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海外过新年
李喜丽
小时候过新年有浓浓的年味,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新年庆祝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庆祝活动和应节食物都丰富多彩。
小年是灶君上天“述职”的日子,人们要祭灶给灶君饯行,在我的家乡(广东台山)叫“供灶”。供物有:炒米锭、柑桔、红糖、利是(红包)等, 摆在贴有“一日三餐煮,四时五味香”的灶君神位前。炒米锭是糯米炒熟磨粉加糖做的,又甜又粘,用来粘住灶君的口,让他不会说多错多,又让他口甜可以为这家人多多美言。另外在灶旁摆放一整棵带尾叶的甘蔗,甘蔗有节,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代表做事有头有尾。甘蔗要一直摆放到到年三十晚,迎接灶君回来一起团年。小时候过新年有浓浓的年味,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新年庆祝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庆祝活动和应节食物都丰富多彩。
供灶后就是“扫陈”清洁大扫除,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做完,因为“年廿八,洗邋遢”,取“易发”之好意头。家家户户把屋里屋外,从天花板到地板都彻底洗扫干净。全部被褥衣服、家具杂物,包括床板抽屉都拆出来,搬到水井旁或小河边洗刷晾晒。讲究的人家还给门窗换刷新漆。焕然一新的家里贴上福字、对联、门神、年画、挥春(就是“恭喜发财”等吉利字帖),摆上金桔、富贵竹、水仙、桃花等年花装饰,就更喜气洋洋了。每个人也要在年二十八洗头、剪发、沐浴,除旧迎新,万象更新。
大年三十的前两天人们忙于准备年菜和各式糕点。 过年的应节糕点有年糕、开得像朵花似的蒸发糕,花生白糖馅的煎堆、菜肉馅的炸咸角子等,这些糕点都是每家的主妇从舂米粉到捏做到蒸炸,化很多时间和心意做出来的,不仅用来自家祭神、吃而且是带去走亲戚拜年的礼品。
大年三十那桌年丰盛的团年饭是过年的重头戏,很多年菜都有很吉利的意头。鸡还是白切鸡,讲求肉鲜嫩爽滑;鹅是用糖、醋、酱油、酒、陈皮、八角等调料慢慢焖卤几个小时到五味香浓(已经二十几年没吃过,只能凭记忆流口水了)。鸡寓意“有计谋和大吉”, 鹅有高冠,寓意“高升加官”。整条鲮鱼用油煎到皮脆肉酥,团年饭时摆上桌但不能被吃掉,寓意“完完整整,连年有余”;发菜炆猪手寓意“横财就手”,蚝豉腐竹谐音“好市富足”,带丁的慈姑代表“添丁,人丁兴旺”;还有芹菜(勤劳)、葱(聪明)、豆芽(如意)、粉丝(长寿和长长久久)等等,每样菜肴都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家乡的人年三十晚未必守岁,但年初一必须早醒吃斋,越早彩头就越好。很多人可能觉得一些传统习俗完全是迷信毫无根据而不屑,其实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很多习俗是生活的智慧,比如年初一吃斋就是在年三十晚吃过一顿丰盛的荤菜后,以素淡的饮食平衡一下肠胃,是很科学的饮食配搭。
小孩在此起彼落的鞭炮声中醒来,穿上新衣服,给大人恭贺新年后就拿到最让人兴奋的红包了。吃过斋菜后村里人到各家各户去串门拜年,互相恭祝,小孩会拿到更多的红包。每家的桌子上摆着八角形的全盒,放满瓜子、花生、开心果、糖果、糖冬瓜、蜜饯等零食招待客人。
舞龙舞狮、禾场上“摆武档”(武术表演)、唱粤剧大戏、放电影、排球比赛等庆年活动从年初一开始轮番上演,热闹非凡!年初二是回娘家走亲戚拜年的日子,小孩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又有更多红包落袋!接着下来是开年、迎财神、初七人日吃油饭,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闹花灯,新年庆祝才落下帷幕。
移民美国后,即使新年没有假期,我家还是保持吃团年饭的习俗和大年初一起个大早吃完斋菜再去上班。我自己也在成家有小孩后,新年给小孩换上喜庆传统的唐装,买年花添喜气,派发红包,蒸鲤鱼年糕赠送亲友,把传统年俗延续下来。
我工作的学校华裔学生很多,近几年来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写挥春、剪纸、折红包灯笼、舞龙舞狮、跳中国舞等,感受中国文化。
纽约市曼哈顿唐人街、皇后区法拉盛、布鲁克林八大道等华人聚居的社区每年都有很大型的庆祝新年活动。舞龙舞狮、燃放鞭炮、花车游行、政要贺岁、文艺汇演,整个社区锣鼓喧天、花炮齐鸣、彩纸飘飞,好不热闹!好多华人带着小孩来感受新年气氛,许多洋人也来凑热闹,舞狮和敲锣鼓的也不乏洋人面孔。那普天同庆大联欢的场面不亚于时代广场新历年倒数。
上年孙悟空六小龄童带领的《百猴闹春》快闪活动轰动时代广场,今年神曲歌后龚玲娜引领华洋粉丝《鸡鸣东方》唱响布鲁克林,纽约华人《快闪贺新春》上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给国内同胞拜年。哈德逊河上有隆重绚丽的焰火表演,帝国大厦换上象征中国年的红黄两色彩灯,照亮纽约夜空。
国内的亲戚朋友见了我在微信朋友圈发的照片,惊叹:怎么你们纽约的年味比国内的年味还浓?或许吧,国内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食物在平时就可以吃到,很多贺年东西可以直接买来,少了那种一年一度的期盼和亲力亲为的参与,加上年轻人越来越热衷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浪漫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以为然,年味也就自然越来越淡了。而我们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害怕中国人的传统在异国文化的包围下会消失湮灭,反而选择了坚守和传承,尽量把年味保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