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燕归来

颜颜的诗配画(原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1379

帖子

32万

积分

军长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积分
32926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02: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颜的工作日记

地下500米,我活着归来!
记得曾经说过,煤矿是不允许女子下井的。工作四年来,第一次有机会深入地下500米的工作面,可以说是"被迫去,幸运归"。多少次在别人的口述中,用伪意的想象在报纸上吹嘘井下的一切,如今看来,那些应付工作的文字多半都是拼凑出的华丽语言,有些竟然虚假得没有任何意义。
青色的线衣线裤、黄绿色的秋衣秋裤、深蓝色的工作服、黑色的绝缘胶靴,配上安全帽、白毛巾、手套、腰带、灯绳、裹脚布,再将自救器和矿灯盒拴在腰侧,灯管绕脖一周。为了不让36码的脚在40码的大靴子里逛悠,我还特地穿了双毛袜子。这身足有十斤的矿工装备超大而又厚重。
早上8:30,参观者们排着队齐聚于新建成的矿工入井阳光大厅,一个接一个的接龙前行。在横站四人、竖站六人左右的框架内,人们先站满两边,再填满中间,队型活像从“凹”字变成“回”字。其实我是怕高的,大步迈入美其名曰“电梯”的罐笼,紧贴左右的同行者。柔美的信号提示音并没能减轻内心的恐惧,只觉得缓降几秒钟后骤然加速,气流压力冲击着耳膜,必须强迫自己保持吞咽才能舒服。在矿灯群的映照下,罐外阴森峭楞的石壁煞是清晰。明显减速了,伴着巨响,停稳在井底的罐门打开。平均6米/秒纵贯标高526米的副井,不再悬空的双腿,却怎么也找不到脚踏实地的归属感。
暂时无暇眷顾那段灯火通明、白顶蓝墙的路。走在前面的男人们迈着遒劲有力的步伐,远远地把我们甩在身后。匆匆拍下先行者的背影,跟着大部队赶往井下车站。眼前的车是铁皮焊制的、有玻璃窗有拉门的“领导专列”,据说当年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曾乘坐它入井视察工作。普通员工和矿领导日常入井,乘坐的都是透风的、挂有防护链的简易人车。狭小的空间里,四个人两两相对,腿交叉放着。循着长鸣,启动的车子瞬间驶入黑暗。人们将矿灯的光调弱,微闭着眼睛沉默起来。狂劲的风伴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恰似煤炭焦化或是汗液般的腐臭。我贴着窗子努力看那伸手不见五指的世界,艰难地忍受着一路颠簸。
东主运道3000多米,东四大巷2000多米。5000多米的“咣当”声在一片灯光中暂停,开拓区203掘进队到了。长时间的黑暗中等到光群出现,就像鱼儿见到水一样兴奋激动不已。拖着发木的腿下车,在湿漉漉的地面上行走。我在脑海里不断搜寻矿工口中描述的井下的样子。果然很像我过去写过的一段话:“巷道造型拱圆墙直,电缆管线吊挂有序,物料码放整齐划一,班中餐厅整洁温馨,警示标牌错落有致,不愧是上级领导每次必来、常常称赞的标杆队组”。
可是有光的路只有那么一小段,没走几步,人们就得用矿灯照着前行。也许是穿得太多,热出汗的我也不敢轻易摘下安全帽,任凭头发打起绺来。矿车边的庞然大物叫做耙斗机,耙斗内的碎岩貌似水泥,裹满了行人的靴子。前方就是掘进工作面了,形象地说,就是走入了一个挂着锚索、锚网的“死胡同”。传说这里的支护强度细致到位,可以近距离看一看。但这话只是说给专业人员听的,铁丝网兜着的大石头,哪能有那么把握不掉下来砸到脑袋。十几分钟后,领导便催促我们离开。穿着破旧衣服、规规矩矩地站在工作面旁的几名工人,齐声说了句“欢迎再来”。我的心一震,趿拉着大靴子,几乎用跑的速度,蹿上人车。
从这儿驶向南石门的路长达6000余米。开车后,才发现自己是与车头逆向而坐的。大风呼啸着从背后袭来,冻得直缩脖子。刚才还汗湿的头发,凉得头皮涨痛。泥泞坑洼中继续颠簸,污浊粉尘弥漫着空气。窗外,只见远处头顶灯光却不见人脸的工作者们辛勤劳作,我终于理解了“吃阳间饭,干阴间活”的深刻含义。没有什么比黑暗中的静默更可怕吧?我又陷入了绝望的沉思之中。
有光的地方就是天堂,到了开拓区206队。但明亮与黑暗是相对的,井下的灯光当然不同于地面。那种光,只有长时间见不到光的人才会觉得耀眼。所有照片都是开着强闪拍成的,工作服、胶靴上的夜光条成为井下亮丽的风景线。走着走着,三个漂亮的橙色大拱形挡住了去路。工作服架、风钻架、锚杆钻机架、各类物料架安静地守候在中间的拱形中。每人只拿了一瓶水,就头也不回地返回车内。
人车前行一百米,来到南石门压风机硐室。红色、蓝色、黄色、橙色、白色,灰色... ...令人目不暇接的色彩装饰了单调已久的视觉。机组设施摆放全部符合标准化,循环水池清澈见底,竟然能养起活鱼来!可这些并不能影响我逃离这里的急切心情!表面上再好的场景,也依然有那种令人窒息的味道,方向缺失的恐慌感和永无休止的机器、风筒的轰鸣声。
终于要离开这儿了,静默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驶入黑暗和驶出黑暗的心态绝对是有天地之差。我坐在人车里好奇地问老领导:“为什么到处都是湿的?本来阴暗的环境还洒那么多水,甚至墙上都没有干燥的地方,这样是为了保持卫生吗?”领导回答:“你们今天来的,是咱们矿井下最好的地方了。井下煤尘积聚会引起瓦斯爆炸,所以,每天首先要做的就是通风洒水消尘... ...”。风继续吹着,我也似懂非懂地记住了这个阴暗、潮湿、泥泞、忽冷忽热、大风不断的恶劣环境。
我想,我是没吃过苦头的。在国家行业级安全高效矿井最好的工作面,走路总计还不到二百米,就觉得怕了、累了、倦了、无法忍受了。而那些乘坐简易人车入井升井,腹背受风,还要走很远才能达到目的地的矿工们呢?在漫无止境的漆黑甬道,他们头顶微弱之光,怀着怎样的坚毅与隐忍,扛着工具、握着钻机、拉着锚网、刨着乌金......
下车时,无意间看到某掘进小班工作的情景。他们戴着类似日本731部队的面具,在说不出名字的机器前忙碌着。许多矿工不愿意让别人拍到他们灰头土脸的样子。只怪我相机闪光灯不争气,第一张没照好,拍第二张时,那位发觉被拍摄的矿工竟抱起肩膀,做出一副抗议的表情。我想,这不能怪他。有时候,他们也脆弱得像是卸了妆的女人!所谓“三块石头夹块肉”,“黑爪子赚钱白爪子花”。我甚至感到,这些早晚不见日光,每天提心吊胆去工作的人们,赚多少钱都不多!
终点就是起点,绕了了一大圈儿,总算回到了安全文化长廊。不用被迫在井下游弋,我的心也踏实了许多。在“人矿平安,和谐吉祥”的标语牌前拍照留念,柔和的笑容与工作面里挤出来的僵硬笑脸截然不同。罐笼内,白垩纪岩层煤屑的腐朽味道逐渐散去,接近地面的空气如此新鲜!这一刻我才明白,自己一直纠结的,并不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而是一种强烈的求生状态!
升井看表,已是11:40分。三个多小时的煎熬,心理防线几欲崩溃。直奔大厅仰望光明,印象中的阳光根本比不上今天的美!跑至架子处卸下沉重的矿灯,浑身散架般疲惫。戎装褪去的我站在镜子前矗立了很久,大口地享受深呼吸。那些满脸乌黑或是尘灰,仅露着满口白牙升井的矿工们,也会有这样的心情吗?!回家后,我吃得特别多。一遭“地狱”与“天堂”之间的心动之旅,使我理解了“重生”的意义,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值得庆祝,未来的日子,我将会更加乐观与珍惜!
似曾相识燕归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4

