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3|回复: 1

历代书法名家简介(转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09-5-27 1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代书法名家简介(转载)

  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千年的书法历史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举不胜举的名迹法书和书法大家,我国书坛可谓群星璀璨。现将择其要者简介如下:

  王羲之: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书法家,生卒年不详,世称“王右军”。现遗留的书迹大都记录了他游历、病痛以及亲情交往的情状,但真迹无存,大多是传世的临本和摹本。《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为小楷体,行草书迹《姨母帖》和《初月帖》见于唐代武则天时所刻的《万岁通天帖》。《姨母帖》结体浑朴凝重,用笔遒劲洗练,风格古雅;《初月帖》行笔潇洒,表现出一种流动的风神。另有《寒切帖》又名《廿七日帖》,写来从容不迫,自然流畅。《平安帖》用笔精严,体势多变,沉静秀雅,是王书的典型作品。《快雪时晴帖》结体端庄,运笔流畅,神完意足,为王书真品。《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皆为王羲之书札,其结构严密,结体优美,用笔内敛,为王书精品。《十七帖》草法灵动,点画分明而气势连贯,面貌清秀而骨力内含,被后世推为草书绝品。《兰亭集序帖》更为世人所熟悉,通篇有一种和谐的韵律,最能体现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高深造诣,其章法浑然一体,笔锋使转藏露,变化细微,结体疏密有度而使转自然,墨气忽浓忽淡,令人赏心悦目。《兰亭集序帖》完美的艺术风神,不仅代表了魏晋时代的书法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王羲之作为一代书圣,其艺术地位首先表现在他在精研前世书家的基础上完善了新的书体,成为当时书法创新的领军人物;二是他创造了平和蕴藉的审美境界,以其精湛的笔墨修养造就并体现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风韵。王羲之是在深入研究笔墨的表现技巧后自觉把握书法艺术的形式规律,以此表达书家的情感和审美趣味,这不单标志着书法艺术自身的成熟,也第一次集中表现了人的自觉,使汉字这种人文符号发展为表现个人与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是王羲之第七子,曾官至中书令,故称“王大令”。其少年时就表现出特殊的书法才能,在学习父辈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体势开张、风格秀媚、行笔连绵的“新体”。他创造的“外拓”的笔法,形成了一种开放性的结体,更能表现笔势的纵横飞动,这对草书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王献之的草书《鸭头丸帖》行笔流利、姿态妍美。《廿九日帖》为行楷书体,中间杂有草字。风格飘逸,变化富于节奏。《十二月帖》风格独特行楷相间。笔法“非草非行”,但有浓厚的草意。还有小楷书迹《洛神赋十三行》刻工精美,几近真迹,其结体宽闲跌宕,运笔劲挺,字里行间顾盼有神,由此可见王献之的书艺是即继承了父风而又有发展,但总体上又未能达到王羲之那样的化境。

  孙过庭:初唐草书大家,生卒年不详,生活在武后时期,字虔礼,吴郡人。其传世书法作品《书谱序》为草书墨迹。书风上承二王,用笔流畅灵动,结体顾盼多姿,是学习草书的范本。《书谱序》是一篇思想深刻的书法理论文章,反映了他的书法观点,也代表了初唐书家的理论成就。

  初唐四家:即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薛稷。欧阳询和虞世南由隋入唐,他们对唐初书法风格的统一和楷书法则的建立,确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欧阳询对后世楷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其初学王羲之,用笔力求险劲,结体紧严方整,法度森严,风格高峻。在初唐就已成为学习书法的样式。他受皇帝诏命在弘文馆传授书法,通过碑刻,其手笔广为流传,传世书迹多为丰碑巨制,另有几件行书墨迹传世。碑刻主要有《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墨迹有《张翰帖》、《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

  从《九成宫醴泉铭》碑中可清楚地看到欧书法度森严的艺术风格,其结体紧严险峻,以规范的笔画,瘦硬的行笔显示了欧书的艺术风范。传世的《梦奠帖》反映了欧阳询行草的书法风格。此帖为欧阳询晚年所书,笔法老辣,既深得王羲之《兰亭集序帖》笔意,又不失欧书的风貌,被后人评为欧氏行书第一。

