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GUANYU

陈姓转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4

主题

6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愿大家开心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4: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明大成宗谱序 [明]王守仁 自五宗九族之礼行于天下,后世通都大邑之间,号称巨族,而能仅谱其家者,不多得矣!若进而谱其族者,则尤鲜焉!况推于天下同源异流者哉!能推及于天下同源异流,必其心之仁、志之远、力之健,而学问之博也。今祁间庠士陈君坚,一旦思欲矫世俗之弊,溯本穷源,合陈姓而一之,夫故大有功于陈氏矣!岂但有功有陈氏 哉!按陈之先本妫姓,出于胡公满,受武王之封于陈,以主虞帝之祀,因以国为氏。后平与张子房同为高帝谋臣,封户牖侯。元帝时,汤,平六世孙,拜西域副校尉,奉使方外,诛斩郑支单于及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百余级、功上,赐爵关内侯。于平有光,汤之后,移家颍川,七传而生文范先生寔,以节义风四方,于有谓 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厥子六亦皆贤,而元芳、季芳为最,世称难弟难兄,自是颍川之陈氏益著。二芳之子孙益盛显于魏,丕播于晋,大于宋、梁、齐之间。如大司空、尚书仆射泰,至讳逵而迁长城者,皆元芳之后也。居蒲为多,福泉建安之境次之。后十一世而生武帝霸先,继梁而有天下,传五君凡三十二 年,有曰新安者,则伯固之受封,而其后移家绩溪,若旌德昌溪、霞溪、陈村、古山泾之云苓,昌化义千,类皆绩溪之分派也。有曰宜都者,则叔明之受封,其后移家德安,若宁州武宁、兴国、义安、高安、上饶、南昌、建昌、靖安、丰城、瑞昌、奉新、武昌,类皆德安之分派也。有曰湘东者,则叔平之受封,而其后移家歙之 黄墩,若乐平、陵怀、定海、永嘉、昆山、金华、灵璧、类皆黄墩之分派也。有曰义阳者,则叔达之受封,而其后移家吉州之黄金乡,若成都之聚星街、茶陵东山、攸之马头岭、杜口诸处,及安城乌溪、新喻之街背、新淦、清江之黄龙潭,类皆黄金乡之分派也。伯仁封于庐陵,而安、新昌、大祜、新田、信丰、宁州、沙市、宣 城、长安诸派,皆祖之。庄受封于会稽,而奉阳涂山、广陵苦竹墩、台州状元塘诸派,皆祖之。献受封于河南,而原武、鄢陵、宁祥、祥符、时和、临颍、新郑诸派,皆祖之。俨受封于浔阳,而安仁、太原陈营、南河、鄱阳南村、贵溪、永丰诸派,皆祖之。虞受封于武昌,而江夏金沙、竹牌、团风、荆、襄诸派,皆祖之。若 楮山、山阴、遂昌、奉化、乌城、无锡、常、镇之派,则自恬王于钱塘,俭王于南安始也。鄱阳大园、南昌石桥、进贤罗岑,湖南之派,则自山王于鄱阳,谟王于巴东始也。至于西川东门,又由太子深避隋所迁,而后有家保宁新井,卒宏大家声,如三尧者。亦有奉节出镇,因家浮良盐仓岑而卒能戬庙祀如大夫轶者。亦有宦游江 浙,爱其山水佳胜,而家桐庐,如观察使轻者。若吉水长松、鄱阳礼城、婺源霍口,与夫祁之源,休之于陈村,浮之引京,下连镇市,则肇迹于盐仓岑,而溪殊径别于祁之西方村、程村、磻溪、宣化、崇善、棕榈、谷木。如建德小梅,青阳湾里,休之冰潭,僭后落坞,歙之慈孝坊,太平之西乡。又或竹源,自陈村者也。义门一 派,分迁猷多,同族三千余口,析烟三百多支。近则都昌、湖口、星子、彭泽,远则黄梅、广济、抚州、东乡、丰城、吉安、临江,暨夫永丰上罗,崇仁之丹桂里,吉水之赤岸、佳岐、东原等庄,历历可考。其余或出彼入此,出此入彼,大率义门子孙遍天下而已。唐天成间,有讳天麒、讳万谥诸君子者,一倡是会,于时而相从 者三百余支,继之以宋开庆,则得半焉。继之以元至正,则又得半焉。自后各望其地,各宗其谱,虽咫尺之近,而有秦越之分,回视古人家天下之心,殆霄壤矣!今观陈君之为是,岂直家天下云乎哉!散于天下,收于庙中,国之制也;散于天下,收于谱中,家之训也。陈君之意,盖欲拔出浇漓之俗,挽回淳朴之风,使族之人, 各自其身,推及其父,自其父推及其祖,自其祖推及于曾祖,于其高祖,而之于无穷焉!则同吾身者,同吾父者,同吾祖者,同吾高曾祖者,同吾世分祖者,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富有贵,有贫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亲之于疏,思如何而 敦睦之;近之于远,思如何而时会之;富之于贫,思如何而周恤之;贵之于贱,思如何而维持之;智之于愚,贤之于不肖,思如何而劝勉之。始见好恶相同,忧乐相共,音问相通,声势相倚,纪纲相扶,有无相济,出入相友,会遇相揖,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农耒相资,商贾相合,水火盗贼相顾,疾病相恤,婚姻死丧相助,强 不凌弱,众不暴寡,大不欺小,一家之中,和气周流,仁风滂沛,上无愧于祖宗,又上无愧于天地矣?善哉!陈君之为是言也。同源异流,不欲其异,而欲其同,必其心之仁、志之远、力之健、而学问之博也。举万钧之鼎必乌获,而后能游千仞之渊,必律人而后可胜斯任者,非斯人也。其谁能哉!敬详叙明之。 原序(陈氏世代源流考序) 我家胄起颖川,源肇德庆。自太祖 莊公,发迹粤东,始与厥弟 仲公,鸿雁齐飞,埙篪叶奏。天伦叙乐,宜无减桃李之芳也。缅想其时, 公已厚敦其化,浑涵不竭之源;发动其机,露著流行之势。然而,庐于东而墓于东者,仅一代焉。倘凤村非山下之泉,即悦城为黄河之曲矣。迨至 白公,溯江海之滨,思乐郊之适。遂乃 去东土,徙粤西。向岑溪而投足,至归义而停骖。择处卜邻,甘坡集吉。于是奠厥攸居。创业贻谋,千百世之宗支渐启;经营缔造,亿万年之堂构宏开。迨二世而玉树一枝;历三叶而金昆双峙。乃仲氏安敦故土,绵瓜瓞于甘坡;伯氏卜筑秋风,衍螽斯于胜地。此江汉分流之所自始,亦东西对峙之所由来也。迄乎四世,槐桂五 株。然嘉树争芳,秋风已居其四;雁群振羽,甘坡仅占其一。此江所以有四派之分,再播而支开十四;汉犹是单流独往,迨判而委别为三。厥后弧矢频悬,总江汉之支流,六世之丁,拟诸亮天工于虞廷者,两倍而犹馀其六;孙枝发秀,合桂槐之萌蘖,七传之裔,方之庆多男于周室者,逾越而更有十馀。若夫枝上之枝,经屡判而 流益众;派上之派,因频分而委弥繁。八世、九世,尊卑之长少既不齐,子侄之几何难逆计。大约居前一辈,不减于周家之分职命官;处后一班,应过于孟津之不期而会。从兹以降,子子孙孙,源源委委。一衍而排牧野之虎贲;再产而执涂山之玉帛。又况,百千其世,忆万斯年。则京师之钱殆堪共拟;太仓之粟应与同京矣。岂 不休哉!岂不懿哉!时道光四年岁在甲申仲春月望后九日。 太祖之晜孙勣学序于象山衡庐之养谦堂 注:"甘坡"今称"金坡",道光年间称甘坡。"荘"是"庄"的繁体字。"勣"是"绩"的繁体字。 原序译文(直译) 英胡 译 我们家族的世胄,起于颍川郡的陈氏;而我们这支流,源于广东省的德庆。自太祖肖庄公在那里扎根着籍,与其弟仲公互敬互爱,同心同德,兄弟怡怡,共叙天伦之乐,比之唐代诗人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时饮酒赋诗的豪情逸兴,毫不逊色。遥想那时的庄公,固然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又有不竭的思维能力,因而启发其特具的聪 明睿智,树立了创家立业的宏伟抱负。但在广东只留下一代人的奋斗迹印,假若不是凤村圩的自然条件恶化,那么就是悦城乡的社会环境不宁了。 到了储白公,为了寻找象江海之滨那样肥美的地方,选择安乐清静的生活环境,毅然离开了广东故居,向广西进发,踏上了岑溪的土地,至归义而驻足,看见了这里既具美好的环境,又有醇厚的民风,于是就选择在水绕山环吉祥聚集的金坡,安居下来。此后,几经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创造了千百代子孙繁衍的有利条件,奠定 了亿万年安居乐业的基础。至第二世,是玉树临风(在这里是喻姿貌秀美才干优异的人)一枝独秀,良进公秉承父志,继续开拓。到了第三世,睿芳、睿聪兄弟,双璧联辉,克绳祖武,打开了创业的局面。为了进一步的发展,于是祖辈创下的金坡基业,由聪公继续拓展,孕育后代;而芳公则择胜地於秋风,另建家园,蕃衍子 孙。这样就好像江汉分流般分成两大房族,各衍宗支。发展成为金坡、秋风两大气势宏伟的聚居点,在归义东西两边巍然矗立。到了第四世,发展成为兄弟五人,秋风占其中之四,金坡占其中之一。第五世秋风由四大房分为十四支流(宇字辈十四人);金坡独木成森分成三大房(宇字辈三人)。从此以后,丁口更蓬勃昌盛,江 汉两大流派(指金坡秋风两大房)合计,第六世的男丁就比辅佐虞舜管理朝政的官员(廿二人)的两倍还多六个。第七世更比周文王的世称百子超过了十余人。似这样枝上再发枝,派上复分派,就更加繁荣昌盛了,传至八世、九世,辈份之间的年龄已经参差不齐,所以子侄的人数,就难于预测了。大约第八世不会少于周王朝的 分职命官(三百六十人);第九世就会超过武王伐纣时自发会合於孟津的诸侯(八百)。子子孙孙,不断地孕育蕃衍,就将要达到武王伐纣时排列在牧野战场上的三千虎贲(壮士)那么多。再发展就将像大禹会诸侯於涂山时,成万执玉帛贡礼的臣民一样众。更何况从此以后,千百世不断的孕育发展,亿万年漫长的流金岁月,丁 口的昌盛,就要同国库里的金钱、太仓里的谷粒一样,不可以数计了。那不是值得喜庆,而且更加美好吗。 时在[清]道光四年岁次甲申(1824)仲春二月望后九日(廿四日)。太祖的晜孙勣学序於象山(秋风背山)衡庐养谦堂(勣学公书室名) 原序译文(意译) 国彝 译 我们家族起源于颍川郡(今河南省中部),我们支流发迹于广东德庆。自从太祖肖庄公在广东创业,就与其弟仲公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共叙天伦之乐,有李白桃李园饮宴之欢。遥想当时太祖公,既具备深沉敦厚的聪明才智,又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并能发挥其聪明才智等优点。但是在广东只留下一代人奋斗的足迹。如果不 是限于凤村的自然条件就是因为悦城的社会环境,而不在凤村发展下去。储白公为了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而离开广东,迁到广西岑溪,定居归义金坡村。从此奠定了千百世创业的基础,谋划了亿万年发展的宏图大计,并付诸实施,从而打开了局面。二世单传至良进公,三世为睿芳睿聪兄弟2人。仲氏(聪公)在原地金坡世代 繁衍;伯氏(芳公)则迁居秋风发展。这就是兄弟分居,所谓江汉分流的由来。至第四世已发展为五兄弟,秋风占其中之四,金坡占其中之一。第五世秋风增至兄弟14人,金坡则增至3人(宇字辈共17人)。此后不断发展,秋风金坡两房总计六世的丁口(男丁)已增至50人,七世人丁则增至110多人。如此枝上再发 枝,派上再分派(不断繁衍发展),八世、九世之间的年龄差距就参差不齐了,子侄数目难以预测,大约八世不会少于360人,九世不会少于800人。此后,子 子孙孙一再繁衍发展就将是3000多人,再继续发展就是上万之数。更何况亿万年之后,子孙的人数就无法计数了。这不是一件令人鼓舞和高兴的事吗! 道光四年甲申(1824)二月廿四日太祖(肖庄公)的晜孙勣学序于象山衡庐之养谦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4