主题

1379

帖子

32万

积分

军长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

积分
329266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02: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0楼颜颜的工作日记<地下500米,我活着归来!>

我的留言:本来没有心情再在网上流连,妈妈她刚刚去了。。。。。。也是去了这地下,人们称之为阴间的地方,有人说那是天国。又想起这话题应该是我跟颜颜提起的,于是我来了,只希望颜颜好好的保重自己。 主人 海燕大哥,晚辈看到您的留言,千言万语哽在喉,惟愿逝者安息,生者节哀!保重! 两个人的车站: 在我们这个特殊国情之下,我想你下的,应该是目前设备最好,最安全的矿区了。三个小时,你感觉自己“重生”了一回,刻骨铭心的感受啊。然而,我们广大的矿工,就是在比这种条件恶劣得多的环境下工作的。陪着领导,远远的望了一眼很受不了吗?可是矿工们在井下每天超过八小时,不但天天如此,而且还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鸡西的矿主们,他们发的财都是靠这些矿工作付出如此的艰险和劳动得来的,然而,创造这些价值的矿工们又所得几何?他们会被人看不起,拿着不多的钱,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永远长眠在这“500”深的地下,那样永远不见天日的无边黑暗。知识分子们永远是多愁善感的,他们见花流泪,见月伤心,而他们所谓的“苦难”,其实在那些劳动者看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生死的面前,失恋又如何,感伤又怎样呢? 楼主的勇气还是很可敬的,愿这样的经历给你带去更多面对困难的力量。祝矿工兄弟们天天平安! 我:楼主没有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正是这样一次的经历,让她本来的悲悯之心更加浓烈
似曾相识燕归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1-6 00:17 , Processed in 0.2419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