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四眼光头佬

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5: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邓让反对者回家睡觉去,他自己却又走出家门,跑到京西的首都钢铁公司。他显然觉得有必要在北京再“点一把火”。那是5月20日,他在那个繁花似锦的院子里走来走去,眼睛却盯着院子外面的世界。“对我说的话,有人顶,有人拖,有人是真心地办。”他对首钢和北京市委的负责人说。又说改革形势有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后批评国务院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我们有些同志满足于6%。满足6%,就等于第二个台阶要第一个台阶去补才补得上,迈第三步那就更难了。”他伸出右手,一指一点,尖锐地说:“看样子,如果我们始终保持百分之六的速度,就是停顿,就是后退,不是前进,不是发展。”这老人当时神色严峻,就连最熟悉他的那些人都不免惊讶:他那种平和宽厚的长者之风怎么没有了?看来他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了。有个记者觉得他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写道:“他要为他身后铺好两条’铁轨‘,把第三代领导人推上这个’铁轨‘。你的列车只能在我这个轨道上开,离开这个轨道就要翻车。”   在经过36个月的等待、观察和权衡之后,江泽民拿定主意把中国带到什么地方去。他要宣布他的决定,选择的地方还是中共中央党校。6月9日,他在明媚的阳光中来到万寿山脚下,走进这个由灰色高墙围起来的大院子,好几百人在等待他。他不戴帽子,昂着宽阔的额头,径直从口袋里掏出那份后来产生了极大影响的讲稿,这是他征求了无数人的意见写成的。“他又来了,”一个教员说,“不知道这次说什么。”在过去的三年中,新任总书记顶着狂风暴雨,蹒跚而行,发表了十几次重要演说,做出几十个重要决定。现在,他打算站出来了,既是向邓小平,也是向亿万中国人表明,他是一个可以推动改革开放大业的总书记。在某些关键环节上,他甚至决定,不仅要跟上邓小平的步伐,而且还要走得更快一点,所以说出下面这段话:   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总得最后确定一种大多数同志赞同的比较科学的提法,以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国的认识和行动,以利于加快新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我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他胸有成竹,声音洪亮,没有犹疑。那些不久以前还在说“市场经济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颓然无语,只是低头看自己的脚尖。可是,那些备受压抑、噤若寒蝉的经济学家们抬起头来了;那些惶惶不可终日,打开门就担心警察拿着手铐站在面前的私营企业主们抬起头来了;那些只能按照政府定价把粮食棉花卖给政府、一肚子怨气的农民抬起头来了;那些费尽心机向外国人解释什么叫“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对外经济贸易部的官员们,抬起头来了。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5: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弹性很大的词,可以最大限度地容纳意识形态的两极——既包括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也包括了经济自由化的冲动。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相信:共产党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幽灵。“多不容易呀!多不容易呀!”史文银这一天在稿纸上写道,“你我鬓发都花白了呀!”龙永图也在发出大致相同的感叹。这个个子不高、戴个黑边眼镜、一副书生模样的“谈判首席代表”,自从1987年开始,就和外国人没完没了地纠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那时候还叫关贸总协定)的问题。他展开三寸不烂之舌,一会儿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会儿说“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说了一年又一年,外国人还是不明白怎么回事,不断地问:“你们讲了那么多,请你们回答一个问题,尊敬的中国代表,你们中国是不是准备搞市场经济?”其实这位“中国代表”自己也不明白,只知道“市场经济”是个鸿沟,把中国和世界分割开,有时候他有一点跃跃欲试的感觉,觉得就要跨过去了,比如1987年和1988年,有时候又被无可奈何的情绪笼罩着,觉得那“是不可逾越的”,比如1990年和1991年。