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第一部分: 乐曲一开始由独奏的长笛在弦乐背景上奏出一个颇具特色的引子,长笛那特有的深邃、淡雅的音色及舒适自然的颤音,即刻把人带入了近乎梦幻般的境地。 紧接着由双簧管奏出了优美迷人的旋律,显示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江南旖旎风光。这时,在竖琴清淡的琶音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一个爱情的主题,曲调清丽贤淑、柔美动人,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纯朴的爱情。 在第二遍的重复时,采用了大提琴和独奏小提琴的真诚对答,作者运用复调的手法,描述了他们草桥结拜的情景。 之后,乐队和独奏小提琴相互衬托,使主题更加热烈、愉快。在一段华彩之后,独奏小提琴奏出了明亮.活泼,带点戏谑性质的第二主题,十分形象地描绘了梁祝两人同窗三载的欢乐生活;他们花间嬉戏、灯下促膝、朝夕相伴、情投意合;音乐也时而轻快活泼、时而温柔甜蜜,可谓情景交融,天衣无缝,这部分乐曲带有江南越剧的韵味。 结尾采用对比性较大的慢板,作者以如泣如诉的曲调,深切地描述了梁祝在十八里长亭相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第二部分: 大管、大提琴的低音和定音鼓、大锣的重音,给人以沉重、粗涩、阴森,恐怖的气氛,预示不祥的兆头即将到来,这里采用了不协和和弦,连续的下弓、断弓等技法,把这一段黑暗、残暴而不合理的主题表现的十分强烈。在这个阴森的背景上铜管乐用八度齐奏吹出了代表封建势力的主题。 接着,独奏小提琴以我国戏曲中特有的散板节奏以及连续的和弦,奏出了英台的痛苦与无奈;随后又以强烈的切分和弦奏出了英台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激化,把乐曲推向了“抗婚”的第一个高潮。 接下来是楼台会,乐曲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那沉痛、哀伤的音调,深切地体现出梁祝两人悲痛欲绝的心情。小提琴和大提琴独奏对答,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形象的描绘了两人楼台相会,互相倾诉的情景。
突然音乐急转直下,这里采用了强烈的音响效果,鲜明的节奏和急促的速度对比,同时吸收运用了京剧导板紧拉慢唱的手法,突出地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势力的强烈反抗和控诉。这时,独奏小提琴在乐队急促的十六分音符和戏曲中板、鼓的紧张节奏敲击下,以不可抑制的激情,把乐曲推向了全曲的第二个高潮。 哭灵,投坟。当祝英台向苍天发出那最后一声绝望的呼喊之后,在悲愤难禁的低沉大锣声中,挺身投坟。这时,管弦齐鸣,音乐达到了最高潮。\"
最早听“梁祝”是二十多年前的西歧崇子与名古屋乐团合作的音乐磁带,当时觉得如闻天籁,百听不厌。 继而陆续听了俞丽拿、盛中国、吕思清、薛伟甚至二胡、笛子、琵琶等演奏版本,每次试听都尽心投入。 其中西歧崇子的演奏细腻流畅,一气呵成,加上先入为主的关系,很对我胃口; 俞丽拿,是陈钢、何沾豪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可以说他们共同创作了“梁祝”,因此俞丽拿版本最得其韵味,可惜技巧较为逊色。 其他版本各有长处,但我还是较为偏爱吕思清的作品,它既有女性琴手的细腻,又有男性琴手的张扬豪放,强弱对比恰到好处,技巧运用、节奏感控制很好。
谢谢萝卜!让我得知同学网有那么多梁祝的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