主题

6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愿大家开心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4: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弁言一(第二版弁言)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地方之有志也。孟子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其义一也,其文则史"。吾则曰:"国之史、地方之志、族之谱, 其义一也,其文则史"。史者记事之书也,记其事所以示后人而垂法戒也,然则族谱之修顾可缓乎哉?吾辈自始祖入岑,聚族而居,迄今已十三世矣。查家籍所载, 自上世祖至四世祖均有记录,迄道光四年,经 勣学公编辑《陈氏世代源流考》一书,颇具匠心。然其中唯详于 芳公之支派,而 聪公之支派则略而未详。且自是 以后,生齿愈繁,支流愈远,非编合族谱牒,将何以光前烈而启后人,固宗盟而敦族谊。熙有志而未逮者,数十年于兹矣。爰于民国二十二年寒假之暇,假座秋风  有爵公祖祠,开合族会议,全体赞成。当由族中之俊秀者,分任调查、编辑、誊录各事宜著手办理。惟各人均在社会服务,只得于每年寒暑两假之中继续编辑。至民 国二十七年七月始克告竣,三十五年付梓。将来家藏一册,族之人览是书者,于尊祖敬宗、和亲睦族之念,油然而生。是则编族谱之微意也欤!爰弁数言于卷首。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三月  日   十世孙 炳熙谨志 弁言一译文 宗族有族谱就像国家有史书、地方有志书一样。孟子说:"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是同类的书,它们的内容是历史"。我则说:"国家 的史书、地方的志书、宗族的族谱,是同类的书,它们的内容是历史"。"历史"就是记事的书。把事情记下来,是为了告诉后人,留传给后代继承效法和接受教 育。既然如此,族谱的编修怎能不急呢?我族自始祖入岑,聚族而居,至今已经十三代了。查家籍所载,自上世祖至四世祖均有记录。到了道光四年,勣学公编辑 《陈氏世代源流考》一书,确是精思考构。但是其中只详细记载了芳公支流,而聪公支流则省略而不详,而且自那以后,人口增多,支流更远,不编合族的谱牒,又 凭什么来光前启后、巩固团结、加深族人情谊呢?本人有志编修族谱而未及实现,已有数十年。才于民国廿二年寒假时间,在秋风有爵公祠堂,召开合族会议,取得 一致赞成,当即决定由族中精干的知识分子分工担任调查、编辑、抄录等各项事宜并着手办理。但是各人均在社会上任职服务,只好在每年寒暑两个假期中继续编 辑。至民国廿七年七月才得宣告完成。民国三十五年印刷。将来家藏一册,希族人阅览此书,对于尊祖敬宗、和亲睦族的念头,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这就是编修族 谱的微薄的心意。于是序数言于卷首。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  日   十世孙 炳熙谨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4

主题

6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愿大家开心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4: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弁言二(第二版弁言) 述虞 族之有谱由来久矣如苏氏族谱记高谅之亲族谱牒是也谱者所以序宗支别亲疏者也吾族自粤东入岑几三百年矣泊自 勣学公编谱于兹百有馀年然以年湮日久各家所存皆 断简残编几莫能辨且其所纪祖考妣不过数代而已后之者不与焉是宗支何以序亲疏何以别几何不相视为路人今幸其未至于路人也是则修谱所宜亟矣故 绣南伯父特于寒 假课学之馀以修谱相号召爰于二十三年一月八日柬请合族父老开会讨论共策进行得与诸父老等相叙一堂互相参考编订成帙而列之谱者世代十三丁口七百及先人之传略 文艺著作不厌求详盖以示法后人而使之兴景仰之思者欤噫是谱也所以联络感情维系世道人心者岂浅鲜哉述学识浅陋何敢为文当兹族谱告成冒昧执笔窃附于木本水源之 意云尔 弁言三(第三版弁言) 夫国之有史地方之有志而吾族之谱岂可缓乎哉溯吾陈族之渊源久远矣颍川郡乃名郡望族历代人才辈出本族于清末民初较著者有 贞一公少壮办团钦加同知衔候选府经 历声播遐迩 炳熙公历任省县参议曾任岑溪县公安局局长卸职归来高悬马帐桃李满园饮誉西岑匪乱办秋榕团围剿黎二黎日荣匪帮地方始靖 锟荣公乃岑溪中学第一任 校长民国中叶 毓球公文笔秀丽才华横溢任岑溪县一科科长 景唐公任田粮科科长均赢得各界人士赞扬如斯名人不胜枚举念吾族之谱自道光四年 勣学公编辑后又经  炳熙公于民国二十二年召集族中父老开会商榷续谱并利用寒暑假之暇不辞辛劳编续成册付梓迄今已五十载矣由是宗支发达子孙蕃衍瓜瓞绵长加之时势沧桑人事变迁 移居他乡或侨居国外者日多由于族谱大多散失存之者寥寥或断简残编无法寻本追源故修谱之事迫在眉睫矣 立彝君意识至此遂于今年中秋节后发出倡议召集阖族各房 知名贤达假座其家商讨重修续谱之义与会者一致赞同旋确定由宇字辈各房派出专人收集材料按原谱编排续下统一查对编谱者同心同德出钱出力不惜代价任劳任怨取得 满意成效爰填忆江南词乙首聊抒感怀之云尔 忆江南 编谱感怀 庄公好!世代衍蕃昌。追祖敬宗昭穆辨,人才辈出美名扬。家谱纪端详。 公元1993年岁次癸酉仲冬月上旬   善德 展忠 佐虞 国泉合拟 第四版编者注:本《弁言三》,第三版编排印刷有严重错漏,本版按原作者的原稿重排,并经原作者校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4

