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91|回复: 5

奥运往事 - 许海峰稳扎稳打喜获第一金(zt)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6

主题

1929

帖子

7982

积分

营长

积分
7982
发表于 2008-8-7 20: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奥运往事 - 许海峰稳扎稳打喜获第一金(10)


<!---->

<!---->

第三章: 中国终于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许海峰稳扎稳打喜获第一金(10)

1984729日,洛杉矶奥运会自选手枪慢射比赛在清脆的枪声中拉开了鏖战的序幕。沙漠地带的天气,没到中午太阳就变成了个大火炉,骄阳似火,暑热难挡,射击竞技就在华氏一百多度的高温下进行着。一个身穿红色长袖运动衫的中国运动员,像一根钉在地上的柱子,除了眼珠子会动,他的全身上下象是一块铸铁,一尊塑像,稳如泰山的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一枪一枪地射击着。他身后的牌子显示着他的身份:

#093号运动员:中国,许海峰。

射击比赛进行得很慢,运动员中间还可以休息。当时看台上的人并不多,中国人就更少了。这时无线电台传出了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吴树德开始比赛的消息,同时还传出了另一名优秀运动员曾国强在男子52公斤级举重比赛中领先的消息。(事实上,曾国强在这天也拿到了举重金牌,他的第二块金牌只比许海峰的第一块金牌晚了不到两个小时。)我有些犯嘀咕,就问老张:“还是坚持你的意见吗?如果这时候我们开车回到举重馆,也许还能赶上举重冠军发奖啊。”老张摆摆手,又指了指放在许海峰身后的记分牌,我眼前突然一亮,只剩下五发子弹了,而记分牌上显示暂时领先的第一名正是许海峰啊。正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射击场看台中央的贵宾室大门被打开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美国奥委会主席尤伯罗斯的陪同下,走上了观礼台,这时看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萨马兰奇是中国人的老朋友,他的那张脸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极为熟悉的。我好像记得他在力邀中国重返奥运会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希望中国在这一次奥运会中拿到金牌,届时我将亲自为这个中国运动员颁发奖章。”

“难道说连萨马兰奇也预测到这块金牌非中国人莫属了吗?”一个巨大的问号立刻在我的脑中闪过。我一把抓住老张的手说:“咱不走了,看来这块金牌咱中国人是拿定了。

三十分钟以后,许海峰不负众望,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奥运冠军,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的纪录,也成为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的英雄。
<!---->
<!---->
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精彩绝伦的小故事。在我们到达普拉多射击场刚刚入座以后,就看到了黄中先生也走了进来。黄中先生也是住在北岭大学的代表团成员之一,本来他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副主席,是代表团的副团长,属于中央领导一级,应当与李梦华和钟师统等几位首长一同住在城里的酒店里。可是他不愿意,一定要同大家一起住。他说学校的风景好又热闹,还可以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其实那时候他已经不年轻了,因为他人长得有点胖,和气又友善,没有官架子,私地下大家都管他叫“老黄忠”,把他当成了那个民族英雄对待。每天晚上吃完饭,老黄总是跑到伙房来帮忙我们洗碗刷家伙,和大家聊一聊,讲个故事逗得几个女孩子哈哈大笑。看到黄中一行人走进射击场,我们的心里就更有底了。当时我和老张都在想:看来我们是想到一块去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1986428日下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了表彰中国领导人对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的贡献,特地带着奥林匹克奖杯和勋章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奥林匹克奖杯和勋章是根据顾拜旦的倡议于1909年设立的,是国际奥委会能够授予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国家,团体和个人的最高荣誉。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被授予了奥林匹克金质勋章,而被授予银质勋章的一共有十二位国家领导人。当时的顺序是这样发布的:荣高棠,钟师统,黄中,李梦华,陈镜开,陈先,路金栋,宋中,陈希同,伍绍祖,张百发和张彩珍。由此可以看出黄中当时的地位有多高了。

当许海峰的60发子弹全部打完时,报靶员报出了566环的成绩。按照这个成绩,许海峰应该获得了冠军。在场的中国人个个欣喜若狂,欢呼跳跃着,包括教练,记者和那些在场的官员。这时只见老黄一个箭步就蹿了上去,按说当时中国人还不是很开放,特别是在大庭广众的众目睽睽之下,平日里四平八稳的老黄这时就像被打了一针吗啡一样,他身不由己了,他不管不顾了,他冲上去激动地拥抱了许海峰。大概是觉得还不够过瘾,这简单的拥抱还不足以让他表达出那兴奋之意和感激之情,突然老黄一把抱起许海峰一口就亲了上去。。。。。留给后人的是一张世纪照片,它是那样真切传神地表达了一个中国老人的喜悦之情,那真挚的表情甚至超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感情。第二天当全世界的中国人都知道了许海峰名字的同时,也在这张照片上看到了黄中的面容。

