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门派和地域书风 文/徐悦民 网上看到有人将日本书法进行了比较,发现最大的不同,是他们讲门派,讲究师承关系。学生一旦加入老师的门派,在很长的时间内是不能脱离老师的,一旦脱离就会遭到谴责,老师也不再承认这个学生。 门户之间的特点,是要拉开彼此之间的距离。扬长避短,是门派立足的关键。每个门派都必须在自己的领域内尽量作得有特色。于是各个门派之间的竞争就形成整个领域的多样化。不断挖掘,不断深入促进了该领域的整体发展和完善。比如京剧、武术都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门派发展,才支撑了整个领域的发展和完善。 讲究师承,讲究门派,好处是可以不断的深入,形成有特色的传统。弊端是容易保守。 门派林立,形成门派之间的区别和竞争,促进了各个门派的深入研究,门派本身的深度带动整个事业的发展。 张裕钊-宫岛咏士-上条信山,就是在日本存在了一百年的书法门派,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是不会产生的。 其实在历史上,中国也是讲究师承和门派的。王羲之王献之就是整个王氏家族的书风的总结和承传。后来依存于二王门下,才成就了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杨拟式、米芾和赵孟fu. 在中国的各个领域,都是因为门派的承传,才成就了文化和艺术的高度。经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打造成为一个文化的精品。不仅二王体系的书法,中医、武术、京剧都是各门派的繁荣而造成整个领域的发展。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摒除了门派。破除门派,提倡个性解放成为全民的口号。于是,原先的次序被完全打破。在书法界,这种现象尤其突出。 我们的无门派无地域书风,形成人人都是独立的竞争个体,在个性得到解放和发展的同时,也掩盖着艺术风格不能深入、浅尝辄止和抄袭之风盛行的弊端——一种风格的创立,还没等深入,就很快就淹没在人海之中。 其实在许多领域,没有门派、没有师承,完全凭籍个体的力量,是很难深入的。人生就是几十年,要将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将前人几代甚至几十代的智慧叠加,是必不可少的途径。没有潜心的继承,是难于有高水平的发展的。 我们书法界表面上的无门派,实际上是全国一统的大门派。结果是,真正的千人一面。一种创新一旦出现,马上就会被毫无顾忌的抄袭模仿。因为没有门派,就没有师承和敬重。对于整个书法的生态来说,是发展,也是破坏。 就人心而言,鼓励竞争,同时也造就了急功近利。抄袭和模仿,写字成为一种手段,“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招牌掩盖了无知和平庸…… 这些都是对书法的整体的摧残。书法从此不再是文化的一种标志。 由此再来看地域书风,没有了地域的文化特点,实际上丧失了大的风格流派的竞争。全国统一的流行书风,损失的不仅是地域的文化符号。在这样无序嫁接的花园中,能够开放的都是一些小花。像牡丹、兰花这样的高级品种,是绝难存在下去的。 当代书法处于快餐时代,也就进入了小花的时代。一些人呼唤精品、呼唤大师,大概只能是一种幻想。 2010-8-5 注:这是老徐对我的《对中日书法圈的猜想》的回应。 [此帖子已被 破烂的砂锅 在 2010-8-6 21:40:55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