主题

6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愿大家开心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4: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房后裔住址一览表 → 理宗 住秋风 → 安一 迁乌峡水生 → 时伸→→ 振宗→→ 宁一 迁乌峡水生 → 宏一 住秋风 → 宇宙→ → 辉宗 住秋风 → 时隆 住秋风 → 孔乾公→ → 时雄 住秋风 → 宇祐 住秋风 → 宇仁 住秋风 → 宇信 住秋风 → 始瑰 住秋风 → 孔坤公→→ 宇任→→ 秀瑰 迁龙塘 → 政琏 住秋风传至第八世 → 宇英 住秋风 → 孔伟公→→ 宇敬 迁石岭垌 芳公(迁秋风)→ → 宇中 迁石岭垌传至第八世 → 玱公 住榕坡 → 宇佐→→ 玠公 迁诚谏白丈青草坪 → 瑞公 住榕坡 → 宇相 住榕坡传至第七世 → 宇权 住榕坡 → 思韶 迁大业(大湴)新村 → 宇元→→璋公→→ 念韶 迁思回→ 彩公 迁大冲 (迁新圩)→ 瓒公 住新圩 → 孔材公→ → 璠公 住榕坡 →朝度 住榕坡 (迁榕坡) →朝桓 迁合水口 → 珰公----→→朝昌 迁合水口 → 宇旸→ →朝柱 迁大业麻地 →朝尧 迁合水口 →住榕坡 → 琳公→→住秋风 →住榄坡 → 宇献 住秋风 → 宇干-→ 拔公→→兰链→ 树德 迁大隆虎山脚 聪公(住金坡)→ 孔昭公 → →兰锦 迁樟木福传(木瑯) → 宇楷 住金坡 → 宇模 住金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4

主题

6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愿大家开心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14: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房后裔在岑溪住址分布图 1.先代履历考 上世祖,讳肖莊,系入岑始祖 白公之父也。葬于广东、肇庆府、德庆州、悦城乡、罗汉围山。 公生子一:讳储白。因避世来奔。(此条增订旧文) 晜孙勣学按: 公之字与生年卒岁,家籍不详,无从考究。但以 白公之生年揣之,大约诞自庆历年间,而终于启祯之世也欤。 莊公之弟,讳定仲,以二叔称焉。 仲公生子一:名储贤。 贤公生子二:长、名远基;次、名远游。 基公生子一:名观刃。 游公生子一:名有芳。 莊公、 仲公,支流从此两分。(此条增订旧文) 晜孙勣学按: 仲公既以二叔称,则 莊公居长,明白无疑。第 莊公之后,西入于岑, 仲公之后,则不知何所往矣。今粤东信宜县桂子,有与我姓氏同者,或传以为即其后,倘亦有之。然彼此未经考验,尚未决其是否焉。 上祖公,道雄、道鉴、道荣、法伟、道保、官人,系 莊公在 定仲二叔香火堂请的。尚有梁氏太婆,徐氏祖婆,不知其由来奚自,坟墓犹在,闻葬于水口大肚山二穴,只未得一到,失却经传。(此条增订旧文) 裔孙勣学按: 莊公之前,旧典阙如,世数已无可考。乃犹得以道号著,不可谓非后人之厚幸也。 莊公一条,不注祖妣,此诚不可以臆度。而此条所载 氏梁 氏 徐之祖妣,谓不知其由来奚自。乃一则以太婆称,一则以祖婆称,其在 莊公,为母欤?为室欤?殆有不可得而质言者。然以为 公之母而疑之,岂有后人之于 父 祖,但知其有母,而不知其有父乎。此疑以为母者之万无是理也。且 莊公既有孙子,谅亦有妻。非直为子者、不应知有祖妣而不知妣之为何。即在为孙者、亦不应 知有曾祖妣而不知祖妣之奚若。盖远者尚知,近者反忘,质之于理究未安也。又况 白公当到西之日,已届古稀, 进公当入岑之时,年经壮盛。岂有于不知自来之 妣,犹忆及之,于离裹含饴之妣,反恝置之。此又理之万万不然者也。则疑以为 莊公之匹偶者近之。所以然者,大约创记之初,非出于 进公之手,则定属 芳公 之文。第当时世数未遥,宗支初延,笔之书者、不过记某讳太公,葬于何所。某氏太婆,葬于何方而已。是前此记录,未尝不彰明较著也。迨后来增注,不细加察。 遂致著者转微,明者反晦耳。乃由今思之,太祖 莊公,仅记名而不记字。则某讳太公,与某氏太婆、某氏祖婆,其记法无以异也。但书葬而不书终,则太公葬于悦 城罗汉围,与太婆、祖婆葬于水口大肚山,其书法亦从同也。即此以观,亦可晓然于 莊公之有室,二 祖妣之有家矣。但其中、或一前而一后,或一正而一偏,虽 亦有可以剖论者在。然辨所当辨,则亦不辨所不必辨而已,何多赘焉。 始祖公,讳储白,系粤东太祖 莊公之子也。 公原系广东、肇庆府、德庆州、悦城乡、六都、西源里、灌方社、凤村圩、居住。因避世迁移,挈妻子来奔,遂落籍 于岑溪县、归义乡、之甘坡村焉。 始祖妣氏何,原娶广东。 公,生子一:讳远邦,字良进,从父并妻入岑。(此条增订旧文) 来孙勣学按: 公乃入岑之始祖,诞自明季万历壬寅年。至我朝顺治三年丙戌,始生 进公,则生 进公之年, 公巳四十有五矣。第旧籍称 公原住灌方社,而 芳公则又载产于练方社,得毋户口盛而社主分,抑或先凤村而后迁徙欤。 高祖公,讳远邦,字良进。系入岑始祖 白公之子也。 公原系德庆州、悦城乡、生产。因从父来奔,遂落业于岑溪而衍庆焉。 高祖妣氏冯,原娶广东。 公,生 子二:伯、讳贵登,字睿芳;叔、讳赵昇,字睿聪。生女二:长、名孕娘;次、名娌妹。 登公、孕娘,俱在粤东练方社生产。 昇公、娌妹,则产于粤西岑溪县、 归义乡、清泉里、之甘坡村。 孕娘、娌妹,赘招邓程二姓夫婿入门。故祖户立陈邓程户。 聪公住甘坡村故居, 芳公则卜宅于本乡之秋风村。由是分房两大,居 各一方。(此条增订旧文) 玄孙勣学按: 公,诞于顺治三年丙戌,至康熙六年丁未,生 芳公。时年二十有二。至康熙十八年己未,生 聪公。时年三十有四。观家籍所载, 芳公、孕娘, 产于广东练方社,是 公当尔时,未入于岑可知也。至 聪公、娌妹,则载产于岑溪清泉里, 公之已入于岑可知也。总而计之, 芳公生于丁未, 聪公生于己 未,入岑之年,虽不具载,要亦可以数计而知也。大约在庚戌辛亥、甲寅乙卯、六七年之间,自东徂西,胥宇于兹,遂乃克昌厥后。当斯时也, 公年已渐近三十, 而 白公亦年跻七十矣。 曾祖公,讳贵登,字睿芳,系 良进公之元子也。 公,产于粤东,长于岑溪。始与胞弟同住甘坡村故居,后独徙秋风村居住。 曾祖妣氏甘。娶于本乡。 公,生 子四:伯、讳有伦,字孔乾;仲、讳有爵,字孔坤;叔、讳有达,字孔伟;季、讳有土,字孔材。生女二:长适本乡水浸村锺门,次适本乡罗沙村甘门。(此条新 订) 曾孙勣学按: 公,长于甘坡,故居在焉,井里在焉,田园塘地又在焉,乃 公不一顾恋,竟自迁良于异地。迨后子子孙孙,日以繁盛,丁男之众,溢三倍于甘坡之房族焉,然后知 公之去甘坡而宅秋风者,良有以也。 注:甘坡--今称金坡,道光年间称甘坡。 标点符号,是编者根据陈养德堂珍藏的勣学公手写本的断句加的。 三世祖讳赵昇,字睿聪,是二世祖良进公的次子。公生于金坡,长于金坡。睿聪公和睿芳公是同胞兄弟,共同生活在金坡。后来芳公迁徙秋风新居,而聪公则仍然居住在金坡旧屋。祖妣姓周。生子二:长子讳朗臣字孔昭;次子名石鼎(早逝)。(此条系第四版编者补订) 第四版编者按:三世祖是兄弟两人。第二版和第三版均系照录《陈氏世代源流考》原文。仅记载睿芳公一人,而睿聪公则没有记载。兹按照谱牒的记载整理,补订此 条以求完美。芳公聪公本是像玉昆金友那样友爱俱贤的同胞兄弟,后来芳公乔迁秋风新居,而聪公为什么不随兄长一起乔迁呢?遥想当时,聪公可能是想到前人在金 坡创业艰难。作为子孙后代,应该子承父志,继续建设金坡。于是不慕华堂,安居旧屋。如此看来,聪公不随兄长乔迁是在情理之中,无可非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4

