅外乡亲爱国爱乡,既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又投资兴办实业,为家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李氏旅外宗亲也不例外,涌现出一批爱国爱乡,积极贡献者,其中先后被授予为江门市荣誉市民的有李磐石、李陈维湘、李伯荣·,李子唐、李润启等4名。1997年10月18日被授予台山市首批荣誉市民的有:李磐石、李陈维湘、李伯荣、李光远(李灼文儿子),李润启、李贺欢等6名。先后荣获台山人民政府授予振兴台山特别贡献奖的有李灼文伉俪、香港名驹制衣厂有限公司李灼文等3人(次);获振兴台山贡献奖的有李磐石、李树培、李灼文、李天沃、李世衍、李饧英等6人(次)。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1994年10月中共台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的《台山革命英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书中,被编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为革命烈士名录共136人。其中李氏革命烈土有15名被录入简介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包括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荣熙(1899-1932),他任十九路军六十一师十二旅六团二营中校营长,在上海抗击日军时牺牲。李志民,1931年任暨大中共党支部书记,1932年8月间被国民党杀害。李炳辉,1935年任湖北武汉中央航空第九总站站长兼京山飞机场场长时,遭日军轰炸机场时阵亡。抗日战争时期:李立(1922”1944),1944年任珠江纵队海燕队第二班政治、文化战士,在中山五桂山游击区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李来就(1913-1945),任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四团排长时,在恩平县作战牺牲。李伯强(1922-1945),粤中游击队员,在恩乎县朗底战斗中牺牲;李艺空,美国华侨,回国参加抗日任上尉飞行员,返乡组建游击队,1945年3月被国民党杀害:李长松,女(1916-1944),在中山五桂山游击区工作时牺牲。解放战争时期;李定义(1913年-1945年),粤中游击队队员,在恩平朗底战斗中牺牲。李洪就(1925-1946),在新会县双水战斗中牺牲,李景耀(1926—1947),曾任台山人民游击队排长,在台山县大迳口战斗中牺牲。李德光(1918-1947),曾任粤中部队政治负责人,受任台山游击队政委赴台山途中遇敌被捕,光荣牺牲于台城狱中,年仅二十九岁;李龙英(1923—1947),曾任中国人民抗日解放军第六团副团长,后凋第四团任副团长,1947年3月16日接应李德光时遇敌同时被捕,同年9日23日上解广州,被国民党杀害于流花桥。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李持久(1923-1947),台山人民解放军战士,回深井了解敌情被捕牺牲;李佳友(1910-1949)。曾任淮海总队恩开台独立大队武工组联络员,在战斗中被捕,在开平县长沙被国民党杀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松年墓,位于台山市广海镇甫草迳西约2公里处。李松年1036-1103),又名李銮(或联),北宋人,讳荣昌,任岭南监军御史,1102年带兵乘船由福州赴雷州半岛,半途遇台风而改人广海驻守,次年染病而卒,其子亚桓将其葬于现址。墓始建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占地约100平方米,由花岗石块砌成,墓碑高130厘米,围刻浮云拱月图案,顶横刻“钟灵毓秀”4字,中分两行纵刻“宋任岭南监军御史讳联翁号松年李公墓”及“坐中向寅兼庚甲光绪岁次壬辰仲冬吉日重修”共36个字,墓口有石狮及石鼓各一对。
    参阅材料:
    旅美李盈潘撰写的《广东李氏谱系》,原载《全加李氏第三届恳亲大会纪念特刊》,《敬修月报》第1期复刊转载。
    旅美李福深整理的《岭南李氏太祖进系表》,原载《敬修月报》复刊第16期。
    广东台山李氏支流派世系表,原载1983年11月1日出版的《海外李氏宗亲总会特刊》创刊号。
    陇西李氏谱系考,原载《全加李氏第三届恳亲大会纪念特刊》
    《东坑李氏族谱》,
    《江门五邑百科全书》本文作者简介
    李荣熙,1933年2月4日出生,台山三合镇沃英管理区东华村人,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当过小学教师、副教导主任、中学教师、团委书记、副校长、县文教部干事。1962年在市委宣传部工作,先后任干事、组长、科长,1993年退休留用。1995年受聘担任市老区建设研究促进会专职副秘书长。一向热心社会活动,是敬修中学校董会常务董事、《敬修月报》总编辑、《康和月刊》副总编辑,台山海外联谊会理事以及五邑地区各报和电台通讯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4-19 09:14 , Processed in 0.4301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