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8-17 06: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打油诗
说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 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种顺口流,浅白灰谐,适合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张打油的名声很快传掦开来.后来人们把这种俚俗的,不讲平仄的诗叫<<打油诗>>. 在我们同学网最流行的非打油诗莫属了.
打油诗不能登大雅之堂, 但历代名人也不排斥. 相传苏东坡是"马面" ,脸好長; 苏小妹是 "锄眉头" .两兄妹曾用打油诗戏谑对方.先是哥哥发难: [前脚末出闺房内, 额头己到华堂前] . 妹妹也不是省油的灯, 随即反唇相讥: [去年一点相思泪, 今年始流到咀边] 类似这样有趣的故事还以各种方式流传至今. 要说有趣还数有关新娘子的打油诗故事了.
有一次闹新房,直至深夜也不散,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新娘好无奈,口占一首: [谢天谢地谢诸君, 我本无才那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 "春宵一刻值千金"] 这一呤, 令众宾客哗然大笑,有尖酸者更说 "新娘急了, 时间宝贵",众人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 虽为引语, 但此时此地, 别有新意.这个故事是清朝的了,换到今时今日,新娘子还用急吗?个中奥妙,你懂得的. (根据网络素材编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