多年以后,他有一次回想那些场面,还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大家都说我们已经谈判十年了,实际上我们用六年的时间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承认我们中国是在搞市场经济。”   从表面上看,形势在1992年的逆转,仅仅是由于一个伟人的行动,然则实际的情形要复杂得多,就像我们在前边提到的,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乃是因为他的背后有着广泛的社会情绪。邓小平有一次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看来这中间不仅包含着感情,而且还包含着洞察力和世界观。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是因为违背民意而变得杰出的。一个能够体察民心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伟人。7月的一天,邓小平接到一封信,上面有几百个人的签名,都是大学生,有北京大学的,有清华大学的,还有另外十几所大学的。学生们在信里向他问好,祝他身体健康,还说他们衷心拥护他的“南方谈话”。邓小平一生接到百姓来信无数,但是我们考虑到1989年的事件,可以认为,此信的意义不同寻常。   不仅仅是大学生,还有那些被大学生叫做“老师”和“前辈”的老人,现在也都开心得像孩子似的。我们不妨看一下名单:有杜润生、于光远、秦川、孙长江、林子力、童大林、马家驹、吴敬琏、吴明瑜、董辅礽、吴象。当大学生们在给邓小平的信上签名时,这些人走进东长安街上的国际饭店,站在灯光柔和的会议大厅里,互致问候,手拉手,拥抱,拍拍头,笑声朗朗。他们已经有整整三年没有这样笑过了。这一次是世界观察研究所做东,请他们来研究一个共产党人从未涉及过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吴明瑜穿一身灰色猎装,像是要让自己更年轻些。于光远兴奋得两眼放光,脸红得连他自己都感到发烫。吴敬琏匆匆中断在美国的访问赶回来,手表上的美国时间还没有拨回来呢。“没有什么比这个市场经济研讨会更重要了。”他说。童大林似乎比吴敬琏还要着急,比于光远还要兴奋,他走进来,一边用手解开上衣纽扣,一边大声说:“终于等到这一天啦!”马家驹冷冷地说了一句话,就把过去三年的理论风云道破了:“三年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十三大。”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5: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些人都已知道,《解放日报》上所谓“换脑筋”的说法,也不是编辑的发明,而是邓小平在首都钢铁公司说过的话。他们相信,把这几个字送给那些曾经批判和压制他们的人是最合适不过了。大家都说,“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高潮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像孙长江、于光远这些人,都是在1978年的那场思想解放高潮中的先锋人物,现在他们说,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理论大讨论,可以与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相提并论。“谁以不变而自居,谁就会被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所淘汰。”童大林说,“中国没有别的出路,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大踏步地走向现代化市场经济。”他停下来,看看左右。大家都注意到,他说的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关于这个词,这几个月来一直是见仁见智,有人说应该叫做“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有人说还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更好些。如前边提到的,江泽民选择了一个包容性最强的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在童大林显然是希望把这个招牌也拿掉。他喝了口水,正要往下说。吴敬琏便接上了话茬:“将市场经济确定为中国改革的大目标,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情。”他主张大家一起来清理“左”的理论家造成的严重混乱。此人身材瘦小,嗓音高亢尖利,有个绰号叫“吴市场”,因为他是中国最早为“市场经济”疾呼的人,可是直到这些天,他才真有了言无不尽的感觉。“十年间理论上’左‘倾回潮有两次”,他总结道,一次是1982-1983年,当时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另一次是90年代最初的两年,批“社会主义改革的市场取向论”。