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0|回复: 7

砚边随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5-3-29 20: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句俗话叫“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国人受到这种观念所影响,结果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变得老气横秋,稍有成绩,便俨然以权威自居。这种具有普遍性的心态影响甚广,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对年青有本领的人进行打压,在中医、书法领域尤甚。 不过,从人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现象在社会中确是不少见,但谁没有年轻过呢? 书法不似中医那般涉及他人性命,个人可以毫无顾忌练习,年青人也可以在技术才情上获得较高成就。书法圈中人大都清楚,史上不少大家的代表作都是三、四十岁左右所创作,可惜他们二十来岁时的作品因那个年龄时名气多不够响亮,人们的珍惜程度不足,故流传下来的较成名后的作品少了许多,未能广为人知。 尽管如此,他们年青时的一些作品对今人来说,仍显得很了起。如王献之,37岁去世,在李世民之前,其书法方面的名气一直压着其被后世誉为“书圣”的父亲。梁书画家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张芝惊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将四贤并称。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一度推王献之。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当时几乎成了王献之的天下。 虽然我不清楚王献之的书法创作年表,但一个自幼受到最好的书法教育的人,在世时就有人称其书法超过王羲之,若非年少成名水平高且一直勤奋,肯定无法获得如此佳誉。可话虽如此,圈外人又岂会在意,即使他们知道,但为了维护“老权”,也要说上几句违心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天启 + 5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2 00:44
  • 签到天数: 233 天

    连续签到: 1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

    主题

    5万

    帖子

    40万

    积分

    军长

    积分
    408271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最爱沙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5-3-29 20: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舊思想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0: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要多数十字,发了数次才发现涉及敏感词,可文中并无此词,只得一段段筛选,再略作减省才成事。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世民在对待王羲之与王献之书法方面,究竟是出于政治需要还是纯粹的个人偏好呢?恐怕无从考证。但因这事件,导致书法史在审美上出现了一次变异,其中功过难评。而从此事件中,可以看出官方对书法的影响力——一下子就将数百年所形成的信仰摧毁。当今中国书协所举办的展览亦干着类似的事,只是现时实际情况与初衷有所变化了。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2

    主题

    1855

    帖子

    21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21: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 唐太宗崇拜王羲之而贬低王献之:,其《王羲之传论》云:“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枋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欤!”唐太宗的评沦完全倾向于王羲之一边,竟至以《兰亭序》真迹殉葬。 有的学者认为,在初唐李世民要学书,必是从王献之人手,因为那时王献之的手迹比其父的容易得到。后来李世民才看到王羲之的墨迹。李世民也许不甘心居于王献之之下,便把其父抬了出来。由于李世民推崇大王、贬低小王,当时人士慑于皇帝的旨意,遂把有王献之署名的遗迹抹去其名字,或改为羊欣、薄绍之等人姓名。但是唐人学小王者仍很多,特别是“唐人草书,无不学大令者”(吴德旋浯)。欧阳询的真、行便既学大王,又学小王,而别成—体。近人沈曾植也说:“率更(指欧阳询)行草,实师大令而重变之。”虞世南和其他一些书家也学王献之,张怀瓘说:“虞书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王绍宗,清鉴远识,才高书古,祖述子敬。孙过庭,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二王。”唐人对王献之的草书很重视,尤其是狂草。张旭的草书就从王献之化出。唐蔡希综《法书论》云:张草“雄逸气象,是为天纵”,“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怀素也皈依小王,其《圣母帖》“轻逸圆转,儿贯王氏之垒,而拔其赤帜矣”(见赵岫《石墨精华》)。由此可见,尽管李世民贬低小王,但终唐一代,还是有很多人向王献之学习的。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2 00:44
  • 签到天数: 233 天

    连续签到: 12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37

    主题

    5万

    帖子

    40万

    积分

    军长

    积分
    408271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最爱沙发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5-3-29 23: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優秀文章,謝謝版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3

    主题

    1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202059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5-3-30 00: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文章,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师长

    积分
    58471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5-3-30 07: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台山同学会 ( 粤ICP备17038726号-1 )

    GMT+8, 2025-2-20 09:56 , Processed in 0.36152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