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四叔

刘荒田小品文精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996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6-10-20 12: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艳遇". 心怀一颗美丽的心 世界到处有美景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996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6-10-20 1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 "庄严"地读精选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511

帖子

1967

积分

连长

积分
1967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6-10-20 14: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主题

3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军长

积分
392454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6-10-21 00: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四叔 的帖子

四叔: 车里人生 午后,乘车到下城去。日影阴阴的,却蛮有内劲。车厢里乘客渐渐多起来。我独占的双人座上,陆续坐过几个人:拿滑板上车的白人小伙子,专心以耳机听音乐的女学生,还有身板粗阔的墨西哥男子。我没理会,埋头读王鼎钧先生的《关山夺路》。 我一次次地为命运的偶然而慨叹。书里说,1949年5月在上海,国军溃兵以海路逃亡,王鼎钧侧身其间,和众兵士拼死命挤上一只船。都是亡命之徒,先上船的朝船外推后上船的人,船外就是江水。王鼎钧从甲板跌下去,幸好一只臂膀勾住栏杆,慢慢把身体举上来。这时如果有人推他一把,他就完了。“甲板上有只手拉了我一把,我转危为安,那天晚上这一推一拉,我历尽生死祸福。”他上了船以后,小声探问谁拉了他一把,居然无人回应。读到这里,电车停站,一阵喧哗,各色衣服在眼梢掠过。人生之海溅起声与色的浪花。我在书和现实二者之间游走,惝恍间不知何者是虚何者是实。 电车开行,阳光把雾气剥去一层,热力明显起来。车里广播:在乘客拥挤时请小心照顾贵重物品。我瞥了新落座的乘客一眼,高个子黑人,上唇留了整齐的小髭,从侧面看,相当地潇洒。我想,男子若要在面孔上整出“公子”的丰仪,速成之法就是留上髭,胡子越浓黑越好。 不过,即便对“公子”般的黑人不乏景仰,我仍旧按了按夹克的左上方,那里的内层,放着钱包。钱包里有驾照、信用卡、各种登记卡和现款,硬硬的方形物件还在,放心了。同时我为此举惭愧,自问:是不是提防黑人上下其手?不敢替自己点穿。 .......
.这个世界还是善良的人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2-10-16 06:3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08

    主题

    6282

    帖子

    59872万

    积分

    副司令

    积分
    598727158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3 11: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句话就是一生 父亲节午间,坐巴士往唐人街,参加一个和父亲节无关的聚会。巴士行近唐人街,一位持杖的华裔老先生艰难地上车,坐在老人专座上。两个站以后,一位白净的老太太上车,见到前者,亲热地打招呼,坐在他旁边。他们说话之前,我猜那位女士是台山人,说到根据,则是只能意会的直觉,家乡来的女人,脸相与躯体似乎有若干特征。果然,他们热络地说起台山话来。台山方言极为复杂,我可以凭口音猜到籍贯,具体到镇那一级。眼前这两位,口音完全相同,该是潮境一带的同村或村庄相邻的乡亲。旧金山市台山人众多,这两位老人家,即使交情没有深到三天两头联袂上茶楼,每年也至少见上几次,在同乡会的春宴、婚礼、葬礼一类活动上,所以,“两眼泪旺旺”的滥情场面是没有的。然而,他们的交谈,触动了我的心。尤其是其中的三句话。 第一句,老先生问女士:“家里人都来了吧?”第二句,老先生在双方谈过几位乡亲的近况以后说:“都这么捱过来了。”第三句,老先生谈到自家身体状况时说的:“我什么也不想,今天上床睡觉,能醒来,下得了床,再想明天的事。” 三句俚俗闲话,把“老金山”的一生勾勒出来了。第一句是人生理想。早年的移民,终其一生,最大、最迫切的愿望是团圆,但是,回老家探亲只是治标,把所有亲人都弄到美国来,让家族在全然陌生的土地绵延,才是“异国一世祖”们至为顽强的抱负。为了这个梦,他们一边拼命赚钱,存钱,一边找律师办申请。在大陆闭关锁国的年代,无法可施,只能鼓励亲人偷渡到香港,再以难民身份来美。改革开放以后则以走正道为主,以假结婚、政治庇护和“屈蛇”等歪道为辅助,艰难曲折之中,夹杂着多少期许和筹谋,钻营和牺牲。第二句是人生写照,一个“捱”字道尽游子漫长的奋斗。初来时不通英语,备受歧视,很少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底层靠工时超长的拼搏,年复年地熬,才打下根基。成为讽刺的是,侨乡百姓绵延至今的传统是:不出国不算找到“出路”,一代代业已落地生根的移民,宁可耗尽积蓄也把乡中亲人弄出来,不是为了有福同享,只是有苦共“捱”。尽管世道常变,治乱更迭,出国潮有起有落,但台山人的深层心理之中,这样的硬道理一脉相通:走出去,“捱”是值得的。第一代苦是苦些,从下一代起,日子就好过了。第三句,指晚年心境,过一天算一天,不预支忧虑。风烛残年,他的人生成了摇曳的微焰,命运则是无定的风。 我继续听下去,收集到更多资讯。老先生今年81岁,“62年没有回去过。”世故的女士没刨根问底,我猜,他19岁出洋,那时正是家乡解放的1949年。悠悠岁月,他把乡愁压在心底,拒见家山。其因由,应不是没钱没双程机票,而在于别的方面,比如,家乡的亲人在土改中遭了罪,这一惨变对他造成极为深重的伤害,他不敢面对冤死的父母的坟墓。“过去在一起的,走光了。”老先生又说。“在一起”,可能指一起“上埠”的乡亲,一起从军的袍泽,一起打工的伙伴,一起打麻将的牌友,他们已成古人。我看他把着拐杖的手,布满青筋,皱纹触目,微微颤抖着。“我也70了。”女士说,我看她的脸,依然圆润,表情淡漠,似乎老下去的是别人。 巴士在唐人街停站,两位老人挪下车去。我连忙把三句话温习几次。 20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996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6-10-23 12: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值得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8-5 07:55
  • 签到天数: 5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268