政府的方针绕来绕去,就是不敢提“市场经济”四个字,“咬文嚼字的结果,导致了改革的停顿,经济的滑坡,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也许是为了证明吴敬琏所言不虚,于光远当场拿出一张《人民日报》,向大家展示,那是1990年12月的,刊登着一篇文章,覆盖了整整一版。他抬起头,用嘲弄的口吻一字一字地念着其中用红笔勾出来的一段:“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这老人在整个80年代异常活跃,但是到了90年代就深居简出,不露行迹了。现在,他身着浅蓝色T恤衫,一头白发晃来晃去,就像蓝天上飘着的一片白云。他宣布“中国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行将结束”,还说应该赶快建立一所“市场经济学院”。一大群老人都说完了,轮到年轻的经济学博士。“单一的公有制永远搞不了市场经济,”樊纲说,“市场经济必然要打破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这话在当时没有引起回应,也许没有人注意到,但更可能是注意到了却都觉得暂时不说为妙,不料这话题在五年以后竟又引出新一轮争论。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5: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回味的是,尽管中国人认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已经13年,但是看来“是”与“非”的标准还是来自权威。邓小平说了,江泽民接着说,江泽民说了,所有人都跟着说。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在他的办公室里对一个记者说:“现在提出’市场经济‘已经是时候了。”他的上级、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也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它不仅可以拯救我们的经济体制,而且还会拯救我们的社会体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现代人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全都跟上来说市场经济的好话。中国新闻社的一个记者翻阅《经济日报》,发现它在两个月里发表了20多篇有关市场经济的文章,不禁叹道:“真可谓释疑解惑排难去忧。”英若诚对经济一窍不通,他当过文化部副部长,演戏在行,却说不清市场经济的来龙去脉,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联想:“经济理论界已出现绿洲,文艺理论没有理由成为荒漠。”   这个夏天,中国人的想象力似乎在一夜之间爆发出来。“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把地球撑起来!”一个作家在自己的电脑上写道,“我们要说:给中国一个支点,她一定能把地球上这片尚不丰腴的土地撑起来,推向繁荣和富裕。这个支点就是市场经济!”吴敬琏一向以严谨着称,现在也像作家一样浪漫起来。“重头戏还在后头!”他有点夸张地说。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当他们兴致勃勃地说着这些话的时候,深圳那边,有什么事情正在酝酿,而且很快就要上演了。那可真的是一场“重头戏”。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5: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部分 盛世无英雄   张也的甜美歌喉中荡漾着的那个“新时代”,可以说是从股票市场的跌宕和康柏华所经受的磨难开始的。康柏华这个倒霉的上海男人,在股票市场上亏损6500元以后,连续15天陷入苦闷悔恨的精神炼狱中,唉声叹气,神情恍惚,要么不说话,要么说些叫人听不懂的话,终于不能自拔,在1992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二悬梁自尽,于是成了次日报纸新闻版上让人伤感的故事。从这以后直到6月9日,党的领导人反复阐述的“社会主义”,跟1989年、1990年和1991年的那个“社会主义”已有很大不同。“意识形态第一”的观念以及种种道德的感召,都烟消云散,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追名逐利的欲望,一下子爆发出来。媒体一如既往地大吹大擂,只不过现在不再说毛泽东时代的人们如何高尚,而是一再证明金钱对人的激励作用乃是道德不能替代的。湖北省有个县委书记名叫何亚斌,在自己名片的背面印上当地的主要产品:“茶叶、烟叶、木材、黄磷、电石、乙炔炭黑”,还有“优质高品位风化磷矿十二亿吨”和“古海生物化石”。四川有个名叫张宇林的人,常给党报写评论,这一次他写道:“谁来重奖邓小平?”北京的李谷一跑到河南一座小城南阳去打官司,说《声屏周报》和一个名叫汤生午的记者侵害了她的名誉权,必须拿18000元来赔偿。