  虞世南(公元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人。少时就有文名,博学多识,精于楷法,兼擅行草书,深得唐太宗的赏识,他的书法用笔圆劲浑融、结体宽舒,章法布局有雍容气度,传世书迹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临兰亭序》等。《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书法代表作,立碑后不久即遭焚毁,故拓本留传极少,其书挺立大方,秀雅舒展,行笔润泽,内含骨力,自有一种含蓄的美。《汝南公主墓志》为墨迹行书,其结体宽紧如意,用笔沉着,章法浑然一气。

  褚遂良(公元596~658年)字登善,钱塘(今杭州)人。他融合二王和虞世南书法,自成一家,笔法瘦硬而意态娟秀。传世书迹有《雁塔圣教序》等。

  颜筋柳骨:颜筋指颜真卿的书法特色,柳骨指柳公权的书法特色。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山东临沂人。曾任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他因功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故又称其“颜鲁公”。

  颜真卿早年书法学禇遂良、徐浩,后又师从张旭,早期书法代表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夫子庙堂记残碑》,其用笔刚劲,结体方整严谨。到了中年,书风雄迈而不失清秀,结体宽博,透露出清正文雅的气象。代表作品有《东方朔画像赞》、《中兴颂》。《中兴颂》又称《大唐中兴颂》,为记功而刻。是平定“安史之乱”歌颂唐代中兴的记录。其书体气势雄伟,是颜体典型书风的完成。颜真卿晚年书法笔法超迈,气度雄伟,把正大的人格与清远高逸的艺术风格结为一体。代表性作品有《麻姑仙坛记》、《李玄靖碑》、《颜勤礼碑》、《告身帖》等。《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就任抚州刺史时,路过江西南城麻姑山所书,其结体内气充盈,出笔收敛,体格朴茂而清远,为历代书家所推崇。《颜勤礼碑》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所书神道碑,是颜书晚年代表作之一,此碑保存完好,是学习颜书的优秀范本。其结体字形纵长,上紧下舒,显得伟岸挺拔,其用笔方圆结合,横细竖粗,灵活清爽。全碑雄伟端庄,极有气势。《告身帖》是传世颜书墨迹中唯一的楷书作品,通过此帖可以学习他的用笔方法。

  颜真卿的行草书法代表作有《祭侄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祭侄稿》是为纪念他的侄子季明而写的祭文草稿,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稿》用墨有润有燥,用笔生动流畅,圆厚苍劲,由于起草时的全神贯注,故有较多的渴笔,露锋也较多,笔调随着感情的起伏而变化,抒发了作者对死者的哀思。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争座位帖》书出于广德二年,是一份政治文稿,帖中怒斥了定襄郡王郭英为了取悦权贵而破坏朝廷礼仪的行为。该帖信笔直书,笔底带有怒矜之气,铁划银钩完美地体现了他刚直的政治情怀,米芾称之为“世之颜书第一书也”。还有人认为其不亚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是盛唐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颜体受到社会文化的普遍推崇,对后来的影响也深远。

  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开国公,故后世称“柳河东”。柳公权生前享有极高的书名,朝野上下不惜高价以求其手书。他初学二王,后研习颜真卿与欧阳询的书风,创造了自成一家的书法风格,后人把他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他的传世作品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金刚经刻石》为柳公权中年所书,是唐拓孤本,现藏法国巴黎图书馆。此碑用笔瘦硬挺健,结体内敛,骨力弥满,已初具柳书的基本风貌,但还有钟、王、欧、虞、禇书体的痕迹。《玄秘塔碑》为柳公权晚年所书,是柳书的代表作品,其用笔斩钉截铁,顿挫分明,结体中敛外放,气象平和。柳书用笔讲求骨力,笔笔用力,横竖点并重,通篇无一松懈处。《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会昌三年书,原碑早佚。此碑与《玄秘塔碑》同出一辙,但用笔更为坚实雄厚,显得气象格外森严。在颜书之后,柳公权为楷书注入了新的审美因素,变“颜筋”为“柳骨”,形成了骨力清劲的又一代表性楷书体。

