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残阳

一个知青在端芬的故事(文章索引在1楼、更新至246楼知青岁月之《风雨虹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主题

129

帖子

2965

积分

连长

积分
296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6-11 10: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说过,下里巴人兄的文采非凡啦,这话不假吧?如果要我评分,我会给九十分。好嘢!谢残阳兄弟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主题

3020

帖子

4万

积分

旅长

大俗演世道 大雅味古今

积分
4587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1: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梅版主,【yjxc】【梅景渠】学长赠分鼓励,用心写的文章必定是好文章,继续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主题

387

帖子

1372

积分

连长

积分
137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6-25 21: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拜读了!期待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12

帖子

107

积分

工兵

积分
107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7-26 2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主题

65

帖子

1408

积分

连长

积分
140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7-28 09: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孩童年代的我那时只会羡慕知青的城市气质,却不知他们原来「成份」不好才下放受劳动教育,无情地被与家人分开在漫长难苦的岁月泡受辛酸! 谢谢下里巴人的好文章,谢谢残阳好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主题

3020

帖子

4万

积分

旅长

大俗演世道 大雅味古今

积分
4587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7: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火光桥头 原帖:http://www.75one.net/read.php?tid=57895 我的泪点不该那么低! 一张旧照片,竟让我泪流满面! 这是一张摄于七十多年前的旧照片,那时,我还远远没出生。照片拍摄的地点,也远离我的家乡数千里之外。拍摄者,还是一位外国人。这么说来,这照片实在与我毫不相干。 这照片,是我的一位外号“文物挖掘机”的朋友的收藏,这几天她请我抽空帮忙整理有关历史资料,于是包括这照片在内的一组历史文献才放在了我的案头。 资料显示,照片由一位美国派遣的战地记者拍摄。与很多实拍抗日战争现场实景的照片一样,漫天硝烟,满目疮痍,都是哀鸿遍野,令人惨不忍睹的景象。此类照片平日看得多了,就不免有点司空见惯麻木不仁了。 我拿起这照片时,也是这个感觉。摄影者的取景构图不甚特别,放眼看去,就一个中景的画面,以一座普通的小木桥置于中心作为主体。引我注目的是桥头的左侧与岸边,火光熊熊,浓烟弥漫。显而易见,这又是一张侵华日军轰炸中国城市的罪恶证据无疑! 翻过照片背面,一行已经褪色的打字机英文字迹映入眼帘:“‘Go Back! Cried the Chinese Soldier to his Wife…… 不太难读懂的英文,译成中文的意思大概是,“ ‘回去!’,中国战士对他的妻子哭叫……”我没有继续读下去,文字中提到了中国战士和他的妻子。