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究竟要幹什麼?這方面世人誤解很多。比如,美國為什麼要打伊拉克?很多人都以為是為了石油,可如果真是為了石油,打仗之前一桶油38美元,打仗後漲到149美元,升了4倍還多,就連美國老百姓也承受不起,紛紛跑到加油站門前抗議油價飆升,那這一仗打得豈不是得不償失?
而實際上如果你懂得金融和金融史,特別是當代金融史,又特別是以美元為代表的當代金融史,你就會一下子豁然開朗了。這裡的奧秘在於, 1973年以後,美國人迫使歐佩克答應,全球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鉤,也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只能用美元結算。如此一來,美國人當然願意把油價打高,因為油價一高就打出了美元需求。
道理很簡單,原來你手裡有38美元,就能買一桶石油,現在你如果還想買一桶石油,就需要比原先4倍還多的美元。如果你手裡沒這麼多美元,你就得去找美國政府要。但美國政府會白給你嗎?當然不會。這就是美國政府想要的結果,你要美元可以,那就拿资源和產品來換,而定價權掌握在美國人手裡,它可以趁機壓低你的價格,廉價享受你的資源和產品。
為什麼美國的商品比中*國價格低,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都說美*國人活得太安逸了,不但物美,而且價廉。反觀中國,發展這麼多年,勞動力成本一直很低,按說你的價格也應該偏低才對,但為什麼中*國商*品的價*格比美國還*高?原因就是美國可以壓你的價,迫使你為了出口,不得不以出口退稅甚至以出口補貼的方式,在低於成本價的情況下把東西賣給美國,所以美國人當然可以享受低價商品了。
由於美元和石油的掛鉤,當中*國去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後,就需要準備更多的美元去買石油。這意味著你不得不用更多的產品和資源去換取美元,讓美國人用幾乎沒有成本的綠紙佔有你的實物財富。這種交易當然沒有公平可言,但卻是你加入全球化進程的代價。這是美國人為全世界精心設好的一個局。所以不理解金融,就不可能真正瞭解美國的戰略。
《瞭望東方週刊》:所以金融是更加根本性的戰爭。
喬良:是的。美國的金融已經進化成了一種人類嶄新的文明形態——金融文明形態。
從古至今,每一種文明形態最終的表達是什麼?或者說,每一種文明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麼?是信用,是在帝國的疆界內或影響所及的範圍內,建立起一種由它主導的信用體系。
大英帝國創造了貿易文明。準確地說,是建立在工業文明基礎上的貿易文明的全球體系。它為這個體系確立了一整套的遊戲規則。也就是被亞當‧斯密所奠基的早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理念和價值觀。大英帝國由盛而衰後,繼承其位的美國,實際上是蕭規曹隨,依然在沿用大英帝國締造的這一整套遊戲規則和價值信用體系。但美國人在英國人的基礎上又向前大大邁出了一步——它逐漸遠離貿易文明,開創並走向了金融文明。兩者的區別是,貿易文明需要在實物和實物之間用貨幣做中介進行交換,但金融文明則創造了一種新的交易方式,即用純粹的紙幣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去交換實物。這種金融文明是用國家實力,特別是強大軍力創造的強迫信用,是一種美國獨有的霸權形態。這一被美元主導的全球信用體系,由於美國成功地實現了美元與石油的捆綁,已經成為基本的美國國家生存方式,並使其從中獲利40餘年。美國的GDP在1990年前後達到了7萬億美元,而在此後不到二十年,就翻了整整一番。這其中信息產業的突飛猛進功不可沒,但它為美國GDP的貢獻遠不如美元的出口。
現在,有些國*人不懂這一點,盲目地以為,我們強大了,必定要超越甚至替代美國。但如果連對手到底強大在哪裡這個基本的道理都沒有想明白,怎麼去超越或替代?想想美國在取代了大英帝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後,並沒有完全廢止大英帝國創建的信用體系,而是基本沿用了後者。你有本事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信用體系,既能推翻大英帝國,又推翻美國嗎?恐怕連想都沒有想過,怎麼可能推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