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健能、黄文生摄影报道)昨天,在台山市中心文化广场,举行盛大的民俗文化演出,增添新春喜庆气氛。节目包括获得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台山广东音乐、通过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台山木鱼等。而沉寂多年的台山广海镇的“水上人”拜龙王习俗和“岸上人”打龙船仪式,经当地艺人挖掘,合二为一创作了“捕鱼祭”祭海舞,在演出中大放异彩。这是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捕鱼祭”首次在春节亮相,将成为每年春节特定习俗,将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重现“拜龙王”和“打龙船”习俗 在昨天举行的“捕鱼祭”表演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头戴竹笠的20多名身披渔家服饰的渔家女,她们的舞姿像海浪一样翻滚,后面由8名大汉抬着一艘木制渔船,由20多名威武英俊的龙仔手举广海小龙,舞起雄壮热烈的祭海舞。据这项表演活动的创作人关永宁介绍,“捕鱼祭”取材于台山渔民的拜龙王习俗和广海的打龙船仪式。每年秋季,台山广海“水上人” 都要举行一项隆重的祭海活动,他们拜大海、祭龙王,以祈祷一年四季风平浪静,渔获丰收;而居住在广海的“岸上人”在每年端午节,都有“打龙船”的习俗。而两种风俗都起源于600多年前广海城的兴建。 据世代居住在广海城的老渔民郭福财介绍,广海位于台山市南部海滨,古称溽城,有着600多年历史,是台山市第一古城。广海城北部称广海街,南部称南湾。广海街住的是“岸上人”;南湾“岸上人”、“水上人”兼有。以前每年秋季,台山渔民都要举行一项隆重的祭海活动,拜大海、祭龙王,以祈祷渔获丰收。 一艘杉木渔船价值3万多元 据关永宁介绍,创作“捕鱼祭”祭海舞,道具最为重要。为了表达渔民的生活,首先要制造一艘木壳渔船。该渔船采用全新杉木,聘请5名工匠耗时1个月制造而成,费用大约3万多元;其次是用木制作广海小龙船,在船上雕刻上龙纹状,并涂上金黄颜料,一条条栩栩如生的小龙便诞生了,共需要制作20多条,制作工艺相当精细。关永宁对记者说,由于各种原因,“拜龙王”和“打龙船”两种民俗仪式日渐式微,濒临失传。为了拯救民俗文化,特将两种风俗合二为一,创作了祭海舞。 “捕鱼祭”风俗是一种海洋民俗文化,它完全是由渔民自发形成的一种信仰和崇拜,因此在设计表演方案时,最多考虑的是将其动人和写实的艺术形式展现给观众,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台山的渔民风俗。 来源: 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