奇怪的是当时的许海峰是那样的镇定自若,用今天的话说那就叫“酷”吧。可能一方面朴实的中国运动员对于这种西方礼节还不大习惯。另一方面,许海峰知道报出的566环的成绩还不是最终结果,这事情现在说起来容易,可是当时许海峰是靠着最后一枪的十环才拿下的冠军,第一名与第二名之间、第二名与第三名之间,都仅仅相差了一环而已。当时射击场上几乎是炸开了锅,人声鼎沸,尖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下能打出十环,完全是心理素质过硬,以及平时训练基础扎实的结果。25年前还没有电子靶,都是根据靶纸上的靶眼人工计算环数,要等到报靶员把靶纸拿给裁判长验证之后,才能得出最后成绩。而且当时许多裁判都是业余的,是一些临时培训的志愿者,只有几个人是国际裁判。 许海峰脸上的肌肉紧绷着,眼睛始终跟随着裁判长,生怕错过裁判长的每一次摇头,每一次摆手,甚至每一次眨眼。许海峰就怀着这样紧张的心情焦急地等待着,时间在那一刻彷佛停滞了,地球好像都不转动了。直到半个小时后,裁判长终于挥手示意通过,许海峰一颗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迟到的笑容。

也许有人会问,说我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与那么多有名的官员和运动员都照了照片,其中包括郎平,周晓兰,李宁,李小平,马艳红,等等,为什么单单没有和许海峰的合影?其实我729日那天在射击场与许海峰照了好几张照片,回到家里才发现底片没有装好,结果一打开相机就全曝光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数码照相机,要不然这些奥运英雄的相片一定会多几十倍。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许海峰赢得了第一块金牌之后,就被保护起来了。81日是他的生日,洛杉矶的华侨打算为他开一个生日庆功会,都没有被批准。不过那天中国照相馆的特技摄影师倒是专程赶到了洛杉矶,为许海峰照了一组相片,邮电局用来发行明信片了。两天之后,也就是83日,奥运会还没有结束,许海峰就像是一只国宝“大熊猫”一样被送回国了。他失去了参加后来在洛杉矶很多的庆功会的机会,我们也失去了与这位民族英雄一起照相的机会。

重返奥运赛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后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兴世界体育强国的风采。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所获的金牌,不仅是本届奥运会竞技决出的第一块金牌,更创造了炎黄子孙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一雪百余年来“东亚病夫”的耻辱。当许海峰夺冠的消息传回祖国时,他的名字立即响彻了神州大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6

主题

1929

帖子

7982

积分

营长

积分
7982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20: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往事 - 最有希望的朱建华没有登顶(28)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
<!---->(1984年奥运会的前夕, 朱建华连续三次打破了世界纪录, 被内定为当然的金牌得主.)

<!---->

第七章: 作者亲身经历的洛杉矶奥运会小故事

最有希望的朱建华没有登顶(28)

如果说今天中国最闪烁的奥运明星是跨栏飞人刘翔的话,那么在二十四年前,中国的奥运之星应该就是另一位上海运动员朱建华。一米九三的朱建华比今天的刘翔还要高出五公分,长得还要帅。今天刘翔的身旁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秀运动员,可是当年朱建华可以说是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啊。1984年奥运前夕朱建华已经连续三次打破了世界跳高纪录,在中国的奥运军团当中,他可以说是比李宁的夺金呼声还要高,他无可争议地被当时的国家体委和全中国人民内定为奥运会金牌的当然得主。

为了保证这块“万无一失”的金牌顺利到手,国家体委在外汇十分紧张的境况下破例为朱建华开了小灶,批准他早早地到了美国,希望他能够提前适应气候,熟悉环境,进入状态。用朱建华自己的话说就是:“比赛计划安排的失误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距离奥运会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朱建华就已经早早地来到了洛杉矶,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良好的愿望却起了相反的效果。到了美国以后,朱建华所享受到的吃和住的环境虽然看起来是很高挡,可是他却是极为的不习惯,饮食方面就更是不适应了。在国内朱建华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有专人安排,饭菜也有专门的大师傅和营养师,可是到了美国,一切都要靠自己,不会做饭又不喜欢西餐的他简直就是到了度日如年的地步。更为关键的是,朱建华的正常训练也无法得到保证,往往是在同一块跳高训练场上,同时聚集有很多名运动员,这对于早已经习惯于“独往独来”的朱建华来说,简直是让他有了一种要崩溃的感觉。