我刚才看照片时,并没有注意到画面上有人,于是赶紧把照片再翻过来。 透过那稀疏的小桥栏杆,果然看到了并不十分起眼的两个人的剪影。 记者的镜头,估计距离他们有数十步之遥,这距离实在不可能让观者看清楚他们的脸部表情,只能依稀分辨,那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的轮廓。 中国战士的哭叫声,这在画面上虽然没有显著的表现,但我相信不是战地记者瞎编的,毕竟相距才几十步。作为战地记者,他十分的机敏,具备善于观察,忠实记录见闻的专业素质,他一定亲眼目睹了他们生离死别的时刻,亲耳听到了他们撕心裂肺的号啕! 这张照片定格在193711月的上海!正是持续三个月的淞沪战役最后阶段。 我的心神逆向时空疾驰,瞬间就穿越到了刚刚遭受炮击的苏州河边。大白天的大上海,暗无天日,激烈的炮火轰击声不绝于耳。我看到了,浑身尘土的美国战地记者,手捧照相机,正向着枪声激烈的方向,沿着河堤猫腰前行。那边正在激战,流弹时常划过耳边。彼时他肯定没想到,一位七十多年后和平时代的同行,悄然而至。 抬眼望前面刚刚遭到炮击的小桥彼岸,呛人的硝烟滚滚升腾,大火在岸边的草丛中跳跃,噼啪有声;桥下流水汨汨,水火虽然相克,却只能徒劳地流淌,浇不灭倒影中的火光。 “咚咚咚”,一阵密集脚步声,战鼓般擂响了小木桥。循声看去,从浓烟中闯出来的一位中国战士,正急匆匆从桥上跑过。隐隐然的,还有一阵女人的呜咽声,尾随在他身后。顷刻,战士已经跑到了桥的另一端,他听到呜咽声,收住脚步,回头看到正紧追不舍的妻子,已冲到了桥的中央。 战士急了。“别过来,快回去,打完仗我就马上回来!一定回来!”战士信誓旦旦。 战士的保证,并没能打动妻子,那是信口开河。丈夫此行不是去旅行,而是去打仗,去打一场抱必死决心的仗。 看到妻子没有半点停下来往回走的意思,依然倔强地一步步向自己走来,战士纵是铁石心肠,也禁不住英雄气短了。“古来征战几人回。”此一去,还真能回来见到她吗?想到这里战士哭了,哭得惊天动地,哭得摄影师的心也在颤抖。 他是一名临危受命的战士,岂能这般儿女情长。万般无奈,他只有狠着心肠,对着爱妻发出歇斯底里的号嚎。“回去!”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战士的泪,那岂止是伤心二字所能诠释! 身为战士的丈夫,正面临人生最大的考验。他家在上海,也许就是史载中的当地保安团或税警部队的一员。参与此役的部队,大多从各地抽调过来,家在上海的不多。他的装束看上去也不像正规军,身上一袭棉袍,想必是为妻的爱夫心切,一定要他穿上御寒。时值入冬季节,外面寒风刺骨。部队正在浴血死战,肯定也顾不上发放寒衣。 步履蹒跚的妻子,看上去是有孕在身了。他们也许是新婚不久,要在和平年代的话,他们是多么幸福的小俩口。可而今,战士却来不及等到看他的孩子出生就要出征了。日本侵略者已经打到家门口,是男儿,都要挺身而出吧。他,就只能为了保卫国家义无反顾,无情地抛妻弃子了! 太无情了!连妻儿都可以不顾而去! “回去!”就凭战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这一声,我又怎能责怪战士无情? 国将破,家将不存。成千上万的中国战士,已经在这场大战中捐躯!他们夫妻岂不知道那场恶仗,战士的生命随时都会消逝。此刻上战场,与送死何异?但是,身为中国战士,国难当头,他只有视死如归。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生死早置于度外了。中国男人,义字向来比情字更重。艰苦的八年抗战,有多少这样义无反顾的男子汉,英勇就义?他们这样的舍生取义,造就了多少的孤儿寡妇和无依的老人? “咔嚓”一声,战地记者按下了快门,眼前的情景被凝结,血色的火光桥头,悠然化成了一张由清晰到模糊的黑白照片。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1937年12月11日,这张照片,呈现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度。一个英文版的报纸版面上,这个震撼的场景,洗练的文句,让世人为之动容。深受感染的战地记者虽然只留下寥寥数语,笔下流露的是真切的同情与由衷的钦佩。 不过在中国,这段历史的真相,很快被遗忘了。半世纪以来铺天盖地的不公正评价,把多少功罪颠倒了?! 回到今天,我心不由耿耿。三个月的苦战,廿余万将士的伤亡数字,骇人听闻,战士是否能够侥幸生还? 我不期然发挥了近年风行的抗战神剧情节联想:战士身经百战,杀敌无数,屡建奇功,轻而易举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最后凯旋回家,与爱妻和已经八岁的儿子大团圆! 