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的放下才是唯一的解脫之道 ——重讀盧勝彥文集229_冊“解脫的玄談” 之“什麽都要忘記”
前一段時間,我很忙,很忙!偶爾有一點點空閒時間,就上同學網走馬觀花地看了看。發現啊,竟然是熱鬧得非凡。人人各抒己見,個個理直氣壯,嘆未曾有。
每一次,我放空了自己的思維,我沒有“我”個體的存在,我放下自己心中所謂的道德標準,我沒有原則,我沒有“是”與“非”、“對”和“錯”的觀念,我沒有做裁判長。我倒轉過來,站在每一位網友的位置,進入每一位網友的角色裏面,去細細地品味著、意會著每一位發自内心的貼,我意外的發現,大家都是對的,或者準確地說,大家是:無對也無錯……那,如此這般的,該如何是好?
我一再的思考蓮生活佛盧勝彥尊者的一篇文章“什麽都要忘記”。(這篇文章在本專欄的第32頁第473樓曾經轉載過。)我一次又一次如飢似渴地閲讀,細細地思量著尊者在這篇文章裏所要講明的要旨,“什麽都要忘記,才是成就者!”是的,也只有什麽都能忘記,才有可能成就啊!這種“忘記”的本身就是一種超越。
我們差不多都是已經走過半輩子的人了,回首以往,一路走來,經歷了多少的風風雨雨,多少的歡樂與悲傷,成功與失敗,讚譽與譭謗,林林總總的大事、小事、工作事、家務事、人事,還有那見、聞、覺、知……這些這些,都是我們人生歷程中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重大課題,這些大課題就像一道道擺在我們面前的門檻,需要我們以智慧一道一道的圓滿的跨越過去,唯有圓滿的跨越,我們的人生才能到達更高的一個層次,更高的一個境界。畢竟,人在無止盡的輪迴中所為何來呢?不就是要學習和完成以前還沒有通過的試題嗎?
也許有人會說,什麽都要忘記,那豈不是像老人痴呆症那樣的失智?尊者在這裡回答得很清楚:非失智的失智,具菩提心。這菩提心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是要為了利益一切衆\生,而不是只為利益自己。人所遭遇到的一切,在每個人的意識田裏都會自然而然地記憶下來,又怎能什麽都忘記呢?其實啊!尊者在這裡所講的“忘記”,是教導我們“放下”啊!
讓我們細心地好好想一想,當下的這一刻,我們正在做什麽事情呢?你正在吃飯嗎?或者是正在睡覺?或者是正在上班做某事?學習?打字?聊天?下棋?講是非對錯?還是……
想一想,我們除了當下這一刻,所正在做的事情以外,是什麽呢?全部都是心理活動,心識變化。全部都是我們的心識在起作用,全部都是我們的心識在攀附著過了去的記憶及跟著眼前的種種因緣而起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攀緣心”,這種“攀緣心”就是因循著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它是令我們生起無明煩惱的根源,也是我們作爲人的一種最大、最難調服的習性所在。惟有往自己的内心深處,多多觀察、反省,反求諸己,才能徹底地根除自己的習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中過了去的人、事、物,緊緊地縈繞在我們的心頭,揮之不去,而我們的心還是願意緊緊地抓住不放,樂此不疲而不自知,這就是“執著”;這樣還不夠,還要加上自己心中的標準,自己的尺度,自己的見解,這就產生了“我執”。好像別人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才是對的,這就很容易犯貢高我慢的毛病。 然而,誰知道這貢高我慢是妨礙自己進步和提升自己心靈境界的一大伴腳石,這“執著”卻是引起我們痛苦的根源,這“我執”則是我們引起爭端的罪魁禍首啊!
過了去的人、事、物,已經過去了,當下這一刻我們正在做的,也將一樣要過去的,那麽,未來的呢?未來的會變成現在,也同樣的要過去的,一切都會過去的,而且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不是嗎?比如:碧桂園快樂的聚會場面今何在? 美酒佳餚還有嗎?…… 一切的一切都成爲過去了,赤裸裸剩下來的是在我們的記憶裏,還有我們因這些記憶而起的種種的心識變化。
布袋和尚提起並背著布袋的造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放下布袋的造型呢?我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放下布袋的造型究竟是什麽意思?這是菩薩慈悲給于我們示現“放下”啊!
故我們要學習放下,輕輕地放下一切的恩恩怨怨,放下“是”與“非”、“對”和“錯”的見解,捨棄對一切外境諸緣的“執著”,放下自我,放下自己的見聞覺知,令一切煩惱無從生起,甚至我們連快樂也可以一起放下,因爲我們並不需要因爲這個“快樂”才快樂。放下吧!我們做自己心的主人,不攀緣,不被外界環境中種種的因緣而影響自己的心,時刻保持心境的平和、安適與寧靜,清清明明,悠然自得,快樂自在。唯有放下,才是我們唯一的解脫之道啊!
人說: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很讚賞。但我認爲這樣還不夠,我更加認同、更加激賞佛說的:衆\生就是自己。佛把所有的衆\生都看成是自己,衆\生與自己是一體,無二無別,這是佛菩薩平等性智的示現,是大慈大悲,想想佛是何等的偉大啊!讓我們好好地學習佛把衆\生當作自己吧,只要我們把每一個人都當作是自己的時候,就不會有一切的爭執,就會停止一切彼此之間的傷害,沒有風,沒有雨……
那是一個多麽和諧、多麽快樂的世界!
此時此刻,僅以佛菩薩的四無量心偈與大家共勉: 願一切衆\生具足樂及樂因,是慈無量; 願一切衆\生脫離苦及苦因,是悲無量; 願一切衆\生永住無苦安樂,是喜無量; 願一切衆\生棄愛憎住平等,是捨無量。
最後,願我們不妨也一起來學習佛菩薩,以菩提心,行願於幻化的世間,做幻化的救度,自度度他,覺行圓滿。
『嗡。嘛呢。唄咪。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