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i

文豪手记窥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140

帖子

572

积分

排长

积分
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0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没有上帝的世界(2)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01月17日 00:39 新浪读书

连载:匹马西风 作者:孔庆东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第三次死去了上帝的时代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当今的时代。

  中国当代青年,在信仰的问题上,面临的正是一个“死去了上帝”的世界。

  如果要确定一下“当代”的界限的话,指的就是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诞生的这批青少年。他们出生于文革后的新时期。这个时期,“上帝”的余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里仍久久不散。这里的“上帝”并非哪一个人,而是指长期的冷战思维在整个中华民族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固定的信仰模式。

  这种信仰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有它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在内容上,它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以种种大公无私的时代精神为支柱,以崇高和壮烈为其美学特征。这种信仰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能够调动和集中全民族的积极因素,排除万难,克敌制胜。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叫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对个人来说,这种信仰能够净化自身心灵,提高人生境界,使人获得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正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生产力水平普遍很低、物质生活普遍比较贫困的现实条件下,这种信仰并不是完全产生于自觉自愿,而主要是靠灌输和提倡。当它的超前性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往往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回避现实,粉饰生活,这样就给信仰本身埋下了危机的祸根。而且在长期的极左思想统治下,这种信仰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神圣的信仰堕落成机械麻木的生物本能。把毛泽东当作一尊神来崇拜并不是夸张,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当这位伟人合乎自然规律地离开我们时,千千万万的男女老幼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他们以为“毛主席”三个字就像“老天爷”一样是永恒的。有一个叫小昆的孩子,当年曾经问她的哥哥道:“现在华国锋当了毛主席啦?”当时北京地区的流氓小偷在赌咒发誓时都会说“向毛主席保证……”,这与西方人的“以上帝的名义起誓”有什么两样呢?敬神的结局必然是渎神。曾经鼓舞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最后只剩下一大套程式化的书面语汇。当时的中、小学生还沉醉在那纯真美好的幻景里,而年长一些的人们,已经开始有所觉悟了。随着这种信仰的专制性所带来的日甚一日的窒息,上帝的末日也就降临了。

  35岁以上的人,也许还隐约记得1976年9月的哀潮,10月的欢浪。虽然心理学早已证明,童年的突发事件会给人留下终生的印痕,但那毕竟是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大事”。一位中学生在火车上深情地回忆起三岁时如何含泪埋葬了心爱的小猫,但问他当年国家大事的印象时,他却一点也想不起来了。

  当代的青年,是在父母满怀希望和喜悦的心境中度过童年的。他们的童年岁月里,没有战争、没有武斗。当他们翻开小学课本的第一页,第一次看到的不再是“毛主席万岁”,而是“人口手,马牛羊”。美术课上画的不再是被一支大钢笔刺穿了胸膛的刘少奇,而是小鸟、大树、小房子。音乐课上唱的不再是“叛徒林彪孔老二”,而是“让我们荡起双浆”和“春天在哪里”。他们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就在他们享受父辈所未曾享受过的幸福童年时,“上帝”慢慢地死去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代替了“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代替了“两个凡是”。中国从八十年代开始,真正进入了失去上帝的时代。一重重的纱幕被揭开,一句句的神话被打破,人们面对历史,痛哭、愤怒、咒骂,然后是突如其来的仰天大笑。在这充满悲酸的笑声里,新时期一位最著名的诗人发表了他那首令人心碎的《回答》:

  …………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

  神圣的信仰一变脸儿,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小把戏。连这样不可逾越的价值都是空心的,世上还有什么可信赖的呢?对自身历史是不彻底的反思,开放国门涌进来的五花八门的奇谈怪论,终于淹没了中国精神界的一切权威。“团结一致向前看”逐渐变成了“向钱看”。一字之差,从精神转到了物质。取消了“向前看”就等于取消了任何信仰。等到我们的主人公陆续走入中学的大门,八十年代已经过去了,此时他们所面临的理想领域,真正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这一代青年就在没有上帝的世界里开始学做自己的主人了。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13 0:53:05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140

帖子

572

积分

排长

积分
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00: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论庙灾fficeffice\" />

