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與音樂有無關係?從一個 [外在]的立場而言,當然有,然而,音樂本身是否有政治性,卻是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只是音樂的愛好者,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所以我的看法,只能算作一個樂迷的主觀推想,不足為行家借鑑,但也許會引起其他樂迷的共嗚和爭論. 音樂的力量是可以激發人的政治熱情,如中國的 [義勇軍進行曲]和法國的國歌 [馬賽進行曲] 是兩個最明顯的例子.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兩首歌的歌詞除掉,僅憑音樂的節奏和旋律,是否還可以引人參加革命,投筆從戎?? 在西洋古典音樂史上,大不乏所謂 (國民樂派) 的例子,從北歐和東歐到俄國,不小音樂家都受其影響,他們都認為作曲的目的是和愛國愛民族分不開的 [中國近代更是如此], 能引發廳眾的政治熱情,如西貝流士 (Jean Sibelius)的 [芬蘭頌] ,所有的芬蘭人聽了會熱淚盈眶,史麥塔那 (Bedrich Smetana) 的交響組曲 [我的祖國],顧名思義更是如此. 然而,時過境遷之後,我們從其他文化的立場來看 (或聽) 的話,是否政治效果仍然存在?我個人認為,音樂確會引激情,但有時不見得跟政治有關,過去了十多年,我聽 [我的祖國] 無數次,但卻對 [我的祖國] 音樂無動於衷.可能我不是芬蘭人之故??去年就算我得到此曲最有名的唱片--------一九九二年捷克籍的名指揮家庫貝利克 (Rafael Kubelik) 回到闊別三十年的祖國與捷克愛樂交響樂團在布拉格五月音樂節演奏的實況錄音, 但是覺得演奏熱情有餘,但抒情味不足, 比不上他早年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的版本.直到最近買了一張這埸音樂會的實況錄像的DVD回來看,即時受到氣氛的感染而激動起來. 同樣的音樂,在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況中,我們就有不同的感受了,恐怕政治性強的音樂標題也不例外吧?很久以前,我一直認為蕭斯塔科維奇 (Dmitry Shostakovich ) 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的作品無論從內在或外在的觀點,都是政治上反極權的作品,如果在音樂上真的所謂有 [持不同政見者] 的話, 蕭斯塔科維奇當之無愧.在他的第十交響曲中甚至用音樂 [畫出] 一幅史達林的形象,並用上自己的姓名字母化為音符與之對抗,這是在音樂史上的一個偉大的見證.----------- 蕭斯塔科維奇
[此帖子已被 米高 在 2005-9-30 2:34:52 编辑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