主题

6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愿大家开心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09: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代履历考译文 宗烜 汉彝 译 上世祖,讳肖庄,系入岑始祖储白公的父亲。葬于广东省肇庆府德庆州悦城乡罗汉围山(即虎山)。公生子一:讳储白。因逃避世务而迁来岑溪。(此条增订旧文) 肖庄公的晜孙勣学按:肖庄公的别字与出生时间、逝世时间,家籍都没有记载,因此无从查考。但是以储白公的出生年份来估计,大约诞自明朝的隆庆、万历年间(即公元1567~1586年之间),而终于天启、崇祯年间(即公元1621~1644年之间)。 庄公的弟,讳定仲,家籍记载,称呼为二叔。仲公生子一:名储贤。贤公生子二:长子名远基,次子名远游。基公生子一:名观刃。游公生子一:名有芳。庄公、仲公支流从此两分。(此条增订旧文) 肖庄公的晜孙勣学按:仲公既然以二叔称呼,庄公是兄长就明白无疑的了。但是庄公的后代已迁入广西岑溪。仲公的后代则不知迁往何处了。现在广东信宜县贵子镇有和我们同姓的,有传说是仲公的后代,也许是有可能的。但是彼此没有来往,未经查考验证。所以尚未能决定是否。 上祖公,道雄 道鉴 道荣 法伟 道保 官人,系庄公在定仲二叔香火堂请的。尚有梁氏太婆、徐氏祖婆,不知道她们的来历。坟墓还在,听说葬于水口大肚山二穴。只是未得亲自去过,欠缺第一手资料。(此条悉仍旧文) 上祖公的裔孙勣学按:庄公的前代,旧典籍中记载欠缺,世数已无从稽考。竟然得来道号,不可说不是后人的厚幸了。庄公那一条不注祖妣,此实在不可以随意猜想 的,而这一条所载姓梁和姓徐的祖妣,说不知道她们到底是谁,只是说一个以太婆称呼,另一个以祖婆称呼。她们与庄公的关系,是母亲呢?还是妻室呢?似乎是很 难确定的。然而,假如把她们设想为庄公的母亲的话,哪里会有后人只知道有母亲而不知道他的父亲的呢?因此设想是庄公的母亲是没有道理的。而庄公既然有子有 孙,推想应该有妻室。不只是作为儿子的不应该只知道有祖母而不知道母亲在哪里?而作为孙子的亦不应该只知道有曾祖母而不知道祖母在哪里?从情理上说是说不 通的。如果远的尚且知道而近的反而忘记了,这是不符合情理的。又何况储白公迁到广西那时,已经是年屆七十岁的人了,良进公入岑那时年纪已经是壮盛之年,岂 有对于不明身份的祖妣,还能回忆到了,而对于母亲、祖母反而不知道的呢?这又于理来说是绝对讲不通的。如果把她们设想为庄公的配偶就是比较近于情理的了。 大约最初立谱记载时,如果不是出于进公的手笔,那么就一定是属于芳公的文字。但当时世数未远宗支刚刚开始,执笔书写的不过只记某讳太公葬于何处,某氏太婆 葬在何方而已。作为那个时候来讲,这样记录也未尝不算是清楚明白的了。到了后来增注时不细加考察,而致撰写的人不够仔细,本来是明白的反成为模糊不清了。 于是现在思考起来,太祖庄公仅记名而不记字,则某讳太公与某氏太婆、某氏祖婆的记法就没有什么不同了。只写葬何处而不写终于何年何月,而太公葬于罗汉围山 与太婆、祖婆葬于水口大肚山的写法也是同样的了。从这样看来也可知道庄公有妻室,两个祖妣也有丈夫了。但是两个祖妣之中,是一前一后或者是一正一偏(一妻 一妾),虽然亦有可以分析讨论的存在,不过应当辨清楚的事情就辨清楚,不必要辨得很清楚的事情和不可能辨得很清楚的事情,就不必去辨了。何必再多累赘呢? 始祖公,讳储白,系广东太祖肖庄公之子。公原系广东省肇庆府德庆州悦城乡六都西源里灌方社凤村圩居住。因逃避世务而迁移,领着妻子来逃奔。于是就在岑溪县 归义乡的金坡村安居下来。始祖妣姓何,原娶广东。始祖生子一:讳远邦字良进。进公也跟从父亲并带领妻子一起入岑。(此条增订旧文) 始祖的来孙勣学按:储白公系入岑的始祖,诞生于明朝万历壬寅年,到了清朝顺治三年丙戌岁,才生二世祖良进公。生二世祖良进公时,始祖储白公已经四十五岁 了。但是旧家籍说储白公原住在灌方社,而对三世祖睿芳公出生的记载,则又记载出生于练方社,是否因为户口增多了就分社呢?抑或是先住在凤村,而后来又迁徙 呢? 二世祖,讳远邦,字良进,系入岑始祖储白公之子。公原系德庆州悦城乡出生的。因跟随父亲来奔,于是落业于岑溪,而发迹于岑溪。祖妣姓冯,原娶于广东。公生 子二:长子讳贵登,字睿芳;次子讳赵昇,字睿聪。生女二:长女名孕娘;次女名娌妹。贵登公和孕娘都在广东练方社出生;赵昇公和娌妹则生于广西岑溪县归义乡 清泉里的金坡村。孕娘、娌妹招邓、程二姓夫婿上门入赘,故祖户立为陈邓程户。睿聪公住金坡村故居,睿芳公则择迁本乡的秋风村新居。于是分为两大房,各居一 方。(此条增订旧文) 玄孙勣学按:二世祖良进公诞生于顺治三年丙戌岁,至康熙六年丁未岁生芳公时廿二岁,到康熙十八年己未岁生聪公时三十四岁。根据家籍所载,芳公、孕娘出生于 广东练方社。这说明当时二世祖良进公尚未入岑。至于聪公、娌妹则记载是出生在岑溪清泉里,由此可知这时二世祖良进公已经入岑了。总而言之,芳公生于丁未, 聪公生于己未,哪一年入岑,虽不具体记载,但亦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大约就在庚戌、辛亥至甲寅、乙卯这六、七年之间(1672年前后),自广东迁广西定居 在这里,于是就有了昌盛兴隆的后代。入岑哪个时候,公已差不多三十岁,而始祖储白公也就年屆七十了。 曾祖父(三世祖)讳贵登,字睿芳,是二世祖良进公的长子。公出生于广东,成长在岑溪。起初是和胞弟同住在金坡故居。后来独自迁徙秋风居住。祖妣姓甘,娶于 归义乡。公生子四人:长子讳有伦,字孔乾;次子讳有爵,字孔坤;三子讳有达,字孔伟;四子讳有土,字孔材。生女二人:长女嫁本乡水浸村钟姓;次女嫁本乡罗 沙村甘姓。(此条新订) 曾孙勣学按:公成长在金坡、故居在金坡、乡里在金坡、田园塘地又在金坡。然而公不一顾恋,终于自己迁移到比较良好的另外一个地方。等到后来子子孙孙日益繁盛,男丁之多超过金坡三倍,然后才知道公所以离开金坡而迁居秋风是确实很有道理的。 三世祖讳赵昇,字睿聪,是二世祖良进公的次子。公生于金坡,长于金坡。睿聪公和睿芳公是同胞兄弟,共同生活在金坡。后来芳公迁徙秋风新居,而聪公则仍然居住在金坡旧屋。祖妣姓周。生子二:长子讳朗臣字孔昭;次子名石鼎(早逝)。(此条系第四版编者补订) 第四版编者按:三世祖是兄弟两人。第二版和第三版均系照录《陈氏世代源流考》原文,仅记载睿芳公一人,而睿聪公则没有记载,似乎不够完美。因此,按照谱牒 的记载整理,补订此条以求完美。芳公聪公本是像玉昆金友那样友爱俱贤的同胞兄弟,后来芳公乔迁秋风新居,而聪公为什么不随兄长一起乔迁呢?遥想当时,聪公 可能是想到前人在金坡创业艰难。作为子孙后代,应该子承父志,继续建设金坡。于是不慕华堂,安居旧屋。如此看来,聪公不随兄长乔迁是在情理之中,无可非议 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4

主题

6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愿大家开心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09: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1、子之子曰孙,孙之子曰曾孙,曾孙之子曰玄孙,玄孙之子曰来孙,来孙之子曰晜孙,晜孙之子曰礽孙,礽孙之子曰云孙。裔孙即远孙。 注:2、"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2.一世至五世族谱图 粤东上世祖---讳肖庄 粤西始世祖---讳储白 二世祖----讳远邦字良进 三世祖----伯 讳贵登字睿芳 --叔 讳赵昇字睿聪 四世祖----居长 讳有伦字孔乾 --行二 讳有爵字孔坤 --行三 讳朗臣字孔昭 --行四 讳有达字孔伟 --行五 讳有土字孔材 --行六 石鼎 五世祖----居长 讳宇宙字廷志 --行二 讳宇干字勷志 --行三 讳宇祐字恩志 --行四 讳宇楷字勉志 --行五 讳宇敬字敏志 --行六 讳宇信字辅志 --行七 讳宇任字佳志 --行八 讳宇仁字识志 --行九 讳宇佐字明志 --行十 讳宇相字昊志 --行十一 讳宇英字成志 --行十二 讳宇模字功志 --行十三 讳宇权字君志 --行十四 讳宇元字晃志 --行十五 讳宇旸字晅志 --行十六 讳宇献字昺志 --行十七 讳宇中字效志 注:粤东今称广东,粤西今称广西。 3.一世至五世系统表 粤东上世祖 粤西始世祖 二世祖 三世祖 四世祖 五世祖 肖庄---储白---远邦---贵登---有伦---宇宙(转36页) --宇祐(转65页) --宇仁(转70页) --有爵---宇信(转83页) --宇任(转130页) --宇英(转153页) --有达---宇敬(转171页) --宇中(转180页) --有土---宇佐(转182页) --宇相(转236页) --宇权(转237页) --宇元(转246页) --宇旸(转280页) --宇献(转346页) --赵昇---朗臣---宇干(转370页) --宇楷(转388页) --宇模(转435页) --石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4

