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中学(越华中学)七二届高中二年级四班共有45名同学,七二年高中毕业后,各同学从学校走向社会,为实现自已最大的梦想和理想,而努力拼搏。四十五名同学中现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香港、广州、江门、台山等地。无论在何时何地,同学们生活很精彩。 fficeffice" /> 在那个时代,受社会“读书无用论”影响,多多少少对学生的我们有很大冲击。但那时学校对学习抓的很紧,管理很严格,拙贴《七二届来报到--母校学子情怀》简明扼要说了。当时虽然有“读书无用论”影响,但在同学心中都认知“学识数理化,打遍天下都不怕”名言,所以学习非常认真,为将来走向社会实践社会,创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谢谢您——母校越华中学。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全国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当时我班有两名同学考入省重点大学,自豪啊。 没有参加高考的同学,由于有在越华高中学习的基础,后来在工作中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大学文凭。 从学历职称来说,我班有大学教授、工程师、政工师等,要知道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没有大学文凭很难获得这些职称的。 国内外的同班也有不少同学事业小有成就。国外同学有E照给我,看到他们的成就感到非常开心。 1995年3月我班又一位同学移居美国,经联系各地同学要回台山见见面,于是有了《恰同学少年33年后师生相逢》,但是由于工作原因,没有个个回去见到面。见面前有个约定,见面时旁人不得提示,相互之间三十三年后大家是否记住恰同学少年时的面孔,地点一定在公益,饮水思源。
1、恰同学少年的芳容,三十三年后呢?
2、1995年3月高二4班同学与许炳新老师合影(右一为笔者) (右二为准备移居美国的同学)
3、合照中有老师、有从香港、广州、台山的同学,左二为大学教授的同学。又来一位同学参照,但女同学有事没参加
4、笔者写的拙文
5、岁月蹉跎,不变的是越华中学外景
6 [此帖子已被 清风影乐 在 2010-8-29 17:54:5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清风影乐 在 2010-8-29 21:19:3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