  李邕:(公元678-747年)字太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开元中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他是薛稷之后,颜柳之前最有成就的书法家,开创了具有雄秀风格的行书体。代表作品有《云麾将军李思训碑》、《麓山寺碑》等,他的书法结体开张,险劲惊绝,用笔动静结合,雄健峭利,形成了豪迈洒脱的艺术风格。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郡人(今江苏苏州)。活动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曾官左率府长史,故后世称“张长史”,工诗书,号称“草圣”。玄宗时,以李白歌诗、裴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张旭嗜酒常醉,且于醉中草书,世人称其为“张癫”。张旭上承二王遗风,创成狂草书体,传世作品有草书《肚痛帖》、《古诗四帖》,楷书《尚书省郎官石记序》。《肚痛帖》用笔提、按、转、折富于节奏,变化多端。《古诗四帖》用笔如破空而来,结体布局极尽变化,气势连绵,随着章法的展开一气而下。从《古诗四帖》可以看出从今草到狂草的变化历程。以二王为代表的今草在结体与用笔上皆有相对稳定的审美法式,字与字不相连属,而意相连,用笔之间以意态的顾盼来相互照应,笔与笔之间的连带常常是虚连多于实连。张旭草书则改变了从结体到用笔的上述审美法式,在结体上,字的笔划可向各个方向拓展,字与字之间可以相互深入连接,甚至相互穿插。在用笔上点划的运动因素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疾、或涩,多种变化造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用笔可以任意所指,八面生风,在章法上,由于结体和用笔的突破,字里行间的节奏不再那样的明晰,而是充满了荡气回肠的空间变化,分间布白得纵横莫测,由于张旭的楷书有着深厚的根基,所以其狂草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长沙人。曾与颜真卿研讨书法,在师法张旭基础上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自叙帖》、《苦筍帖》、《小草千字文》、《论出帖》、《食鱼帖》等。《自叙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容是他习书的自述与时人对其书法艺术的评论。通篇用笔刚劲而婉转,笔调的丰富变化使结体也摇曳多姿,笔法精妙绝伦,被历代推为狂草的代表作。《苦筍帖》是一简短的书札,用笔灵动而草法严谨,笔画极为精练,逸气满纸。书风与《食鱼帖》近似,是笺札中的精品。《小草千字文》、《论书帖》等代表了他草书中规中矩的一路,可看出他继承魏晋遗风的韵味,其用笔纵横变化而不离典范,师法二王而能化为自然,体现他对草书高妙的把握能力。

  怀素继承了张旭的书风并加以变化,他不像张旭草书那样跌宕而注重流转自然,字的结体也不像张旭那样开张而变得内敛,把激情收缩于字内,用笔使行间布白产生向二王今草回归的感觉,却又不同于今草的章法,是在不失雅韵的前提下发抒激情,创造了更有余味可寻的草书体。

  杨凝式:(公元873-954年)字景度,华阴(今陕西)人。存世墨迹有《神仙起居法帖》、《夏热帖》、《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帖》天真散淡,下笔似不经意,却变化丰富而自然。米芾评为“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夏热帖》用笔矫健不群,风度沉着,造意新奇,对宋代书风影响很大。《韭花帖》书风古雅而生动,在取法古人的同时又自出新意。此帖章法更有独具特色的创新意义,疏朗的字间行距使书法的审美空间更加宽松,这种章法对后世影响甚大,明代董其昌的书法就深受其影响。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其书法风格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东坡以行书见长,但基础是建立在楷书之上的,从《罗池庙碑》可见其楷书脱胎于颜书,结体左低右高,以侧面取势,墨迹楷书《前赤壁赋》则于方正中求舒展,结体扁侧,骨力内含,仪态自然而有变化,虽是楷书,却写得率意流畅。东坡行书取法于二王、李邕、颜、柳、杨凝式等,吸取其精华,然不为一家所囿,创造了端庄流丽、刚健婀娜的苏体行书,代表性作品有《寒食诗帖》等。《寒食诗帖》用笔变化多端,转折之间藏锋不露,结体取横式,有时又间之以纵长的字体,笔气雄厚,章法宽舒,外貌丰厚而内含筋骨,后世称之为“纯绵裹铁”。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擅行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虽为东坡门人,但处处避免雷同,东坡尚性情,山谷崇典雅;东坡用笔外拓,山谷用笔内敛,东坡结体宽博取横式,山谷结体紧缩取纵式。黄庭坚草书得益于张旭、怀素,用笔紧峭,瘦劲奇绝,常以真行书的用笔化入草书,与怀素连绵圆劲的用笔相比较有了新的发展。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等,其先习唐楷,由颜而柳,而欧、禇,学禇最力,后研法帖,得魏晋平淡之风,行书得力于李邕,且上溯王献之,用笔翻腾峭利,运笔如飞,纵笔能收,结体飘逸,布白率意少安排,提倡魏晋笔法,推崇平淡天真的书风。其草书章法不失大王遗风,字与字之间不相连属,意在顾盼之间,用笔擅以虚锋取势,轻灵的用笔富于墨趣。后世学米者众多,对明清书家影响最大。其不但是位书法家且还是书法评论家。传世代表作有《蜀素帖》等。

