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8|回复: 1

砚边絮语——仿吴让之印有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7-11-14 19: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日欲仿吴让之朱文印一方,下刀前缺乏自信,导致中途失败。今日细思:人、石、用刀习惯、阅历等皆不同,失败乃过于强调一致的结果。于是重新审定,略拟其篆法,求个大概,以己意刻成。 学书亦然,临帖临得似,给人的感受是下了苦功,可这又带出问题:为何有些人临得似却跟他们平日信手书写的风格相差那么大呢?究竟临帖的意义何在呢? 对临帖体会较深的人都知道,离开字帖后,要想写出一手自感满意的字来并不容易。更深入一点的就是模拟创作,即以字帖为底加上个人的习惯来书写。学书法能走到这一步,已是非常不错了,时下所说的“千人一面”现象大都是指此类风格的作品。 据我所知,有些人学书法基本不临帖,但仍达到很高水平,不过,这种例子很少,一般都不推荐。有些对于临帖的态度是偶尔尝个鲜,读帖与平日书写为主,近现代不少学者多以此为法。我以为在今天,这种方法适宜于中老年开始学书法的爱好者。至于偏重于临帖并要求达到形似效果的,其方向多是指向以技能见长的模拟创作的,这种方法为古今主流。无论怎么说,有个名家在背后撑着,容易获得众人的认可。 由于每个人的天赋、际遇不同,很难说某种学习方法比另一种学习方法优胜。 至于临帖意义何在,简单而言,就是一个追求手熟过程。无论怎么说,法帖的作者,首先是手熟者,至于境界、神采这类显得含糊的东西,是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若自身理解能力达不到那个层次,将临帖当是混个手熟最为实在。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2 00:44
  • 签到天数: 233 天

    连续签到: 1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

    主题

    5万

    帖子

    40万

    积分

    军长

    积分
    408271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最爱沙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7-11-14 21: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2-21 01:03 , Processed in 0.2837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