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406439028

家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9: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9-22 19:22:0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9: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
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为什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为什么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林觉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9: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福建省闽侯县(现在福州市)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这是作者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信中洋溢着对妻子无尽的爱恋,对生活的热爱。但作者并没停留在儿女私情之上,而是将儿女之情同革命事业相比,使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作者时时作安慰,时时作解释,信中反复强调“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此中豪情令人感动。作者回忆二人世界的缠绵蜜意、回忆二人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谱写出了一曲爱情的颂歌。然而这封信的价值更在于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的献身和牺牲精神,表现出资产阶级民主志士的革命情怀。
  全文语言委婉曲折又不乏闲情逸致,文辞优美,为读者平添几多的愁怅和心酸。

  齐豫曾经唱过一首歌,名字就叫做《觉(遥寄林觉民)》,像是替林觉民的妻子给她丈夫会的一封信,歌词同样感人。

  就以此歌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战士和那段被后世广为传颂的爱情吧。

  觉
  当我看见你的信
  我竟然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多的难舍和舍得
  有时候不得不舍
  觉
  当我回首我的梦
  我不得不相信
  刹那即永恒
  再难的追寻和遗弃
  有时候不得不弃
  爱不在开始
  却只能停在开始
  把缱绻了一时
  当作被爱了一世
  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
  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
  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
  一个名字
  如今
  当我寂寞那么真
  我还是得相信
  刹那能永恒
  再苦的甜蜜和道理
  有时候不得不理
  林觉民-陈意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9: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发生在清末的感人故事。革命党人林觉民和妻子陈意映虽然是奉父命结婚,先结婚后恋爱,但两人感情非常深厚,《与妻书》便是最好的证明。林觉民在广州英勇就义后,消息传到家中,陈意映悲痛欲绝,曾萌生自杀念头,欲跟随林觉民而去。后经林觉民双亲跪下求她念在孩子尚年幼,需要母亲照料,她才放弃自杀念头。但过了一年多,终因思念林觉民过度,终日郁郁寡欢而病死,在他们令人断肠的故事中又添了一份辛酸。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与妻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支颠抖着的笔,以及萧然落下的泪珠,是多么的触目惊心,直拨动读者的心弦。想必使其妻心痛不已。其对爱妻的生死惜别,直抒胸臆,与下文“吾至爱汝”紧密相呼。“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姑遂忍悲为汝言之。”其天下为公的大义,及体贴之情,细腻之心,可谓动人。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望能在盟盟之中注视着爱人,祝福着爱人。如丝如缕的情思,平平凡凡,真真切切。阴间又如何,阳间又如何,只要你在我心中活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心脉是相通的,传达着彼此的关怀和思念。如此真挚深切的爱,让人读了刻骨铭心。情感的洗礼,情感的陶冶,真切感受爱情的动人!昔日相厮守,作者曾告诉爱妻“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然而“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世事本难料,乱世更是难测。对孤身一人留在纷乱人间,兼要承受如此的丧夫之痛的爱妻,甚为忧心,眉头难展。其割心之悲痛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来描绘的。
  然而,作为一名民主主义战士,心胸所怀岂只儿女私情?“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这是大爱。“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感怀于生逢乱世,“卒不忍独善其身”。为所有的有情人终能相濡以沫,互相厮守,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而投身革命,敢于献身。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为革命捐躯,毫无异言,勇于奉献私情,顾全大局。真不愧为一名革命战士。“汝体吾此心”“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副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此可谓,为革命,为人民,为梦想而鞠躬尽瘁。对妻有如此厚望,则其对子女的期望不言而知。“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扶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为革命挥洒热血,力尽被俘的可敬的作者,虽然此刻已为阶下囚,面对死神,仍殷切期望子女们能承父志,投身革命,为天下人谋永福。同时,为后继有人而甚感安慰。此种为理想为革命奋力追求,无悔的精神,可泣鬼神,可泣天地!甚为后人立身处世的榜样。
  源于“至爱汝”,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者忍受着悲伤,忍受着无限的不舍,与爱妻别离,与爱妻永别,献身于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事业。其爱情之伟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泣!
  如此优美的散文家书,情韵浓厚,内涵富泽,令人越读越爱,越读越是涕然泪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8

