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四叔

中庸章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8

主题

1万

帖子

31万

积分

军长

柔剑兰

积分
31028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6-5 22: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之道"是太极拳的练功宗旨,谢谢四叔在《传统文化》抛砖引玉!
柔剑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2

主题

7万

帖子

677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7740242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6-5 22: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7

主题

2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军长

写诗而不被称为诗人是罕见 的福

积分
39081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6-6 00: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叔好帖,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7

主题

2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军长

写诗而不被称为诗人是罕见 的福

积分
39081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6-6 00: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聆听一组木匠的声音 虽然他已经走了 天空阴晴了好多回 在园子里  弯着腰 恭恭敬敬洒水 我知道土地的润湿程度 简单的栅栏看上去相当牢固 我喜欢就那么站着 像风化 最好整天站着         <浇灌 >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wen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847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6-6 07: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4044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836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3-6-6 07: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上不下,不左不右_____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主题

657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30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3-6-6 12: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章句》译解 【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第1章) 【注释】   (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 ,并无神秘色彩。 (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 (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 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读解】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本章具有全篇总纲的性质,以下十章(2-11)都围绕本章内容而展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难,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主题

657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030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3-6-6 12: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 (第2章) 【注释】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 (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顾忌和畏惧。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读解】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论语•先进》) 这一段话是对“君子而时中”的生动说明。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所以,中庸就是恰到好处。 最高的道德标准 【原文】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第3章) 【注释】   ①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谁能食而知其味 【原文】   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2)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3)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4章) 【注释】   (1)道:即中庸之道。 (2)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 (3)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读解】   还是过与不及的问题。正因为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得恰到好处。而无论是过还是不及,无论是智还是愚,或者说,无论是贤还是不肖,都是因为缺乏对“道”的自觉性,正如人们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样,人们虽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主题

3212

帖子

25万

积分

师长

在赞美声中长大的我最羡慕的是有

积分
25268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6-6 16: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道德标准对教育没口德的聊天我最合适,谢谢4叔.
记录自己作过的蠢事,提出自我批评,既然我们均非完美,何不欢迎建设性的批评?没有人能侮辱和困扰我,除非自己允许,棍杖石头能打断我的骨头,但语言休想动我分毫.永远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9

主题

3012

帖子

224万

积分

管理员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41236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论坛元老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13-6-6 2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原文看一遍还是蒙查查,仁兄的跟帖一看就明。 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只有中立的是最长久。 谢四叔、仁兄传播传统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11-26 03:52 , Processed in 0.3661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