主题

6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愿大家开心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09: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粤东今称广东,粤西今称广西。 4.一世至四世世系牒 入岑始祖 储白公 诞万历三十年壬寅二月十一日(公元1602年3月4日)。葬于昙牛山,坐巳向亥兼巽乾。公于[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前后,由广东德庆凤村圩迁入广西岑溪金坡村        配 何氏 诞万历三十一年癸卯十二月廿四日(公元1603年1月24日)亥时。葬庵鬼化山,坐申向寅兼坤艮        生子一 远邦字良进 二世祖 远邦公 字良进 诞顺治三年丙戌二月初四日(公元1646年3月20日)午时。葬金坡村相思坡山(俗称大白坟),坐丁向癸兼午子        配 冯氏 诞顺治九年壬辰五月廿五日(公元1652年6月30日)酉时。葬秋风禾仓山,坐乾向巽兼戌辰        生子二 贵登字睿芳 赵昇字睿聪        生女二 孕娘(招邓姓夫壻入门) 娌妹(招程姓夫壻入门) 三世祖 贵登公 字睿芳 诞康熙六年丁未三月十九日(公元1667年4月11日)丑时,终于乾隆五年庚申正月廿五日(公元1740年2月22日)。寿七十四岁,葬禾仓山,坐乾向巽        配 甘氏 诞康熙十三年甲寅六月十九日(公元1674年7月22日)巳时。葬秋风冲婆子髻        生子四 有伦字孔乾 有爵字孔坤 有达字孔伟 有土字孔材        生女二 长适水浸村钟门 次适罗沙村甘门 赵昇公 字睿聪 诞康熙十八年己未二月十五日(公元1679年3月26日)申时。葬连城中坡山        配 周氏 诞康熙十八年己未正月十五日(公元1679年2月25日)酉时。同聪公合葬连城中坡山        庶配 吴氏 诞   年  月  日。葬本村石人塘        生子二 朗臣字孔昭 石鼎(早故,葬昙牛山储白公坟山底) 四世祖 有伦公 字孔乾 诞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六月初七日(公元1693年7月9日)丑时,终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正月十三日(公元1767年2月11日)。寿七十五岁,葬坛容横岗顶山,坐辛向乙兼戌辰        配 李氏 诞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十月廿八日(公元1694年12月14日)酉时,终于乾隆四十三年戊戌正月廿五日(公元1778年2月21日)。寿八十五岁,葬山心松木岗        生子三 宇宙 宇祐 宇仁 有爵公 字孔坤 诞【已失记。根据孔乾公和孔伟公的诞生时间推测,约诞于康熙四十年辛巳(1701)前后】。葬昙律山,坐壬向丙        配 严氏 诞 年 月 日。葬云驮山,坐戌向辰        生子三 宇信 宇任 宇英 生女四 有达公 字孔伟 诞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六月十八日(公元1708年8月4日年月日)寅时,终于乾隆廿八年癸未三月十二日(公元1763年4月24日)亥时。年五十六岁,葬黄坡山        配 张氏 诞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廿八日(公元1707年4月30日)亥时,终于乾隆四十年乙未八月初七日(公元1775年9月1日)戌时。寿六十九岁,与孔伟公合葬        庶配 贤氏 诞雍正十三年乙卯十月三十日(公元1735年12月13日)戌时,终于嘉庆十二年丁卯三月初十日(公元1807年4月17日)酉时。寿七十三岁,葬秋风冲口玄武山,坐乾向巽兼戌辰        生子二 宇敬(张氏出) 宇中(贤氏出) 生女八 有土公 字孔材 诞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十一月十二日(公元1712年12月9日)酉时,终于乾隆廿七年壬午十月廿三日(公元1762年12月8日)。年五十一岁,葬鸡乸驮儿山        配 梁氏 诞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日(公元1713年6月12日)寅时,终于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年五十五岁        生子六 宇佐 宇相 宇权 宇元 宇旸 宇献 生女三 朗臣公 字孔昭 号月峰 诞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十月初五日(公元1699年11月25日)寅时,终于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四月十一日(公元1783年5月11日)未时,寿八十五岁。葬昙应山,坐乾向巽        配 严氏 诞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正月廿四日(公元1703年3月11日)。同萧氏合葬金坡屋背山,坐丁向癸        继配 萧氏 诞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九月廿九日(公元1702年11月18日)酉时。同严氏合葬金坡屋背山,坐丁向癸        生子三 宇干(严氏出) 宇楷 宇模(萧氏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4

