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族纷纷买车是大势所驱还是大脑进水? (转) 国人消费普遍不理性。一是喜欢跟风,二是喜欢攀比,常常把辛辛苦苦挣的钱盲目地扔到一些性能价格比很低的东西上。
比如现在的工薪族稍微有了点积蓄,首先想到的就是买车买房。买房也就算了,不管怎么说有投资升值的潜力。可是月薪几千以上的几乎家家买车,我就十分的搞不明白了: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众所周知,车是消耗品,而且贬值很快。一台20万左右的车,一年下来折旧加上贬值恐怕至少2-3万。再加上油费,保险,维护费,管理费,停车费,修理费,等等,一年下来几万总是要的。这对于普通工薪族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而且几乎是100%的消耗,没有任何投资升值或回收利用的价值。
相比较之下,天天打的(不要说坐地铁,公车了)不过一天几十块钱,一年下来撑死也就一万多。您节省下来的钱,雇得起两个保姆外加天天在中档消费场所吃喝玩乐,以及一年两趟出国旅游。当然,如果你有志向的话,也可以把这些钱攒起来进行各种投资创业活动。那才是真正明白人的做法。
天天打的与开车相比,有诸多优势:
1.省钱。开销仅仅是买车的几分之一。
2.省力。相当于你雇了一个司机。自己开车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还不能有半点疏忽,否则会出大事。国内的交通状况相信大家都了解,开车跟TMD打仗似的。
3.省心。不用担心找路和找地方停车。也不用担心车子抛锚或违章。更不用担心酒后驾驶的问题。
4.省时间。节省了办手续,维护,洗车,停车,修车的时间。
5.省资源。中国这么多人,每人搞一辆,对交通,对环境都是莫大的压力。
显而易见,从理财角度,对于中国工薪族来说,除了少数人的确有需要(比如平均一天需用车2-3次以上者),买车是一件很不合算的事情。
有人可能要反驳:那发达国家人手一车是不都有病啊?要知道,在发达国家,工薪族的平均年薪比中国高10倍以上;车子的价格却比中国低很多(由于中国的高关税);出租车(私车的替代品)收费比中国高5-10倍以上。即使这样,也有不少人宁愿打的或做地铁(比如纽约)。
开车和打车相比,既然有这么多劣势,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工薪族忙不迭地去买车呢?我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出于虚荣心,认为车是身份的代表。其实这样的人每个年代都有。只不过30多年前弄台收音机觉得自己很牛B,20多年前拥有“凤凰”“永久”自行车觉得牛B,10多年前有手机(那时候叫“大哥大”哈哈)才觉得牛B。归根到底一大半是在装B。但是中国人就是好这口,没办法,穷人乍富。
2.随大流+头脑糊涂。总觉得别人都买了自己也买肯定没错。要不买就是TMD跟不上潮流。或者没算清买了车一年要花那么多钱。
3.受汽车广告(为挣钱卖吆喝)或者有车族(反正脸已经肿了,胖子不充白不充)的误导,以为有了车就代表拥有了一种高尚的生活境界,优雅的生活质量。其实和打车族比起来,有车族才是孙子。天天上班不嫌累,还要天天当司机月月伺候车。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钱,买辆车一家伙就折腾没了还欠债。好不容易放假了出趟远门,一半时间花在堵车和找路上:)
你们工薪族,是傻,还是装大头?自己打量吧。
[此帖子已被 别出心裁 在 2007-4-4 10:28:0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