像康柏华那样的普通人,既没有成就,也没有名誉,只有梦想在燃烧,于是买卖股票成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最重要的机会。报纸用了很多叫人丧胆的词汇描述康柏华之死:“血的事实”、“血祭”、“新中国大陆股市第一位殉难者”。奇怪的是,人们不为所动,《投资者》杂志还公布了一对夫妻的私房话:   “明天再跌怎么办?”   “既然是市场,价格总会有升有跌的。”   “好,听你的。把电视打开吧,看看’开心今宵夜‘。”   这杂志的主编还嫌不够,又怂恿他的读者:“其人其事,其情其景,会激发您奋勇投入其中,还是畏而退避三舍?选择吧!”这可不是林子祥和叶倩文唱的“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里面没有浪漫,没有似水的柔情,只有纯粹利益的角逐,但是它照样可以驱使人们把巨大的情感投入其中。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5: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夏天,在股票市场上选择勇往直前的大约有150万人,和全中国12亿人比较,还不多,但这些人已经把上海和深圳这两座城市搅得天翻地覆。股票市场上一夜暴富的机会的确比现在多,一个穷困潦倒的上海人炒股成了“杨百万”的故事,借助于报纸、电视台和普通人的嘴,广为传播。“大款”是80年代兴起的词,但那时候人们说起这些人,只是在说一个遥远的故事,与己无关。现在不同了,人们谈论富人时,眼睛里全都闪烁着艳羡的光芒,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欲望。   让老百姓从腰包里往外掏钱这样的事,伟大人物的号召或者专家的怂恿是很难奏效的,但若仅从时间的先后上看,邓小平的南方视察与这年夏天的股市波澜的确存在着某种因果联系。1月19日,邓到达深圳的那个早上,上海贴出海报,宣布“股票认购证”开始发行,所有银行、信用社和证券公司的门前都卖,可是没有人理睬。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大幅广告——“一次购买,全年使用”,人们说:“报纸这样卖力推销,肯定不是好东西。”一个老太太70岁了,眼睛一花,把股票认购证当成存款单买回家,花了3000块,受尽儿子和媳妇的奚落。再早几年,深圳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深发展”上市的时候,也是无人问津的,不得不由政府官员带头购买,其情形有如他们在危难时刻高喊“共产党员跟我来”。看来深圳市的领导人抓住了一个有决定意义的机会。他们对邓小平说了这件事,邓说:“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好了放开,错了纠正。”这话看似中立,实则有极大的煽动性,不然,田纪云也不会在几天后到证交所视察时开口就说:“股票是个好东西!”深圳也不会在邓刚刚离开,就把说了好几个月的“新股上市”付诸行动。   1992年2月28日,深圳股市第一次进入国际市场,从这天起,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同步看到这里的股市行情。那时候中国还没有证监委,刘鸿儒只是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已经在这证交所里投入他的激情和智慧。上午9时,他侧耳倾听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钟声,眼看着蓝色电子显示屏上出现海外投资者的第一次叫价,激动不已,可惜没有成交。大家不甘心,等啊等,心急火燎,过了48分钟,第一笔终于成交了——南玻A股2000股,很小的一次交易,但震耳的喝彩声还是在他周围响起来。“今天是深圳股市走向世界的第一天,”他对身边的记者说,“给我们拍张照片留作纪念吧!”大家拥过去合影,有十几个人,都是笑逐颜开。那时候像他们这样激动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站在旁边看着,纷纷说:“这些人不是有病吧?”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6: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春天还没过去,就没有人再说那些热衷于股票的人“有病”了。人心已然大变。大家知道了康柏华之死,反倒是责备多于同情。有个人说:“今天来一个自缢,明天来一个服毒,不把正常的股市给坑了?”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冷酷,但也一致同意康的心理过于脆弱,这是发财路上的大忌。是啊,他已经忍受了15天啦,假如他不是寻了短见,而是咬紧牙关硬挺着,再过9天,到5月21日,股市就会一飞冲天,他也就梦想成真了。   此前我们谈到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开创之初,全都在艰难中挣扎,巴望着解开身上的约束,这是1991年的事。到了1992年5月中旬,情况并没有好多少。政府还控制着股票价格,所有股票都戴着一顶“最高涨幅”的帽子。