主题

635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愿大家开心每一天!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12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09: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岑溪金坡村陈氏族谱 先人传略、祭文选: 41.传略 41.1七世祖妣李氏陈太夫人传略 [曾孙] 炳熙述 祖妣乃七世祖考讳朝诰公之原配也。娶同乡金鸡坡李品纯公之姐。祖妣生于嘉庆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吉时。年十七来归,翌年生世宠公,阅四月朝诰公弃世,祖妣孀守 抚孤。厥后洪杨起事,土匪乘机窃发,流离迁徙,艰苦备尝,卒能教养孤子,以至成立。苦心孤诣,乡里同钦。旋于光绪年间,奉旨旌表"贞寿之门"四字,赐缎一 疋,另赐银十两,以为建坊之费。诰封二品夫人。寿九十六岁。亲见五代子孙云。 41.2八世祖考讳诚公传略 [孙] 德孚志 公官讳诚原讳大湛,号清圆,乃七世祖讳兆麟公之次子也。生于道光七年丁亥岁九月初七日戌时。公禀性纯粹,学行兼优。咸丰十一年以第一名入学。旋以办团有 功,于同治三年,蒙上宪保举。八月十三日,奉上谕着以训导,不论双单月选用。十一月初十日考教,十五日验看。同治七年戊辰岁闰四月,委思恩县训导。八年己 巳岁二月初二日,调委平乐府修仁县训导。十一年十二月,奉委兼理荔浦县教谕。光绪二年十二月廿四日,奉委桂林府教授。当在修仁县任内,倡修文庙学署,历任 栽培士类,作育多才,卸事之日,地方人士,恭送匾额牌伞,欢送道中,大有去后留思之感。公寿五十五岁,终于家。 附录:匾额 泮沼重新  修仁合邑门生敬送 牌 41.3 41.3八世伯祖讳利仁公传略 [侄孙] 德球著 八世伯祖讳利仁号溥堂,乃七世曾伯祖讳兆铃公之次子也。生于道光元年辛巳岁十一月初一日吉时。公禀性孝友,文学渊博。咸丰十一年与胞兄依仁,堂弟辅仁等, 同考游泮,一气成名,难弟难兄,三槐竞秀。查当年吾族中同考入学,同房者五六人,同族者十一人,济济跄跄,极一时之盛。公嗣是补廪出贡,所谓秀廪贡连步功 名,业已次第做就。厥后由地方人士推选,府官加委督修梧城府学文庙,始终任事,自是声名洋溢,远近咸钦,允矣邑中翘楚,岂仅为吾族之表表已哉。公享寿六十 有五,终于光绪十一年。今虽风微人往,犹得诸一二老成之口述。兹于中华民国二十三年春,恰值吾族修谱告成之日,遂敬谨以述之。 41.4八世祖妣杨氏传略 [玄孙] 宗烜 宗伍述 高祖母杨氏,是八世祖韶流公的元配。高祖母诞于乾隆壬子年(公元1792年)五月初七日巳时,是连城乡大垌(即今大隆镇)西门村(即今西宁村)杨世璋公的长女,排行第三。自小受到名门望族道德风范的薰陶,德行高洁。长大后许配韶流公,妆奁有中良田二十亩,仓馆一座。 高祖母归陈门时,祖上家境因讼事等原因已大不如前,但温饱尚足,夫妻恩爱,尚称美满。高祖母二十二岁生绶公,三十一岁生纪公,当时人丁兴旺,祖孙三代,其 乐融融。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道光十三年,疫病流行,韶流公和四个胞弟,四个侄儿以及叔祖珑公的九子六孙都不幸染疾弃世,家境也因此而一 落千丈。兰锦公率子孙迁居樟木乡福传村,另起炉灶。到了这个地步,宇干公支流在金坡故居生活的就只有兰链公及寡媳杨氏、孙绶公、纪公等四人了。高祖母当年 仅仅四十一岁,上要侍奉家公,下要督率二子,耕种谋生,孀守抚孤,实在不容易。在独守孤灯的漫漫长夜里,终于想到了"迁徙大隆,依托外家,重新创业"的唯 一出路。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兰链公去世。翌年,时高祖母已五十五岁,毅然率二子及孙由金坡迁徙到大垌西门村水埒底的仓馆居住,靠二十亩妆奁田,再创 家业,重振家声。相传高祖母天资聪颖,身体健壮。能吃苦耐劳,和邻睦里,扶弱济贫,治家得法,教子有方。后来子孙中绶公获军功八品;甲元公、俊元公获例授 太学生,灿元公获例授从九品;俊元公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名医,一生救人无数,邻里有口皆碑。这都和高祖母善于以陈家的"三恪家风"、杨家的"清白家風" 等,激励子孙继承祖德、树立勤耕苦学家风的做法分不开。这种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高祖母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寿终内寝,享寿九十五岁。当时参加祭奠执绋的约六百余人。送葬者一则敬其美德,二则慕其高寿也。 41.5陈林氏行略 林氏熙之妻也,清光绪十七年来归。越年先父哲夫公弃世时,曾祖母氏李年已九十馀,渐失知觉,凡日常饮食均由林氏捧喂,或时便溺,林氏能预为料理,夏则驱蚊 扇枕席,冬则温被褥,侍奉惟谨。曾祖母寿九十六岁而终。祖母氏曾亦已七十馀矣,服事未尝稍懈。祖母尝患疮,血液淋漓,腥臭难耐。林氏为之洗涤敷药,浆洗衣 服不辍,始终无间。先母患时疫,熙等兄弟子侄辈,均不在家,林氏聘医调治,多方救护不获,先母殁,沐浴更衣,一手经理。当下嫁时,林氏年十八岁,廿一岁生 长女(适冼文铨),廿四岁生第二女(适李时蔼),廿五岁生第三女(适冯文杰),廿七岁生第四女早殇,廿八岁生长子继虞,三十一岁生次子尊虞,三十五岁生第 五女(适高询书),熙自少而壮,自壮而老,居家日少,出外日多,一切家政,均由林氏主持,屡经乱离疫疠诸危险,而家复完固,不少损失。此固林氏调度有方然 未始非熙之厚幸也。现年林氏七十三岁,犹每早黎明即起,躬亲执爨。绩麻织布,终年不倦。来日方长,后当续志。中华民国卅五年二月吉日炳熙志 41.6十世叔祖绣南公传略 [侄孙] 英胡志 十世叔祖讳炳熙、字绣南、号榕坡,乃九世曾叔祖讳冠贤公之仲子也。兄弟五人,公最慧,深得父祖欢,祖辈历代功名,可谓书香门第,幼承庭训,循规蹈矩,髫龄 启蒙,凡师所授课业,悉能成诵不忘,或向师质疑,师难以解答者,故童蒙十载,八易其师,群惊为伟器。稍长即往梧州传经书院及岑溪皇华书院深造,壮年以府案 元入府庠,次年再考入桂林秀峰书院,以成绩优异获月给膏火费白银四两奖励,公更勤奋,历试均名列前矛,若辈奉为翘楚。迨至戊戌政变,废科举,倡新学,公又 以优异成绩考入广西法政学堂。时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公在学习期间,受革命思想熏陶,倾向新政。毕业后虽奉委梧州地方审判厅书记官,辞不就,毅然归来,受乡 父老推为六区(归义)乡董,创办团务。是时全国各省纷纷独立,地方土匪乘机窃发,打家劫舍,县官带印潜逃。公毅然派团进驻县城,维持社会治安,并击败入侵 筋竹之东匪,地方赖以安宁。民国成立后,省府以"办团得力"传谕嘉奖。 辛亥革命胜利,共和体制建立,公历任岑溪、隆山等县总务科长、团防所长、公安局长、广西电政总局秘书等职。公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克尽厥职,廉洁奉公。离 任时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甘棠遗爱,让人去后留思。公德业既著,众望攸归,在省县参议会成立后,历届均被选为参议员。公参政议政敢于为国家建设出谋献策, 为群众利益慷慨陈词。观公遗文"岑溪县第一次全体行政会议宣言"可见一斑。历届公所提意见,虽限于当时历史背景,未得一一付诸实施,而公为国为民之苦心脍 炙人口,无怪公之提案一出,侪辈共奉为山斗。然在伪政时代,黄钟毁弃,瓦缶雷鸣,公之长才未展,仍本"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心,退而倡教育救国之道。继正式 担任归义小学校长、岑中讲席之后,暮年犹发挥余热,在家乡兴办补习班,设帐授徒,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培育失学青年,现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曾列公之门墙者 不知几许,真可谓桃李满天下,恩泽遍乡党,声誉播遐迩。其他如储祀业,以奉庄公之蒸尝,修族谱,以敦伦常之雅谊。或周济贫难,以苏鮒涸之困,或排解纠纷, 以销雀角之争。嘉言懿行,永志人心。古云:盛德之后必有达人。故阶前双桂业善岐黄,乡党有"不作良相作良医"之誉。砌下文孙,克绳祖武,族中以其崇德象贤 共推族望之荣。 抗日战争结束,祀业颇有积累,次年重阳前,公乃倡祭扫久失奉祀之上世祖庄公及祖妣坟茔。而己年事已高,艰于跋涉,即着其弟毓球公率领族人前往。临行前,对 组织祭扫等有关事宜,谆谆嘱咐。佢料,扫墓方归至梧垣,即惊闻公已于重阳之日仙逝之噩耗矣。公之逝也,不但族人悲不能抑,里党、亲戚、故旧皆为之黯然。至 仲冬驾輀之日,宗望太史竹铭公,撰挽联及诔文,并以翰林院庶吉士陈树勋名义,为公题旌、点主,以志其哀痛心情。是日参加执绋者千有余人。公之德泽维系人心 者良有以也。 公一生耿直,性情潇洒,时与当代骚人墨客,互相唱和,更与翰林竹铭公,诗筒时相往还。惜其遗稿已佚,诚憾事也。公诞于清光绪元年(1875)乙亥二月二十六日未时,卒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丙戌九月初九日,享寿七十二岁云。 41.7十世毓球公传略 [侄] 国泉 英胡志 毓球公字俭良乃湛兰公之仲子也,兄弟三人,幼丧母,与兄姐竭孝事父,深得父欢,公体格魁梧,性情豁达,天资夙慧,勤奋好学,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岑溪中学,然 家贫无力深造乃归来,乡人知其贤而推荐为归义高等小学校长,马帐高悬,铎声远播,循循善诱,桃李满园,深获里人嘉许,时国难方殷,强邻逼我,公乃慨然投笔 从戎,入广州燕塘军校任教官,七七事变后,军校官兵竟赴沙场,而公奉调广州工务局任秘书,非素志也。旋南京沦于敌手,国府迁都武汉,中央报社南迁广州,此 时公身兼市局秘书及中央日报社助理编辑,浔梧管区上尉副官,公借此机会常撰文于报端,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号召群众共同抗日。然当局腐败,寇焰嚣张,未 几东南半壁江山继沦敌手,武汉失守,国府复迁于川,中央报社亦由穗迁渝。公只好携雏挈妇归家,拟安顿后再只身入川,然因交通阻塞,未获成行,县长知公家居 赋闲,劝公就地抗日,以安民心,业任为归义上乡乡长,未几日寇逃串越境,公任县自卫队委员,亲率自卫民团御敌于乡门之崩塘河渡口,俾乡民从容转移后方自行 撤退.