  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其书法学钟繇、禇遂良、智永,后深入学习二王,中年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即后人所称“赵体”。他的书法集各家之长,讲究用笔,结构谨严。行笔婉转流畅,结体骨肉停匀,深受人们的喜爱,60岁后,书风变得苍老而洒脱,笔力愈加深湛,结体章法渐入化境,终成划时代的大家,对元以后的中国书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祝允明:(公元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曾居南京应天府通判,故人称“祝京兆”。其书法取法广,历代名家法帖无不临习,晚年变化体格,放笔直书成为一代大家。他诸体兼善,尤长于草书,以二王今草的章法与狂草的笔法合为一体,字与字虽不连属,但大小变化生于俯仰之间,字里行间穿插如龙行,健笔洒落,用意精微新奇,体现了他天才的文人风骨。

  文征明:(公元1407-1559年)名壁,字征明,其书法初从李应桢(祝允明岳父)临习二王法帖,晚年喜书大草,且自出新意。他的楷书有深厚功力,书风严谨,小楷取二王神韵,结体收放自如,疏密得当,用笔劲利,爽爽如运风,表现出精妙的书法技艺。行草书出自王氏家法,功力深厚,温文尔雅,晚年草书参以黄庭坚的笔意,于娴雅中透出苍老的意味,笔法纵横又不失温厚之旨。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宰,又字思白,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书法取法古人,是一位集大成的书家。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师法古人不求外在形似而注重内在精神的体现,对结体、用笔、章法皆有研究,形成了一种淡雅清秀的书风,他创造的文人书法对清代书家影响巨大。

  徐渭:(公元1521-1599年)字文长,号天池,晚年号青藤山人,山阴(今绍兴)人,其书法早年有黄庭坚、米芾的遗意,晚年变得雄浑恣肆,满纸苍茫,他长于草书,用笔挥洒,结体错落,看似无法,然挥洒的笔锋处处着力,章法奇正相生。于动乱中求平衡,淋漓的墨迹恰似其人生的写照。

  王铎:明末清初人,其书法以用笔险劲沉着著称,楷、行、草、隶诸体皆善,隶书古意盎然,小楷沉稳方正,行草书成就最高,也最体现他的艺术风格。他初学二王,小楷学钟繇,进而学唐宋诸家,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他用笔连绵沉厚,结体幽密而意态奇伟,写得收放自如而又酣畅淋漓,其书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当代我国及日本曾风行一时,他的传世代表作有《行书诗翰四首》、《学书杜甫诗卷》等。

  傅山:(公元1606-1685年)字青主,号公之它,山西阳曲(今太原)人。书法尚真率,反奴性,主张“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轻率勿安排,”其行草书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他精于各种书体,篆隶功力深厚,小楷直追钟王,对晋唐宋元明诸大家多有研习,形成了“书以人重”的美学思想。行草书用笔纵行高迈,锋颖翻腾,结体跌宕欹侧,一气相包。他常用大节奏的对比造成章法上的气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开合大起大落。行笔或生涩、或流畅,使人觉得风时而心音缠绵、时而意气勃发,把洋溢着真挚情感的内心世界通过苍茫乱落的纸面展示出来,动人心魄,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刘墉:(公元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他从赵孟頫、董其昌入手,广泛吸取晋唐宋大家的精华,晚年习北碑,不同流俗,形成了骨力内蕴、体势沉厚的书风,喜用羊毫,浓墨,用笔使转浑成,笔划绵力带刚,墨气浓厚,章法明朗,自具一种雍容的气度。

