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腰鼓去——穿越海岸线 我认识的朋友中有不少赤溪、田头的客家族人。接触多了,有关赤溪半岛的地貌风情,民俗物产,耳濡目染,日益积累,渐渐地引起了我对这一地区的强烈好奇心。 诸如: 这只相当一个镇辖地大小的地域,1953年以前竟然还是一个独立行政县(赤溪县)。 铜鼓人称铜鼓经历了三次解放到底所指何事? 铜鼓人很多是海盗出身吗? 大衾岛为什么叫麻风岛,那里的麻风病人是如何生活的? 著名的铜鼓紫菜是如何采摘的呢? 甚至有时无聊到问朋友你们出入只能驾船,万一遇上风浪沉船怎办?先救老婆还是儿子?。。。。。 此类问题,随着年龄增大,阅历增加,大部分也都找到了答案。但由于惯性思维所至,有关这个地区的点点滴滴总能在我头脑中形成兴奋点。因而,有关那事、那人总喜欢过问打听,平日有事无事也总喜欢到那里走走。 去年我从赤溪出发,经曹冲,东往西方向,骑摩托车翻山越岭,几经艰辛,甚至摔了七荤八素,才到达了几乎与世隔绝的黄竹坑。不久,我又在铜鼓西往东经钦头到达腰鼓,再往东就无路可走了,尽管离黄竹坑已经不到十公里。向当地村民打听,盘古以来从未有车从腰鼓到黄竹坑的,包括自行车。因此,我就有了这么一个愿望——对腰鼓、黄竹坑进行一次海岸线穿越。 为了实施这个愿望,上星期六,我和6960由台城出发,经铜鼓、钦头到腰鼓,然后弃车徒步,开始了“腰鼓——黄竹坑”穿越行动。 这次穿越距离约五公里,途经四处海角、海湾,基本上是贴近海平面攀越花岗岩障碍,难度等级不算高。整个攀越过程,由怪石嶙峋的海角和平缓舒软的海滩相间连接,张弛有序,动静结合,很适合我等素质不高的人士进行。 一行,除了可以零距离接触无限海景外,还拍到多多的“靓相”。而付出代价仅仅是数次的汗水浸透衣裳(回程是请村民驾船相送的)。 当然,除了运动,我们还分别对为建设核电厂而即将撤离故土的腰鼓、黄竹坑的村民进行采访,听听他们诉说心头的感受。不过那是题外话,在这里就不再累赘了。 OLD5
赤溪半岛示意图:红线标出部分就是这次穿越地点
钦头村,由铜鼓去腰鼓要经过的村庄 
大衾岛上白云生:汽车翻越山路时可以望见的大衾岛,岛上有麻风医院

进入腰鼓村要经过这条小河,由于村民将要迁走,这里的地也就丢荒了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06-11-20 23:20:56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06-11-20 23:31:2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