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爱中医,更爱西医 我热爱医学。"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是影响我一生的座右铭。 我爱中医,更爱西医。记得考大学填报志愿时,要求分三类填写,而且限制只能填报三个志愿。我毫不犹豫地全部选择了医学。第一类:中山医学院;第二类;广州中医学院;第三类:湛江医学院。可是历史的按排,却使我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如此,我也没有放弃如饥似渴的对西医的学习。还好,广州中医学院77届的中、西医教程比例是6比4。所以我们在掌握中医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相当的西医学知识。再加上自学和进修学习,以及长期的临床实践,便成了中西医的混血儿。我从事过中医科,骨科,普外科工作,深刻体会到中西医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作为一个现代医生,我们不应该盲目否定中医,更不能取消中医。不管中医或西医,治好病才是硬道理。如果两者兼能掌握,无疑是多了一种医疗手段,再通过取长补短,就能在应对人体复杂多变的疾病中游刃有余,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二)我对中医的认识 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形成年代久远。它是中国人民祖祖辈辈经过数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独特的理论。由于古人思想认识的局限性,不免也渗透着唯心的和不合理的成份,不能求全责备,它无损于中医的历史作用和贡献。数千年来,中医在为中国人民防病治病,维护健康和民族繁衍上功不可没,过去是,现在还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根据临床实践及参考文献报告,本人认为,目前仍适合用中医诊治的疾病有: 1,呼吸道病及五官科病方面:普通感冒、流感、伤风咳嗽、过敏性咳嗽、气管炎、声带炎失音、咽扁炎、舌下腺炎(中医称重舌)、花粉症(美国特别常见之病)、急、慢性鼻炎、早期白内障、结膜炎(红眼病)等; 2,消化道疾病方面:消化不良、便秘腹胀、腹泻、痢疾、急、慢性胃炎、肠炎、十二指肠球溃、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只限于泥沙样结石或胆囊细小结石)、急性黄疸肝炎、慢性肝炎等; 3,肛肠病方面:痔疮(炎症、出血)、肛裂、肛门湿疹搔痒等; 4,泌尿系病方面:泌尿道感染、急、慢性肾炎、慢性膀胱炎、前列腺炎、睾丸炎、尿路结石(要求结石直径1公分以下)、不明原因血尿等; 5,心、脑血管病方面:冠心病、早期高血压、动脉硬化与椎动脉供血不足之眩晕、中风后遗症、美尼尔氏病; 6,妇科疾病:痛经、闭经、月经失调、子宫功能出血、经前期综合症(包括经期头痛、经期水肿)、不孕、先兆流产、白带过多、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等; 7,精神、神经科病方面:抑郁症、胸部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失眠、面神经麻痹、神经炎、偏头痛、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等; 8,皮肤外科病方面:急慢性皮炎、急慢性湿疹、风疹、过敏性皮疹、药疹、皮肤紫癜、带状疱疹、丹毒、痤疮、疖疮、脉管炎、淋巴结炎、无明肿毒等; 9,骨骼运动系统病方面:风湿性肌炎、急慢性关节炎、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及慢性劳损、网球肘、高尔夫球肘、腱鞘炎、肩周炎、肌筋膜炎、早期骨关节退行性病(包括轻度骨质增生及轻度椎间盘突出)、跟痛症、梨状肌综合症、颈肩综合症、腰腿痛、常见骨折及关节脱位等; 此外,经西医检查后,诊断仍不明确的病症,或诊断明确,经西医治疗尚未满意,需继续调理的病例。前者如现今流行的慢性疲劳综合症,身体虚弱及亚健康的各种症候群。表现脸色无华,体倦乏力,胸翳气短,腹胀纳差,头晕、耳鸣、腰酸,心悸、失眠,自汗,盗汗,遗精尿频,或手、足心热,形寒肢冷等症。后者包括产后体虚、恶露不尽,及重病后或术后康复期的调理。例如一些癌肿术后化疗放疗之付反应的调理,腹部手术后腹胀及肠粘连的早期防治等。用中医治疗往往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中医除了对上述疾病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之外,近十年来在养生保健方面更是一枝独秀。许多单味中药(如北芪、人参、党参、当归、杞子、虫草、灵芝、阿胶等)及补益名方(如七宝美髯丹、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丸、至宝三鞭丸、玉屏风散、天王补心丹、龟龄集等)均有提高免疫、却病强身之功效。