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1 16: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友你好,你对家乡的炋念令人敬佩.现下载此文谨供参考.
塘 面 五 育 史 略
解放初期的大江圹面地区“五育”在大江地区具有相当声誉,她们均兴办于清末民初的年代,是由私塾转变为学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为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族中的父老乡绅,旅外宗亲为更好培养本房的子侄和扩充完善学习环境,在当地设立学校,由原来单一的私塾转变为较大型的学校,使学生接受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將来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普育,诞生于1905年,位于原拱桥管区水边村,(此地现已是民居),解放前为圹面中心小学,解放初期更名为大圹二小,当时的师资非常好,具有大專学历的老师几个,雷云初先生解放前在此校担任了二十多年校长,于70年代初退休。该校于1972年初迁往棠棣管区恢复原名普育小学。80年代由海内外乡亲捐资25万元重建,于1999年撤办。
群育,位于河木管区云龙村,由于学校人数少,于上世纪70年代停办,(此地已是民居),学生迁往位于南安山的河木小学就读。该校于1984年拆迁往河木村后山兴建,由海内外乡亲捐资23万元于1985年兴建。又于2000年撤办。
培育,位于石桥管区圹角村东边允秉雷公祠和宜俊雷公祠內。石桥辖属的下双潮、潮龙见、圹角等村属允秉祖宗亲的子弟在此校读书都不用交学费。因为香港有个百子兴学会,由1950年—1965年每年均有利息4000元寄回培育办学。于70年代拆迁,后来培育小学改开办于拱桥管区岗头村东边的广东始祖朝翁雷公祠和宜冠雷公祠内。60年代曾一度改名为人民小学,不久又复原名,校址迁至原培育侨中地方,1993年雷伯佑等旅外乡亲捐资55万元重建,于1999年撤办。1957年在圹角东后山与龙湾村之间开办台山培育华侨中学,于1968年停办。
英育,诞生于1923年春,于2007年7月撤并于大江镇伍时畅纪念小学。该校系福林村雷棣之先生在乡绅父老及旅外宗亲的赞助下创办英育小学,校址设在宗武雷公祠内。1951年由潮育小学和开智小学合并更名为新大江小学,于1982年恢复原名英育小学。1983年由原创校人雷棣之老前辈以及海内外乡亲捐资15万元新建教学楼。
振育,位于石桥管区中社村东边的北轩雷公祠(现在的雷氏大宗祠)内。振育小学开办第一任校长是雷友良老先生。该校于上世纪70年代在祖祠的东边至都皇廟一带附设石桥中学,1987年由旅外乡亲和雷氏附祭会捐资共100万元兴建位于龙口村西边原雷氏太祖祠旧地的冯翊中学,石桥中学迁于此。振育小学也于1995年由旅外乡亲捐资67万元扩建,小学完全撤离宗祠独立于新建的校区,现更名为伍时畅纪念小学振育分校,在校学生600多人。
雷羨超 2010/9/27 定稿
(塘面五育史略)一文,发表于<溯源月刊>第53期(2011/12月)和<大江侨刊>第57期(2010/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