也有人说,这不是“帽子”,而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5月21日,“盒子”终于打开了。上海证交所的股票价格全面放开。这一天对于上海的价值,有如2月28日对于深圳。这意味着政府对股票价格不再横加干预,听由股民哄抬或者打压。消息提前16个小时传出,好像一阵风吹过这座城市,把持续了好几个月的沉闷气息吹散了。市民亢奋起来,从每一个角落涌出,汇聚到证券公司。股市已经收盘,但这依然不能阻止人群的膨胀。毫无疑问,明天是个好日子,无论天气还是人气,都是如此。午夜时分,人群没有散去的征兆,只等着太阳升起的时候股票大涨。一个记者到处跑了一圈,回来趴在灯下,挥笔写下一句:“上海有几万人正在街头熬过长夜。”四川中路的海通证券公司门口,一个花甲老人向人群发表演说:“这回该狠狠搏一记了。小阿弟们,机会错过不会再来了!我年轻的时候白相股票,常常是三日两头不吃饭的。”全城30家证券交易点门口,这时候都已人山人海,有人干脆扛来躺椅。发表演讲的,朗读报纸的,扎堆儿交流经验教训的,一片沸腾。一位老者牵着三尺女童路过这里,自语道:“真像’文化大革命‘。”女童仰望爷爷,好奇地问:“什么叫’文化大革命‘?”   是有点像“文化大革命”,不过只是形似,若说其中神韵,完全是两回事。60年代中国人心中只有一个“与人奋斗”的念头,现在则充满了发财的欲望。有人连夜驱车跑到杭州,把这180公里的沪杭公路弄得通宵车水马龙。那时候只有杭州能“异地委托买卖”上海股票,这些人深夜赶路,显然不是为了去看西子湖畔的桃红柳绿,而是为了追赶次日第一时间的股票交易。到达杭州的时候已是黎明,朦胧晓色中,却见浙江省证券公司门前早有一条由人组成的长龙。这座秀丽恬静的城市现在也和上海一样,躁动地等待着这个朝霞满天的早晨。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6: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盘后的气氛果然不同凡响。摆脱了控制的股票价格,就像摆脱了约束的人心世情,扶摇直上。新股老股携手并进,两天涨了134%。到这个星期五收市的时候,上海股市出现诞生以来的第一个奇观:面值100元的“豫园附票”以10009元收盘。西方世界有个股市奇迹,说的是微软公司股票从这时起,十年涨了33倍;可这“奇迹”哪里比得上当日小小“豫园”——五天涨了100倍再加9元!   送走春天,迎来夏天。上海股民的大家庭里每天增加1万人,有30万人了,大家全都像过年一样快乐,但是当初给股票价格摘“帽子”的那些官员现在胆怯了。他们在出奇制胜以后,不肯乘胜前进,反而忧心忡忡起来:人们后来都说这些官员昏庸无能,其实这是过于苛求。让政府官员领导股票,本来就是勉为其难。50年代初共产党取缔股票市场的时候,他们中大多数不是没有出生,就是还在襁褓中。他们的股票知识,并不比茅盾《子夜》的读者更多。他们被那“潘多拉盒子”里面跑出来的“疯狂”、“嫉妒”和“罪恶”吓坏了,正在想办法把它们塞回去。   6月1日,上海证交所率领它的20多家“会员”,浩浩荡荡开进“文化广场”。这广场其实是个大剧场,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没有座位,空空荡荡:政府叫股民们都到这里来,告诉他们,股民太多了,而股市委托代理点太少,实在挤不下,所以才在这里开辟新的交易柜台。这想法不错,但是官员们却又自作聪明,要所有柜台只挂“委托卖出”的招牌。换句话说,这叫“只许卖不许买”。9点刚到,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大多数人一看就觉得苗头不对:政府只许“做空”,这股价还有不跌的?人人心中乱成一团,广场秩序就更乱了。大家前拥后挤,全都喊着要卖,还不到30分钟,就把隔离栏杆冲得七零八落。几个官员赶到当场,一看大势不好,赶快宣布暂停营业。那时候政府就是这样来“领导”股市的,也没有人说他们瞎指挥。什么“政策面”、“基本面”一类的说法,也是好几年以后才由股评家的专业术语变做老百姓的口头禅。   “文化广场”这一暂停就是七天,等到再次开门的时候,至少有八个柜台可以“小额买入”了。以后两个月,广场的委托柜台慢慢多起来。到了这时,谁都看懂了,政府的办法虽然雷厉风行,其实也是有一搭没一搭,既不肯让股票暴涨也不肯让股票暴跌。于是人心稍定,都说这广场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大集”,也不再争相抛售。不过,最惊心动魄的“证券大集”已经南下,转移到深圳去了。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6: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者》杂志如此这般地描述当时的深圳:“沸腾了,整个城市在股票的旺火热浪之中。”8月的第一周,上海人挥手告别“文化广场”,匆匆赶来这里,租下闹市中心上海宾馆的整整一层楼;还有一群北京人,在帝豪酒店安营扎寨;还有一群黑龙江人、辽宁人和吉林人,他们驻扎的天池宾馆,距离证券公司只有几步。几个小时的工夫,这些人就把深圳街头所有带“股”字的书全都买光了,就像蝗虫席卷一片正在生长的麦田。他们通晓“移动平均线”、“RSI、”M顶“、”W底“这些术语,有些人还手持一台小型股票行情显示器,或者一部装置股市技术分析软件的电脑,那时候这些都是新鲜玩意儿,所以当他们得意洋洋地宣告”股民不出门,全知股价情“时,别人都挺羡慕。   