加上其取自天然而无付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而普遍受到人们关注,从而在民间长盛不衰。 但是,我觉得中医也有其弱点。历代政府对中医执业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因为人命关天,不是一般买卖),造成其管理上的漏洞,人人可以行医,人人可以当郎中。即所谓"秀才学医,易如反掌"。只要上过几年私塾,认识几味中药,背熟几首方歌。就可以行医开大处方。你想西医能这么简单吗?殊不知"识药不识性,十医九不应;识证不识药,十医九不着"。"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些骗人郎中究竟有多少实践经验,医死了多少人命?!又有谁知道。中医古藉流传下来的,也只是一些有效的个案。正因为这样,社会上中医骗子大行其道,龙蛇混杂,真假难辩。这就是中医的致命伤! (三)我对西医的认识 西医是一门实验医学。形成较晚,十六世纪才开始传入中国。它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在现代解剖学,微生物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物理,数学统计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实实在在的科学。它不象中医那么抽象,具体到看得见,摸得着。(小到细菌、细胞、病毒)令人不得不为之折服。因此,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各科学的发展并肩齐驱,以其科学性、严谨性、先进性及摧古拉朽之势,确立了它在维护人类医疗健康方面的无可替代的霸主地位。 短短几个世纪,西医的发展和成就有目共睹。 我们先看看医疗仪器的发展方面就知其端貌。从普通显微镜到高倍电子显微镜;从X线到CT到MRI;从黑白B超到彩超;从心电图到超声心动图;从脑电图到脑血流图;从呼吸机到心肺机;从纤维胃镜到腹腔镜到关节镜到椎间盘镜到伽马刀;以及各种生化分析仪器等出现。 每一种医疗仪器的诞生,每一个医学新发现,都揭开一个新时代,为医学带来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变革,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医学奇迹。不是吗,人类对自身的研究已完成了从宏观解剖,到组织细胞,到分子生物,到基因测序。在心脏外科手术方面,从瓣膜修补,到人工瓣膜置换,到心脏搭桥,到心内血管置架,到体内安装自动起搏器,到换心手术,到多系统多器官移植。。。。。。还有许许多多的事例,不胜枚举。但尽管如此,西医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完善科学。人类医学的许多未知领域永远也无法穷尽。在许多文明病慢性病、心理精神性疾病、遗传病、癌症面前,现代医学仍是束手无策。 按照目前的医学水平及本人的认识,与中医相比较而言,以下病症应首选西医诊治: 1,各种肿瘤(包括确诊的、未确诊的、体表的、内部的)、癌症(包括确诊的、未确诊的); 2,各种外科急腹症(急性腹膜炎、急慢性兰尾炎、兰尾脓肿、盆腔脓肿、急性胆囊炎胆绞痛、急性胰腺炎、肾绞痛、肠梗阻、溃疡病穿孔、宫外孕破裂、脾破裂、肝破裂、坩顿性疝等) 3,内科急危重症(高热、昏迷、抽搐、败血症、酸中毒、各类休克、脑血管意外、心梗、中毒、急性失血如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及溃疡病出血、气血胸、呼吸困难、临哮喘持续状态、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尿潴留、尿毒症、肾衰等) 4,严重创伤(包括颅脑损伤、内脏损伤、多糸统多器官损伤、脊椎及神经损伤、严重骨折及脱位等) 5,各种急慢性传染病:伤寒、霍乱、急慢性肝炎、流脑、乙脑、疟疾、结核病、勾体病、狂犬病、钩虫病、丝虫病等 6,一切小儿科病。 7,呼吸科病:急慢性气管炎、支扩、肺炎、哮喘、肺心病、肺脓肿等。 8,心血管科:风湿热、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包炎、心肌炎、心内瓣膜炎、先天心、梅毒心、风湿心等。 9,泌尿科病:沁感、急慢性肾炎、肾综、泌尿结石(直径大于0,9或肾下盏石)、严重前列腺增生、性病各等。 10,多数血液病:缺铁性贫血、高铁血症、蚕豆病、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障、白血病等。 11,内分泌及代谢失调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甲亢、甲减、低钾血症、高血脂等 12,脑神经科病:精神分裂症、癫痫、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巴金森氏病等。 13,消化科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中毒性痢疾、阿米巴痢等。 14,妇产科病: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附件炎、盆腔炎、不孕症及一切妊娠病、产科病等。 