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粽子
2006年5月18日发表于《星岛日报》副刊
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与食物扯上关系,按我家乡的习俗就有:三月三乌藤糍、端午粽子、中秋月饼、冬至汤圆、新年发糕、煎堆……或许以前物质生活贫乏,过节就为了找个借口大吃一顿,享享口福吧。
端午的粽子,口味品种多样:咸粽子用纯糯米或糯米混合了花生或绿豆来裹,馅料是五花腩肉、腊肉、香肠、虾米、香菇和咸蛋黄,蒸熟后的咸肉粽,咸香肥美,滋味无穷;甜粽子则是红豆沙馅,香甜软糯,是另一番滋味;还有碱水粽子,蒸熟后色泽金黄晶亮,有股特殊的清香,吃起来爽口柔韧,醮蜂蜜、白沙糖或红糖糖浆一样可口。
裹粽子要做很多准备功夫:洗粽叶、拣米、浸米、切馅料、煮红豆沙,裹完后还要连续蒸煮几个小时才可大功告成。大人忙着制作粽子,小孩子在一旁耐心的等侯,兴奋喜悦。漫长的等待后,小孩子拿到一只熟粽子,满心欢喜,宝贝似的挂在胸前的扭扣上,舍不得一下子吃掉。
移民美国后,读大学时,一次回家过周末,适逢端午节,我于是带了几只粽子回学校。室友是黑人,正选修中文与亚洲文化,我把其中一只粽子送给她尝尝,心想让她见识见识我们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除了有dumpling,饺子外,我们还有这种wrapping dumpling,粽子。室友解开包粽子的粽叶,在粽子角咬了一小口,尝了尝,面有难色、免为其难的咽下,抛下一句“no any flavor〔毫无滋味〕”,就把粽子晾在一边。无论我怎样解释“好馅在里头”,她固执的摇手拧头,再也不肯尝多一口。我眼睁睁看着室友把那只粽子扔进垃圾桶,既为自己的用心良苦不被理解,又为那只粽子被白白浪费而难过。
小时候吃粽子时,大人担心小孩吃不完整只粽子而浪费,总是哄小孩子说,吃了粽子角会惹蚂蟥来粘的。小孩怕蚂蟥,于是乖乖的让大人把粽子的四角吃掉。我是个“聪明”的孩子,轻易的识穿大人的把戏:什么蚂蟥?明明是大人“骗”小孩子的粽子吃。小时侯的我那么“聪明”,怎么就不明白大人明明也喜欢吃粽子,为什么他们不拿一只新的,而只爱“骗”小孩的粽子角吃呢?为什么他们不与小孩子平分一只粽子,而偏偏只吃寡淡无味的粽子角,把馅料丰富、滋味可口的粽子中心部分留给小孩呢?
一只小小的粽子,显示了中国父母对孩子无尽的付出、无私的爱:他们吃粽子只“爱”吃粽子角,就如同他们吃鱼只“爱”吃鱼头,吃肉只“爱”吃肥肉一样,把好东西都留给了孩子。而粗心的孩子们,又能领会多少父母的付出与苦心?又能回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