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人们选择坚强。齐声高唱《团结就是力量》 作者:空战之王
地震震中的汶川县映秀镇、卧龙特别行政区、三江乡、漩口镇等地约6万群众自地震发生以来与外界无任何联系。
根据前方最新消息,武警阿坝支队已有100多名官兵徒步到达汶川县。
雨,下了一夜,终于渐渐小了。从今天凌晨1时开始,这场雨不曾停下。人们就在这淅沥的雨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无眠之夜。
这个夜太漫长了,没水没电,还要提防随时来袭的余震;这个夜太漫长了,有家不能回,所有的都江堰人都在户外忍受风吹雨打;这个夜太漫长了,当它过去时,每个人脸上都是深深的倦意。
今晨6时30分,都江堰市又经历了一次明显的余震,但只持续了几秒钟。在蒙蒙亮的天光中,都江堰迎来了震后的第一个早晨。
被埋女儿今年10月将结婚
凌晨2时,都江堰市中医院。一座五层的老住院楼在地震中垮塌了,楼里的病人和医护人员全都被埋。
“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有多少人被埋。”一片嘈杂声中,一位救援人员嘶哑着喉咙说。他的身后,是高达十几米的废墟。在一排探照灯的照射下,救援人员正一点一点搬开水泥碎块,搜寻幸存者。
救援人员拉起的人墙外,是焦急的失踪者家属和刚刚从新住院楼疏散出来的病人。
陈女士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她一次次高声呼喊着女儿的名字,可一无所获。陈女士的女儿范丽莎是中医院的护士,今年23岁。
“她下午2时半就下班了呀!”陈女士喃喃地说,“那个时候她肯定在换衣服,就差两分钟,就差两分钟……”
陈女士的声音渐渐哽咽,然后她深深地望了一眼废墟:“她今年10月就要结婚了……”终于,眼泪滑落下来。
废墟里的聋哑儿无法呼救
新建小学门前围着一群家长,他们的心情比一般人还要沉重,因为这是一所聋哑儿童学校。
学校四层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很多孩子就埋在废墟下面,可他们听不见也不能呼喊,这无疑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太多的难题。
这些孩子太小了,太轻了,救援人员一只手就能把他们从废墟里拎出来,可整个晚上,人们迎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悲伤。
雨声中,孩子父母的哭声总能从不同的地方传来。
终于,好消息传来!清晨6时30分,几乎在那次余震的同时,救援人员挖出了一个男孩,他还活着!
男孩被迅速送到马路对面的医院,他的左手受了一些伤,医生给他做了包扎。男孩的父母在一旁不知所措,只是不停地哭。男孩很懂事地向父母点点头,告诉父母他没事。
都江堰新华书店原本是个很大的门市,如今已被夷为平地。一位中年妇女很焦急地打听在里面工作的亲人的消息。
“听说有个人被埋在下面,他们挖了4个多小时,后来因为无法用人工挖掘,就停止了。”住在附近的人告诉她,“我刚开始曾经听到里面有人在呼救。”
这位妇女冲向废墟,声嘶力竭地呼喊亲人的名字,但回答她的只有寂静。
从昨晚到今晨,都江堰到处可以听到呼喊亲人的声音。
学校成了灾民的“避风港”
通往都江堰第一人民医院的路上,忽然燃起了好几团篝火。
篝火旁,五六个素不相识的人围坐在一起,拉着手,聊着天,互相鼓励。红红的火焰驱散了四周的寒意,也驱散了萦绕在人们心间的恐惧。
“总会好起来的。”这是他们最常用的安慰。“别怕,有我。”这是他们最勇敢的言语。
一位小伙子随身带着一面国旗:“披在身上,好像就能勇敢一点,毕竟我是这里最年轻的男子汉嘛!”
都江堰中学,凌晨3时45分。
学校的围墙被震塌,但成了周围居民的“避风港”。
居民和学生聚在学校的自行车棚内,不知是谁提议来唱首歌,不一会儿,“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夜空,隔着很远都能听见。
这一夜,人们选择坚强。
随处可见帮助灾民的人们
同样无眠的,还有很多默默帮助灾区的人们。
成都市红星路,12日晚上10时。排队献血的人已经有400多人,一些人一直等到13日凌晨2时才献上,而整个晚上,从各处涌来的献血者络绎不绝。
不少成都的哥的姐还有私家车主自发组织起来,开车前往周边受灾较重的都江堰、绵阳、彭州等地,送去物资,接回伤员。
张超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位。记者看到他时,他刚从彭州灾区回来,正在号召自己的朋友一起去都江堰接伤员回成都。
“震的时候我在路上开车,忽然车子就左右摇晃起来,我还以为是我的车子爆胎了。”张超笑了笑,“后来才意识到是地震。再接着就拉到一位客人去彭州看他的老母亲。”
张超想都没想就上路了,到了彭州还主动免了那位客人50元车钱:“都这个时候了,还在乎钱吗!”
从彭州接了伤员回到成都,张超又从广播里听到都江堰第一人民医院有大量伤员急需转院。热心肠的他便呼朋唤友,一同赶往都江堰。
到了成灌高速(成都至都江堰的主要通道),张超才发现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太多了——近300辆出租车、私家车把收费站前的通道挤得水泄不通。
收费站对所有的救援车辆一律大开绿灯,分文不收。
就这样,张超在成都和都江堰之间来回了3次,一直忙到今天清晨。
在成都,在都江堰,随处可见这样的爱心人士,他们不留姓名,默默奉献,给受灾人民送去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心意。
这一夜,爱心温暖着人们。
<!-- body_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