然而谁都知道这个联想,何止太天真,何止太奢侈,何止太荒谬,甚至可以说是对战士极大的污辱。 中国军队武器近乎原始的落后,将士只能以血肉之躯,来抵挡日本人的现代化精锐武器!付出的代价有多沉重难以想像。战士当时纵能幸免于难,接下来八年抗战的无数战阵,加上四年自相残杀的内战,还有之后的镇反、文革之类的劫数,幸存的机会已经太微小了。 战士桥头与妻一别,也许已成永诀,并像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战士一样,倒在了日军的炮火中,早被世人遗忘,他唯一比其他人幸运的是,得以一无名战士的感人剪影,活在外国战地记者永恒的镜头中。 一段优美的旋律随着这个镜头的再现,在我的脑海悠然飘出。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小时候唱过的这首《在太行山上》,优美的旋律,曾经让少年时代的我,感到无比的抒情,无比的浪漫。大作曲家冼星海,把残酷的战争渲染得那么浪漫。我想怀疑,作品是不是忽略了国人的悲痛? 直面历史之痛,文字或歌曲的表现力是太有限了,那么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无法表达这对年轻夫妻离别时的心有多痛!我无法在那残酷的夫妻分别场景中,发掘出丝毫的浪漫气息,那完全是惨不忍睹的人间剧痛。 这张照片在美国发表时,上海沦陷已经逾月,南京告急,正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日本人扬言三个月灭掉中国,这三个月却耗在上海这场恶战中。中国战士们用血肉之躯,让侵略者损失了7万兵力,自己的损失是近于3倍的20万! 尽管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上海还是陷落了。日军挥师直扑南京,形势不容乐观。照片12月11日在国外登报之时,南京的保卫战都已经到了尾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就发生在翌日! 形势太险峻,以致战地记者也对中国的前景充满了悲观。他在图片文字说明中说,日本人的铁蹄已经踏遍了整个中国,他以为中国就快要亡国了。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战士,整整8年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在太行山上》优美的旋律,曾唤起无数中国人前赴后继。我明白了,冼星海为歌词谱上的浪漫抒情,就是不要给中国人灌输绝望,而是让中国人看到胜利的希望! “母亲叫儿打东洋。”这一句歌词曾在我的家族中上演过,我的父亲,是1938年被祖母送去当兵抗日的。当年,父亲是祖母唯一留在身边与她相依为命的儿子!有时我会想,怎么会有这么硬心肠的母亲,舍得把儿子送上战场?但在那时候,中国就有无数这样义字当头的母亲,包括我的祖母! “妻子送郎上战场,”照片上这对没有留下名字的夫妻,演绎了歌词的下一句。他们也许没有我父亲那么幸运,能熬得过抗战、文革而得高寿。像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无名战士一样,战士既没有留下名字,他们的奉献,还无端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诅咒和诋毁。我就为他们不值! 煌煌青史册页,本是明摆着的,可是总有人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居然为了一己的目的,明目张胆地抹杀,丧心病狂地篡改。这些人渣,包括中国人渣和日本人渣,捏造出一部部扭曲的历史教科书,不知把多少正直的后人给骗了。 看看这张照片吧,一位美国战地记者,他只是局外人,但他却秉持着他的正直与良知,在战火中冒着生命的危险,用他的镜头,用他的笔,忠实地告诉世人,那一刻中国发生了什么。 迷惘的中国同胞们,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虽然与我们非亲非故,却愿意为我们付出一切,我们永远要纪念他们! 狂妄的安倍之流,那些挑起战争的甲级战犯,除了遗害人间,还为你们做过什么好事,就那么值得你们去怀念吗? 下里巴人写于201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8

