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3|回复: 0

魏碑学习【强化与训练】  文/庞华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0-1-5 13: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碑学习【强化与训练】  文/庞华清
 
走进经典颠覆平庸 “魔鬼训练营—2008暑期魏碑集训班”
 
上午:
 
一.魏碑的概念界定:
  北碑-北派书风
  魏碑—相对于帖学而来的,碑学。
  帖学:特指二王一路。宋代太宗淳化年间出现的《淳化阁帖》。
  碑学:包括篆书、隶书。有人亦将唐碑包含在里面。到了包世臣、康有为的时候,不再将唐碑包含在里面。当然,之后,亦有人将其划在碑学里面。
  魏碑书法:原生态的魏碑古法;以魏碑为源头的衍生态的魏碑书风;
 
二.魏碑艺术化运动
  魏晋古法:以二王为中心;
  魏碑书法:
  魏晋南北朝可以称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轴心期”――德国的雅思贝尔斯。他将人类历史分为史前、古代、轴心期、科学文明期这样四个时期。史前是一个不太确定的时期,古代――在中国为前3-5世纪,中国出现了大量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源头,形成了大量的中国文化的原典。在西方,情况也十分相似。从人类历史来看,每一次的伟大发展都是对轴心期的回归,比如说,宋代的理学发展。民国前后的50年左右,也是出现了大量的伟大的巨人,有学者将这个时期称为第二轴心期。
  所以魏晋南北朝可以被称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轴心期”。这个时期的书法作品和书家是我们的研究对象。魏碑班研究的就是稍后的北朝的碑派书法。
 
三.魏碑艺术化运动的提出:
  原因:在于考虑一个人的书法是怎么形成的。比如说苏东坡,我们在研究书法史时,都会找出他的源头、取法对象,然后观看其成就和突破。在研究谭阎铠、谭泽铠兄弟的书法时,我们发现了颜体书风,这样就使得这两位书家进入了书法的历史。书法史有一个线索或者称序列。谭氏兄弟算不上是伟大的书法家,但是他们却承接了历史发展的线索,即颜体书风。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走进历史,那么必然要先找到一根线索。而在北朝之后的800多年间无人研究学习碑派书法。康有为认为碑学的兴起是由于帖学的靡弱,也是为了挽救帖学柔靡弊端,台阁体、馆阁体盛行。
 
四.既然碑学是为了治帖学之弊端,我们必须清楚帖学存在的问题:
  a.帖学越来越远离了魏晋、二王的源头。从《淳化阁帖》开始,帖学是以气息的精微、典雅为中心,而由于不断的翻刻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风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成了人们学习二王的主要渠道,他们只能取其形而忘了其神。
  b.书法越来越柔靡。主要表现之一是书法家们写不了大字,只能写小字。
  c.台阁体和馆阁体的盛行,概念化越来越严重。这对于书法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样,阮元就发现了汉代妍美和朴拙是并行的。后来铭石体传到了北朝,而妍美的书风则由王氏家族承传下来。
 
五.我们认为,要救帖学,我们要考虑:(破概念:用笔起、行、收的三段论的模式)
  魏碑形式包括墓志、摩崖、造像、碑板是我们的取法对象,即石刻的线条。显然我们不能将石刻的线条写成二王一路的线条;在字法上,沈曾植成非常关注魏碑的结字,在于生、险、不稳。但是,当时的书家由于受馆阁体的影响,总是将魏碑写得十分规整;在章法上,魏碑不像唐楷那样规整,统一,因为在当时还是有着极强的实用性影响。真正的摩崖书风是横无列,艺术性极强的。到了现代,由于书法生态环境的变化,艺术性不断被强调,如果我们继续将魏碑写死的化,也是不符合书法生态环境和书法发展的历史规律的。
 
六.当然,要真正将魏碑艺术化是需要时间,并要以科学的方法的。我们首先要对魏碑进行筛选,像其中一些墓志,如《董美人墓志》,本身已经显得馆阁,就不应该是我们的取法对象。可以说,对于法帖的选择本身就是艺术化的内容之一,然后我们要不断对所选择的经典法帖进行挖掘。其次,我们要追求的是石刻的线条。这和唐代的碑刻不同。在北魏,大量的石刻由工人直接刻于石上,其目的是为了实用而完成文字的刻凿,而非传递书法家所体现的技艺。而唐代的石刻,刻工的任务是要传递书法家的高潮的技艺,所以,刻的概念被弱化了,而更加强调书的意识。所以,我们要取法的是北朝的石刻的线条,即要求运笔如刀,将这种石刻的线条反映在纸上。毛笔,亦称为“锥”。这即是我们要求达到的效果。
 
  下午:
  训练1:基本笔划练习
  注意:落笔弧线干净;平推;收笔;
 
  训练2:
  纵目睽睽下书写。“来”字练习。
 
  训练3:
  “来”字书写10遍。琢磨动作。不要急于写完。
 
  晚上:
  训练4:
  把《始平公》通临一遍。
  线条的一览无余到一览有“鱼”的变化。
  魏晋时期的线条不存在提、按,到了唐代开始出现提、按的动作。线条粗细的差别是由笔锋的着纸面不同造成的。
  以一种基准的远比如刀的线条为基调,包容其它各种优质线条,使其线条更加丰富,不至于概念化、简单化。
 
  训练5:临写《始平公》80字,感受、固定笔法;线条要浑厚、滋润。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10-1-5 14:03:31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11-26 07:32 , Processed in 0.3127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