“当时的压力太大了,所有的人都已经提前把奥运的金牌提前颁给了我,开始的时候是兴奋,到后来是紧张,再后来就是睡不着觉了。事情过去二十多年了,朱建华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还是相当的心有余悸。他接着说:“后来吃安眠药也不管用了,每天都是眼睁睁地看到天亮,这无疑在体能上是极大的消耗,在精神上是极大的摧残。” 还记得很清楚,我们有一次去观看朱建华的练习,他的脸色就很不好,没有一点笑容。也许是由于有代表团的官员在场,也许是他太紧张了,这位大名鼎鼎的拥有2.39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接连几次连2.29都没跳过去。

随着奥运会的开幕,许海峰,曾国强和吴数德接二连三的走上冠军的领奖台,朱建华感到了更大的压力。跳高决赛的头一天,我带着一个体委的领导从比赛场回来专程去看望了朱建华。这位领导倒是很慈祥,跺着四方步,倒背着手,还没说话我就知道朱建华已经是在高压锅里面了。“小朱啊,最近还好吧?组织上边可是对你寄预了无限的期望啊。”老领导的关望让小朱真是有点不知所措。“你看,连那些计划外的人都拿了金牌,你就更加不成问题了。”听到这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别说是朱建华,就连我这个局外人的两条腿都转筋了。当时我心里在想,可怜的朱建华呀,你要是有福气住在我们北岭大学的中国奥运大本营里,那至于受这种罪呀,至少是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和江浙炒菜,加上热腾腾的面条和三鲜馅儿的饺子吃呀。
<!---->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
<!---->(奥运会上朱建华过横竿时的情景.) (接受意见: 增加了朱建华今年的近照.)

第二天,朱建华带着疲倦的身子和无形的压力参加了比赛,几经鏖战,力战群雄,最终夺得了奥运铜牌,这是中国田径历史上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面奖牌。直到上一届的雅典奥运会,男子跳高冠军的成绩仍然比朱建华当年保持的世界纪录低了三厘米,当年的金牌没有到手,我想不能不说是朱建华终生的遗憾。 (刚刚得知: 朱建华将担任上海奥运会火炬传递的末棒火炬手.)

今天讲这个故事是要我们牢记历史教训,不要给今天的刘翔过大的压力。体育不仅仅是一种竞技的比赛,更是一种竞技状态的比赛,何况在世界级的比赛中,顶级运动员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微乎其微。 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和临场发挥往往就决定了最终的名次。适当的压力是动力,压力过了头,就变成了阻力。历史上的奥运地主国有多少头戴光环的运动员,肩负着父老乡亲们的重托,最后不是败在对手面前,而是在强大的压力下功亏一篑。我们衷心地祝愿刘翔,祖国新一代的年轻运动员,不仅在体力上超过老一辈,更是在心理素质和科学管理上胜过前辈,拿下奥运金牌,为祖国争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7

主题

4652

帖子

675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5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8-7 20: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边防军:今届的金牌榜,是三字头还是五字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6

主题

1929

帖子

7982

积分

营长

积分
7982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20: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搞笑大师:

边防军:今届的金牌榜,是三字头还是五字头?

金牌的数量难说,在家里总好点.不过希望观众有东道主的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的风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6

主题

1929

帖子

7982

积分

营长

积分
7982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2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运往事 - 铁榔头郎平是中国人的最爱(zt)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

<!---->

第五章: 女排发威创奇迹洛杉矶奥运勇夺桂冠

铁榔头郎平是中国人的最爱(19)

记得中国一位有名的官员是这样精辟地描述体育的,他说“国兴,体育兴。”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开始腾飞,体育界也开始出成绩。如果有人要问,在中国的体育史上哪支队伍最耀眼,最有成绩,最被全中国人民所钟爱?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女排。如果再有人问在中国女排这支队伍中,哪一个人的贡献最大,名气最高,历时最长?答案也是只有一个:那就是郎平。那个时候,全国看体育界,体育界看女排,而女排又以铁榔头郎平最为突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郎平在全中国,全世界红了有三十年了。从国家队的替补到主力队员,从主力队员到明星队员,从国家队的教练员到欧洲队的教练员,世界联队的教练员,最后居然又成为了现任美国队的总教练,