可是说归说,实际的情形却又两样:那几天是没有人能够”不出门“的。全城21个证券营业所,个个门前人山人海。人们排着队,昼夜不散,但最引人注目的东西却不是人,而是人群中的一张纸。它一次又一次地传到每人手中,又由后来者接过去,纸上密密地写着人名。其实,人的名字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个人名前边的序号。这种把人编成号码的办法乃是百姓自发创造,并由众人选举的”龙头“付诸实行。按照规定,”龙头“每隔两小时点名一次——不是叫人名,只是叫序号,比如”三六五号“,或者”五六三号“,闻者立即答”到“,无论昼夜,不得间断,倘若两声之后没有”到“的回应,”龙头“当即将该号码连同人名一并划去。   现在20岁以上的中国人,全都经历过”排队的年代“,70年代以前他们缺粮食,缺棉花,缺钢铁,缺煤,缺电,夏天缺西瓜,冬天缺青菜,一年四季都缺豆腐粉丝花生油。80年代他们不缺吃的了,可是缺彩电冰箱洗衣机……紧缺的感受让他们在购买商品时既疯狂又有耐心,既有激情又有韧性,也让人人精通了排队的艺术。现在,他们要用这种精神和这种艺术去抢购新的短缺商品——股票认购券。”有了认购券,就是有了钱啊!“排队的人们把这话连同号码一块传递着,以为发财的时刻就要到来。他们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在前边等着他们的除了那些”新股“之外还有什么。   1992年新股发行的数量早已确定,但怎么卖出去却让政府颇费踌躇。新股票只有几种,而想要买的人却有150万,不用说,这是”狼多肉少“的局面。一群官员组成的证券市场领导小组煞费苦心,弄出四个办法,让《金融早报》公布出去,由民众讨论:谁都知道这种讨论不会有结果?政府本想平衡各方利益,可是股民想要赚钱,证券发行商想从中渔利,银行职工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连警察也想乘机捞一票。就这样扯了两个月。还是不能平衡。问题回到领导小组。这导致领导小组犯了一个错误:把1991年的老办法捡回来再用,其核心环节是发售”新股抽签表“。简单地说,你要想买到新股票,就要参加抽签;要想参加抽签,就要买到”新股认购表“;要想买到”认购表“,须得手持身份证到指定的地点去排队。一个证买十张表,十张表中一个签。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3211

帖子

2567

积分

版主

偶展欢容的脸庞,总也掩盖不了那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67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6: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7日,此令颁布。股票市场还没涨,进入深圳的车船票价先涨了:原来25元的现在100元,原来30元的现在200元。进出深圳的绿色通道,有进无出。有边防证的人理直气壮向前挤,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吕庆才没有证,踌躇再三,忽听武警一声喝:“是去买股票的吧?证丢了?给一百块钱弟兄们吃个饭就行啦。”他知道不放下买路钱是过不去了,就说:“二十吧,不都是咱们国家土地嘛。”“最少八十,”两个兵娃说,“要不别想过。”   深圳大街上,人越来越多,宣传车到处跑,高音喇叭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男女老少排成的队伍浩浩荡荡,有如神龙不见首尾。走在街上的人看到队伍,便站进去,站着的人看见有人进来,便赶紧宣布纪律。紧张的气氛弥漫在队伍上空,令所有人既浮躁,又规矩。一个记者观察了一个下午,到傍晚终于得出结论:全城21个窗口,每个窗口至少排着2万人,“四十多万人保持着安分守己的场面。一切都显得虔诚、公平而义严肃,令人感动”。   他还没有算上这些人背后的那些人呢。根据《牛熊大搏杀》这本书里的记载,排队的人大都肩负着亲朋的希望。一张车票带过来的不是一个人,因为他一下车就会直奔邮局,那里有一个庞大的“军团”在等他:“瞧吧,这大包小包都是身份证,”一个年轻的邮差说,“我们这邮局快成了伊拉克港口了,每天有几百个包裹朝我们这里狂轰滥炸。”一位从北京来的记者看到一袋装满身份证的包裹,有17。5公斤,不禁惊呆了。   “我们称过的,”邮政小姐说,“800个身份证1公斤,你算算吧,这一包有多少个。”   夜幕降临,人们开始疲倦,开始饥饿,有人要去小便,有人希望能坐在地上休息片刻。送饭送水的来了,还有送座椅送凉席的,有人试图换换班,队伍开始骚动,点名声越来越频繁,喊“到”声越来越无力,争吵声越来越高亢。有人急中生智,拿来绳子,让男男女女全都紧紧抓住绳子甚至将绳子绕在手腕上,就如狂风暴雨中紧握着一条生命线。一种出自人之本能的欲望、执着和坚韧不拔,在午夜的空气中凝聚,安全感却在一点点地消失。这时候,离“抽签表”的发售还有40个小时呢。
于是我不舍孜孜地追寻,追寻那些曾经得到又失去的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1-8 21:15 , Processed in 0.3301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