    主题

    1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军长

    积分
    399053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社区劳模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6-10-23 14: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2-10-16 06:3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08

    主题

    6282

    帖子

    59872万

    积分

    副司令

    积分
    598727158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8 12: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灯前 常常想起词句:“夜深儿女灯前。”单用三个词——时间(夜深),人物(儿女),地点(灯前),就渲染出一幅色彩浓烈的“天伦图”。它出自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前面一句是:“秋晚莼鲈江上”,也是三个词。以萧瑟季节的客思铺垫于先,“家”的温馨氛围更加突出。今天晚间7到8点,多数人家的开饭时间,天气清爽,无雾遮蔽,我走出家门,在大街一侧的林荫道徐行,从打开帏帘的窗户,逐一浏览“灯前”。 一路走来,憬然而悟,“灯前”虽一目可见,却分若干层次。较浅的一层,见诸上述经典。设想你是离家多天的旅人,坐了半天飞机,半夜才到家门。先从窗子看,孩子为了等爸爸,还没就寝,坐在沙发看电视。妈妈在厨房里制作孩子明天的饭盒。只一眼,就教父亲欣喜若狂,冲进家里,叫一声“回来了!”热烈的拥抱,亲吻,问好,欢闹。灯光成为最可恋的暖色,覆盖着每一张笑脸上。家的永恒魅力,尽在这里。 这样的灯前,说平常也够平常。放在战乱之际,则更深一层。读过老杜的《羌村三首》的国人,都背得出“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这是历劫归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是旅人在家的第一个夜晚。“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这是一家的团聚。二者相比,论冲击力,感染力,后者自然具无可争议的优势。只是,你可愿意成为九死一生的归人? 只有多看几眼,便发现“灯前”的人,固然千差万别;“灯前”的活动,也并无标准动作。这一家,两个女儿分坐长桌两边,在争论着什么,几步开外,是跳华尔兹的父亲。我猜是父亲笨拙的舞步逗乐了孩子。那一家,长沙发上露出三个人头,所对的大屏幕正作美式足球实况转播,旧金山淘金者队四分卫普尼克一气推进201码。一家子狂热鼓掌。一个孩子在沙发上蹦跳,被妈妈制止。窗帘半掩的一家,围着圆桌吃饭,热汽盘旋的天花板下,零星的盘碗和勺子的碰撞声。它的隔壁,有人在哼歌。隔着黑了灯的几个窗户,一个小窗口前,一个秃头男子,支颐独坐对着电脑。走过一个街区,一个竖式窗子被拉起三分之一,下方钻出一个头发蓬乱的老太太,她对着楼下的车道,留大部红胡子的男人正叉腰而立,两人热烈地对话。这些属于“互动式”,其中至为动人的,自然是儿女与父母都出现的场景。 然而,日常生活不可能充满激动,“灯前”并非爱情语境中的“花前月下”,看了一路,不见热烈的拥抱,更没有卿卿我我的缠绵。(当然,这和窗帘没关有直接关系)。至于合家团聚一类,更多的是孩子埋头于电脑或手机。母亲在厨房,父亲在客厅,各自为政。 可以推测,“灯前”的亲子关系,偶然地,有严厉的训斥,顶嘴,摔门而去,此外,就是这样宁静的氛围。在灯光的辖区内,你不必没话找话,不必表演,不必作不愿做的事,都感到舒服。别忘记,这平淡到有时教人发腻,教人巴望“来点事”的一切,是因为有一个坚实的基座,那就是:完整的家。 201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2-10-16 06:3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08

