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子:
对于律诗和对联这些传统文化, 我比较保守, 而且有点" 厚古薄今" ,但这不代表我非簿我们台山人在宏掦传统文化的贡献,我不止一次推介我们台山人在汉诗写作的成就, 也支持诗词写手们对旧传统的突破,可惜在这方面似不见太大的成效,连用<<今韵>>的作品也极少.有少数诗词作者正在尝试大胆的突破,其动机是好的, 似嫌步子太大.比如新诗可以跳跃,或者叫做"隔" ,律诗则要讲"起承转合", 手法上要讲"比兴" ,"实破" 了这些,旧体诗词就面目全非了. 古人是以吟诗赋联为乐,而现代人是以卡拉OK时代流行曲为乐,其兴趣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就是作诗赋联也是一样,60前出生的人喜欢旧体诗;60后出生的人则喜欢自由诗、打油诗、藏头诗和顺口溜。为什么60后出生的人不喜欢旧体诗呢?原因是那个根本学不懂的“古四声平仄”和“平水韵”朿缚着,写旧体诗须要手中捧着《平水韵表》和《古四声平仄对照表》才能进行,不能自由发挥、随心所欲。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文字音调也在不断的变化。例如我们台山音读塑料的“塑”字,小时候老师读音为“素” ,现在要读音为“索” ,如果你现在继续读素(塑)料,人们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师父兴致来时常吟旧体诗,那古里古怪的音调根本就听不懂他是在说什么,只好让他老人家独自陶醉。 我对吟诗赋联发生了兴趣是受师父的影响(经常跟他到深山去学武,如果不以诗联赋和,恐怕是没有机会出声了)。起初我从七言四句打油诗、藏头诗和顺口溜开始,逐渐接触旧体诗。我是60后出生的人,懂得汉语拼音,会讲普通话,用今四声和新韵作诗赋联得心应手。至于古四声和平水韵,怎么学都学不会,唯有手中捧着《平水韵表》和《古四声平仄对照表》才能作旧体诗。 我即使间中稀少地写两首不三不四的旧体歪诗,却被同龄人和幼辈们讽刺我为“老古董” 。倘若保守着“古四声”和“平水韵”这些老东西不放手,我担心旧体诗在60前出生的人百岁归老后,会和粤剧一齐沉没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