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08 11:31:13 点击:211次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dsys.sinovision.net/sinovad.php?cid=268&width=350&height=250&containerId=&keyword=&boxStyle=float%3Aleft%3B%20margin%3A5px%2010px%2010px%200px%3B%20padding%3A2px%3B%20text-align%3Acenter&listAll=&time=1253321376"></script><div align=center> </div> 《纽约客》杂志不久前向读者推荐了一本名为《美国唐人街》的书,作者徐灵凤在书中介绍了美国的五大唐人街,讲述了那儿的居民背后的故事,展示了美国社会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唐人街在华裔移民美国过程中的作用。
从祖父辈开始和唐人街结缘
徐灵凤的父母都是香港人。 1960年,她的祖父母先在纽约曼哈顿的唐人街落脚,祖父在签语饼工厂(签语饼是中餐馆的饭后点心,内部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有关命运和生活的句子)做工,祖母则是一名裁缝。 1968年,她的父亲徐家乐也移民到了美国,一开始是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做事,后来转移到纽约。 1969年,徐灵凤的母亲曾雪媚也到了美国,和他们团聚。后来他们一起搬到了皇后区,1976年和1977年,徐灵凤兄妹相继出生在那里。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一家又搬到了纽约长岛区,因为那儿有很好的公共学校。但是父母还是经常带她回到曼哈顿的唐人街,有时候是参加中式婚礼,有时候去有式杂货店买东西,还有的时候纯粹是走亲访友。总之,都是具有中国韵味的事情。可以说,曼哈顿才是徐灵凤关于唐人街的记忆的开始;也可以说,徐灵凤就是在那儿的唐人街文化氛围中长大的。
长大后的徐灵凤在哈佛大学学英语和美国文学。毕业后,由于喜欢旅游,又喜欢写点在旅行途中的见闻,所以就做了旅游记者,因为这个职业可以让她去很多不同的地方,认识很多人。
筹划五六年写成五大唐人街
徐灵凤对唐人街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学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办公地点不远处就有一个唐人街,她还每天去那儿吃午饭。这是她自己去的,而不是像小时候那样被大人拖去的。这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骨子里有一种想和唐人街亲近的感情。从五六年前开始,她考虑要写一本关于唐人街的书,并着手查找资料。
她本来想写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但这个计划实在太大了,几乎不可能完成。最后,她选择了四个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最悠久的旧金山唐人街、规模最大的纽约唐人街、成为好莱坞地标的洛杉矶唐人街、以及位于太平洋十字路口的火奴鲁鲁唐人街。她说,这四个唐人街有自己不同的形成模式和文化特点。最后,她又选了拉斯维加斯唐人街,那是因为它是最新的,代表了一种新的类型,它不是传统的居住型社区,而是商业区,那里原本就是一个购物中心。这些唐人街不但融合了美国的特色,同时又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一部分。
徐灵凤说:“这本书不是小说,我在里面主要是讲述了这些唐人街形成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展成现在这样一种模式的。我去了这些唐人街,和那里老老少少的普通人聊天,搜寻其中的故事。我希望通过这些个体的故事来展现这个大环境的变迁。我描写了很多人物,从建筑师到选美小姐,再到名厨,还有年轻人和新移民等。我还写了自己家庭在唐人街发生的故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唐人街就是历史和梦想
徐灵凤说,对她和很多有着相同经历的人来说,唐人街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涉及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工作、学校、购物、饮食、休闲等等。同时,唐人街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也包含了移民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它提醒人们,美国历史上曾存在的种族主义,也证明如今各个种族融合的现状是多么珍贵。
她说:“唐人街是华人移民自发组成的社区,是他们逃避种族主义带来的痛苦的避风港。但是当地政府曾经一度想要取缔唐人街,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地方非常脏,疫病流行严重。即使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唐人街的持有这样的观念。事实上,小时候的我,也觉得唐人街的环境很脏,大人们说话太大声。 ”
如今,大多数美国人都很熟悉以餐饮和购物闻名的唐人街。但也有很多人依然认为它很神秘,很杂乱。徐灵凤说:“这主要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对华人是有偏见的,往往把他们刻画成坏人,后来好一点,变成了书呆子。目前的情况正在进一步所好转,华人开始被描绘成各种不同的角色,例如特别聪明的智者等。而我写这本书也是想告诉读者,唐人街绝不是那么简单的,它背后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值得大家去发掘。 ”
