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 13: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1963年,中國出品的經典影作之一「冰山上的來客」,故事從真假兩個名叫古蘭丹姆的姑娘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描繪了邊疆地區軍民驚險的反特務鬥爭生活。影片主題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以其優美的旋律和濃重的抒情韻味,迅速征服觀眾,膾炙人口,老少皆唱,在歌壇上經久不衰,幾十年來仍為大眾所喜愛。連現代有名氣的歌手們如刀郎、譚晶、蛋殼樂隊等都對其作了翻唱。
歌詞就兩段,其實很簡單: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為什麼這樣紅?
哎,紅得好像,紅得好像燃燒的火,
它像征著純潔的友誼和愛情。
花兒為什麼這樣鮮?為什麼這樣鮮?
哎,鮮得使人,鮮得使人不忍離去,
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
大學時代,我便喜歡上這首歌。自此以後,閑暇和聚會之時,常常扯起嗓子,聲情並茂地唱起它,多少次贏得陣陣掌聲。戀愛時,唱給我的愛人聽;為人父時,唱給女兒聽。一直到2000年那年,我來美國探望正在讀博士學位的夫人和正在讀幼兒園的女兒時認識了主耶穌,才對它有了全新的認識。
四個月的探親假結束時,我便打道回中國,途經舊金山,在我夫人的遠房親戚家小住了幾天。那時是元月份,從麻州動身時還是冰天雪地,到了加州卻是春暖花開,其實那裡是四季如春。
遊了舊金山市的幾個旅遊點,其中至今記憶最深的還是植物園。我從高樓林立的中國城市以及長期泡在文山會海的辦公室裡,第一次來到美國,最清新耳目的便是那無處不在的花木草坪。到了植物園,更是感慨萬千,那麼多的遊人沐浴著加州溫柔的陽光,在園子幽徑中閑庭信步。除了各種藤木植物,你看那滿園五彩繽紛、爭奇鬥艷的花,形那麼規則,色那麼鮮艷,葉那麼青翠,味那麼芳香,各樣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一切都那麼和諧。
我稱呼為姨奶奶的親戚上洗手間之際,我在獨自痴迷中忽然閃出兩道關於花的思緒:首先是想到了剛知道不久的《聖經》中的話:「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馬太福音六28-29)!是啊,所羅門作為一國之王,穿戴再好看,也不過是人手仿造自然。世上人手的創造,用的全是神賜的智慧和原料。我喜歡畫畫,我知道中國畫的顏料最初全取自於礦石和植物,畫家筆下豐富多采的花卉也無不取材於自然。
其次想到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那首情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呢?難道真的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出來的。絕不是,那只是一種象徵意義罷了。唱了多少年,唱了多少遍,從來沒認真思考過它的歌詞。話說回來,那時想它,也不會想出個所以然,就當那花是青春的鮮血染紅的;可是,信耶穌以後似乎一下子換了視角看人看事。那時,美國的聖誕節剛過,商店裡、住家裡到處可見聖誕花,卻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的,這花其實就是那些火紅的葉子,給人熱情奔放的感官享受。紅從哪裡來?科學也只能從它的自然性中作解釋。
後來我查過資料,不論是紅花還是紅葉,它們的細胞液裡都含有由葡萄糖變成的花青素。當它是酸性的時候,呈現紅色,酸性愈強,顏色愈紅。當它是鹼性的時候,呈現藍色,鹼性較強,成為藍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而當它是中性的時候,則是紫色。萬紫千紅,紅藍交輝,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鹼反應中所顯示出來的。至於白花,那是因為細胞液裡不含色素的緣故。
再進一步說,花兒之所以紅,還有物理學的原理。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或水滴的折射,會分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這七種顏色的光波長短不同,紅光波長,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會把紅色的長光波反射出來,送到我們的眼簾,我們便感覺到是鮮艷的紅花。同樣,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鹼性的花青素反射藍色的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組織裡面含有空氣,會把光波全部反射出來。有的花瓣,表面有較多的細微而排列整齊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來好像絲絨,能夠像金剛石那樣強烈地反射光線,色彩就更為鮮艷,如某些月季花。
科學解釋這麼多,仍然不到位。聖經就一句話,給了徹底的答案:哪怕今天花開明天花落,「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馬太福音六30)。大自然,其實非自然。無窮的奧秘本身就告訴我們,有一位奇妙的神,是萬有的締造者。
再後來,神引導我來到美國。時隔多年,除了在教會裡唱基督教的詩歌,我很少再唱在國內時常唱的歌曲了,包括那首我曾喜愛的情歌。
直到2011年春節之前,某華人教會舉行慶祝活動。在我出節目時,原本想唱一首「耶穌愛你」;忽然遺忘多年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閃現腦中。適合唱它嗎?禱\告後,決定唱它。神感動我要改兩句歌詞,並在唱之前作點分享。
怎麼改?我想起聖經中詩人讚美上帝的話:「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詩篇一○四24)。於是,我將歌詞第一段的尾句改為「它象徵著上帝的智慧和豐富」,將第二段的尾句改為「它是我們上帝奇妙的作為」。
那天,當我在台上唱起它的時候,抒的已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懷,一種由衷的對締造者的感恩!
本文鏈結:http://ccmusa.org/qzq/qzq.aspx?id=tr2011_01 網上轉貼時請註明。
上面的歌, 我想很多人都熟悉, 但有没有像作者那样想过它为什么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