作者:孔庆东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近日读孔子圣迹图,看到“知鲁庙灾”一节,很有意趣。使我不仅想到了***,而且想到了诸如日本的靖国神社等相关问题。原文如下:

  孔子在陈,陈侯就燕之。子游闻路人云鲁司铎哭,及宗庙,以告。孔子曰:“灾必桓厘乎?”陈侯曰:“何以知之?”曰:“礼云‘祖有功,宗有德,故不毁其庙焉’,夫桓厘,功德不足以存其庙,而鲁不毁,是以天灾加之。”既而鲁使果以桓厘报灾。陈侯谓子贡曰:

“吾今乃知圣人之可贵。”

  孔子在古代思想家中,属于相对不迷信的,对鬼神的态度是“敬而远之”。但是他从来没有否定过鬼神的存在,他相信冥冥之中的“天道”。他不去巴结天、贿赂天,只是按照大丈夫的原则行事,自觉站在天的一边,所以他相信“祖有功,宗有德”,那宗庙就立得住,如果没有功德,或者功德很小,甚至功不抵过,那宗庙就立不住。不值得保存的宗庙应该毁掉,如果人不去毁,老天爷就亲自动手去毁了。

  中外历史上毁掉的宗庙不可胜数,因为随着时代的演进,功德的价值判断在变化。“破四旧”并非文革的发明,如果不抄家不打人,只是单纯的破除旧礼教、树立新风尚,那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历史常例。今天我们不毁宗庙,并不意味着我们比红卫兵更懂得历史,我们是从文物保护的意义或者是发展旅游的目的出发的,其实是一种利用神仙和祖宗去赚钱的“文化商人”心理。今天的多数人并不去追询那宗庙里的神祗有什么功德,那些宗庙虽然还在矗立着、维修着,其实在我们的心里,早都毁掉了。因为那些八方神仙和列祖列宗,至少已经一百多年没有保护过我们了。即使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大多数教徒也只是依照文化的惯性例行公事,很多人连圣经都不曾通读的,每个礼拜去忏悔一次,仿佛是道德罚款,出来后继续自私自利,蝇营狗苟,教堂只相当于他们的精神厕所。只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们,比我们要虔诚,肯动真格的。可是太虔诚了又容易产生排斥“异教徒”的原教旨思维,正如今天中国的“自由主义红卫兵”们,把所有为平民百姓说几句公道话的人都打成“左派”,满脑子不自觉的圣战意识。在他们的心里,是有宗庙的,那就是美国的自由女神。

  按照这样比较麻烦的逻辑,那日本应该不应该保存靖国神社呢?那神社里的列位神怪到底对日本人民功德大还是罪过大呢?当今日本的主流思想,当然认为功德大,所以谁当政了都要去参拜。而反对参拜的中国韩国等,则认为是罪过大。可毕竟是人家的宗庙,人家自己不毁,咱们也不能举起十三亿块石头,隔海砸人家玻璃。美国那么霸道,也没有毁伊拉克的宗庙吧。毁庙是还须建庙人的。

  看这几年的架式,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已经跟裸奔似的,看客越多越上瘾了,一时半会儿戒不了。而我们又没有自己的“靖国神社”或者“保家卫国纪念堂”之类的可跟人家对抗,连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拉了几声警报都有白领一族表示讨厌,说是干扰了公民的自由生活。所以我看此事也只有相信孔子的态度了,假如日本的靖国神社确实不是东西,那自有天灾加之。这样说未必就是怯懦或者迷信,因为天灾加于日本,已经不是十回八回了。除了东京大地震、阪神大地震之类的“纯天然”灾难外,独享两颗原子弹一事,恐怕也不能单纯看做“人祸”。多行不义者,耶和华当然是讨厌的。国人多恨日本,而我却心存几分悲悯,不知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发明了方便面和卡拉OK的民族还要逆天行事多久,是天灾太多对于苦难就麻木了吗?尽管靖国神社里供奉着许多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但我仍然希望那些鬼魂在地狱里经过劳改后,能够真的给日本人民带来福祉、带来和平。最后用一句我去年学到的不知明确含意的藏族咒语结束吧:嘛哈噶啦奔森堡!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14 0:10:2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140