纽约曼哈顿唐人街是美国最大的,这个社区内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小社区,代表着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移民。
火奴鲁鲁唐人街曾经历过两次毁灭性的火灾,如今的规模很小,但保留着孙中山的活动遗迹。
洛杉矶唐人街树立着模仿当地著名“好莱坞”标志的“唐人街”标志。
进入美国社会的入口处
唐人街在整个美国华裔移民史上占有很重的分量。这种建立在家庭和亲友互助基础上的组织形式用母语为新移民提供了工作、居所和其他服务。这些移民的后代在美国长大后,说的都是英语,他们的生活圈子也不再拘泥于唐人街,很多人还搬了出去,开始融入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唐人街对很多华人移民来说,就是进入美国的转折点或者入口。直到现在,它还在扮演同样的角色。
徐灵凤认为,唐人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座 “城中城”,里面的很多商业机构都是独立于白人主导的外部社会而存在的,例如,它有自己的银行、商店、饭店、书店等。此外,语言隔阂也使得唐人街成为一个被割裂的区域。而且语言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是在华裔移民找到好工作和进入其他社区生活的障碍。很多唐人街的社区组织都鼓励新移民去上英语课,学习如何更好地融入英语社会,如何在英语环境中生活得更自如。
徐灵凤说,唐人街到目前还能存在,是因为不断有大量的低收入华人移民进入美国,他们不懂英语,来到美国以后首先踏足的就是唐人街,因为那是个很便利的地方。而且有些人还有家人和朋友在那里,这让他们有安全感。
唐人街不能代表整体华裔
现在,很多唐人街已经商业化,它们有商业协会,每年都会有组织地利用集会和春节游行等节庆活动来吸引游客,很多游客都能和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节目产生互动。
唐人街的日常生活也依然保留着中国传统,很多居民会利用公园和社区中心来进行社会交往,比如打牌、打麻将、下中国象棋等,很多孩子依然会去中文学校学语言的文化。但也有很些家庭并不重视子女的中文教育,所以如今在唐人街上很多人连中文都不会讲。
徐灵凤本人也只会讲粤语,而不会说普通话。她说:“小时候懒,能不学就不学;现在很想学,却已经很难了。 ”
此外,由于当地政府提供的住房越来越多,职业培训的机会也越来越好,卫生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因此,唐人街从中得益不少。
徐灵凤表示,尽管唐人街是著名的华人社区,但它并不能代表整个华裔群体,那儿大多数人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比较低,很多人一有机会和能力,都会选择离开。对很多新移民来说,唐人街只是一个过渡。
除了唐人街,美国还有很多华人社区,例如纽约的法拉盛、皇后区和日落公园、布鲁克林,它们被称为“卫星唐人街”,因为他们都紧邻曼哈顿。那里有大量的华人居住,和原来的唐人街也有紧密联系。还有些郊区,比如加州的蒙特利公园和库珀蒂诺,那里也居住着大量的华人,而且他们都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成功人士,社会地位还有上升的趋势。这部分人正在美国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来源 美国中文网 http://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act=details&col_id=3&news_id=101622 《纽约客》杂志不久前向读者推荐了一本名为《美国唐人街》的书,作者徐灵凤在书中介绍了美国的五大唐人街,讲述了那儿的居民背后的故事,展示了美国社会这一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唐人街在华裔移民美国过程中的作用。
从祖父辈开始和唐人街结缘
徐灵凤的父母都是香港人。 1960年,她的祖父母先在纽约曼哈顿的唐人街落脚,祖父在签语饼工厂(签语饼是中餐馆的饭后点心,内部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有关命运和生活的句子)做工,祖母则是一名裁缝。 1968年,她的父亲徐家乐也移民到了美国,一开始是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做事,后来转移到纽约。 1969年,徐灵凤的母亲曾雪媚也到了美国,和他们团聚。后来他们一起搬到了皇后区,1976年和1977年,徐灵凤兄妹相继出生在那里。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一家又搬到了纽约长岛区,因为那儿有很好的公共学校。但是父母还是经常带她回到曼哈顿的唐人街,有时候是参加中式婚礼,有时候去有式杂货店买东西,还有的时候纯粹是走亲访友。总之,都是具有中国韵味的事情。可以说,曼哈顿才是徐灵凤关于唐人街的记忆的开始;也可以说,徐灵凤就是在那儿的唐人街文化氛围中长大的。
长大后的徐灵凤在哈佛大学学英语和美国文学。毕业后,由于喜欢旅游,又喜欢写点在旅行途中的见闻,所以就做了旅游记者,因为这个职业可以让她去很多不同的地方,认识很多人。
筹划五六年写成五大唐人街
徐灵凤对唐人街有着特殊的感情。大学毕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办公地点不远处就有一个唐人街,她还每天去那儿吃午饭。这是她自己去的,而不是像小时候那样被大人拖去的。这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骨子里有一种想和唐人街亲近的感情。从五六年前开始,她考虑要写一本关于唐人街的书,并着手查找资料。