主题

2万

帖子

94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4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4-1-22 23: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主题

1256

帖子

4182

积分

连长

积分
4182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4-1-23 00: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下里巴人的好文章,谢谢。祝福你们新春快乐健康。
liy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主题

3020

帖子

4万

积分

旅长

大俗演世道 大雅味古今

积分
4587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01: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像章的故事
经历过文革的都知道,运动之初,除了首当其冲被打翻在地的反动黑帮感到恐怖之外,大多数被触及灵魂的革命群众都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能让人们像打了鸡血针一样,高热不退。 早请示晚汇报、背颂老三篇的热潮方兴未艾,胸前佩戴像章的时髦,又开始引领风骚了。 那群特别有来头的革命小将,天之骄子,草绿军装衣袖上的大红臂章本已足够神气了,如今还在胸前别上了一枚金光闪闪的像章,虽然只有一分钱硬币大小,走在大街上,一副神气活现意气风发昂首阔步飒爽英姿,真是要多威风有多威风,把旁人都给羡煞了。我们这一小撮连臂章都没资格佩戴的落魄人,心里的酸溜溜,嫉恨难当就别提了。 从最激进的革命小将,到被斗得死去活来的牛鬼蛇神,无人不希望拥有一枚毛主席像章。胸前能别上一枚,于革命小将的意义,就在于表明其对领袖的死忠;对牛鬼蛇神而言,则有表达痛改前非的功能。 像章受欢迎的原因想必就在于此! 只不过奇货可居,大多数革命群众,只是随波逐流的寻常人类,他们想要拥有一枚像章也没那么容易,只有那些根红苗正的红五类,才有通天本事如愿获取。胸前的像章,本是身份的象征,不是你想要就有的。牛鬼蛇神们就别痴心妄想了。 我们的县城虽小,能工巧匠却不少,其实想满足广大革命群众的需要并不困难,只不过像章的制作,是高度敏感严肃的事情,政治责任重大,不可胡来。领袖的肖像若随意制作,弄不好有牢狱之灾,万劫不复。 “哎哟,真好看哟!”那时如果有人盯着女孩子的胸部发出如此赞叹,肯定不是因为她的胸部长得漂亮,人家是在赞叹她胸前的领袖像章。 无数人的眼光盯着她的胸部,她绝不会感到害羞难堪,只会感到自豪。 第一眼不看脸先看胸的习性,大概就是始于彼时。不过后来的眼光已经发生质变,从热情变成猥琐。 大概是民意不可挡,奇货可居的局面维持了不久,即有喜讯传来说,经特许,由台山技术人员自行制作生产的毛主席像章面世了!将在某月某日在新华书店隆重推出,每人限“敬迎”一枚,并没说“迎”完即止。 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像章,当然不能说 “买”,说“买”是亵渎,只能叫“敬迎”,表示尊敬。 不知是党的疏忽还是突然宽宏了, “敬迎”领袖像章,没有家庭出身或阶级成分的限制。只要来排队,来者不拒,见者有份。 消息传出后,全县上下欢欣鼓舞。看来牛鬼蛇神比革命群众更振奋。 我们兄弟三人隔晚已全体出动,混在来自四乡的革命群众堆中,在水果店门前排了一个通宵的长队。 并非水果店承担了光荣的使命,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们隔晚便兴冲冲出发,以为可以抢头位,岂料新华书店门前的队伍,早已分东西两路双龙出海,其中一路通到天桥百货前的西濠路口,我们就只好在水果店门前搬砖头驻守过夜了。