帖子

572

积分

排长

积分
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04: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母亲的礼物


作者:徐小平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次我回加拿大,抵达三天没有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爸爸妈妈就把电话打了过来,说是没什么事,只是看我没电话回来,不放心,打个电话,“看看到了没有”。

   但接完电话我懊恼不已!稍一马虎不慎,我就让父母担忧了!其实父母真会担忧飞机没到吗?但是,他们已经习惯我每飞一地就必然打来问候报安的电话,到时电话铃不响,老人的生活就缺了些什么,就不踏实,就不安心,就不“幸福”。

  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承诺,爱也是一种生物钟……爱与贫富贵贱无关、爱与成功失败无关、爱与辉煌潦倒无关、爱是一种需要精心维护、持之以恒、不断表达、习惯成自然的行动啊!

  王子或乞丐、公主或保姆、身无分文或腰缠万贯、安居高楼或流落街头的你,今天,你对你的父母,表达了你的爱了吗?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15 4:12:52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9

主题

4550

帖子

4515

积分

版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1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7-16 0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Di兄:如此用功 活到老,學到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140

帖子

572

积分

排长

积分
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16 03: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易中天
《于丹论语心得》序

  于丹白衣白裙,坐在一张黄色的长沙发上,旁边是红衫的央视主持人柴静。我灰不溜秋地坐在她们的对面,准备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

  这是 2006年11月12日的下午,地点是“百家讲坛”的演播室,话题则围绕着于丹的“论语心得”展开。服装未经设计,访谈也很自由。但我看着这一对桃红李白,总不知孔老夫子见了会作何感想,便不怀好意地问: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样的?

  谁知于丹并不上当,应声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好聪明的小妮子,好精彩的回答!我也立即回应:那我今天就有点儿像孔子了。我这一身灰,等于没有色彩。不过,灰色也有灰色的好处,那就是和任何色彩都能搭配,比如你们的鲜红和洁白。

  观众大笑。

  访谈在笑声中结束,我却有点儿意犹未尽。事实上,我要问的问题是:孔子是不是众人都需要的?如果是,那么,他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案其实就在刚才的笑谈中:一个大家都需要的孔子应该是灰色的。

  我不知道于丹对于“色彩”和“温度”的定义,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色彩。所谓“没有色彩”,无非就是灰色。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又是最具普适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所谓“需要一位灰色的孔子”,无非是说,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需要一位最具普适性的孔子。

  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人们喜欢讥讽地说,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他们不知道,理论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没有普适性;而没有普适性,也就没有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们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 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链接是广泛的,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却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

  我们需要这样的孔子。

  我们欢迎这样的孔子。

   2006年11月13日夜于北京-厦门途中

易中天,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首播即获热评。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16 3:23:02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140

帖子

572

积分

排长

积分
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03: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之道(1)

作者:于丹 出版社:中华书局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情。那么他们是怎样看待人生遗憾的呢?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

  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次: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些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写的是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当时伦敦的报纸,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当然很多人不见得会面临上述这种极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出来的空气,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会特别多。所以,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17 3:08:3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17 3:09:35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140

帖子

572

积分

排长

积分
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18 03: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她在书的开头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她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主题

140

帖子

572

积分

排长

积分
572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7-21 0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报札记:日本的性暴力----孔庆东

  傍晚5点起床,上午10点睡觉,青天白日一片黑,老夫全不知道。三更半夜不眠,搞得鸡飞狗跳,且都放下私房事,大家一起读报。

  古巴人均寿命超过世界平均数11年,比美国只差1年,现在准备跟日本和新加坡的82岁一较高低,成为世界的领头羊。古巴还有个“120岁俱乐部。古巴显然不属于经济发达国家,人民的长寿主要得力于免费医疗制度、宜人的气候和生活压力不大。日本人生活工作压力之大,冠绝全球,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但平均寿命居然为世界第一,主要也是得力于医疗福利体制,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医院,个人负担的医药费很少。这就是活生生的社会主义。所以仇恨社会主义的朋友们一般不直接攻击古巴,仇恨日本的朋友们也并不否定日本社会的人性化一面。可见无论何种社会制度,让多数人民生活得舒服快乐,乃是第一真理。

