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USA168

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纪念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10: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ForumPostContentText>

高考----老三届人的梦 (转帖)
李成祖
恢复高考三十年了,一年一度的考试,已趋于稳定;作为常在高三毕业班任教且又是老三届人的我,目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通过高考公平竞争,顺利地考上大学;然而,对这些公平、稳定、有效的一套高考制度,对我们老三届人来说,真是感慨良多,因为,高考已成为大部分老三届人大半生的梦。
“老三届”一词,已成为词典上的新名词,也是那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由这一名词必然与高考作联系,但是高考又成为他们几十年的梦,成了大部分老三届人的终身遗憾。为什么?他们在五十年代末读完小学毕业,从六十年代起,又遇上经济困难时代,吃糠咽菜,受尽饥饿地苦读到一九六六年七月完成了中学六年的读书生活,经过小学中学十二年的寒窗苦读,都希望能在一九六六年七月参加高考搏上大学,希望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时候在我家乡的三十八万人口的山区县中,只有三个高中毕业班,县一中两班九十人,二中一班四十六人,这个班中,女同学四个人哩!可见能读到高中毕业,在全县众多的小学生到初中生队伍中,最后只剩下这一百多人到高中毕业,可谓之精英了。对于山区的农村,高考的成功尤如中举登科之喜。为了追求这个梦,我所在的学校在当年四月就考了毕业试,照了毕业相,花了五角钱报名费,用了一元钱体检,后报好了各类志愿就认真复习备考了,每人都是那么勤奋与自觉学习。当我们准备在当年七月初赴县城考场的时候,全国批判“三家村”邓拓的呼声四起,接着北京大学的一张大字报,便造成了全国秩序大乱;经过十二年苦读的学子到了所谓希望的七月,见到不是严肃的考场,而是无了无止的大字报、大批斗、停课闹革命。当时听说陶铸同志抓宣传并管教育,又给了我们这样的信息,高考推迟半年,给了一个小的希望,可是还不到半年,抓宣传教育的陶铸同志也被打倒了,“打倒刘、邓、陶!”的狂热呼叫使全国天下大乱。我们这批六六、六七、六八年三届高中毕业生就诞生了历史上的“老三届”。经历短期的红卫兵大串连后便各自离校了,高考的希望破灭了。以后多年,我们每天都在问自己,难道辛苦读了十二年书,高考的梦就这样破灭吗?然而现实的是,全国大小城市、城镇出现“文攻武卫”形式的武斗、揪斗,目无法纪的打、砸、抢,冲击军营使天下大乱。但宣传机器还大呼“形势大好,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呢!
到了七十年代初,又开始大学招生了,似乎给读高中的学生予以希望,但是,这种招生不用考试,只重政治因素,采用推荐选拔。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老三届毕业生是作为旧教育体制中“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黑苗子”看待的,需要继续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此时的青年若能在人民公社辖下的生产大队当上一小小的大队农村干部,如民兵营长,妇女主任之类职务才有机会选拔上大(不多计较什么层次毕业),因为这些人属于出身好,所谓政治可靠,忠于革命路线的人。因此,大部分老三届人也只好望而却步,真的能选拔上也是凤毛麟角,大学对老三届人来说只能是夜间的梦。因为他们为之奋斗十二年读书生活而追求的梦早在六十年代末破灭了。我十分清楚地记得,家乡生产大队的老支书,这位纯朴的农村基层干部不止一次地在群众中说:“若用笔考试招生,小李这批人一定能考上啦!”可见,对这种不尊重知识的现象,连农民都看不惯。可是,“四人帮”一伙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给后来的青少年造成了“读书无用论”的恶劣影响,累及了整整一代人。
打倒了四人帮“后,到了1977年秋,政治气候逐渐变得光明起来,社会上不断有消息流传要恢复高考制度。终于我在 1 977年10月22日在报纸上看到了人民日报社论《广开才路,快出人才》,这篇重要的社论有一个括弧使我为之振奋,就是(要注意招收66、67、68届的高中毕业生),当时老三届的同学们是多么高兴啊!大家奔走相告,不几天,大家不知从何得到的消息,又立即很快地确定,这个括弧是邓小平副总理加进的啊!也没有人再作什么考究,总之认为是邓小平副总理的指示,是邓副总理救了我们。社论虽然定好了方向,但事实上执行起来还有一大距离,在当时极左的反动思潮还占上风,两个凡事占主导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老三届的同学被基层里的极左领导以出身不好,多生一个孩子等为由剥夺高考的报名权,我亦历其险阻。在我家长生产大队以回乡代职支书姓洪的干部,就要剥夺我的报名权;好在,所在生产大队的老支书、老大队长、老治保主任等在大队党支部内的一班乡亲干部,趁他外出开会之际,老支书立即召开党支部委员会议研究一致通过并加盖公章,写好评语速把报名表呈招生办,生产大队党支委、老治保主任罗叔叔在支委会上深情地说:我这么大年纪,一个字都不识,现全大队只有小李才能考上,我就是背也要把他背到考场去,看谁敢阻。到今天,事隔二十六年了,回想起来,我十分感激识大体而纯朴的父老乡亲,他们无私的爱才真情,也是中国农民的可贵性格;现我虽远离家乡工作,但愿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天天好起来。fficeffice\" />

