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2|回复: 4

砚边絮语——读杨守敬书法有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7-3-18 03: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杨守敬书法有感》 形容词的出现,是因为我们在描述具体事物产生困难,只能从另一角度来阐释,让他人对这事物获得一个模糊但认可的概念。“大气”一词就是我在接触杨守敬作品时从头脑中跳出来的。 篆隶魏碑及榜书是清代的特色,虽说以往在这几方面特为出色,奈何岁月的流逝,许多墨迹不传,只可作为史料依据,若以此来衡量书法艺术水平,则显得底气不足。 杨守敬是晚清的官员及大学者。我常常觉得,现代的书法专业化趋向,导致不少书法爱好者被书法所圈养起来,为文议事时常局限于书法,而此类偏于“专业化”的文章,内容重复的不少,实有点浪费纸张资料及读者时间。不过,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很少再看纸质书籍,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吧。 我是没有资格去评定杨守敬的学术成就的,只从互联网中找到关于他的简介,称他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史上能获得这种介绍的书家并不多,而对当代书家的介绍则多以书协职称、获奖次数、入选某辞书等为主,至于如介绍杨守敬这般的,则凤毛麟角。 杨守敬的作品整体偏于厚重粗犷,因学养功深,从其作品中可领略到其运笔使转之间,就如一只大黑熊在玩耍,看似轻松,却处处弥漫着力量,自有一种凛然气慨。过去国内有人称他是个“二流书家”,不过也有人称他的书法水平在翁方纲之上,倒是日本人称他是“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日本书道的大恩人”。出于民族矛盾,不少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看法难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但从日本书道中人对杨守敬的尊称中,不难看出这些书道中人是懂得感恩的。说实在,民族矛盾与学术交流是两码事,日本政府在教科书上删改二战史,是民族问题,而日本人崇尚杨守敬则纯粹出于对其书法艺术的尊重。 出于民族自大心理,我们或许会因此产生沾沾自满:中国的二流书家在日本已是书圣级别了。可中国当代书坛,有谁能胜过杨守敬呢?若无法胜过杨守敬,又拿什么来说杨守敬是二流书家呢?若杨守敬是二流书家,今人的水平又去到多少流呢? 杨守敬一些作品中,在落笔时常出现出以一个近似圆点的点来代替点划中的点或短横,当然,史上亦有人这样处理,如清初的刘墉,但刘显得内敛,其书法不象杨守敬那么开张。这种用笔方法是将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书写时点驻后不作其它运动或笔尖略带出的结果,给人的感觉就如墨汁滴到宣纸上自然化开那般。这种用笔方法加上生宣,无疑大大丰富了书法的表现效果。如果对日本现代书法有所了解,不难看出杨守敬这一表达方式给日本现代书法带来的启迪,它脱开了日本书法过去习惯上的清丽及运笔的种种繁冗,墨汁以最原始最直接的状态跳到纸上,然后以非人为的方式进行渗化,最终获得一种前所未有效果,日本的现代书道是不是以此为开拓点呢?或许,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猜想。 学书法常扯到继承与创新中去,回顾一下书史,前贤光辉耀目,个人精力有限,从中能学到多少呢?还是尽量抛弃为书法而学书法的念头,有空泡壶红茶,看看书,读读帖,偶有所感来几笔算了。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2 00:44
  • 签到天数: 233 天

    连续签到: 1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

    主题

    5万

    帖子

    40万

    积分

    军长

    积分
    408271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最爱沙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7-3-18 06: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優秀文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0: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书坛在杨守敬之前几乎被“三笔三迹”风格所笼罩,用笔偏于流丽,虽有数位另类如良宽、一休宗纯那般的曳曳独行者,但跟郑板桥的“六分半体”或金农的“漆书”待遇一样,无法成为主流。杨守敬的粗犷大气打开了日本人在习惯流丽下的抑郁围堤,令日本书坛产生了剧变。不过,剧变之后的冷却期,再回头看看“三笔三迹”,恐怕又从中看出一些新意来,这跟今天重读“馆阁体”的道理一样。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4

    主题

    1111

    帖子

    887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877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7-3-21 21: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

    主题

    1万

    帖子

    10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105202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7-3-23 06: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2-21 01:37 , Processed in 0.3035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