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藍軍”坦克快速机动 一次成功的演习和一次感人的抢救
苏铁山
2010年7月26日
向朋友们推荐一篇文章----《本色与传承》。
我是含着眼泪读完的这篇文章的。文章说的是一个军区副司令员抢救坦克手的真实的故事。我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不应该是不久前网上热传一个士兵记载部队腐败现状令人痛心的那个样子。因此我动了感情,是文章的情节感动了我,是我们的部队今天仍然保持着官兵的手足情感动了我。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便没有人民的军队。没有上下一致、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的原则形成的军民、上下、党内外的团结,便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等等一系列的胜利。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了解部队现状的一个让人振奋让人高兴的视角。我相信,她代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今天的主流。 经了解,该文的主人公,军区副司令员是粟戎生中将(粟裕大将之子)。
附原文如下:
本色与传承
冯海晴
我们的父辈都是从残酷的战争环境中拚杀出来的革命军人。他们留在我们记忆中精武睿智的印象,成为我们审视现代军人的尺度。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从军校毕业转入地方工作后,对长期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军人的印象逐渐模糊起来,他们是否还保持和发扬着我们父辈的本色是我时常想探究的一个问题。 很凑巧,在这个世纪初,我们公司曾与其它公司合作,为我军北方一个大型训练基地承担“实兵交战仿真训练系统”项目的建设,我有幸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和观察当代军人的风貌。这段经历使我真切地体会到军人的崇高美德仍然没有变,它依然鲜活地体现在当代指战员的身上。 其中给我极大心灵震撼的是发生在项目验收时的一件事情:在近似实战的演习中发生的一个惊险意外、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妥善处置的全过程。虽然事情过去了已近四年,但每每回想起来依然使我心绪激荡久久不能平复。在“八一”建军节来临前,用拙笔把它奉献给关心国防建设的朋友们,是想让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2006年初秋的一个下午,在我国北方某大型训练基地,两支坦克部队一百多辆、加装了“实兵交战仿真训练系统”终端设备的坦克、将要进行实兵对抗演习。我们的系统将首次接受实际应用的考验,我作为公司的代表到现场观摩演习,并听取用户意见、接受质询和检验。 观摩演习的场地选择在一个稍高的小山头上,到现地来看演习的人除了红蓝两军部队的上级首长外,还有一些上级相关业务机构的人员。我们两、三个公司总经理们穿着老百姓的服装,也融入这片绿色的海洋中、共同沉浸在对大战的期待和兴奋之中。
演习现场 当我们到达时,基地司令和上级领导北方军区的副司令都已经身着迷彩服站在一辆用于指挥和控制演习的方舱车、也叫做导调车旁。基地司令是本次演习的总导演,而这位军区副司令则是我大学时的老学长,也是“实兵交战仿真训练系统”项目的总策划和设计者。今日看见他和基地司令那一身戎装、不怒自威的飒爽军姿,我意识到:这次演习,对于基层战斗部队、对于他和基地司令这些肩负训练职责的指挥官、对于我们这些系统开发的公司和技术人员,均是一次考验。 演习开始前,军区副司令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了系统设计的背景:战术的灵魂是灵活机动,战术训练就是要抓住这个重点,对抗训练是练活战术的重要形式。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部分人忘掉了这个灵魂,同时训练保障手段的落后也是一个客观原因。在对抗训练中,现有的训练器材,无法模拟实战中火力打击产生的实际毁伤效果,这也给搞演戏、搞假练的人以可乘之机。搞这套系统,就是要用高科技手段模拟实战中火力打击产生的毁伤效果、了解掌握对抗训练全过程中部队的行动,为创造贴近真实的战场环境,分析评价部队对抗过程,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条件。 副司令的讲解简单明了,使大家一下子就从根上理解了这个项目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