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踏上纽约这块热土已数个年头,在这里安居生活、工作,每天朝见晚见不同族裔、不同肤色的人,也可谓算是个纽约人吧。
想起当初涉足这座陌生城市,独自漫步街头欣赏异国风情,在布碌仑86街与一位朋友相遇,彼此领略到在异乡久别相逢的喜悦。他对我颇有热情,边握手边说:“来!我们去咖啡室聊聊吧,不然来日上班,休息时间不同,很难有机会坐在一起”。我说,“现在不是进咖啡室闲聊的时候吧,况且咖啡室是一个高雅昂贵的休闲场所,在这个经济发达的国度,岂不是消费更高,这里能见到面聊聊已很开心了”?诚然,在他的应邀下,来到这家夹杂在林林总总的英文招牌中的汉字“某某面包店”。
眼前,店铺小厅堂10多张长方形桌子坐满了华人食客,他们虽然生活在异域,但浓浓的乡音丝毫未变,顷刻间如置身于故园之感。只见服务员正忙碌着为依次排队候客的人们调配咖啡、奶茶等。这时,正好有一张桌子好像在迎接我们,当我坐下品尝清香可口的咖啡时,脑际悟出这家名符其实面包店,为何称“咖啡室”的思绪来?与朋友聊天时曾试图把话题拉扯到想探个究竟,解开这疑云而未如愿。然而,让我意料之外的是,这里却揭开另一个奥秘。
坐在我们对面的两位食客将要离开时,自行把台面清理得干干净净,用过的纸杯、纸巾等杂物放在盘子装好拿到垃圾桶。朋友见我稀奇的目光注视他人的举动时说:“这里与家乡不同,因为在酒楼饮茶吃饭都要给小费,服务员将客人用餐的碗碟和台面卫生清理干净,像这样的‘咖啡店’不用给小费,离开时就要各人自扫门前雪了”。
之后,我和同事在华埠唐人街偶尔光临“咖啡室”。一天,在边饮咖啡边闲话这座国际名城大都会的咖啡行档时,他好奇地从牙缝里挤出这样一道话题,“如果按照中文门店的名称,在唐人街捕捉一家名正言顺的咖啡室不是易事,因为纽约的唐人饼店、面包店或饼屋都是被人们戏称为‘咖啡店’”。在旁一对夫妻模样,操着台山口音的老侨胞听到我们聊得津津有味时道出了原委,他俩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美国上班时间从早到晚一班制,而大陆每日分两班,一天长时间工作,身体容易疲劳,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成分,具有轻度中枢神经刺激作用,适当饮用可减轻疲劳、增强记忆,推理及智力、听觉及视觉反应也变得敏锐。所以,咖啡便成了上班族一种时尚饮料,因而咖啡店琳琅满目,不少老外销售食品的店铺都配备有咖啡、奶茶等饮品,客人结合自己的口味自行调配。这样,咖啡的品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口头禅”。
当我踏着曼哈顿华埠,布碌仑、法拉盛等唐人集居走廊地带,目睹与日俱增的华人群体,而咖啡店的经营理念也与唐人饮食文化相吻合,不仅那些冷热饮品唱响了主旋律,廉价的饭菜、粥、粉、面等,也在那些眼光独到的商家编导下纷纷登场,犹如将普罗大众带进了“家乡食堂”。虽说咖啡室的格调高攀不上故土那闲情逸致环境,但对打工族在紧凑的环境中生活能拥有这席位,习以为常一杯咖啡,加上热烘烘的面包充饥已感香味十足。当他们走下生产流水线,与良朋知已在这里轻轻松松聊开今昔,你言我语,天南地北编织成动听的故事,连家乡消息、乡间趣闻,或者某人的儿子取媳妇在某酒店设宴多少席,某人的女儿嫁给某人等等都成为话题,这些不正是游子对故土情怀的写照吗?如果他们不是对故园念念不忘,生活在异域又怎能心系家乡的千丝万缕,在悠悠岁月中唱出一首《我的中国心》。
我踏着生活节奏,在风情万种的咖啡饮食文化中,领略到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年龄,有着不同欣赏价值。然而,当咖啡室与社会群体追求成一对和谐的鸳鸯时,我在市道上的那方寸土,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 |