  八大山人:(公元1626-1705年)姓朱名耷,江西南昌人。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取法董其昌与《痤鹤铭》。早期书法以求奇见胜,不论用笔还是结体,总要使长者更长,短者更短,作书如作画,使字有奇态,笔有奇气,是以画入书的先锋人物。后期的书法渐趋苍老平淡,用笔的起止提按愈来愈少痕迹,行草书少引带,更无锋芒,一片静穆之气,从其《河上花长卷题跋》、《小楷心经》中可体会这种气息。而《行书刘伶酒德颂》则受黄庭坚与《痤鹤铭》影响,结体中收外放,用笔沉着挺拔,章法则大小错落,笔机相贯,气势绵长。

  石涛:(公元1642-1724年)法名原济,号石涛,又号瞎尊者,大涤子,清湘陈人,苦瓜和尚等。广西全州人,俗名朱若极。书法以学古起步,善隶、楷、行、草诸体,尤能以各体笔势相互为用,写到高兴处,令人不知是隶是楷是行是草,质朴天真,是书又似画。他的画中往往题了又题,长跋尤其多,书法作为他绘画的语言显得举足轻重,其书风对后世画家影响巨大。

  金农:(公元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别号曲江外史等。仁和(今杭州)人。书法善各体,尤以自创的漆书独标一格,作书时墨浓似漆,又用笔如刷。受六朝碑版影响,以刀法入笔法,以笔锋现刀锋,结体取法汉魏书法中朴茂厚密一路,造成上阔下狭之势,横粗竖细,凝重高古不乏生机,行草书也掺入楷书,隶书笔法,别有一种韵味。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书法曾苦学各家,最后把真、草、篆、隶杂糅于笔下,自号为“六分半书”。他的书法可说是画意浓厚,他的画也可说是书意满纸。这种书体从结字、用笔到章法皆有浓浓的画意,结体俯仰之间似有情态,用笔伸缩之间似欲语还休,章法更是大小错落,只求位置自在舒适,大小横斜不论,随形就势,如“乱石铺街”,自有一种不计雅正的安闲。

  邓石如:(公元1745-1805年),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代享有盛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各体皆能,尤长与隶、篆。其楷书取法魏碑,隶书用笔参以篆意,结体紧密,集汉碑之长与一体,其篆书尤以“玉筋篆“为精,开创了姿态富于变化的新体式。代表作品有《庚信四赞》。

  何绍基:(公元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书法初学欧、禇,继学王右军,颜真卿,取法广博,功力深湛,小楷用笔得益于北碑,结体出自颜书,得晋人神采。晚年楷书掺以篆隶笔法,中锋用笔,结体宽博,气象大方。他尤长于行草书,以王氏流风,合以北碑笔势,用笔恣肆而逸气自现,筋丰骨壮;隶书用笔重涩,书风沉雄古拙,篆书则以金文为法,用笔凝重含蓄,别于流行篆体,开一种新风。

  吴昌硕:(公元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早期受邓石如等人影响,学习秦汉碑刻,30岁后专攻《石鼓文》,其诗书画印兼善,为上海画坛领袖。书法各体皆能,尤长于篆书,1913年西泠印社成立,为首任社长。书法结体取左右上下参差之势,用笔遒劲,气息深厚。隶书结体纵长,用笔参以篆意,行草书更是笔力雄迈。其书法以雄浑取胜,在清代碑学一派中称雄。

  马一浮:(公元1882-1967年)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浙江绍兴人。精研汉碑,隶书不重波挑,骨力清劲,结体宽严,有雄健古厚的风度。尤其善于行草,用笔沉潜不浮,使转自然,结体内敛,深得晋人风味。

  弘一:(公元1880-1942年)俗名李叔同。39岁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其书法早年深受碑学影响,所书魏体,书体清健,法度森严。出家后,书风平和静穆,结体自然安稳,用笔锋芒尽藏,沉厚洒脱章法宽舒。

  齐白石:(公元1863-1957年)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其书法初学何绍基,后临习《郑文公》等,再学李北海,金冬心,临《三公山》、《天发神》、《曹子建》诸碑,并学郑板桥书法,60岁后形成自己的书风,白石书法气势雄健苍古,用笔沉着痛快,结体取纵长之势,篆书常参以行书笔意,清新刚健。

  沈尹默:(公元1883-1971年)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浙江湖州人。其书法出入于魏晋之间,参以宋人意度,尤长于行书体,结体平正,用笔流畅,书风温文和雅,有洵洵儒者之风。有《秋明集》、《沈尹默论书丛稿》等。