15,牙科病,及多数的眼耳鼻喉专科病。 此外,除了上述疾病,一切原因未明、诊断未明(包括中医所认为的"奇难杂症"),或需作详细检查的疾病或需做手术治疗的疾病),均应首选西医诊治。若经西医治疗无效,然后考虑以中医辩证治疗。 (四)对中、西医未来的展望 中医和西医发展到今天,前者如同步履蹒跚的老人,一路从风雨飘摇中走来,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后者如同脱缰的野马,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所以,对西医的未来,我们完全看好,不用担心。中医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前些时候,国内有那么少数人以"中医不科学"为由试图抵毁它、消灭它。其实,"科学"的概念,是近代才有的事。中医从来就没有属于科学之列,只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有谓"偏方气死名医"、"偏方能治大病"。评论中医本身是否科学,毫无实际意义。不管中医或西医,疗效才是硬道理,治好病就是目的。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医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医处境尴尬,大有江河日下之势。君不见国内许多中医院,形同虚设,名不符实;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比西医院校的毕业生更为严峻;在职中医生也窜窜欲动,不少人纷纷投向西医。全国中医行业全面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扶持中医事业的发展,曾经出台过许多"中医政策"。如"中医带徒政策"、"西学中政策"、"中西并重政策"等。可是时至今日,中医仍未得到有效的保护。 但欣幸的是,从另个角度,我们看到了中医目前已露出一片撩人的曙光。其许多精辟论点,例如重视"上工治未病' "的观点;强调体质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观点;以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阴阳平衡观、整体观等,正符合现代的养生理念,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在民间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掀起一轮学习中医的热潮。 在当前西医药价格高涨的情况下,中医药相时比较低廉,又以其效果好,纯天然,绝大多数无毒等特点而吸引了众多的人士,得到海内、外崇尚健康,崇尚自然环保的中医药爱好者的拥护。一位日本女孩告诉我,在美国店铺的各种中成药,在日本也能买得到。在美国,我也清楚地看到,虽然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求助中医药防病保健的人数呈逆向增长。包括美国本土人,港、澳、台华人,墨西哥,越南、韩国,日本,印尼,柬甫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波兰,埃及,蒙古,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以及其它中东人、非州人,喜欢尝试使用中医药的大有人在。新开的中药店铺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由于甲型流感的世界蔓延,银花、板兰根等中药制品销售节节上升,价格一翻再翻,而且供不应求。 展望中医药市场,未来前景一片光明。为了拯救中医和加快中医药的发展步伐,我们应重新客观地、事实求是地评价中医,而不应排斥它。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糙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这才是对待中医应有的科学的态度。我认为当务之急,除了继续继承和发展各项中医药事业,国家中医管理局应加大中医管理的力度。对中医药市场全面实行严肃的科学的管理,也即是胡锦涛主席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可否借鉴国外对西医管理的经验,对中药店铺一律实行凭正规医生的处方配药,并要保留记录。再也不允许无执业证的中医骗子、江湖郎中大行其道。中医生也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也许比以往的所谓"中医政策",对保护发展中医和提高中医的地位更为有效。 中医的发源地在中国,世界看中国。能否让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辉,继续泽福全人类,中国未来任重而道远。 [此帖子已被 wzitain 在 2009-11-1 11:57:0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