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同學网,發現陈宜禧铜像此貼倒也令我感慨万千,更引發了我對故去的親人無限之思念。 陈宜禧先生,与我們的家族史,有着千絲万縷,不可分割的關系。先祖父,幼年時習醫(曾祖父是醫生),年青時曾任教職,后任新宁鐵路總站長至總站(新會)被炸廢、铁轨被吞没為止。 先祖父一生學識丰富,德高望重。儿女十個,孫輩十多名,散居各地。而我幸運\地承歡于他老人家膝下最長時間的一個。幼時,雙職工的父母,因工作的需要,必需調离台城;在百般無奈之下,只好將我帶返家在郊區的祖父母管教。令我印象深刻是,祖父所穿着多數為長袍,偶然才是唐裝。待人總是和藹可親,彬彬有禮,不恕而顯威嚴。村中所有新生儿由他命名。他每天例行工作是看報、讀書,以及將我每天在家的“杰作”用毛筆記錄下來,然后寄往外地工作的父母親。附近的鄉親們只知我是誰的孫輩,而不知何人是我父母。今天,我還一直珍藏著當年祖父關于我的“所作所為”的家信。 台城舊車站及周邊的地段,本屬先祖產權。十多年之前,父輩們曾嘗试申請取回,可借終告失敗。數年前,我也曾抽空回去一趟,除了感嘆台城舊車站面目全非之外,真的無力挽回。于是,只好面對陈宜禧先生的铜像,愐怀先輩們當年為造福后輩們所作出的努力及功獻而作罷了。
[此帖子已被 Blink 在 2009-9-22 3:04:2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