我很快地在 1977 12 月初考完高考,据当时的报载饽旮呖既忌?/span> 570 多万,是积聚了十二年( 1966 —— 1977 )的学生人数的一部分,当年全国招生二十万多一点。至于广东省考生达 91 万人(连考中专的)招生一万五千人,那时都这样说,广东省 60 个考生录取一人,竞争是何等之激烈。后来,我还是被录到师范院校数学系,年龄刚好三十岁了。我到了大学报到后第三个晚上,学院开一个迎接新同学的文娱晚会,其中一个节目由中文系新生演出,虽然音乐、演技准备不很充分,但演到这批三十多岁的老三届新生举着用纸皮放大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在舞台上定型时,台上台下的老三届新生个个激动得泪水涟涟,一个共同的感觉是,这张录取通知书来之不易啊!足足经历了十二年,使人生到达知天命的年龄才走到这一步。然而,虽进入大学,但不竟到了已立之年,大多数都有了家室,大家都告别了嗷嗷待哺的幼小儿女,告别了又喜又悲的妻子,告别了老父亲、老母亲,在三十多岁又开始求学圆梦,这种心理与刚好 20 岁进大学的心理确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他们原原本本是一家人的顶梁之柱,赴大学后,一切只得放下给家人,为了度过这三到四年的大学学习,他们中的配偶再三历尽生活的艰辛,开始艰难地支撑着一家老少生活的重担子。真是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您的一半
老三届虽参加了 77 年、 78 年两届高考,但是大部分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还没有参加高考,这个还未圆,到了八十年代初,这一批老三届人又把希望倾注在自已的下一代。偶尔聚会谈及,一些老三届人为自已的子女上了大学使他们感到莫大的慰藉,似乎几十年的追求梦才成为现实。
老三届这一现象到今天已成为历史,我希望不要再现。希望年轻一代的中学生珍惜机遇,努力学习,为祖国母亲贡献自已的聪明才智,造福社会,使社会进程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广东省肇庆鼎湖中学李成祖)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8-7-30 09: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BigPaul: 当年考上大学的人, 除有严重疾病外,不管在国内或国外, 多数都是成功人士. 现在我们这一代做父母的, 人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 几乎每家的孩子周末都读补习班, 学琴或游泳等等. 个个都想望子成龙, 看这年青一代, 比我们当年还辛苦.fficeffice\"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197

帖子

770

积分

排长

积分
770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8-8-20 17: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本人倒不是对考上大学有何感触,只是对在大学有太多遗憾而痛心。

比如,在大学拍拖太迟、太唔成功!

唉唉唉。大学大学,大都不会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23: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1977》回顾知青故事fficeffice\" />

2009-02-14 来源:京华时报 记者:

主演孙海英、周显欣出席官网开通仪式。本报记者张伟摄

本报讯(记者曾家新)昨天下午,电影《高考1977》的官网正式落户搜狐网。导演江海洋带领主演孙海英、周显欣等主创人员出席了官网开通仪式。

《高考1977》主要讲述了一群在黑龙江农场插队的知青,立志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命运的感人故事。在影片中王学兵和周显欣扮演一对情侣,为了将爱人送进高考的考场,王学兵假意参加高考,最终还是留在了农场。孙海英在影片中扮演农场里的老迟,他说:这部电影给了观众一个窗口,把那批人、那些事放在舞台中央,供今天的我们去反思和感悟。

据介绍,《高考1977》官网推出了包括封面故事、拍摄花絮等板块的电子杂志,其中还有王学兵、孙海英、周显欣、赵有亮等主演对爱情、亲情、友情的不同看法。

</div> 该片预计4月初在全国上映。

[此帖子已被 USA168 在 2009-3-16 9:08:07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主题

2164

帖子

17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1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9-2-15 23: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省1977年 fficeffice\" />

  高考语文试卷

  必作题(30分)

  (一)改正下列病句(8分,每小题2分。要针对原句中的毛病加以改正,不能另造新句。)

  1.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接受学习雷锋同志的号召。

  2.王铁人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3.在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出现了老师爱戴同学、同学尊敬老师的新气象。

  4.由于工人甩开膀子大干,这个厂的生产任务已经提前实现了。

  (二)、问答题(7分,两题任作一题)

  1.毛主席提出的文艺批评的标准及其关系是什么?我们无产阶级对文学艺术的要求是什么?

  2.简要说明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论打落水狗》)的主题思想和学习这篇杂文的现实意义。

  (三)从下列两段文言文中任选一段,译为现代汉语。(15分。要按原文顺序逐句翻译,不能概括意译。)

  1.(陈胜,吴广)召令徒属曰:公等遇水,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节录自〈陈胜起义〉)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节录自〈劝学篇〉)

  参考题(20分)

  (参考题是为了考察考生的自学情况,分数另计,加入各门课程成绩总评。)

  简要分析陈毅同志《梅岭三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梅岭三篇(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说明:分析只要切实,深刻即可,不要求和答案完全相同。

  作文(70分)

  (两题任做一题,不要做诗歌)

  一、我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

  二、为抓纲治国初见成效而热烈欢呼。

  作文提示:

  一、要从字着眼,来表现丰富的想象力和急切渴望的心情。取材要着重描写个人想象中对毛主席纪念堂,特别是对毛主席遗容瞻仰的印象和感受,赞扬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在毛主席逝世后不久,即作出建立毛主席纪念堂的完全符合全国人民愿望的英明决定。最后还要写出自己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

  应按文艺散文的体裁,侧重抒情、描写。虽然内容想象的成分较多,但也应当写出向毛主席纪念堂的空间部位和时间过程。(题材既属想象,所写情况与实际是否完全一致,可不必苛求。)

  二、要赞扬英明领袖华主席提出的抓纲治国战略决策的伟大意义,热情歌颂一年来各方面已经实现了初建成效的事实和大好形势。写成效可分写各个方面,可侧重写某一个方面,也可总面结合,既概括又具体地写。面对大好形势,要抒发个人无限喜悦的心情,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

  表达方式主要应是说明和议论,兼有记叙、抒情成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1-12 01:01 , Processed in 0.3847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