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8|回复: 2

砚边絮语——唐楷与魏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7-11-3 15: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书法方面有个共识,就是楷书在唐代已发展到顶峰。这一观点是指楷书的严谨已达至极则,并非以唐楷作为审美最高标准。 宋以后大概树碑立传少了,故自宋至今,再也没有影响深远的碑拓,而是以翻刻前人今贤作品及真迹传世为主,其书风也开始产生变化。 孔子的著作中,常提到尧舜禹那个年代怎么好怎么好,风气一开,整个中国史便以一代不如一代的观点为主流,书法亦不例外。 这固然有一定的根据,如出土的汉简中的草书天真烂漫之处,就非二王的流美所及,唐以后的楷书亦难臻唐楷中那种因时代所产生的自信。 不过,说到书法史,总是以流行的观点来展开,民间那些冷僻的佳作常为人所忽略,故一般书法史缺乏学术含量,用来唬人尚可,难以经得起推敲。 自魏晋以后,唐楷书风统一天下,直至来到清代,考据学的兴起,人们才开始关注魏碑所独有的审美价值来。据说,清代善魏碑书风的有二百多人,只是其中许多名声不显。毕竟,整个唐代以书法名世的也不多。即使专事书法史研究的,一下子又能记起史上多少名家呢? 严谨是书法的边缘状态,一不小心就坠入古人所说的“状如算子,便不是书”中去,馆阁体就是因此为人所诟病。而书法作为一种手写体,应以一人一面目为主,若老是在形似上下功夫,终是落了下乘。 然而,过分强调一人一面目,会因众人审美问题,其中许多会被排挤。不过,书法除碑刻及作为文物外,多是依附作者在社会的影响力而存在,就像郑板桥的六分半体,若非郑的名气,恐怕只能在书法史上冒个泡之后就消失了。 亦因如此,在形似上下功夫,即使“不是书”,但同时意味着背靠经典,易于获得他人的认同,而曳曳独行者,即使水平再高,若无个人社会地位支撑,想获得他人的认可,只能靠运气了。 与唐楷相比,魏碑就显得野性许多,前者如现代化大都市,交通卫生之类一板一眼,后者如七八十年代乡村,信手丢个果皮随地吐个痰并不碍眼。 晚清赵之谦是魏碑大家,因他的魏碑偏于严谨,于是便有了“碑面颜底”之说。在真正意义上,将魏碑写活的,还是晚清民国至今天这段时期。 这段时间,中西文化产生强烈的碰撞,产生“异心”的人多了,馆阁体的束缚少了,人们在书写时的胆子也大了起来,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民国审计院院长庄蕴宽的碑体行楷时,立即就生出与清代其他魏碑大家的作品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我以为,这便是魏碑的“野性”。 至于今天,日常生活中几乎连铅笔、圆珠笔、水笔都丢了,这就为魏碑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宽的空间。或许,将来书法史上,今后数十或数百年的书法所占的比重不下于“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种称谓。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7 收起 理由
微凉 + 7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2 00:44
  • 签到天数: 233 天

    连续签到: 1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

    主题

    5万

    帖子

    40万

    积分

    军长

    积分
    408271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最爱沙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7-11-3 16: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優秀文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主题

    6519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潇洒走一回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4371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7-11-3 23: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11-26 16:58 , Processed in 0.3142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