  林散之:(公元1898-1989年)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等。祖籍安徽乌江,生于江苏江浦。其书法先后从学范培开、张粟庵、黄宾虹,研习历代法帖碑版,出入之间,参以已意,终成大家。其诸体兼善,尤精于草书,结体自在安闲,随意所至,不失法度,用笔沉潜,笔气透纸。书风潇洒天真,老而弥佳。著有《江上诗存》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1: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

秦汉时期

曹喜,左伯, 梁鹄【hú】, 师宜官,刘德升,

崔瑗【yuàn】,萧何, 程邈【miǎo】, 胡毋敬, 蔡邕【yōng】

张芝, 李斯, 钟繇


魏晋南北朝时期

萧子云,王僧虔【qián】,萧思话,孔琳之,羊欣,

杨羲,桓玄,谢尚,郗【xī】昙,郗愔【yīn】,

郗鉴, 庾【yǔ】翼, 庾怿【yì】, 王廙【yì】, 王徽【huī】之

王荟, 卫恒, 索靖, 卫瓘【guàn】, 苏建

皇象,钟会,韦诞, 胡昭, 卫【xiàn】岘,

顾恺【kǎi】之, 智永, 王献之, 王羲之


隋唐时期

张彦远, 张怀瓘【guàn】, 李鹗【è】, 王文秉, 韩秀荣,

窦泉, 顾诫奢, 刘昇, 梁昇卿, 卢藏用,

李潮, 蔡有邻,史维则, 韩择木, 唐玄度,

袁滋, 瞿【qú】会问, 李灵省, 王遒【qiú】, 李阳冰,

徐浩, 苏灵芝, 锺绍京, 邬彤, 陆柬之,

王知敬, 敬客, 王行满, 赵模, 欧阳通,

欧阳询, 李邕, 孙过庭, 彦修, 怀素,

张旭, 薛稷【jì】, 虞世南,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杨凝式


两宋时期

白玉蟾, 韩绛【jiàng】, 张即之, 吴说, 薛绍彭

释梦英, 杜绶, 李建中,蔡襄, 黄庭坚,

苏轼, 米芾【fú】, 赵佶【jí】(徽宗)

辽夏金元时期

康里巎【náo】巎, 饶介, 姚遂, 班维志, 郭天锡

赵奕, 赵雍, 管道姬, 释溥【pǔ】光, 张雨,

吴叡【ruì】, 周伯琦, 泰不华, 吾丘衍, 杨维桢【zhēn】

邓文原, 柯九思,鲜于枢, 赵孟頫\【fǔ】


明清时期

祝枝山, 憨山, 陈献章, 蔡羽, 沈度

沈粲, 孙慎行, 解缙【jìn】, 查士标, 巴慰祖

郑簠【fǔ】, 李鱓【shàn】, 梁巘【yǎn】, 钱沣【fēng】, 陈宪章

杨聋石, 陈撰, 陈白沙, 沈曾植, 杨守敬

翁同龢, 徐三庚,吴大澂【chéng】, 杨沂孙, 吴熙载

张裕钊【zhāo】, 吴昌硕, 赵之谦, 何绍基, 奚冈

黄易, 蒋仁, 张廷济, 钱泳, 钱大昕【xīn】

孙星衍, 包世臣, 伊秉绶, 邓石如, 郭尚先

铁保, 钱澧【lǐ】, 永瑆【xīng】, 翁方纲, 梁同书

王文治, 刘墉【yōng】, 孔继涑【sù】, 汪士鋐【hóng】, 何焯【zhuō】

姜宸英, 笪【dá】重光, 陈奕禧, 高士奇, 沈荃【quán】

宋曹, 宋珏【jué】, 赵宦光, 傅山, 王铎【duó】

倪元璐, 黄道周, 米万钟, 张瑞图, 邢侗

文嘉, 文彭, 陈淳, 王宠, 张骏

张弼【bì】, 吴宽, 杜环, 詹希元, 祝允明

宋广, 宋璲【suì】, 宋克, 石涛,黄慎

华喦【yán】, 弘仁, 仇【qiú】英, 唐寅【yín】, 文征明

沈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5-15 17:11 , Processed in 0.26430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