记得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是在文革十年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求知的渴望和人们千方百计要把丢失的时间补回来的愿望使每一个人都象疯了一样的刻苦学习。一周七天没有休息,节假日也不回家。每天夜里十二点,校园中各个教室仍是灯火通明,谁也不想轻易地浪费一分钟时间。可是遇到有中国女排比赛的日子就完全不同了,早早地长长的楼道里就摆满了椅子。比赛过程中每个电视机前都是挤得人山人海,没有人看书,也没有人看得进书了,女排的胜利好像已经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和中国人的荣辱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郎平是每一个中国人记得最清楚的一个,也是球打得最好,看得最解气的一个队员。她那“铁榔头”般的重扣和“一锤定音”的最后一击让刚刚“吃饱穿暖有学上”的中国人是那样的振奋,更感到了希望。后来同郎平熟了以后才知道她那“世界第一扣球手”的美誉也是来之不易的。除了郎平自身的身体素质,譬如说她的摸高,她的弹跳,但更重要的是全队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加上绝对的信任。关键的时候要打好最后一个重扣那完全是一个全队的配合,是艺术的组合,也是大家在一起多年磨合的结果。除了对主攻手的击球力量,扣球速度,跳跃高度,击球角度和扣球时间有相当高的要求,主攻手还要对于对方前排拦网的人有足够的认识和保持清醒的头脑,熟知拦网队员的弱点和习性,才能够把球扣得干脆,扣的自信,扣到无人防守的盲点。这一切也给郎平自己带来了全身的伤痛,她的两个膝关节前后做了七次软骨再植手术,膝关节被打开再关上,关上再打开,而且腰伤也非常的严重,说来让人们都不敢相信,今年的四月九号,郎平为了跑完在美国旧金山奥运圣火传递的那100米路,竟然要练习了很多次,跑的时候脸上在微笑,身体上却忍受着巨大的疼痛。

“女排打入了决赛,中国女排今晚决赛, 我们一起去看比赛,为中国女排加油,为郎平加油。”198487日,整个北岭校园都在传颂着这个消息,整个洛杉矶的华人社团里都在议论着同一件事。当时代表团拿到的决赛票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需要自己买票去看比赛。25美元的决赛票在今天看来简直就和白给差不多,可是当时对于大多数每小时挣两三块钱的中国同学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可是没有一个人犹豫,大家都说:我们要见证这历史的时刻。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去看比赛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可以看得出大家谈论最多的和最喜爱的运动员就是郎平。要说女子排球比赛就是比男子排球好看,你可以看到场上的女孩子们顽强的斗志,打不垮拖不烂的意志,和那每球必争,每分必得的场面。每当人们看到那个队员一个漂亮的鱼跃远远地摔出去而使那个几乎落地的扣球起死回生的时候,都忍不住地拍手,大声地叫好。

但是,每到比分僵持不下,一个球要反反复复地打来打去,发球权在不断地交换的时候,大家的心里那个急呀,这时全场的中国观众就会全体站起来大喊:“郎平扣球,郎平扣球。”往往在这个时候,中国队就会巧妙地组织起一个配合,经过几个调整,当二传手把球托送到郎平的位置时,不仅是场上的队员和教练员,就连满场的观众也知道下面就要发生的事情了。只见郎平一个助跑,高高地跳起,抡圆了手臂,俯撖着球场,观察着场上每一个防守队员的位置。那个时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她的身下了,好像比赛一切的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了。一次出手,一个痛击,一锤定音,一分拿下,“落地开花”赢得的是全场的狂叫和热烈的掌声以及对方队员无奈的神情。在郎平所有的比赛中的照片里,我相信她最喜欢的就是那张身穿深蓝色运动服,高高地跳跃在排球网之上,右手高高的抡起,左手向前舒展,挺胸收腹,怒目圆睁。无论是在郎平北京家的房间里,还是她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厅中央,都挂着这张照片。1984年九月号解放军画报的中心插页上,新华社的记者发表了一张整整两页纸大的彩色照片,生动地记录下本文作者带领同学们为女排的夺冠胜利热烈欢呼的场面
<!---->
<!---->
<!---->450) this.width=450\" align=baseline border=0>
<!---->
<!---->(就是这张照片, 是郎平的最爱, 也挂在她的家中)<!---->

郎平以她二十几年的排球生涯不仅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爱戴,也受到了美国人的尊敬和喜爱。郎平出任美国队的总教练时第一个就把当年美国队的二传队长苏珊给请了回来,做她的助手。苏珊跟我说,她们当年每次和中国队比赛,重点的重点就是防止郎平的扣球。教练在布置战术时甚至把郎平在第几号位时球要往哪里打都标了出来。因为郎平的扣球简直是太可怕了,那是没救的。四十岁以上的人一定都还记得美国队的海曼,海曼是美国队排球史上最杰出的优秀队员。她13岁的时候身高是一米八三,十九岁的时候达到一米九六。海曼除了身高外,还有长臂, 长手和长脚,她有着超人的体育天赋和坚强的意志。因为海曼的存在,美国队几乎是横扫欧洲,独霸世界,可就是过不了中国队的这一关。苏珊对我说:海曼生前说过,她唯一佩服的运动员就是郎平。““即生渝,何生亮”海曼和郎平完全属于同一个时代的运动员,她的整个排球生涯都与中国女排的成长所重叠,所以,海曼最终也没有拿到一次世界冠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13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8-8-8 15: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边防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1-8 13:25 , Processed in 0.3051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