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状疱疹俗称为“生蛇”,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水痘性疼痛性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临床表现为群集成簇性丘?疹,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累累如串珠,有明显神经痛为特点。
西医治疗常用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神经营养剂、糖皮质激素和镇静止痛药等;激光、窄谱紫外线局部照射、神经阻滞、微波、脉冲短波加脉冲电磁场与高电位疗法联合等物理治疗对后遗神经痛有一定疗效。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损伤脾气,脾失健运,饮食失调,导致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化热化火循经外发,湿热毒火外伤于肌肤而致。初起多为湿热困阻于肌肤;中期为湿毒火盛,灼伤肌肤;晚期为火热伤阴,经络阻滞,馀毒未尽。故在治疗上应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辨证论治,同时结合?疹发病的特点及患者个体因素综合考虑。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刺络放血、围刺、火针、耳针)、针药结合疗法等,临床效果显著,毒副作用较低,为带状疱疹的恢復,控制病情及慢性疼痛,减少併发症的发生,作用显著。
依辨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乾、口渴,烦闷易怒,食慾不佳。小便赤,大便乾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辨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辨证〕气滞血瘀,馀毒未尽。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馀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中医治疗蛇串疮的原则是祛湿清热解毒,在身体壮实的情况下可服用龙胆泻肝汤,因应病位加减用药,病位在上半身头面者?重疏风清热,可加配野菊花、板蓝根等清肝泄热,病位在下半身者?重祛湿,可加苍朮、黄柏等清热利湿,水疱多者为湿重,可加土茯苓、薏苡仁等祛湿,同时避免抓破水疱。若蛇串疮出现皮肤疼痛者,中医治疗从理气止痛入手,可加丹参、延胡索、牡蛎等,也可加减方剂逍遥散,对病情超过一个月仍出现疼痛者要增加活血化瘀。
此外,中医针刺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疗效。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经络取穴针灸,可辅其不足,一方面能消除水疱与红斑,一方面能防止带状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且可缩短疗程及无不良副作用。针灸对带状疱疹的疗效除了迅速止痛外,可能尚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预后良好,针灸可继续使用且效果很好。中医药治疗期间不宜食辛辣食品和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即引起过敏的食品)。
不论何种方法,带状疱疹的治疗应掌握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祝你康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