    主题

    6282

    帖子

    59872万

    积分

    副司令

    积分
    598727158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2: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处 又读木心的《塔下读书处》,在拥挤的电车上。它是《即兴判断》一书中的第二篇。如果没有记错,第一次读它距今恰好30年。1984年某一天,在唐人街买了纽约出版的《美洲华侨日报》,站在市得顿街的十字路口等绿灯那阵,打开副刊,这一篇差不多占了整版。干脆不走,躲在杂货店前的帆布蓬下读起来。木心,何方神圣?全新的文字,全新的文路,套用古人说法:读之有如被人“一棒打昏”,好久才缓过气来。一边走路一边把版面颠过来倒过去,仿佛字行间隐藏天机。坐在纳山公园的长椅上,又看了两遍。抬头,别名“金字塔”的泛美保险公司大厦的白色尖顶微微倾斜,支撑着瓦蓝的天。 木心的读书处在老家浙江乌镇,“塔下”指的是:“我家后门一开,便望见高高的寿胜塔,其下是‘梁昭明太子读书处’。”这一篇写的,是他少时借读亲戚茅盾先生藏书的始末,从极丰富的藏书(其中一些,“版本之讲究,在中国至今还未见有超越者。”)他知道,“茅盾在圈点、眉批、注释中下的功夫,茅盾的传统文学的修养,当不在周氏兄弟之下”。带及和这位左翼作家领军人物的交往。当年,此文最吸引我的,是这样的思考:“《幻灭》《动摇》《追求》时期,仅是个试验。《子夜》时期,成则成矣,到头来远几步看,那是一大宗概念的附着物。《腐蚀》时期,茅盾渐臻圆熟,然而,后来呢,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应是创作黄金期,却搁笔不动,直到日薄西山,才赶写回忆录。” 今天,在电车的座位上,埋头读完,第一次读它的感觉回来了,那是带余甘的苦涩,咂砸嘴,这滋味从心头转至舌头,最后变为一丝嘲弄的笑,粘着唇角。思绪从一代左翼作家的命途回到“读书处”。才十四五岁的少年木心在乌镇耽读茅盾的藏书之际,“盘旋空中的是日本轰炸机,四野炮声隆隆,俄而火光冲天。”此刻,电车停站,上来两位残障人,一老一少,在我前面的长椅落座。似乎都是哑巴,老的木讷,少的对着老的不停地做“吃”的手势,老的不回应,少的咿呀地嚷,含混不清,手更急促地比划,连我都懂了,他饿了,问去哪里找食物。我的视线离开木心的文字,注视着这位率性的青年人。他虽然器官残缺,但无疑是车上乘客中最少机心的。在母国九死一生的木心先生,漂泊到纽约,才能回首乌镇的读书处,在文学梦发轫的所在凭吊最初的纯情。如此说来,在“真”上,木心和少年近似。前者要勘破世俗的虚伪,回到“真”的原点。后者因了先天的原因,封存着“真”。 我微笑着,低下头,读书,《昆德拉兄弟们》,《九月初九》,《游刃篇》-------旁边,啤酒肚足有酒桶一般大的流浪汉,把乌黑的手臂裸露,向一位白净青年讲解臂上的刺青。两位老乡在絮絮讨论领福利金的窍门。外部世界嗡嗡然,一似被篱笆挡住的小鸡雏,反而使我在字行间凝聚注意力。想及近来趁乘巴士和地铁,颇读了几本书,且读出些微心得,在太静的家中,如果不写作,常常抵挡不住电视遥控器、iPAD上的电邮、微信、微博的诱惑,哑然失笑。将交通工具当作“上佳读书处”,不单我而然。一位当律师的朋友,在旧金山上班,家在60英里外,每天费两个多小时坐火车来回。我为他在路上浪费太多时间惋惜。他说,不,书,不管是和专业有关的还是休闲的,这段时间读最得宜,巴不得坐久点呢! 和车上比美的读书处,还有:太平洋之滨,涛声如雪,堆满窗前的“悬崖”酒吧;圣诞节近,人山人海的旧金山闹市里,联合广场铺着三角梅落瓣的石阶;北岸区意大利餐馆设于人行道的座位,树影和云影在书上游走------- 2014.10.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11-22 10:24 , Processed in 0.4123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