据弟弟侦察回来报告,还有一路反方向的,拐弯已排到革新路益食家门前。 打了无数次呵欠后,我终于在第二天的中午,恭恭敬敬地“迎”到了一枚一分钱硬币般大小的像章,彻夜的疲劳和困顿随即烟消云散。 即时把那枚崭新的像章端端正正地别在胸前,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上了大街,欣然地接受仍在伸长脖子排长龙的人们投过来的无比羡慕嫉妒恨目光。 龙尾未见稍短,已延长到天桥泡水馆门口。许多已经“敬迎”到手的人犹贪得无厌,跑到龙尾开始其第二轮的论持久战。 我容易满足,只想炫耀,在回家的路上飘飘然,想像自己成了一员革命小将,只差手臂上没有红袖章了。年来的自卑感,暂时被扫空了一半。 好景不长,自豪感维持了有些日子后,开始自惭形秽了。原因在于那枚“硬币”,越看越觉渺小,越看越感自卑。君不见,而今的小将们,全都鸟枪换炮了,他们的胸前,全都换上了更高级更大气的款式,有红地放光芒的、有“忠”字的、还有各种形状各种图案的,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可是新华书店的柜台摆设,还是原来的货色,独沽一味。 没办法,革命小将就是有本领通天。 谁叫我不是革命小将呢,咱就只能贵有自知之明,认命了吧。 一位与我同龄、同样没资格当小将的女邻居,却在此时炫耀她的“放光芒”,差点令我失态。 那天她突然来我家串门。我一抬眼就不由地直勾勾往她胸前看。原来,她胸前别着一枚“放光芒”,令我顿时眼前为之一亮。她能拥有这等荣耀,实在令人大感意外。 一时兴奋,便不由起身冲上前去伸手捏来细看。不料,由于激动出手过速,两根手指不偏不倚,竟捏到了她的刚刚发育的、略显突出的敏感部位,正是近距离四目相对之际,两人顿时脸红耳赤。 我赶紧松手强自镇静,假装欣赏领袖像的尊容,其实心脏怦怦乱跳,不知所措。 那感觉像是触了电,浑身发抖,连耳朵都嗡嗡响。好在女邻居没有声张。 其实我还是懵懂少年,完全不明白为何这一触会引发脸红心跳。那是我平生首次误触禁区,实在是年轻,心无邪念,真不懂。 以女邻居的背景都能拥有一枚“放光芒”了,我情何以堪。 虚荣心的驱使,我连上街都在作白日梦,双眼贼溜溜四处窥探斑驳的街头巷尾,想像着刚好有哪位小将不慎,弄丢了他的“放光芒”,然后正好被我捡到,然后当然不学习雷锋叔叔的拾金不昧了,直接据为己有! 痴心妄想自然没有成真。不过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 另一位邻居老马叔,是一位工人老大哥,平日,他也跟我们一样,佩戴着一枚小小的“硬币”像章。那天他下班回家时,我远远见到他胸前的像章明显出现了变化,除看到有一片红色外,其面积也大了至少两倍。哗,是不是他也拥有一枚“放光芒”了! 我飞奔过去定睛一看,发现 “硬币”还是原来那枚,只是老马叔妙手慧心,他用一块红色塑料片剪成圆圈,把小“硬币”像章嵌在中间,戴在胸前,看起来果然显大了不少。 他的巧思当即就诱发了我的灵感。 我当即跑到西安路口的文化用品店,花一毛钱买了两块红色塑料复写板。 柜台上那位两鬓斑白的售货员笑容可掬:“你买这么多复写板来干什么呀?” “做毛主席像章呀。”我回答。 “真的?你会做吗?怎么做呀?” 两鬓斑白的售货员显得饶有兴致。 我笑而不答。 “做好可以给我看看吗?” 我点点头,回家就忙乎开了。我先用笔轻轻在复写板上描了一个心形,中间写一个隶书“忠”字,心形上面再加一朵向日葵,向日葵的正中间预留一个镶嵌“硬币”的空位。画好后,就开始用小刀来雕镂。 不用说,我的构思,已经超越了老马叔的简单制作! 花大半天功夫精心的制作,终于大功告成。我戴上这枚尺寸超大的像章,四处招摇,家人与邻居一片啧啧之声。那几天,我在赞誉声中,连续为家人和邻居日以继夜地加班加点,一个个不同款式的手工精心制作面世。我俨然成了小圈子内的能人。 我当然没忘记到文化用品店去炫耀。那位两鬓斑白的售货员看了赞不绝口,问我说:“你帮我做两个,我送你两块大号复写板好不好?” 旁边另一位女售货员也凑过来:“也帮我刻一个行不行?” 受人青睐的自豪感驱使我一口答应了,我决心不辱使命,一定给他们做得更加完美。 两天时间,我没有出门,在家里帮那两位连名字都还不知道的售货员赶工。 