此次乡民免遭罗烧杀之祸者皆公之赐也。抗战结束后,县长识公之才,即推为县府一科科长,从政数载,两袖清风,后以国事日非,内战频仍,公鉴于官场鬼 蜮,宦海沧桑,乃愤而辞职往梧隐迹商场,义取微利,为后代子孙计耳。 公秉性耿直,平易近人,老幼共仰,远近咸钦。邻里雀角之争,不质平于官而质平于公者良有以也,公对子侄能慈,对兄弟能友,族中外出困扼者罔不施之,储鸾公 之弱裔家昌,公悯其寒微携归抚育教养,至今犹脍炙人口,昔年公在粤任职时,值日机狂轰滥炸,公走警归家,途过绥江河滩,见一被弃病孩,气息奄奄,公夫妇不 忍,即抱归为之延医诊治后并抚养成人,不予易姓,待其婚嫁,一若己出。解放后并多方代为寻找亲人,终使其骨肉团聚,公之积德又如此,其它如倡修祖墓,定期 祭扫,训诲后辈,隐恶扬善,书不胜书,现公有子五人,从政者二,皆有政绩,从商者三,家业兴旺,非公之盛德,及平时教养,曷能臻此。 晚年公以年事既高,乃息影田园,含饴点额以诗酒自娱。县志办慕公名,特邀公参加编写县志水电志工作,公不辞劳苦,深入调查,详于考订,参阅有关资料数百页,使县志得以翔实,多年来县、镇曾邀公参加多次的老年人座谈会,畅谈四化建设之事也。 公享年七十九岁,殁于1988年1月16日,讣告相闻,无不哀痛,执绋之日,不期而吊念者数百人。 附录:乡梓悼念毓球公挽联(摘录) 才冠文坛翰墨留香存典范;星沉硕宿山溪黯色失乡贤。 闻人誉 刘作源 张毓泉挽 兄弟最相亲忆当年粤东扫墓修复祖坟常与同商族内事; 颖川悲失仰叹今日棣萼楼空梓桑增感顿教共起里中哀。 景唐 天新 国荣挽 合族仰达尊想当年面命耳提训诲宗人多雅范; 三冬惊噩耗痛此日梅残雪冷凭临弟侄有余哀。 月洋 燕坤 育槐 展绪 景虞 英胡 定康挽 设帐授生徒桃李满园堆锦绣;耗音传梓里亲朋含泪哭英灵。 卢镇北 欧阳鸿 严任德 陈其瑶 陈耀才挽 姻考附孙枝午夜空怀千尺影;仰瞻同祖竹三冬又殒一庭霜。 李沛文 李健文 李志文挽 41.8十一世育蓂公传略 育蓂公字若鸣号植梧,系锟荣公之长子,1926年农历十二月廿九日诞生于梧州。公七岁丧父,在叔伯族人资助下,1940年7月在本乡读完小学,1940年 8月考上广西省立梧州初中,毕业后在秋风小学任代理教师,1944年8月考上广西省立梧州高中深造(期间,1944年9月因日本入侵梧州,学校停课近1 年,这一年公继续在岑溪县新圩南武中学高中部学习),1948年1月毕业。梧州高中毕业后曾先后在本乡永和、秋风、新圩及苍梧县儒隆等地小学任教。 1950年9月在岑溪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岑溪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科员、民政科 科员、副科长、科长,中共容县地委(当时梧州、玉林两地区合并为容县地区)审干办公室、地委组织部干事,中共岑溪县马路乡党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华侨 事务委员会秘书科、人事科科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燃料化学工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油化学工业厅办公室秘书(副处级)等职务。1990年退休。 公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向上,品学兼优,每逢考试均名列前茅。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任教期间,深受学生敬重,家长赞扬。参加革命工作四十年来, 他思想活跃,抱负远大;他工作踏实,埋头苦干,做事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他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把一生主要精力倾注到为领导服务中去;他光明磊 落,坚持原则,不为亲朋戚友谋私利;他廉洁奉公,忠心耿耿,服从组织,遵纪守法;他胸怀若谷,襟怀坦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长期以来深得同事和领导的好 评,曾多次荣获组织的表彰嘉奖。公居家处世,忠厚为人,敬老爱幼,扶弱济贫,持家勤俭,教子有方。子伟豪,克绳祖武,肯構肯堂,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后,曾任 初中、高中教师,培育满园桃李,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助理调研员(副处级)。实现了自锟荣公以来,父子公孙三代为官,均官居副处(县)级,光前裕后。 孙陈卓,于2000年8月以优异成绩考上广西工学院本科计算机系深造,现已崭露头角,无愧为麟子凤雛,这就是锟公、蓂公的德泽光辉。 公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1997年农历二月初四日终于南宁,享寿72岁。葬于南宁市烈士陵园,坐亥向巳。 [侄] 宗烜纂修 2002年2月于南宁 42.祭文 42.1乡里追悼兆麟公诔文 鸣呼,运回春令,月纪春王。春献椒花,方上春台介春寿;春观极宿,竟从春日陨春光。能不痛切莩葭,泪如春雨;悲深瓜葛,涕洒春堂。恭维姻翁,派分妫汭,谱 著西岑。世荷九重纶綍;家藏万帙缥湘。绍弓冶则才高八斗,壁水映芹波,不愧元方之弟;靖萑苻则秩膺五品,鸿猷书竹史,洵为叔氏之倡。色养椿萱,莱子六旬舞 彩;谊敦花萼,韩家四玉齐芳。待人推以婆心,远来近悦;处世行夫直道,浊激清扬。梦叶长庚,弧悬对对;祥徵玉胜,帨设双双。孙比荀龙,共焕金蒈之彩;曾如 谢树,先飘玉砌之香。人仰风流,七秩晋二龄之算;门称星聚,一堂延四代之祥。宜其与继宜人,欣瞻逢吉,永享康强。举案齐眉,如梁伯鸿之名驰后汉;含饴点 额,俨郭子仪之福迈盛唐。夫何,酒酿黄柑,甫羡洞庭春泛;风推白发,忽惊洛社人亡。能弗悲乎?所可慰者,继宜人精神矍铄,令后昆器宇光昌。官学博,戴蓝 翎,仲嗣仲孙,恩承北阙;列胶庠,膺品秩,允文允武,选婿东床。虽主器早修文,未展摩天羽翼;而文孙善继志,允推华国圭璋。行见鸿才蔚起,鹏翮高翔。鹭序 鹓排,拱朝端而拖紫;龙章凤诰,向墓右以焚黄。姻翁有知,其喜无疆矣。兹值灵輀将驾;硕德难忘。丹旐春飘,聿减春花春色;素帏春旆,顿交春蝶春忙。数行春 蚓布诔词,伤深春露;一束春刍聊薄奠,痛沥春浆。灵其不昧,来格来尝。哀哉尚飨。 42.2乡里追悼诚公诔文 呜呼,死生亦大矣,故宋玉招魂,陆机嗟逝,古人于此,每备极凄沧之情,况硕德奇才,儒林久重,使乡里不可复睹,其奈之何。缅维先生,乃圣翁姻老先生之令嗣 也。当年质禀歧疑,性敦孝弟,甫读书即聪慧绝人,见者咸惊为伟器,惜鸡窗学足,变起萑苻,不早得志于艺苑。然捍梓里,卫乡闾,总练数年,卓有成效。出而与 士大夫游,莫不嘉其才识,迨边氛甫靖,应试成名,而当途复以团练勋劳,登之荐牍,九重褒其异能,一时遂膺殊遇。始而秉铎修邑,继复摄篆荔阳。其间培植士 林,修明学校。多士慕之,为之送牌致颂;邑尹仰之,为之纪绩上详。由是各大宪益加器重,超委教授桂林。夫桂林为文物渊薮,苟非斗山望重,岂易领袖群英。乃 甫下车,门下士束贽相见,莫不雀跃凫趋,愿坐风而立雪,则其表率有道可知。迩卸署归养太翁母黎老孺人,侍膳问安、均如未仕之日,盖先意承志,不异所生,真 所谓五十而慕者,若夫叠荷龙章,貤赠两代,而且旁及同胞,则人子显扬之意也。其笃夫妇也,以和以敬;其课儿子也,能爱能慈。勤水源木本之思,创修祠宇;切 苦海迷津之虑,印送经文。他如和乡邻,睦宗族、劝争息讼,排难解纷,种种善行,有未易一二数者,使其登大寿,享遐龄,将出为邦家之光,为闾里之式,岂不甚 幸。奈花甲尚赊五载,蒲月之杪,竟尔灾闻鵩鸟,谶应龙蛇耶。鸣呼,诚可痛哉。所幸慈帏无恙,内助康强,长令嗣学足三馀,定启云程之轫,次令嗣才优八斗,早 蜚黉序之声,三嗣君亦属龙驹,诸孙子无非兰玉,行见三槐鹊起,驷马门高,阡表泷冈,食报未艾,先生应亦含笑九原矣。但某等谊切茑萝,情深桑梓。盼人琴之俱 寂,未免神伤;恨杖履之徒存,能无下泪。素车白马,用为范巨之临,絮酒生刍,谨荐徐孺之奠。灵其有知,于斯来格。尚飨. 42.3乡里追悼弼臣公诔文 呜呼,人之生也,有名列簪缨,有身居泉石;人之死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古今来,有没则已焉,有死且不朽,此固不关显晦有殊途,亦以能树立与不能树 立有异致也。若弼翁少君,其哲士耶,其良吏耶。其生也,群方敬之慕之;其死也,群焉哀之诔之。合众口而为一词,夫亦动于中而情不自禁欤。缅弼翁白璧家声、 青缃世业,丁年励志,讲习文章,甲馆呈材,翩联武试。虽或滞羽翮于黉宫,终能奋功名于皇路。然而造物生才,世小变则小才生,世大变则大才生,闾里中而有斯 人也。宜其扫平寇盗,襄宏烈于岑阳;迄夫招募英雄,奏成功于泷水。从此结好名贤,涉擸仕宦。遂援筹饷之成规,作委员而候缺。羊城鞅掌,巡查而绥靖三关,商 旅安焉,官声显焉,人心悦焉,因而表异班联,名登荐牍,篆发琼州,輶轩凌水。鸣呼,公廷三尺,几为地狱转轮;星使一文,竟作泉台照验。葱葱杨柳驿亭,郁郁 芙蓉城主。传正月十二日公干遐升,荷琼州府宪饬员运榇还乡,越五月廿一日,奉迎灵柩旋归。斯时闻者悲伤,见者流涕。弼翁之能树立而系人思者,有由来矣。初 秋七月初四日,乃輀驾之辰。佥等情属姻亲,谊居寅戚,薄陈瓜奠,聊掇芜词,酹酒以将,对灵而哭曰:公车奉使出琼山,驰赴崖州道路艰,事已告峻单骑还,谁知 中途遇百蛮,顿惊星使改朱颜,病入膏肓不等闲,行旌直指鬼门关,伻来奔报情孔殷,哀动潭府泪潸潸,五年官迹何斑斓,一堆尘土太钝顽,知命之旬未许攀,王母 慈母精力孱,夫人锦帐卸玉环,哲嗣幼小尚娈斒,伯兄季弟列仙班,君原居仲亦追扳,世承诰授锡綍纶,旋看宠命又重颁,作此哀歌莫可删,语从肺腑本素娴,惟恨 鹤跨非白鹇,望云执绋满乡间,愁声蒿里唱人寰。哀哉。尚飨。 42.4炳熙炳森挽作斋叔父文 吾叔一生,艰苦备尝,卒能树立,名震商场。溯叔初生,幼年丧父,孤苦零丁,相依有母。无财无力,不读不耕,雇工受值,聊以谋生。十二受佣,糊口自给,每日 工资,钱不满十。如此辛苦,人不能堪,惟叔知命,泰然自安。禀质纯粹,耳目聪明,旋习书算,由熟而精。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名誉鹊起,远近咸钦。裕通经 理,叔任其副,利济群生,饷输国库。阖邑商会,叔居其长,大贾巨商,闻风怀想。官宦入境,先问叔名,蓬门枉驾,一见心倾。地方名宿,咸钦叔义,遇事咨询, 应求声气。由少而壮,由壮而老,公直无私,仁慈在抱。一人之行,一族之光,作我族类,言表行方。嗟有族人,浇薄成性,愚者贪财,黠者争胜。