  虹影在《艳遇的一种方式》里引用德国作家黑塞的话说:旅游就是艳遇。所以虹影说自己欣赏这样的人:不断寻找新的艳遇,创造艳遇,享受艳遇。如果把旅游当成艳遇来享受,我可以赞同。我担心的是,有些人把艳遇不过当成了旅游。

  日本的诗歌创作,既有现代自由诗,也有传统的俳句、和歌、连句,还有汉诗,可谓一国三诗。王晓平《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宗失物》引用了60年代高桥蓝川的一首《时事有感》:漫空多毒气,黯淡此乾坤。蔬菜绿全褪,河川水尽浑。庙堂竟无策,吾辈一销魂。公害谁能灭,秋风落日昏。这首环保诗,用于当下的中国,也挺合适。

  日本的社会治安,基本良好。但是地铁和城铁列车上的性骚扰和性暴力事件比较严重。 57日在大阪,一个男的在车上作案后跳入轨道逃跑,导致23趟电车延误,影响了将近3万人出行。在中央特快线上,一名罪犯猥亵和强暴身旁的少女长达30分钟,周围的40多名乘客采取不支持、不反对、不报警的稳健态度。罪犯完成自选动作后扬长而去,连续三次作案才被逮捕。日本还给这些车上流氓发明了一个专门的称呼:痴汉。开始我还以为痴汉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反面,是指那些被狠心女子抛弃的痴情男子呢。后来才知这么文雅的称呼,其所指竟然是那些人,说句金庸小说里的话,真是不由得痴了。日本为此还专门设立了女性车厢,这一保护妇女的举措得到赞扬。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说有些痴汉私下约定某节车厢为痴汉车厢,每次都聚集在那节车厢里,一旦有不知情的妇女误入,可就羊入狼群,倒大霉了。我看见此类报道后正在担忧和生气,心想日本警力这么强大,为何不管?可是很快又看到一篇报道,说是竟然有妇女故意走进痴汉车厢,还有的妇女打听哪一节是痴汉车厢。日本人的心理真是奇怪,反正也琢磨不明白,所以也就不替人家担忧了。日前又得知,东京大学一位著名法学教授也因从事痴汉活动,正面临官司。中国网民遇到比较费解的蹊跷之事,经常打一个字:晕。本人建议,以后能不能改成另一个字:痴!

  东京参议院候选人席位,自民党83,民主党80,共产党63,公明党22,社民党23,国民新党23,日本党3,其他党派46,无党派34,共377,其中女性91。在反对修改宪法第九条、反对日本武力扩张的重要声音中,除了共产党外,还有一个专门的九条会。对军国主义复兴进行斗争的主体力量,还是来自日本人民。

  比利时人厌烦了现代生活,流行一种回到中世纪的时尚,住古堡,穿盔甲,时光倒流700年。一个医院的女清洁工可以变成一个14世纪的女公爵,让包括她丈夫的许多男人当她的骑士,而有些男人则喜欢强盗的身份,因为可以穿得衣衫褴褛而不受干涉。但实际上欧洲的中世纪并不美好,那时麻风病黑死病流行,人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战乱频仍,物资匮乏,工农业都十分落后,普通百姓朝不保夕,马铃薯是日常主要食品,吃个咸鱼头等于过年。别说肉蛋茶奶,连蔬菜豆腐也吃不起,而西红柿胡萝卜,又被教会指定为撒旦的食物不许吃。文化思想专制,学术和艺术方面发展缓慢,比起同时期中国的宋朝元朝来,简直过的是地狱般的日子。至于勇敢的骑士动不动救出高塔中的公主,忽闪着大眼睛吃葡萄,更是苦难到极点的可怜人,才梦想出来的童话。所以比利时的一位历史教授说:我也曾扮演过中世纪人物,但是那只是为了好玩,当真的话就有点可笑了。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呢,应该思考的不是中世纪我们如何如何比人家好,而是为什么到了近代,被瘟疫和贫穷消灭了一多半的欧洲人突然强大起来,扬帆破浪,统治了全世界。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21 0:36:17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11-22 22:29 , Processed in 0.4934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