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軍校(West Point U.S. Military Academy)09年以該校首位華裔畢業生溫應星將軍的名義設立「溫應星將軍紀念獎」(Lt. General Ying Hsing Wen Award),頒發給成績優異的外語系畢業生。首屆獎項由24歲應屆中文系畢業生Miriam Bottrell獲得。應星除了溫小曼一個女兒之外,還育有六個兒子,都是溫應星從軍期間在中國各地出世,所以每個兒子名字的中間一個字都以出生地命名,其中溫京熊和溫燕熊在北京出生、溫陵熊在南京出世、溫粵熊在廣州出世、溫哈熊在哈爾濱出世、溫申熊在上海出世。據了解,這次西點軍校設立「溫應星將軍紀念獎」,是趙子萍及夫婿虞祖安的意思。趙子萍表示,去年是外公在西點軍校畢業的100周年,他們家族一同到西點聚會,當時也就談起要為外公設立一個紀念獎,以表揚成績優異的學生,其建議最後也獲得了校方同意。趙子萍希望這個獎項能夠將外公的精神承傳下去。Miriam Bottrell表示,十分高興能獲得「溫應星將軍紀念獎」殊榮,也感謝校方對她的栽培。自言從小便熱愛中文的她,曾在國防部語言學校學習中文,2008年曾到北京當一個學期的交換學生,她希望畢業後能夠繼續從事應用中文的工作。溫應星於1887年生於廣東新寧,其父為清朝進士,曾任七品知事。1903年溫應星任粵漢鐵路學生實習工程師,1904年獲公費來美就讀維吉尼亞軍校,也是該校打破傳統慣例接收的首位外籍學生。七個月後他便轉往西點軍校。1909年畢業時,在該期103位畢業生中名列第二。回中國後,溫應星先任教於廣東軍校,擔任數學教師;1912年任上海督軍;1922年以上校銜出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後來又成了廣東督軍陳其美的副參謀\長;1914年之後,擔任川漢鐵路工程師,大冶鐵礦工程師與浦口商務局工程師,1920年升旅長;1928年,溫應星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兩年後被調任上海公安局長。1944年中日戰爭期間,溫應星獲任命為全國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戰地政務委員會解散,他便出任行憲前立法委員。溫應星1951年以中將官階退伍後,選擇來美定居,並開設了一家洗衣店,過著平民生活,直至1968年5月28日離世。當時中國由共產黨執政,溫應星無法歸葬廣東故鄉,其子寫信給西點軍校當時的校長柯斯特少將,最後溫應星遺體獲准葬在西點軍校墓園內,因此成為首位安葬於西點軍校墓園的「外籍人士」,同時,也立下該墓園中唯一以中英文對照的墓碑。
西點軍校(West Point U.S. Military Academy)09年以該校首位華裔畢業生溫應星將軍的名義設立「溫應星將軍紀念獎」(Lt. General Ying Hsing Wen Award),頒發給成績優異的外語系畢業生。首屆獎項由24歲應屆中文系畢業生Miriam Bottrell獲得。
應星除了溫小曼一個女兒之外,還育有六個兒子,都是溫應星從軍期間在中國各地出世,所以每個兒子名字的中間一個字都以出生地命名,其中溫京熊和溫燕熊在北京出生、溫陵熊在南京出世、溫粵熊在廣州出世、溫哈熊在哈爾濱出世、溫申熊在上海出世。
據了解,這次西點軍校設立「溫應星將軍紀念獎」,是趙子萍及夫婿虞祖安的意思。趙子萍表示,去年是外公在西點軍校畢業的100周年,他們家族一同到西點聚會,當時也就談起要為外公設立一個紀念獎,以表揚成績優異的學生,其建議最後也獲得了校方同意。趙子萍希望這個獎項能夠將外公的精神承傳下去。
Miriam Bottrell表示,十分高興能獲得「溫應星將軍紀念獎」殊榮,也感謝校方對她的栽培。自言從小便熱愛中文的她,曾在國防部語言學校學習中文,2008年曾到北京當一個學期的交換學生,她希望畢業後能夠繼續從事應用中文的工作。
溫應星於1887年生於廣東新寧,其父為清朝進士,曾任七品知事。1903年溫應星任粵漢鐵路學生實習工程師,1904年獲公費來美就讀維吉尼亞軍校,也是該校打破傳統慣例接收的首位外籍學生。七個月後他便轉往西點軍校。1909年畢業時,在該期103位畢業生中名列第二。
回中國後,溫應星先任教於廣東軍校,擔任數學教師;1912年任上海督軍;1922年以上校銜出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後來又成了廣東督軍陳其美的副參謀\長;1914年之後,擔任川漢鐵路工程師,大冶鐵礦工程師與浦口商務局工程師,1920年升旅長;1928年,溫應星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兩年後被調任上海公安局長。1944年中日戰爭期間,溫應星獲任命為全國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戰地政務委員會解散,他便出任行憲前立法委員。
溫應星1951年以中將官階退伍後,選擇來美定居,並開設了一家洗衣店,過著平民生活,直至1968年5月28日離世。當時中國由共產黨執政,溫應星無法歸葬廣東故鄉,其子寫信給西點軍校當時的校長柯斯特少將,最後溫應星遺體獲准葬在西點軍校墓園內,因此成為首位安葬於西點軍校墓園的「外籍人士」,同時,也立下該墓園中唯一以中英文對照的墓碑。 谢谢壮士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