她本来想写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但这个计划实在太大了,几乎不可能完成。最后,她选择了四个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最悠久的旧金山唐人街、规模最大的纽约唐人街、成为好莱坞地标的洛杉矶唐人街、以及位于太平洋十字路口的火奴鲁鲁唐人街。她说,这四个唐人街有自己不同的形成模式和文化特点。最后,她又选了拉斯维加斯唐人街,那是因为它是最新的,代表了一种新的类型,它不是传统的居住型社区,而是商业区,那里原本就是一个购物中心。这些唐人街不但融合了美国的特色,同时又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一部分。
徐灵凤说:“这本书不是小说,我在里面主要是讲述了这些唐人街形成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展成现在这样一种模式的。我去了这些唐人街,和那里老老少少的普通人聊天,搜寻其中的故事。我希望通过这些个体的故事来展现这个大环境的变迁。我描写了很多人物,从建筑师到选美小姐,再到名厨,还有年轻人和新移民等。我还写了自己家庭在唐人街发生的故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唐人街就是历史和梦想
徐灵凤说,对她和很多有着相同经历的人来说,唐人街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涉及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工作、学校、购物、饮食、休闲等等。同时,唐人街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也包含了移民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它提醒人们,美国历史上曾存在的种族主义,也证明如今各个种族融合的现状是多么珍贵。
她说:“唐人街是华人移民自发组成的社区,是他们逃避种族主义带来的痛苦的避风港。但是当地政府曾经一度想要取缔唐人街,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地方非常脏,疫病流行严重。即使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唐人街的持有这样的观念。事实上,小时候的我,也觉得唐人街的环境很脏,大人们说话太大声。 ”
如今,大多数美国人都很熟悉以餐饮和购物闻名的唐人街。但也有很多人依然认为它很神秘,很杂乱。徐灵凤说:“这主要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对华人是有偏见的,往往把他们刻画成坏人,后来好一点,变成了书呆子。目前的情况正在进一步所好转,华人开始被描绘成各种不同的角色,例如特别聪明的智者等。而我写这本书也是想告诉读者,唐人街绝不是那么简单的,它背后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值得大家去发掘。 ”
纽约曼哈顿唐人街是美国最大的,这个社区内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小社区,代表着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移民。
火奴鲁鲁唐人街曾经历过两次毁灭性的火灾,如今的规模很小,但保留着孙中山的活动遗迹。
洛杉矶唐人街树立着模仿当地著名“好莱坞”标志的“唐人街”标志。
进入美国社会的入口处
唐人街在整个美国华裔移民史上占有很重的分量。这种建立在家庭和亲友互助基础上的组织形式用母语为新移民提供了工作、居所和其他服务。这些移民的后代在美国长大后,说的都是英语,他们的生活圈子也不再拘泥于唐人街,很多人还搬了出去,开始融入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唐人街对很多华人移民来说,就是进入美国的转折点或者入口。直到现在,它还在扮演同样的角色。
徐灵凤认为,唐人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座 “城中城”,里面的很多商业机构都是独立于白人主导的外部社会而存在的,例如,它有自己的银行、商店、饭店、书店等。此外,语言隔阂也使得唐人街成为一个被割裂的区域。而且语言问题直到今天依然是在华裔移民找到好工作和进入其他社区生活的障碍。很多唐人街的社区组织都鼓励新移民去上英语课,学习如何更好地融入英语社会,如何在英语环境中生活得更自如。
徐灵凤说,唐人街到目前还能存在,是因为不断有大量的低收入华人移民进入美国,他们不懂英语,来到美国以后首先踏足的就是唐人街,因为那是个很便利的地方。而且有些人还有家人和朋友在那里,这让他们有安全感。
唐人街不能代表整体华裔
现在,很多唐人街已经商业化,它们有商业协会,每年都会有组织地利用集会和春节游行等节庆活动来吸引游客,很多游客都能和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节目产生互动。
唐人街的日常生活也依然保留着中国传统,很多居民会利用公园和社区中心来进行社会交往,比如打牌、打麻将、下中国象棋等,很多孩子依然会去中文学校学语言的文化。但也有很些家庭并不重视子女的中文教育,所以如今在唐人街上很多人连中文都不会讲。
徐灵凤本人也只会讲粤语,而不会说普通话。她说:“小时候懒,能不学就不学;现在很想学,却已经很难了。 ”
此外,由于当地政府提供的住房越来越多,职业培训的机会也越来越好,卫生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因此,唐人街从中得益不少。
徐灵凤表示,尽管唐人街是著名的华人社区,但它并不能代表整个华裔群体,那儿大多数人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比较低,很多人一有机会和能力,都会选择离开。对很多新移民来说,唐人街只是一个过渡。
除了唐人街,美国还有很多华人社区,例如纽约的法拉盛、皇后区和日落公园、布鲁克林,它们被称为“卫星唐人街”,因为他们都紧邻曼哈顿。那里有大量的华人居住,和原来的唐人街也有紧密联系。还有些郊区,比如加州的蒙特利公园和库珀蒂诺,那里也居住着大量的华人,而且他们都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成功人士,社会地位还有上升的趋势。这部分人正在美国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