惟叔示范,一本 至诚,族人渐化,共喜和平。见叔扬善,人知自励,见叔恶恶,人知自愧。当叔在日,共秉师承,今叔已死,遽失典型。吾哀吾叔,吾哀吾族,哀我族人,其何能 谷。堂开四代,寿过古稀,为善之报,不爽毫厘。吾叔虽死,自应瞑目,惟失老成,同声一哭。尚飨。 42.5乡里追悼锟荣公诔文 呜呼,落月屋梁,梦里相思颜色,暮云春树,阔别犹想丰仪。矧乃阴阳永隔,天问无辞,泉路悠长,魂招不返,如崇骞先生者,夫谁不悲同子敬之琴,哀感山阳之笛 也哉。噫嘻!惊玉树之沦亡,缅高风而宛在。恭维崇骞先生,绵阀阅之家声,光远卜昌于敬仲;本神明之苗裔,谱牒实衍于胡公。纯粹秉资,敏求好学。幼承庭训, 群推诗礼之家;长业书香,素重斗山之望。躬修律度,心叙彝伦。事亲底豫顺之休,欢腾莱彩,敬长笃友于之谊,乐奏埙篪。棣萼三枝,先生原居季氏,椒蕃一族, 先生特号亢宗。庭长槐阴,两株挺秀,门徵设帨,四叶齐标。叙乐事于家庭,树模型于宗族。言可方,行可表,洵乎隆誉无双,忠于己,恕于人,允矣驰名第一,此 则先生之素       作者/摘编者: VISITORS ■来源:中华姓氏谱牒 http://www.pudie.com 陈氏族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编:鵙遠 副总编:Maria So 助理:翁丹  第12篇/章[11697]• [删除] [置顶] [精华] [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堪嘉者也。虽是手足曾伤乎孟氏,而藉咸负两代之名,椿萱早谢于当年,元季媲二难之美。斯又令闻垂诸桑梓者,不将万口颂以碑铭哉。忆昔童军鏖战,屡列前 茅,文艺优长,无心采藻。洎乎学章鼎革,志切维新。优级竟毕业之功,名驰师范,学校著贤劳之绩,职长岑中。时而好文尚武,副官参帏幄机谋,佐治戎行,师部 奏战攻伟略。厥后连年振铎,两度长校于六区。公门罗桃李之英,共沾时雨,士子挹芝兰之味,如坐春风。俄而指日升阶,迭次宣猷于七县,治平决狱,大受先可小 知,错节盘根,牛刀何妨小试,数十年植躬圭璧,学政驰驱,历徵经纬之材,用展和羹之略,此则先生之徽猷足錄者也。方谓春秋鼎盛,年届知非,佐理法庭,精明 强干。还望飞腾直上,大展宏猷。所谓荣闾阎而光邦家者,不可拭目以俟乎。讵料灾疾缠身,归来不起。卢医莫治,周身之痼疾难疗,药石无灵,百练之金刚中折。 救生乏术,芳踪偕梅雪俱残,起死无方,英魄与枫霜共悴。呜呼!天上陨一德星,人间少一硕彦矣。悲夫!然明德自有达人,积善必多余庆。郊祁虽幼,无非鸡群鹤 立之姿,作述重光,大展凤逸龙蟠之略。异日孙枝发瑞,公子呈祥。绳绳蛰蛰,万年延似续之休,济济跄跄,一室媲谢王之美。不亦可以增光族党,藉慰先生于泉壤 乎。今日追维德行,惆怅典型。悲杖履之空存,能无下泪,叹德容之莫睹,倍觉伤心。生无以报,聊效孺子之束刍,死而有知,愿鉴曹公之斗酒。表厥哀忱,于斯感 格。哀哉。尚飨。 42.6祭绣南公文 夫何!昊天之降凶兮,竟一老之不遗。岑山黯澹而无色兮,溪流凄咽其欲噫。起哀音于今日兮,想懿行于当时。是灵秀所钟毓兮,有聪颖之天姿。少已露乎头角兮, 长复工乎文词。既冠军于郡试兮,遂采藻而声驰。策先鞭以远适兮,登独秀而临清漓。求经史之实学兮,得法政之新知。归而服务桑梓兮,为里党所交推。庆团务之 得人兮,实自治之肇基。岁次辛亥兮,共举义旗。宰官潜逃兮,风鹤惊疑。乡邑转危为安兮,仗大力以维持。虽边境之不靖兮,亦捍卫之得宜。及民国之成立兮,坛 坫任其扬眉。始焦唇于邕管兮,终敝舌于南仪。文书推案以遮眼兮,安莲幕之生涯。恐国学之沦亡兮,辟精舍而为之师。或邀月以饮酒兮,或临风以赋诗。老将至而 不知兮,俄双鬓之成丝。诸孙森其绕膝兮,时分甘而含饴。方将享清福于家庭兮,祝上寿于期颐。扶杖观风兮,兴致不衰。八月初吉兮,游屐何之。吊帝子于苍梧 兮,悼香海于噩池。感沧桑之万变兮,谓劫灰之在兹。回车甫抵里门兮,谁知为二竖所欺。胡不登高以避桓景之难兮,乃瞑目于菊花之期。岂其爱西方之极乐兮,抑 亦厌尘世之乱离。儿女号恸崩推兮,风木深悲。令妻痛失所天兮,老泪双垂。沧雁行之折翼兮,仲氏不复吹篪。溯竹林之旧游兮,小阮为之涕洟。远近闻耗兮,莫不 太息而歔欷。怨秋风之摇落兮,嗟吉士之长辞。念河山之再造兮,尚内患之潜滋。正建国之需才兮,遽鸾鹤之是骑。人谁不没兮,逝者如斯。睹灵輀之将驾兮,怅幽 明其路歧。献心香之一瓣兮,奠絮酒之三卮。灵其来格兮,鉴我哀思。 翰林庶吉士陈树勋撰 太史公陈树勋挽绣南公联 重阳佳节各登高君独何之菊酒也应天上醉; 同学少年今有几我真多感榕坡又起里中哀。 董积伟挽绣南公联 绣囊誉美绣老盛称艺苑著奇英诗社词坛歌风彩; 南极星沉南天失仰榕坡传噩耗祭堂奠酒哭斯文。 42.7广西壮族自治区石化厅追悼若鸣公诔文 陈若鸣同志,男,广西岑溪县归义人。1926年12月29日出生,汉族,生前为自治区石油化学工业厅办公室秘书,副处级退休干部。1997年3月12日上午7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世,终年72岁。 陈若鸣同志1950年9月在广西岑溪县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1月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4月转正为中 共正式党员。陈若鸣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后,1950年10月至1952年7月在岑溪县人民政府文教科任科员;1952年8月至1955年4月调任岑溪县民政 科科员;1955年5月至1956年6月任岑溪县民政科副科长、科长;1956年7月至1957年4月调至中共容县地委审干办公室任干事;1957年5月 至1957年12月任中共容县地委组织部干事;1958年1月至1960年5月调任中共岑溪县马路乡委员会副书记;1960年6月至10月调广西区华侨事 务委员会秘书科工作,1960年11月至1964年3月任广西区接待华侨委员会和华侨事务委员会接待科任科员;1964年4月至1968年11月任广西区 华侨事务委员会人事科科员;1968年12月至1969年11月任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华侨事务组工作人员;1969年12月至1970年10月作为队员参加 自治区革委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0年11月先后任自治区燃化局、区石化局、区石化厅办公室秘书、副处级干部,1990年5月18日退休。 陈若鸣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四十年,思想要求进步,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各种政治运动,自觉改 造世界观,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在"三反五反"运动中曾受到过表彰,并先后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坚 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为党的四个现代化事业努 力工作。他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积极负责,任劳任怨;他虚心好学,钻研业务,爱岗敬业,把一生主要精力倾注到了为领导服务的秘书工作上;他尊重领导、 服从组织,遵纪守法、勤政廉政;他为人忠厚、谦虚谨慎、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团结同志;他襟怀坦白、诚实待人、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四十年来,陈若鸣同志 在他工作过的单位领导和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陈若鸣同志,以其默默奉献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为发展我区石化工业作出了其应有的贡献。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让我们学习陈若鸣同志的好思 想、好品德、好作风,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工作,为广西石化工业持续、快 速、健康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陈若鸣同志安息! 42.8祭上世祖肖庄公文注1 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岁纪丙戌季秋月重阳节,广西省岑溪县归义乡,金坡、秋风等村,裔孙××等,谨以刚鬣、柔毛、牲醴、庶馐之仪,祭于上世祖讳肖庄公之墓前 曰:祖德流芳,万年勿替;宗功不朽,奕世常昭。缅维我上世祖,德庆开基,冯村注2着籍。凤占叶吉,卜世祚之其昌;燕翼多方,知贻谋之尽善。迨至支分派别, 流遂衍于西岑;叶茂枝繁,源实宗于东粤。读谱而知当日,瑞启金坡;分房而见秋风,灵钟石室。南北枝允称双美,元季方尤属二难。由是绵瓜瓞,庆椒蕃。祖泽留 遗,其来有自。裔孙等故乡扫墓,原定三年。明德荐馨,相期万代。乃以迩年来,道途荆棘,断绝交通。遂至祭扫无期,久稽岁月。三十年前后阔别,奉祀之礼多 疏;七百里跋涉归来,报本之诚倍挚。际此时维九月,节届重阳,谨备祭仪,聿修尝事。集冠裳之济济,盘列莼羹;奏萧管之锵锵,斝陈菊酒。伏望在天灵爽,驾鹤 遥临;往古仪型,乘鸾下降。赫赫兮,鉴临在上;煌煌兮,俎豆常新。尚 飨。 注1:此文作者是绣南公。作于1946年秋。 注2:冯村。今称凤村,古称冯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394

帖子

1217

积分

连长

积分
1217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3-29 20: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主将陈姓的历史介绍得这么详细,我来美结婚后就要跟老公姓,所以我也是姓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5-16 05:11 , Processed in 0.3342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