主题

1474

帖子

6428

积分

营长

积分
6428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0 18: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书抵万金fficeffice\" />

自有文字以来,书信就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工具。有了书信,就缩短了空间的

距离,哪怕远在天涯海角,也可借鱼雁传书。书信还能长期保存,不受时间

的限制。写出来的“话”,比口语简约、规范并经得起推敲,表情达意的效

果,有时比当面陈述更好。恋人的情书就是很好的例证。古今中外的典籍

中,有许多书信范文,让我们明白,书信不仅是一种应用文,它的内容丰富

多彩、包罗万象。

从古人的尺牍到今人的信札,其中称为家书的,尤其受人关注。私人书信可

以写给任何人,但只有家庭成员间彼此往来的信件,才可以称为家书。杜甫

在安史之乱时,写过一首《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

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那种因兵荒马乱消息隔绝,翘首期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最能牵动人心引

起共鸣,“家书抵万金”自然成为千古名句。

有些著名的家书,编纂成册,流传于后世。譬如《曾国藩家书》,是清代被

尊为中兴名臣的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汇编。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梁启

超,留下的家书大约在2000封以上。他通过书信传递对孩子们的情谊,注重

他们的知识训练,和他们平等地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再如《傅雷家

书》,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字

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的挚爱、期望,感情纯真、质朴,读来令人动容。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驱除侵略者,为了建立新中国,无数志士仁人不怕抛

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他们于戎马倥偬或陷身囹圄之时,写下

了许多泣血家书,文字中充满不屈不挠的壮志豪情,又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

希望,是教育、激励后一代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其中每一封都堪抵万

金。

越过千年时空,现在借用“家书抵万金”来比喻家信的珍贵,并不为过。几

年前,鉴于现代通信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家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出于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下一代,也许将不知家书为何物”的担忧,由费孝

通、季羡林、任继愈等文化名人联袂倡议,发起了一项旨在抢救传统家书遗

产的活动。从数万封海内外华人家信中精选了三百余封结集出版。这部家信

的第一辑,由季羡林题名,书名用的就是《家书抵万金》。

尽管学者们用心良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通信手段极其方便,家书作用日

渐式微。一家人不管分开住在何处,有什么事,拿起电话就能够交流。即使

远隔重洋身在海外,互联网上通过视频,不但可以随便聊天,还能看到容

貌。家书,作为亲人之间的交流手段,尤其是作为父母对子女的一种教育手

段,难道真的不重要了吗?

家书,作为亲情的载体,应该引起知识阶层的高度重视。如今,年轻的父母

都愿意用拍摄的手段来记录下一代的成长。殊不知,在儿童成长的各个阶

段,如果你们能以家书的形式,写下对他的关心、期望与祝福,等孩子学会

阅读时,那才是一份最珍贵的礼品。平时家长对青少年频繁的说教,已经让

大的孩子厌烦透了。如果郑重其事的给他写上一封信,说不定会产生意想

不到的效果。有些当面难讲的话,完全可以通过书信的交流,“化干戈为玉

帛”。青年人遭遇到困难和烦恼,想要倾诉,为何不给父母写信求援呢?坦

率地交流不但能化解心中的郁结,还能收获一份来自亲人的抚慰。

家书,最能体现亲人的挚爱。一封家书报平安,是多少父母、妻子的企盼

啊!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平白如话地唱出了当代青年的一种心境。家庭

琐事,健康状况,就业谋生,人生哲理、国内外大事,均可在家信里得到交

流。写家信与平时跟家人聊天不同之处,在于它比较认真、郑重,更受到对

方的重视。反复阅读、会使亲情更浓。在互联网时代写家信,不一定动笔

墨,付邮寄。只要彼此有电子邮箱,完全可以通过上网来完成。可是正因为

这样,笔墨信笺才显得弥足珍贵。笔写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信息和熟悉

的字体与签名,那种感受是在线阅读无法代替的。

家书是亲情、伦理、良知、道义给予心灵的慰藉。家书所彰显的亲情文化和

生理念,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教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书

确实抵万金!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10-20 18:39:26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4-6-7 21:18 , Processed in 0.4658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