第三天,我怀揣那几块精心雕刻的塑料片,兴冲冲前去交货。 径直走近店里的文具柜,环顾四周却没见到那两位售货员的身影,想问人,又不知道他们姓什名谁,只好决定改天再来。 走出商店大门,抬头一看,原来商店门口正在举行着一场街头批斗大会。这些时来,批斗会在街头巷尾比比皆是,看得多了,已经视若无睹。我匆匆挤出人群,随意回头瞟了一眼简陋的批斗台。 那位胸前挂着牌子的人,不正是我要找的两鬓斑白的那位售货员吗!我大吃一惊,呆了一下,不敢看下去,匆匆跑回家,闷闷不乐。 本来这也不须大惊小怪,文化革命号称“史无前例”,早一分钟还在批斗别人,下一分钟就被揪上台批斗的情节,司空见惯,革命群众队伍中,究竟混进了多少“阶级敌人”,谁都说不清。 一连好几天路过店门,都没见他的身影了。我明白,被揪出来批斗的人,就是牛鬼蛇神了,没那么容易让他回来上班的。不过我还是纳闷,他的那位女同事,为什么也失踪了呢? 又过了两天,坊间风闻那个店里有人畏罪自杀了!我心里忐忑不安,不会是他吧?想起他的笑容,看上去非常乐观豁达的性格,不会看不开吧。 又过了好几个月,一日路过文化用品店,赫然看到了那位女售货员。我赶快走近前去,正要开口跟她打招呼,不料她抬头一看到我,马上就把头一低,然后迅速转身,钻进了身后的仓库去了。 很明显,她要避开我。但我已看到女售货员的脸庞,异常消瘦,两眼深陷,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风采。 我只好悻悻地离开。 此后,我再没见到那位两鬓斑白的售货员,我隐隐觉得,传闻中“畏罪自杀”的也许就是他了。我一直有点懊悔,如果我能早一天把这“忠”字的像章送到他手上,也许革命群众们看到后,会被他的忠诚感化,然后会放他一条生路。他有什么罪,该死罪吗? 多年后,五花八门的各类像章已经一文不值,俯拾皆是,大不敬的行为也没有人义愤填膺加以制止,以至丢在地上也随时会有人用脚来踢。仍在我手的那几块未有“敬送”出去的塑料片,之后也不知被我塞到哪里去了。 历史已经翻篇了,不堪回首的点滴往事,是不是就要忘掉呢? 文革十年,有几多人“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还有几多在浩劫中本想苟延残喘而难逃一死的?也许没有人统计过。不可思议的是,有年轻一辈认为文革值得再来一次。 顺便一提女邻居,她当年幸运地获得了“放光芒”,那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刻荣耀。在我下乡当知青后的第二年,就听说她已经不在人世了。据传是为帮补家计卖 血过度而猝死的。年方十七八的女孩子,大好韶华时香消玉殒,不免令人扼腕痛惜。据知她的生父,原是是亡命的国民党军官,遗下了妻女后渺无音讯,从此注定了女邻居的多桀命途。 多少爱国的前人跟错了党,给后人留下了祸根,怨谁去?只能说那是命中注定了的因果吧。 [下里巴人]写于2014419日星期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主题

2728

帖子

6004

积分

营长

积分
600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4-5-1 07: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下里巴人的精彩文章,浮想联翩,感慨万端。我写就了一篇观感。但同学网不许我发表,只好发表于AA88net.com诗词园地版块的《梅锐仁芜角》中,请下里巴人兄台到此网店浏览。我的QQ号是461854288。下里巴人兄台也可以到我的QQ日志中浏览。谢谢! 为了方便巴人兄及网友们链接,特补链接地址:http://www.aa88net.com/home/read ... fid=525&page=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9-29 07:01 , Processed in 0.3686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